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什么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縱觀中國古代史,每當王朝更替或政權(quán)動蕩時期,都會有著無數(shù)的兇險。帝王家庭里哪有什么兄弟之情、父子之情,在皇權(quán)面前一切都是空談,最是無情帝王家可不是一句笑談。那么為什么有的人明明殺害兄弟篡奪皇位,卻因為豐功偉績而被淡忘奪權(quán)的事實,傳唱成了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績斐然,卻因為殺害兄弟而遺臭萬年呢?這兩人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從兩位皇帝的出身說起。
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小皇帝宇文闡的禪位,登基稱帝,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今陜西西安),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攻陳,俘獲陳后主,南陳滅亡。這標明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了中國,結(jié)束了華夏自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亂世分裂局面。統(tǒng)一天下后隋文帝依舊躬行儉樸,提倡生活節(jié)儉,在經(jīng)濟方面沿用北魏的均田制,減免賦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同時隋文帝還大力提倡文教,廣求圖書,并且廢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在軍事方面隋文帝派軍北擊匈奴,并離間分化匈奴內(nèi)部,讓東西匈奴彼此交戰(zhàn),隋朝消除北顧之憂。以上種種舉措,讓隋文帝統(tǒng)治的二十幾年間的政治十分清明,人口增加,社會一片繁榮景象,史稱“開皇之治”,這也是隋朝最強盛的時期。
隋文帝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那就是獨孤皇后,共育有五子,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皆為嫡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楊勇跟楊廣了。
太子楊勇容貌俊俏,生性好學,個性溫厚,性格率真。但是他十分好色,有多個妃子,其中以元氏及云昭訓最為有名??瑟毠禄屎蟛幌矚g他這個愛好,從楊堅一生只敢娶獨孤皇后一人就可以看出獨孤皇后不喜歡濫情薄情的人,恰恰楊勇是這么一個人。要說楊勇只招母后不喜歡也就算了,可他偏偏還做了些僭越之事,惹得楊堅也不高興。有一年冬至,百官朝見楊勇,楊勇也高興地接受了他們的祝賀。但是作為太子,只能用“賀”,不能用“朝見”,楊勇這是違反禮制。慢慢的隋文帝對楊勇的寵愛日益消減,反而開始懷疑起他這個兒子。楊勇同時惹得皇帝和皇后都不高興,那他的太子之位當然坐不穩(wěn)當。
反觀楊廣,他就懂得收起自己的野心,表現(xiàn)的十分圓滑。他的隱忍和克制是楊勇所不具備的,這也是楊廣最后能代替楊勇成為太子的原因。楊廣當務之急的事就是得到父皇和母后的賞識,并且讓他們覺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比楊勇強,這樣才能取楊勇而代之。
楊廣最大的劣勢就是他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楊勇本就該當太子繼承皇位,朝中大臣更是支持楊勇,所以要想取代楊勇,光靠皇帝和皇后的喜愛是不夠的,還得與朝中各位大臣結(jié)交。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么與楊勇關系不好的大臣就是楊廣結(jié)交的對象,楊素就是這個人。楊素多次栽贓嫁禍楊勇后,隋文帝終于下定決心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楊廣如愿以償?shù)氐巧咸拥膶氉?/span>
當然楊廣并非無能之輩,他能當上太子也是有真才實能的。在南下滅陳的戰(zhàn)爭中楊廣就是統(tǒng)帥,平定江南后楊廣坐鎮(zhèn)江南,政績十分突出,獲得滿朝文武一致贊嘆。不過有能力歸有能力,這也不能掩蓋楊廣好色和野心勃勃的事實。公元604年,隋文帝患病居住在仁壽宮。楊廣考慮到楊堅去世的話必須做好預備方案,就寫了一份信派人送去詢問楊素,楊素也寫了一封回信給楊廣,可這封回信被誤送到楊堅那里,楊堅看了大怒,心想自己還沒死呢你楊廣就惦記著皇位了。而楊廣也不合時宜的在這樣的時間點上調(diào)戲宣華夫人,被楊堅得知,怒道“獨孤誤我”,隨后便叫來柳述、元巖,讓他們把楊勇找來,但此事被楊素先一步知道了,楊廣立刻采取措施控制了柳述、元巖,并調(diào)兵包圍了仁壽宮,不久后楊堅就駕崩了,至于楊廣有沒有弒父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楊廣矯詔賜死楊勇是史書記載的。
除了楊勇,楊廣對他其他的兄弟也不手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和漢王楊諒,結(jié)果被貶為庶民,后被軟禁;漢王楊諒以討伐楊素為名于并州起兵造反,后被鎮(zhèn)壓投降,幽禁至死。為了徹底解除威脅,楊廣還殺了楊勇的所有兒子,并且處死了功臣宇文弼、賀若弼等人,從此楊廣獨掌朝政大權(quán)。
雖然楊廣的登基之路充滿腥風血雨,但是他的抱負也得以施展。繼位之初楊廣還算是比較賢明的,改革官制、修訂律法、完善科舉、遷都洛陽、緩和南北矛盾促進民族統(tǒng)一等等,當然一個偉大的帝王文治武功都得好,楊廣自然也不會只注重政治,軍事上他也十分強力,派兵先后征討了吐谷渾、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方臣服,大隋國威名揚海外。
可能是一連串的勝利讓隋煬帝有點飄飄然了,他變得越發(fā)恣意妄為、好大喜功,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選拔美女、任用奸佞,過量的征用民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修建大運河和三征高句麗,更是讓民怨沸騰,枯骨遍野。一時間強大的隋朝變得搖搖欲墜,各方起義不斷,隋煬帝的皇帝生涯快結(jié)束了。
