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尚寬,字濟之,河南人,參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陽縣。鄰邑有大囚十數(shù),破械夜逸,殺居民,將犯境,尚寬趣尉出捕,曰:“盜謂我不能來,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為害?!蔽炯瘸?,又遣徼巡兵躡其后,悉獲之。知忠州,俗畜蠱殺人,尚寬揭方書市中,教人服藥,募索為蠱者窮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轉(zhuǎn)運使持鹽數(shù)十萬斤,譚民易白金,期會促,尚寬發(fā)官帑所儲副其須,徐與民為市,不擾而集。
嘉祐中,以考課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經(jīng)五代亂,田不耕,土曠民稀,賦不足以充役,議者欲廢為邑。尚寬曰:“土曠可益墾辟,民稀可益招徠,何廢郡之有?”乃按視圖記,得漢召信臣陂渠故跡,益發(fā)卒復疏三陂一渠,溉田萬余頃。又教民自為支渠數(shù)十,轉(zhuǎn)相浸灌。而四方之民來者云布,尚寬復請以荒田計口授之,及貸民官錢買耕牛。比三年,榛莽復為膏腴,增戶積萬余。尚寬勤于農(nóng)政,治有異等之效,三司使包拯與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聞而嘉之,下詔褒焉,仍進秩賜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蘇軾作《新田》、《新渠》詩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貪虐,刊匿名書告變,尚寬命焚之,曰:“妄言耳。”眾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隸他營。又徙梓州。尚寬去唐數(shù)歲,田日加辟,戶日益眾,朝廷推功,自少府監(jiān)以直龍圖閣知梓州。積官至司農(nóng)卿,卒,詔賜錢五十萬。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尚寬趣尉出捕 趣:通“促”,催促。
B.尚寬發(fā)官帑所儲副其須 副:幫助。
C.土曠可益墾辟 曠:空曠。
D.比三年 比:連續(xù)。
2.下列句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毋使得散漫,且為害 ②且相如素賤人
B.①何廢郡之有 ②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C.①乃按視圖記 ②見犯乃死,重負國
D.①以考課第一知唐州 ②既自以為心形役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xiàn)趙尚寬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一組是( )
①尚寬揭方書市中,教人服藥,募索為蠱者窮治,置于理
②尚寬發(fā)官帑所儲副其須,徐與民為市,不擾而集
③得漢召信臣陂渠故跡,益發(fā)卒復疏三陂一渠,溉田萬余頃
④又教民自為支渠數(shù)十,轉(zhuǎn)相浸灌
⑤尚寬復請以荒田計口授之,及貸民官錢買耕牛
⑥尚寬去唐數(shù)歲,田日加辟,戶日益眾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忠州有畜蠱殺人的惡俗,趙尚寬到任后,提供藥方,教人服用,并對養(yǎng)蠱的人徹底追查,將其繩之以法,使得社會風氣從根本上有了改觀。
B.轉(zhuǎn)運使利用權力之便,借賣鹽之機,騙取百姓錢財,趙尚寬體恤民情,調(diào)撥公家的儲蓄來應對,維護了百姓的利益。
C.趙尚寬在唐州任職時,有人主張將唐州郡格為“邑”,趙尚寬極力反對,一方面鼓勵百姓墾荒,一方面興修水利,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以長足發(fā)展。
D.趙尚寬勤于農(nóng)政,治民有方,獲得了上下眾口交譽,老百姓對他十分感激和愛戴,蘇軾等人也作詩贊美他。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盜謂我不能來,方怠惰,易取也。
譯文:
(2)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躡其后,悉獲之。
譯文:
(3)仁宗聞而嘉之,下詔褒焉,仍進秩賜金。
譯文:
參考答案
1.C(曠,這里是荒蕪的意思。)
2.B(B項都是助詞,有提賓作用。A①將要;②況且。C①于是;②才。D①介詞,憑;②介詞,讓。)
3.D
4.B(“騙取百姓錢財”在文本中缺乏依據(jù)。)
5.(1)盜賊認為我們不可能來,正當懈怠的時候,容易捉住他們。(2)縣尉出發(fā)以后,(趙尚寬)又派遣巡邏的士兵跟隨在縣尉后面(接應),將盜賊全部抓獲。
(3)仁宗聽說(他的政績)以后很贊賞他,頒布詔令贊揚他,多次(為他)增加官俸、賞賜銀兩。
(八二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人。進士及第,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
呂溱、蔡襄、吳奎、韓絳既出守,歐陽修、賈黯復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諂事權要,傷之者眾耳。”修、黯由是得留,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請知睦州,移梓州路轉(zhuǎn)運使,改益州。蜀地遠民弱,吏肆為不法,州郡公相饋餉。抃以身帥之,蜀風為變。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抃行部無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虔素難治,抃御之嚴而不苛,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令皆喜,爭盡力,獄以屢空。初,有詔募義勇,過期不能辦,官吏當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頻歲豐,故應募者少,請寬其罪,以俟農(nóng)隙?!睆闹W攉@免,而募亦隨足?!育垐D閣直學士、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毙淌讗憾層嗳?,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zhuǎn)運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諫院。故事,近臣還自成都者,將大用,必更省府,不為諫官。大臣以為疑,帝曰:“吾賴其言耳,茍欲用之,無傷也。”及謝,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未幾,擢參知政事。
