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中文言文閱讀題選編 (05)
(四十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隆、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nèi)之奇觀矣。  .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亦既去矣,何復(fù)于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nèi)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七十二峰沉浸其間       沉浸:處于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
B.百姓扳留之             扳留:挽留 .
C.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     為:替 .
D.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     于:對 .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官民關(guān)系融洽的一組是 .
①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②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
③夫令之于民,誠重矣
④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 .
⑤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
⑥與余同在內(nèi)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 .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作者不直接從《吳山圖》說起,而是極寫吳縣的山川形勝,而這些自然景觀本身又極富文化積淀,顯示出深廣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
B.第二段先交待自己與《吳山圖》主人的同年關(guān)系,再引出《吳山圖》的故事,順理成章地將一地的山川形勝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賢能之士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堅實的鋪墊。 .
C.第三段先從縣令的賢與不賢對老百姓的關(guān)系說起,又用蘇軾和韓琦的故事為例,說明賢能之官吏自然會能得到當?shù)匕傩盏纳钋袘涯?。最后又上升到真正的賢者是“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nbsp;.
D.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層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緊扣官與民的關(guān)系來展開議論,同時也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真可謂運思良苦。 ..
4.把下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國以賢興,以諂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論,而時所共知也。然衰國危君繼踵不絕者,豈時無忠信正直之士哉?誠苦其道不得行耳。                     (節(jié)選自王符《實貢》)
譯文:
⑵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①焉?!彼?,董祁②愬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鲍I子執(zhí)而紡
③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注]①系援:(作為)繩梯攀援(上去)。這里指通過婚姻關(guān)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獻子妹妹,嫁給董叔后,改稱董祁。  ③紡:系。 .
譯文:
參考答案
1.A  (沉浸:浸入水中)
2.C  (③句是說縣令對百姓的重要性  ⑤句是說魏用晦對吳地山川增加色彩)
3.D (“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原文中沒有信息。)
4.⑴國家因為有了賢能就興盛,因為有了諂佞就滅亡;君主因為有了忠臣就平安,因為有了佞臣就危險。可是衰亡的國家、危險的君主(相繼)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出現(xiàn),難道是當時沒有忠誠正直的士嗎?的確是苦于他們的主張不能實行啊。(采分點:   繼踵:相繼,一個接一個    絕:斷    豈:難道    苦:苦于,為……所苦    道:主張  )
⑵董叔將要娶范氏,叔向說:“范家富貴,為什么不取消(停止)這門親事呢?”(董叔)說:“想要(作為)繩梯攀援(上去)?!庇校常┮惶?, 董祁向范獻子訴說:“(他)不尊敬(我)?!狈东I子抓住(董叔)(3)并(把他)綁在庭院中的槐樹上。叔向路過那里(拜訪他),(董叔)說:“你為什么不替我說情呢?”叔向說:“(你)尋求繩梯,已經(jīng)綁上了;尋求攀援,已經(jīng)攀援上去了。(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采分點:愬:訴說  狀語后置:愬于范獻子 賓語前置:不吾敬)
【參考譯文】:
吳、長洲兩個縣,在州府官署所在地,分境治理。而郡西面的眾多的山,皆在吳縣。其中最高的,是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的故宮在那里,還有西施的遺跡。像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有名的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而太湖廣大無際有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入太湖中間,是海內(nèi)的奇特的景象。
我同一年中舉的好友魏用晦出任吳縣縣令,沒等三年,憑借高第被召入朝中做給事中。你治理吳縣,對老百姓施惠和愛護,百姓挽留你,沒能成功,然而你也不忍心離開百姓。因此,有喜歡多事的人繪制了《吳山圖》來作為贈品。
縣令對于百姓來說,實在重要??h令真的賢良,他所在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他的恩惠而興旺;縣令真的不賢良,他所在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他的災(zāi)禍而辱沒。你對吳縣的山川,大概增加了威重。他日我們百姓將在山巒之中選擇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將來在佛教寺院、道觀把你當作祖先、神靈一樣祭祀,本來就是應(yīng)該的。然而你也已經(jīng)離去了,為什么又在這座山呢?過去蘇軾說韓琦離開黃州四十多年然而思念它不能忘記,發(fā)展到作《思黃州》詩,蘇軾的詩被黃州人刻在石頭上。這樣之后才知道賢良的人對他所到過的地方,不僅僅是使那些百姓不忍心忘記他罷了,自己也不能忘記那里的百姓。
魏用晦現(xiàn)在離開吳縣已經(jīng)三年了。一天,和我一同在宮廷之內(nèi),拿出這張圖來看,張開品玩出聲長嘆,于是讓我為它寫記。哎!他對我吳縣有感情像這樣,怎么能讓我們百姓忘記他呢!