此時同為關隴集團的李氏家族趁機從太原起兵,一路勢如破竹攻入長安,并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隨后成功奪取了隋朝的天下,再次統(tǒng)一全國。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離不開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早年李建成跟隨李淵一路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最后攻入長安,功勞頗大,唐朝建立后身為嫡長子的他自然被李淵立為了太子,并開始轉(zhuǎn)為幕后,協(xié)助李淵處理國家政事。而李世民更是軍功卓著,他不像李建成一樣早早轉(zhuǎn)為幕后,而是在唐朝建立后依舊四處征戰(zhàn),為國家統(tǒng)一奮斗。正是由于李世民在外征戰(zhàn)多年,握有軍權(quán),于是他對這個只會在躲在幕后的太子很不服氣,李建成也十分擔心李世民會取自己而代之。
秦王府和東宮的摩擦不斷,但李建成畢竟是太子,李淵和眾多大臣都支持他,李世民這邊的支持勢力則小得多。李建成還想辦法讓李淵將秦王府的房玄齡、杜如晦二人逐出,如此一來秦王府就失去了智囊團,同時秦王府的眾多文武官員都被外放,府上僅剩下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秦瓊等幾人,秦王李世民已經(jīng)到了危難關頭,實在是不出手不行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勾結(jié)玄武門守將,事先與眾人埋伏在此,等到太子和齊王一到就動手。結(jié)局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發(fā)動的玄武門之變十分成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全部被殺,一時間李世民成為大唐唯一的繼承人了(雖然此時李淵還有別的兒子,但除了李世民,最大的李元景也才八歲,根本威脅不到李世民的地位)。李世民也不是個善茬,為了斬草除根,他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此時的李淵已經(jīng)是甕中之鱉,如果不主動退位,殺了兄弟及侄子的李世民也不怕再背上一個弒父的罵名。
玄武門之變后僅僅三個月李淵就退位讓賢,李世民登基稱帝。李世民雖貴為皇帝,但他的登基之路與楊廣十分相似,相信在最初除了李世民的心腹,其余諸大臣也不認為李世民能有什么好政績,怕是又一個暴君。李世民雖然早年不顧這段血腥的歷史,但到了晚年也是常常害怕自己在史書上留下罵名,因此犯了帝王的大忌——修改史書,但是要想真正洗白還能做出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政績才行。
要知道李世民發(fā)動政變時李建成還是堂堂正正的太子,李世民這屬于犯上作亂。楊廣好歹是憑借計謀以及自己精湛的演技讓隋文帝心甘情愿地廢楊勇立自己,李世民就簡單粗暴的多,你李淵不立我為太子我就直接把太子殺了。而且李建成也并非昏庸無能之輩,否則朝中大臣怎么會都支持李建成而不支持功勞更大的李世民的。那時候的李世民除了軍功卓越,從政經(jīng)驗根本沒有李建成豐富?,F(xiàn)在李世民把李建成殺了自己當皇帝,要想消除弒兄奪位的負面影響,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皇帝,否則就得跟楊廣一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了。
李世民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執(zhí)政初期他選賢納士,唯才是用,不計前嫌重用東宮舊臣魏征,從諫如流,同時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實行均田制和租調(diào)庸制,讓百姓安生,國家富足。軍事上李世民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讓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他自己也被稱為“天可汗”,意為天下共主。在漠北設置都護府管轄周邊后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達到鼎盛。
李世民自然不會滿足于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隋煬帝曾經(jīng)三征高句麗,如今他李世民也要御駕親征高句麗,不僅要鏟除高句麗這個大患,也要表示他李世民比你楊廣強??上觳浑S人愿,此次親征最終由于當?shù)刈兝洹⒉菘菟畠?、士馬難以久留,而且糧食將盡,所以不得不班師還朝。李世民不像楊廣那樣一根筋,這次失敗了以后他就放棄了再次征討高句麗的機會,這也讓他的皇帝生涯得以善始善終。
李世民愛民如子,頗有圣君之風,這與楊廣大為不同,同時他還采取懷柔政策解決民族問題,并不一味的動用武力,更利于民族團結(jié)和國家統(tǒng)一,他開創(chuàng)的“開元之治”奠定了盛唐江山,歷來被文人稱贊。
楊廣與李世民都是弒兄奪位,而且都十分的有才能,文治武功都差不多,但不同的就是楊廣窮兵黷武,不愛惜民力,以至于隋末饑荒遍野,白骨累累。他所開鑿的大運河雖說是“罪在當代,利在春秋”,可這也確確實實耗費了太多的民力物力,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事他非要一代人完成,最后民怨沸騰,百姓自然只記住了他的暴政,忘記了他的功勞。而李世民則是十分愛惜民力,時刻吸取隋亡的教訓,努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么老百姓自然只記住了他的好,誰還管他的皇位是怎么來的,只要是能讓百姓吃飽飯的皇帝那就是好皇帝。所以李世民之所以被稱為千古圣君,史書上洗白只是一部分原因,他取得的豐功偉績讓人們牢記才是最大的原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