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yè),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shù)、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煢貧,蓋不可勝數(shù)……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在虔與成都,尤為世所稱道。
《宋史·列傳第七十五》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 引:退
B.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 坐:犯罪
C.刑首惡而釋余人,蜀民大悅 刑:處罰、懲治
D.平生不治貲業(yè),不畜聲伎 治:研究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抃御之嚴而不苛 去今之墓而葬焉
C.蜀風為變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
D. 人不見其喜慍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抃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賢能之士如歐陽修等人,都要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時,一針見血地(向皇上)進言,這是他們不會諂媚權貴,受排擠打壓的結果。
B.趙抃任地方官時,一向平和寬容,受到上下好評。但在出使蜀地期間,一反常態(tài),力主使用嚴刑,這是他依據(jù)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選用的相應對策。
C.趙抃“為政”很有建樹: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則,改變世風;在虔州,調(diào)動各縣令積極性,讓其自主治理,使得當?shù)刂伟矤顩r大為好轉(zhuǎn)。
D.趙抃為人長厚,操行高潔美好,幫助自家兄弟以及其他孤女人家,廣施恩德于那些需要幫助的貧苦家庭,這類例子多得列舉不完。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修、黯由是得留,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⑵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
⑶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尤為世所稱道。
參考答案
1、D治:置辦
2、D(A:前一個“以”,順承連詞,來;后一個“以”,因為;B:前一個“而”,卻,后一個“而”,順承連詞;C:前一個“為”,因為,后一個“為”,為了;D: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
3、B(“這是他依據(jù)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選用的相應對策”有誤,應為“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所依據(jù)的是當時當?shù)氐那闆r。)
4、⑴歐陽修、賈黯因此能夠留在朝中,當時有名的大臣,依靠他得以安定下來。(得分點:由是:因此,“賴”后代詞“之”省略,應譯出“他”)
⑵趙抃先前出使蜀地的時候,有聚眾進行怪異祭祀的,用嚴酷的刑法懲治他們(使:出使,“治以峻法”為狀語后置句式,應按“以峻法治之”)。
⑶他處理政務,善于根據(jù)當時、當?shù)氐那闆r,設置對策,采用嚴厲與寬緩等不同的辦法,特別被當代人所稱道。(“因俗施設”,被動句句式)
(八二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普
(趙)普獨相凡十年,剛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嘗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明日,復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復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 ”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一日,大宴,雨驟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間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當其時乞令樂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悅,終宴。普臨機制變,能回帝意類此。常設大瓦壺于視事閣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壺中,束焚之。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鎮(zhèn),上書自訴云:“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矧①昭憲皇太后大漸②之際,臣實預聞顧命,知臣者君,愿賜昭鑒!”帝手封其書,藏之金匱。九月,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呂余慶以疾求解職;丁卯,罷為尚書左丞。余慶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余慶恬然不以介意。處耘獲罪時,余慶知江陵,還朝,帝委曲問處耘事,余慶以理解釋。及普忤旨,左右爭傾之,余慶獨為明辨,帝意稍解。時稱長者。