(四十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吾廬記    清·魏禧
季子禮,既倦于游——南極瓊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廬矣!”名曰吾廬。
廬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宮之,平疇崇田,參錯其下,目之所周,大約數(shù)十里,故視勺庭為勝焉。于是高下其徑,折而三之。松鳴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華,蔭于徑下,架曲直之木為檻,堊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絕之山,取蔽風(fēng)雨足矣。季子舉債而飾之,非也?!被蛟唬骸捌渖偎ズ?!其將懷安也?!?div style="height:15px;">
方季子之南游也,驅(qū)車瘴癩之鄉(xiāng),蹈不測之波,去朋友,獨身無所事事,而之瓊海,至則颶風(fēng)夜發(fā)屋,臥星露之下。兵變者再,索人而殺之,金鐵鳴于堂戶,尸交于衢,流血溝瀆??突蛞月勚T家。家人憂恐泣下,余談笑飲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東,方大饑,饑民十百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絕根,樹無青皮。家人聞之,益憂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讓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從。今季子好舉債游,往往無故沖危難,冒險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無死也。吾之視季之舉債冒險危而游,與舉債而飾其廬,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為適。終身守閨門之內(nèi),選耎趑趄,蓋井而觀,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溝,則色變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強之適江湖。好極山川之奇,求朋友,攬風(fēng)土之變,視客死如家,死亂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強使守其家??鬃釉唬骸臼坎煌跍羡??!蛉羰钦撸崴荒芏拥苣苤?,其志且樂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為余言,渡海時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獨起視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變,闔而坐,作《海南道中詩》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憂恐泣下也。
廬既成,易堂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詩,四方之士聞?wù)?,咸以詩來會,而余為之記?div style="height:15px;">
注釋:魏禧 (1624—1680)字冰叔,號裕齋,又號勺庭,寧都人。與兄魏祥、弟魏禮(字和公,號季子)皆有文名,時稱“寧都三魏”,而禧為最。明亡,絕意仕進??滴跏四暾鳛椴W(xué)鴻詞,不就。遂隱居翠微峰,講學(xué)易堂,為“易堂九子”之首。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故視勺庭為勝焉       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
B.其將懷安也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客或以聞諸家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又唯子言之從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2、對下列詞語在文中含義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A.蓋井而觀:蓋住井口觀天,喻眼光閉塞。
B.腰舟而渡:腰間系著葫蘆渡水,喻做事過慎。
C.高下其徑:隨地勢高下為路。
D.志士不忘在溝壑:指顯貴后不忘微賤患難的時候。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評析有錯的一項是
A.作者借為其弟魏禮筑吾廬作記,寫魏禮之為人,突出魏禮冒險危而遠游的性情。文章敘議交錯,轉(zhuǎn)換自然。無論狀物寫景,敘事記人,都顯得搖曳生姿,意味無窮。
B.作者從吾廬爽朗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入手,引出對弟弟外出遠游和歸山隱居兩種看上去矛盾的行為的議論,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應(yīng)該有自己的抱負,并且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愿望為志趣。
C.作者對其弟“舉債冒險危而游”的行為并不贊賞,認為季子禮“南極瓊海,北抵燕”,“沖危難,冒險阻”只是“得行其志為適”,但人各有志,不應(yīng)強求。
D.“人間最苦是飄零”是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之基本文化共識。然而,明遺民之于漂泊和云游似乎心存癡迷,“客死如家”,“江湖之死如衽席”的說法流露出作者的復(fù)雜心態(tài)。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家人聞之,益憂恐,而季子竟至燕。
(2)好極山川之奇,求朋友,攬風(fēng)土之變,視客死如家,死亂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強使守其家。
參考答案
1B  2D  3C
4翻譯
1、喜歡游遍奇山異水,尋求良朋好友,收集(歷覽)各地不同的風(fēng)土人情,把死在外地看作與死在家里一樣,死于禍亂如死于疾病一樣,死在江湖野地如死在床席之上一樣,如果是這樣的人,我是不會強迫他死守在家里的。
2、我聽到世人說,詩人很少顯達而多不得志。難道是這樣嗎?大概世間的流傳的詩多是古代不得志者的言辭。
【參考譯文】:
季子魏禮,已經(jīng)對四方飄游的生活感到厭倦了:他曾經(jīng)南面直到海南島,北面到河北一帶,于是筑屋于勺庭的左角,說:“這才真是我安身的地方了!”便名為“吾廬”。
吾廬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群山圍繞著它,高高低低的田地,交錯其下,極目四望,大約有幾十里,所以要比勺庭幽美。
他又順應(yīng)地勢,將小徑折成三段。松聲迎風(fēng)鳴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這些花葉,掩映于徑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條做成欄桿,涂上了蚌殼灰,它的光澤便閃爍在林木之間了。
有人說:“筑屋于陡峭的山上,只要能遮蔽風(fēng)雨就夠了,季子卻借債來布置,實在不值得?!币灿腥苏f:“大概季子的意志有些衰頹了吧,因而想過過安逸的生活?!?div style="height:15px;">
當季子南游的時候,車子奔馳在瘴氣郁結(jié)的異鄉(xiāng),身冒不測的風(fēng)險,遠離朋友,獨個兒無所作為,就此前往海南島。到了那里,一夜之間大海風(fēng)便將房屋吹毀,只得躺在露天之下。又碰到兩次兵變,老百姓被亂兵搜尋到就遭殺害,刀劍之聲響徹門庭,尸體堆積在大街上,鮮血流注于溝道。有的人把消息告訴家里,家里人嚇得哭了,我卻象平日一樣談笑吃喝。后來他又北游山東,恰巧逢到大荒年,災(zāi)民成群結(jié)隊,煮人肉充饑。千里之內(nèi),連草根樹皮都食盡了,家里人聽到后,更加害怕,可是季子竟然還能到達河北。
有人責(zé)備我說:“您和季子是同胞兄弟,他又事事都聽您的話,現(xiàn)在季子喜歡借債遠游,常常受到意外的災(zāi)難,您為什么不加阻止?”我笑著說:“我原知季子是不會死的呀!我看季子的借債冒險而遠游,和他的借債布置屋子是一樣道理;而且人都以能實現(xiàn)自己志愿為舒暢。如果他只想畢生終老于內(nèi)室之中,連走一步路也瞻前顧后、似進非進,蓋上井蓋才敢看井,系著腰舟才肯渡水,一見三尺寬的溝,立即大驚失色不敢跳越,象這樣的人,我決不會強使他到江湖之上。反之,如果性喜縱情于奇山異水,尋訪良朋好友,吸取各地不同的風(fēng)土人情,把死在外地看作死在家里,死在變亂中看作死于疾病,死在江湖間看作死在床席上一樣,象這樣的人,我決不會強使他坐守在家里。孔子說:‘有志氣的人是連死在山溝里也毫不顧慮的?!筮@樣的行動,我自己雖然做不到而子弟們卻能做到,并且正是出于他們的志趣樂于做去,我連贊成都來不及怎么還能阻止呢?”