(《續(xù)資治通鑒·宋紀七》)
[注]①矧(shěn):況且 。 ②大漸:病重。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嘗欲除某人為某官 除:封授
B.卒可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疏 疏:陳述
D.左右爭傾之 傾:傾軋、排擠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普顏色自若 B.適當其時
C.帝委曲問處耘事 D.余慶以理解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刑賞者天下之刑賞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①豈得以喜怒專之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①必投之壺中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欲呼張良與俱去
D①帝怒,裂其奏投諸地
②……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趙普性格“剛毅果斷”的一組是( )
①嘗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歸,補綴,復奏如初
③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 ④必投之壺中,束缊焚之
⑤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 ⑥時稱長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5.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皇帝當初并不怎么重用趙普,曾經(jīng)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終被他剛毅的性格所感動,他也以稱職而聞名于世。
B.趙普很善于臨機應變,使皇帝改變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響大宴而發(fā)怒,趙普告知百姓正在宮外奏樂求雨,使皇帝轉(zhuǎn)怒為喜。
C.趙普上書稱贊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臨終遺詔,言下有推薦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很重視他的話。
D.李處耘獲罪,趙普違背皇帝的旨意,呂余慶先后竭力為他們開脫。李、趙無事,呂余慶卻因此被罷為尚書左丞。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
譯文:
(2)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譯文:
參考答案
1.C/疏,疏奏,名詞。
2.D/“顏色”,神色、臉色;“適當”正處在……;“委曲”,詳情,詳細地。
3.A/兩個“者”,都是語氣助動詞,表提示、停頓。B.“以”介詞,①因為,②拿,用;C.①代詞,指代“意不欲行”的“中外表疏”,②動詞,到……地方去;D.①人稱代詞,他(的),②語氣副詞,表測度語氣,“大概”。
4.B。
5.C/A.“不怎么重用趙普”錯,“稱職”的是趙普推薦的人;B. “求雨”錯,是慶賀下雨;D.呂余慶罷為尚書左丞在前,且是自請“解職”。
6.(1)又有一位建立了功業(yè)應當升官的人,因皇帝向來厭惡他,不授予他應得的官職。
(2)趙普(他)遭到世人許多毀謗和責怪,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參考譯文:
趙普獨自擔任宰相共十年,剛毅果斷,把天下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趙普)曾經(jīng)想要封授某人官職,皇帝沒答應;第二天,(趙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沒答應;又過了一天,(趙普)再次上奏皇帝。皇帝大怒,撕裂他的奏章將其丟在地上,趙普神情不變,慢慢拾起奏章歸家,將其修補,又如當初一樣上奏?;实凼∥颍K于同意了他的奏請。后來(被趙普推薦的人)果然憑借稱職而聞名。又有一位建立了功業(yè)應當升官的人,因皇帝向來厭惡他,不授予他應得的官職。趙普極力請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給他升官,你怎么辦?”趙普說:“刑法是用來懲罰有罪之人的,賞賜是用來酬報有功之臣的。懲處賞賜是國家的懲處和賞賜,不是陛下一人的懲處和賞賜,難道能夠因個人的喜怒而獨斷嗎?”皇帝聽不進去,起身離開,趙普緊跟著。皇帝入宮后,趙普站在宮門外,很久沒有離去,皇帝最終聽從了他的請求。一天,(皇帝)舉行盛宴,一場大雨突然襲來,很久未停?;实鄣呐瓪獗砺对谀樕希笥掖蟪级际终痼@害怕,趙普乘機對皇帝說:“皇宮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這場大雨對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過沾濕一下幕帳和樂工的衣飾罷了。百姓盼到了雨水,個個喜笑顏開,奏樂慶祝。正處在這個歡樂的時刻,我等請求樂官(就)在雨中獻技。”皇帝非常高興,宴會圓滿結束。趙普就是像這樣隨機應變,能使皇帝回心轉(zhuǎn)意的。(趙普)一直將一個大瓦壺放在議事廳內(nèi),朝遷內(nèi)外的奏疏,趙普心里不想施行(辦理)的,一定將它們放入壺中,捆些亂麻點火將其燒毀。趙普(他)遭到世人許多毀謗和責怪,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趙普調(diào)出京師鎮(zhèn)守地方后,上書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說我輕易地談論皇叔開封尹,皇叔是個忠孝兩全的人,怎么能夠離間他和圣上的關系呢?況且(正值)昭憲皇太后重病之際,我實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遺詔。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請圣上明鑒!”皇帝新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九月,吏部侍郎兼參知政事呂余慶因病請求辭職:丁卯日,(皇帝)免除呂余慶吏部侍郎兼參兼政事的官職,讓其任尚書左丞。呂余慶是帝霸府的幕僚,趙普、李處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呂余慶坦然面對,不把此事放在心里。李處耘遭罪時,呂余慶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時,皇帝詳細向他詢問處置李處耘一事,呂余慶用(恰當?shù)模┑览砑右越忉??!鹊节w普抵觸圣意,左右大臣爭相傾軋他,唯獨呂余慶為他說明辨白,皇帝(想懲處趙普)的心思(才)稍微緩解。時人稱呂余慶為謹厚者。
(八二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篤學自力,器識宏遠。中進士第,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賜銀緋。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沖,水不為患。僚吏鄭陶、饒奭挾持郡事,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歸化卒,皆故時群盜。奭造飛語曰:“卒得廩米陳惡,有怨言,不更給善米,且生變?!备挪淮?。卒有自容州戍逃歸而犯夜者,斬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闔府股栗。加直集賢院。坐失舉澠池令張誥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歐陽修后至,朝廷欲驟用之,難于越次。概聞,請郡①,除天章閣待制,修遂知制誥。逾歲,概始代之。蘇舜欽等以群飲逐,概言:“預會者皆館閣名士,舉而棄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國之福也?!辈粓?。諫官郭申錫論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諭申錫毋面從,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鄆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wèi)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擢樞密使、參知政事。數(shù)以老求去。
熙寧初,拜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zhuǎn)吏部尚書,前此,執(zhí)政遷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題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賜詔曰:“請老而去者,類以聲問不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雖退處山林,未嘗一日忘也。當置于坐右,時用省閱?!痹S六年薨,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謚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與人無怨怒。雖在事如不言,然陰以利物者為不少,議者以此劉寬、婁師德。坐張誥貶六年,念之終不衰,誥死,恤其家備至。歐陽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獄,概獨抗章明其罪,言為仇者所中傷,不可以天下法為人報怨。修得解,始服其長者。
(《宋史·趙概傳》,有刪節(jié))
注:①請郡:指古代京官請求外放,任州郡長官。②觖:因不滿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憂慮,憂患
B.斬之以徇 徇:謀求
C.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wèi)罷 典:主持,主管
D.當置于坐右,時用省閱 省閱:審視閱覽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明趙概為官才干的一組是(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賜銀緋
②概聞,請郡,除天章閣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
④自左丞轉(zhuǎn)吏部尚書
⑤為《諫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張誥貶六年,念之終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洪州屬官鄭陶、饒奭把持郡里事務,并編造流言說士兵得到餉米都是陳舊腐爛之米。后來陶、奭二人斬殺容州駐地逃歸的士卒,趙概借此趁機查辦了陶、奭二人。
B.蘇舜欽等人因聚眾飲酒被放逐貶謫,趙概認為如把這些參與群飲的名士貶謫不用,會讓士大夫們因不滿而心生怨恨,于國不利,最終蘇舜欽等人沒被上報朝廷。
C.官員因年老辭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說辭、議論等傳到朝廷,但趙概即使退居在家,卻依然能夠忠耿盡職,用編書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納諫。
D.趙概秉性平各,與人無怨怒。雖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沒有說什么,但暗地里對別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連一句對趙概冷淡的歐陽修最終也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坐失舉澠池令張誥免,久乃起。
⑵陛下始面諭申錫毋面從,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獄,概獨抗章明其罪,言為仇者所中傷,不可以天下法為人報怨
參考答案
1B(徇:巡行示眾)
2A(②是他能夠發(fā)揚風格;⑥表現(xiàn)他重情意)
3A(“陶、奭二人斬殺容州駐地逃歸的士卒”概括不正確,應是“趙概借斬殺容州駐地逃歸的士卒,趁機查辦了陶、奭二人”)
4⑴(趙概)因舉薦澠池縣令張誥之失而被免職,很長時間后才被重新起用。
⑵陛下當初還當面訓示郭申錫不要表面順從,現(xiàn)在要罷免他,(這樣的話,陛下)拿什么來向天下人解釋呢?
⑶等歐陽修有了訟案(官司),只有趙概一個人向皇帝上奏章認為歐陽修無罪,說他是被仇人誣陷,不能讓天下法律(因判罰不當而)被人報怨。
古文翻譯:
趙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時勤奮學習能自力,器量見識宏遠。中進士,任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當面獎賜他金銀錦帛。
趙概從京城到洪州任職,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濫的憂患,趙概筑河堤長二百丈,高五丈,用來阻擋河水的沖擊,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屬官鄭陶、饒奭把持郡里事務,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們。洪州的歸順士兵,都是以前的強盜。饒奭編造流言說:“士兵得到的餉米都是陳舊腐爛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給更換好米,士兵將要生變。”趙概沒有搭理。有從容州駐地逃回而違禁夜行的士卒,趙概殺了這些士兵示眾,并趁機抓捕了陶、奭二人進行抵罪,(這樣以來)整個紅州府都為之驚懼。升任直集賢院。(趙概)因舉薦澠池縣令張誥之失而被免職,很長時間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趙概編修起居注。歐陽修是后來(被召編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歐陽修,(但)難在不好超越次序(進行提拔)。趙概知道后,主動請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為章閣待制,歐陽修于是任知制誥。一年多,趙概才取代歐陽修。蘇舜欽等人聚眾宴飲被罷逐,趙概說:“參加宴飲的都是館、閣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們罷免,會讓士大夫們因不滿而生怨恨,這非國家之福?!保ㄗ罱K蘇舜欽等人)沒被上報朝廷。諫官郭申錫因議論有關事情違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趙概說:“陛下當初還當面訓示郭申錫不要表面順從,現(xiàn)在要罷免他,(這樣的話,陛下)拿什么來向天下人解釋呢?”皇上因此沒有對郭申錫治罪。任職鄆州、應天府,代韓絳任御史中丞。韓絳因奏議張茂實不應主持宿衛(wèi)一職被罷職,趙概上任后,首先奏議這件事,張茂實最終沒能任宿衛(wèi)一職。趙概被提拔為樞密使、參知政事。幾次借年老要求辭職。
熙寧初年,趙概任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zhuǎn)任吏部尚書,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書,從來沒有(先例)。(后來趙概)以太子少師這一身份(或:職務)辭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諫爭之事,編寫《諫林》一百二十卷呈給皇上。神宗賜詔說:“因年老辭官回家的官員,一般都是以不讓自己的說辭、議論等傳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即使退處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當把這本書放在座右(指拿起來方便),不時地用來審視閱覽?!痹S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謚康靖。
趙概秉性和平,與人沒有怨仇。雖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沒有說什么,但暗地里對別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們把他比作劉寬、婁師德。(趙概)因張誥被貶職六年,(但)他對張誥念念不忘,張誥死后,趙概對他的家人照顧非常周到。歐陽修對待趙概一向冷淡,(但)等歐陽修有了訟案,只有趙概一個人向皇帝上奏章認為他無罪,說歐陽修是被仇人誣陷,不能讓天下法律(因判罰不當而)被人報怨。歐陽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開始嘆服趙概是一個長者。
(八二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歧傳
范曄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歧少明經(jīng),有才藝。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
永興二年,辟司空掾。議二千石得去官為親行服,朝廷從之。會河東太守劉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勝代之,岐恥疾宦官,即日西歸。京兆尹延篤復以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進不由德,皆輕侮之。岐及從兄襲又數(shù)為貶議,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岐懼禍及,乃與從子戩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屬宗親,陷以重法,盡殺之。岐遂逃難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歷。自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余,游市見岐,察非常人,停車呼與共載。岐懼失色,嵩乃下帷,令騎屏行人。密問岐曰:“視子非賣餅者,又相問而色動,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勢能相濟?!贬芈勧悦?,即以實告之,遂以俱歸。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庇肷咸?,饗之極歡。藏岐復壁中數(shù)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諸唐死滅,因赦乃出。三府聞之,同時并辟。九年,乃應司徒胡廣之命。會南匈奴、烏桓、鮮卑反叛,公卿舉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會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御寇論》。
靈帝初,復遭黨錮十余歲。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詔選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議郎。車騎將軍張溫西征關中,請補長史,別屯安定。大將軍何進舉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與新除諸郡太守數(shù)人俱為賊邊章等所執(zhí)。賊欲脅以為帥,岐詭辭得免,展轉(zhuǎn)還長安。
及獻帝西都,復拜議郎,稍遷太仆。及李傕專政,使太傅馬日磾撫慰天下,以岐為副。日磾行至洛陽,表別遣岐宣揚國命,所到郡縣,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復見使者車騎?!?div style="height:15px;">
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勛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于是就拜岐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為壽藏,圖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為贊頌。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為床,布簟白衣,散發(fā)其上,覆以單被,即日便下,下訖便掩?!贬嗨鲎鳎睹献诱戮洹?、 《三輔決錄》傳于時。
(摘自《后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永興二年,辟司空掾 辟:征召
B.闔門百口,勢能相濟 濟:成功
C.迎入上堂,饗之極歡 饗:款待
D.即日便下,下訖便掩 訖:完畢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出行,乃得死友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為賊邊章等所執(zhí)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D.于是就拜岐為太常 于是余有嘆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歧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書,富有才華,曾經(jīng)建議俸祿二千石的官員應該辭去官職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擔任太守職位而感到羞恥,于是憤而辭職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趙歧因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難,孫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復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邊疆發(fā)生戰(zhàn)事被提拔任命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趙歧為議郎,車騎將軍張溫請求任命他為長史,大將軍何進推舉他擔任敦煌太守。等漢獻帝定都長安,又拜為議郎,逐漸升為太仆。
D.在曹操擔任司空的時候,趙歧曾經(jīng)推舉他擔任自己的官職,而他自己也被推舉擔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時候,他吩咐兒子喪事從簡,態(tài)度極為豁達。
4.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
(2)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會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御寇論》。
(3)賊欲脅以為帥,岐詭辭得免,展轉(zhuǎn)還長安。
參考答案
1、B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B項的“濟”是個常用的多義詞,結合上下文,這里的“濟”應該是“接濟”、“幫助”的意思。
2、A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A項的“乃”,均是副詞,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相當于“竟然”。B項的第一個“乎”表推測語氣,第二個“乎”是表示反問語氣。C項第一個“為”與后面的“所”表被動,第二個“為”是動詞,“作為”的意思。D項第一個“于”與“是”組成凝固詞語,
是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相當于“因此”;第二個“于”是介詞,相當于“對”。該題的瑕疵是選了一個不是虛詞的例證:C項中第二句的“為”。
3、D 解析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B項中“趙歧曾經(jīng)推舉他擔任自己的官職”說反了。該題中的C項“逐漸升為太仆”的“逐漸”,不如譯為“慢慢地”,或意譯為“不久”。
4、(1)答案 在州郡擔任官職,因為廉潔正直嫉惡如仇而被人忌憚。
(2)答案 趙歧想要呈奏防守邊疆的策略,還未來得及獻上,恰逢因為黨錮的事情而被罷免,于是撰寫編排為《御寇論》一書。
(3)答案 叛賊想要脅迫趙歧擔任元帥,趙歧說假話敷衍才得以避免,輾轉(zhuǎn)回到了長安。
參考譯文:
趙岐字邠卿,是京兆長陵人。趙歧少年時就讀通了經(jīng)書,頗有才學。在州郡擔任官職,因為廉潔正直嫉惡如仇而被人忌憚。上書建議二千石官員可以辭職為父母服喪,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正趕上河東太守劉祐離開職位,而用中常寺左悺的兄長左勝代替他,趙歧鄙視痛恨宦官,當天就丟官回家去了。京兆尹延篤又請他來擔任功曹。
這以前,中常寺唐衡的哥哥唐玹擔任京兆虎牙都尉,同鄉(xiāng)認為唐玹不是憑自身才德晉升的,所以都瞧不起他。趙歧及其堂兄趙襲又往往說些貶斥唐玹的話,唐玹就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傅垩屿湓辏偏t擔任京兆尹,趙歧害怕禍事臨頭,就與侄子趙戩逃走躲避他。唐玹果然收捕趙歧的家屬宗親,用重法來構陷他們,(他們)全被殺害了。趙歧便逃難四方,長江、淮水、海邊、岱山,沒有不曾去過的地方。隱藏了自己的姓名,在北海的集市上賣餅。這時有位安丘人叫孫嵩的,年紀二十歲,在集市上游玩,見到趙歧,一看就覺得趙歧不是一般人,于是停下車子喊趙歧上車同行。趙歧大驚失色,孫嵩就拉下車帷幔,讓騎馬的隨從們趕走行人。秘密地問趙歧:“我看你不是買餅的人,我一問你,你的臉色就變了,人如果沒有深重的冤苦怎么回亡命呢?我是北海孫賓實,全家有百口人,情勢上能夠救助你。”趙歧平日里就知道孫嵩的名字,就把事實原委告訴了他,于是一起回了家。孫嵩搶先一步稟告母親說:“我出去走走,竟得到一位可以以命相托的朋友?!庇M客廳,飯菜招待,十分高興。把趙歧藏在復壁中好幾年,趙歧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來唐玹一幫人都死絕了,趙歧遇赦重見天日。朝廷三府聽到后,都來征招他。延熹九年,司徒胡廣聘他,他才應允。這時,正趕上南匈奴、烏桓、鮮卑反叛朝廷,公卿推舉趙歧,提拔他任并州刺史。趙歧準備奏上一本防守邊疆的策略,還未來得及獻上,恰逢因為黨錮的事情而被罷免,于是撰寫編排為《御寇論》一書。
靈帝初年,又遭遇黨錮之禁上來年。中平元年,各地兵起,(皇帝)下詔挑選曾經(jīng)任過刺史、二千石而有文武才能可以任用的人,于是征聘趙歧為議郎。車騎將軍張溫西征關中時,請求補(趙歧)為長史,另外領一支人馬屯駐安定。大將軍何進又推舉趙歧為敦煌太守,走到襄武,趙歧和新任命的諸郡太守多人都被叛賊邊章等人抓獲。叛賊想要脅迫趙歧擔任元帥,趙歧說假話敷衍才得以避免,輾轉(zhuǎn)回到了長安。
到獻帝西都長安時,他又被任命為議郎,不久升遷為太仆。等到李傕當權,派太傅馬日磾去安撫天下,讓趙歧作為副使。馬日磾走到洛陽,上表另派趙歧去外地宣揚國命,(趙歧)所到郡縣,百姓都高興地說:“今日竟能重新看到朝廷使者的車馬。”
這時,曹操擔任司空,推舉趙歧代替自己。光祿勛桓典、少府孔融上書推薦他,因此就地任命他為太常。九十多歲,建安六年去世。(死前)吩咐他的兒子說:“我死的時候,墓穴中用沙堆起來作為床,用布衿白衣,散放上面,再用單被蓋起來。當天就下葬,下葬后就埋起來?!壁w歧有很多著述,有專著《孟子章句》及《三輔決錄》,在世上流傳。
古詩鑒賞選自清人鄭珍的《晚望》,不論是作家還是作品,對廣大師生來說都是較為生疏的,這也與安徽卷古詩鑒賞一貫劍走偏鋒的特點相吻合——2006年的宋詞,2007年的清詞,2008年的宋詩,2009年的元詞。如果按照詩詞輪流轉(zhuǎn)的規(guī)則,2010年考查詩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八二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煚①,字賢通,煚少孤,養(yǎng)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盜伐其父墓中樹者,煚對之號慟,因執(zhí)送官。及長,深沉有器局,略涉書史。周太祖引為相府參軍事,閔帝受禪,遷陜州刺史。時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陳,屬霖雨數(shù)旬,城頹者百余步,蠻酋鄭南鄉(xiāng)叛,引陳將吳明徹欲掩安蜀。議者皆勸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蹦诉z使說誘江外生蠻向武陽,令乘虛掩襲所居,獲其南鄉(xiāng)父母妻子。南鄉(xiāng)聞之,其黨各散,陳兵遂退。明年,吳明徹屢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戰(zhàn),每挫其鋒。獲陳裨將覃冏、王足子、吳朗等三人,斬首百六十級。
尋從上柱國于翼率眾數(shù)萬,自三鴉道以伐陳,克陳十九城而還。以讒毀,功不見錄,除益州總管長史。煚與宗伯斛斯徵素不協(xié),徵后出為齊州刺史,坐事下獄,自知罪重,遂逾獄而走。帝大怒,購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負罪深重,懼死遁逃,若不北竄匈奴,則南投吳越。徵雖愚陋,久歷清顯,奔彼敵國,無益圣朝。今者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帝從之。徵賴而獲免,煚卒不言。
及(高祖)踐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曉習故事,征拜尚書右仆射。視事未幾,以忤旨,尋出為陜州刺史,俄轉(zhuǎn)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嘗有疾,百姓奔馳,爭為祈禱,其得民情如此。嘗有人盜煚田中蒿者,為吏所執(zhí)。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蔽恐I而遣之,令人載蒿一車以賜盜者。盜者愧恧②,過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類也。開皇十九年卒,時年六十八。
(節(jié)選自《隋書·趙煚傳》)
【注】①煚:音jiǒng。 ②恧(音nǜ),慚愧。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煚勒兵御之 勒:統(tǒng)率
B.坐事下獄 坐:因為……犯罪
C.購之甚急 購:購買
D.朝廷以煚曉習故事 故事:舊例;舊的典章制度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時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陳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B①遂逾獄而走
②泉涓涓而始流
C①盜者愧恧,過于重刑
②而恥學于師
D①今者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
②惠文、武、昭囊,蒙故業(yè),因遺策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煚孝順父母,又非常精通知識,所以后來周太祖、閔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別讓他擔任了重要職務。
B.趙煚打仗有勇有謀,在陳將即將攻打安蜀城的情況下,巧用計謀,不戰(zhàn)而退人之兵。
C.趙煚與人為善,寬大為懷,絕不因為個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D.趙煚治民,胸襟寬廣,勇于自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4.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讒毀,功不見錄,除益州總管長史。
(2)視事未幾,以忤旨,尋出為陜州刺史,俄轉(zhuǎn)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參考答案
1、C 解析 “購”是“懸賞捉拿”的意思
2、A 解析 A,兩個“以”都是目的連詞,譯為“來”。B①“而”是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②“而”是表示修飾關系的連詞,C①“于”是表示比較的介詞;②“于”是引出對象的介詞,D①“因”是表示憑借的介詞;②“因”是動詞,意思是“沿襲”。
3、A 解析 因果關系分析不夠準確,原文并未說他“精通知識”,只是“略涉書史”。主要原因應為“深沉有器局,
略涉書史”。
4、(1)因為小人的讒言,趙煚的功勞沒有被朝廷記錄,只是被授予一個益州總管長史的職務。
(2)趙煚上任不久,因為違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貶為陜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這期間)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
文言文譯文
趙煚(音jiǒng),字賢通,趙煚少年喪父,贍養(yǎng)母親至孝。十四歲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親墓中的樹,趙煚號叫慟哭,把這個盜樹者送交官府。等到趙煚長大,沉著穩(wěn)重又做事得體大方,略微涉獵書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薦為相府參軍事。閔帝繼位(受禪),調(diào)任陜州刺史。當時周人在長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墻以防御陳國侵襲,然而這時連下了數(shù)十天大雨,城墻塌陷的距離長達百余步。蠻酋鄭南鄉(xiāng)謀反作亂,勾結陳將吳明徹欲襲擊安蜀。大家都議論著認為趙煚應該修城墻,趙煚說:“不然,我自有辦法退兵?!庇谑乔彩褂握f引誘江外生蠻攻打武陽,令乘虛攻打他們所居之地,獲其南鄉(xiāng)父母妻兒。南鄉(xiāng)聽說了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軍隊,陳兵也就退卻了。第二年,吳明徹多次聚兵起義,趙煚帶領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戰(zhàn)役,都狠狠挫敗了他的氣勢。俘獲陳裨將覃冏、王足子、吳朗等三人,斬首百六十級。
不久跟隨上柱國于翼帶數(shù)萬士兵,從三鴉道攻打陳國,攻克陳國十九城然后回來。因為小人的讒言,趙煚的功勞沒有被朝廷記錄,只是被授予一個益州總管長史的職務。趙煚與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齊州刺史,因為犯罪被關在獄里,自知罪重,遂越獄而逃。帝大怒,懸賞捉拿,非常急迫。趙煚上密奏說:“徵自認為負罪深重,懼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則向南投奔吳越。徵雖然愚陋,但世面見的夠多了,若他逃向敵國,對您的圣朝沒有好處。現(xiàn)在天下大旱,可借這個理由大赦天下?!被实勐爮牧诉@個建議。徵因此而獲免,趙煚卻沒告訴他。
等到高祖繼位的時候(踐阼),趙煚拜相州刺史。朝廷因為煚知曉古今之事,征拜尚書右仆射。趙煚上任不久,因為違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貶為陜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這期間)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趙煚曾經(jīng)有一次得病,百姓們都跑來,爭著為他祈禱,可見他如此得民心。曾經(jīng)有人盜趙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趙煚說曰:“這是因為刺史(就是說他自己)不能宣傳好的民風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卑参繉捴I地送他回家,令人裝上一車蒿草賜給那個偷盜的人。那個偷盜的人非常慚愧,比受了重刑還難受。他用自己的品德來感化人民,都是這樣做的。趙煚于開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八二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趙璧,字寶臣,云中懷仁人。世祖為親王,聞其名,召見,呼秀才而不名,賜三僮,給薪水,命后親制衣賜之,視其試服不稱,輒為損益,寵遇無與為比。命馳驛四方,聘名士王鶚等。又令蒙古生十人,從璧受儒書。敕璧習國語,譯《大學衍義》,時從馬上聽璧陳說,辭旨明貫,世祖嘉之。
憲宗即位,召璧問曰:“天下何如而治?”對曰:“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睉椬诓粣偂h低?,世祖曰:“秀才,汝渾身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币蝗?,斷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請于帝曰:“此先朝賜臣印也,今陛下登極,將仍用此舊印,抑易以新者耶?”時璧侍旁,質(zhì)之曰:“用汝與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為請耶!”奪其印,置帝前。帝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為此也?!弊允茄览贤叱嗖粡陀谩?div style="height:15px;">
壬子,為河南經(jīng)略使。河南劉萬戶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賂之,得所請而后行,咸呼之為翁。其黨董主簿,尤恃勢為虐,強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斬之,盡還民女。劉大驚,時天大雪,因詣璧相勞苦,且酌酒賀曰:“經(jīng)略下車,誅鋤強猾,故雪為瑞應?!辫翟唬骸叭缍鞑颈日?,尚有其人,俟盡誅之,瑞應將大至矣。”劉屏氣不復敢出語,歸臥病而卒,時人以為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