季子還對我說過:渡海時同船的人都被風(fēng)浪顛簸得頭暈心驚不敢起床,唯有他起而賞覽海上月色,還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變時,他也鎮(zhèn)定地閉門而坐,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詩》。我聽了,便暗笑自己幸虧沒有象家里人那樣嚇得哭泣。
吾廬筑成后,易堂的各位人士,從我大哥以下都寫詩紀念,各地文士得知后,也都以詩篇來聚會,我就寫了這篇《吾廬記》。
(四十九)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①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nóng)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quán)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fù)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xué)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dǎo)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xué)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钡墼唬骸鞍彩p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div style="height:15px;">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倉名。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甫冠,名聞四方           甫:剛剛
B.賊良民,力能動權(quán)豪          賊:殘害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
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屬于曾鞏仁政措施的一組是
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
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
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⑥鞏先期區(qū)處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zāi)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fēng)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
(2) 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3) 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
參考答案
1.D(輕:以……為輕,輕視。 )
2.C(①③是仁政帶來的結(jié)果)
3.D(應(yīng)是曾鞏和王安石疏遠。)
4、(1) 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借給他車馬和騎從,在齊州四境夸示炫耀。(3分,每小句1分。)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3分,前一小句2分,后一小句1分。)
(3)我所說的吝嗇,是指他勇于作為,而吝嗇于改正過錯?。。?分,每小句1分。)
【參考譯文】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他從小就機智敏銳,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驚異。
嘉祐二年考中進士,出任越州通判。這一年發(fā)生了饑荒,他估計常平倉儲存的糧食不足以用來救濟,而鄉(xiāng)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來購糧。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后賣給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xiāng),而且糧食有余。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nóng)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nóng)事沒有耽誤。
任齊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惡、迅速嚴厲地打擊盜賊作為根本。曲堤有個姓周的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shù)氐臋?quán)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章邱有百姓在鄉(xiāng)村里聚眾結(jié)伙,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劫奪囚徒,沒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鞏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有一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讓他四處夸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大多出來自首。曾鞏表面上看來是將此事到處張揚,實際上是想要離間分化那些盜賊,讓他們不能再糾合在一起。從此,齊州的人們連院門都不用關(guān)閉就可以安睡了。
調(diào)任洪州。適逢江西當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zhèn)都儲存藥物以備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難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yīng)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yī)生給他們治病。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jīng)過的州要準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機會橫征暴斂,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分別處理好了大軍突然集結(jié)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后,城鄉(xiāng)的百姓都不知道。
調(diào)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曾鞏負有才名,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認為他命運不濟,時運不佳。這一時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輩出人頭地,曾鞏對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經(jīng)過朝廷時,神宗召見他,對他慰勞問候,十分寵信,任命他為中書舍人。
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后,他侍奉繼母更加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他們的讀書、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辦。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氣勢很盛,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年輕時與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王安石得志后,曾鞏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經(jīng)問曾鞏:“王安石是怎樣的人?”曾鞏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學(xué)問和行為道義,不在揚雄之下,但因為他吝嗇的緣故所以比不上揚雄?!被噬险f:“王安石對富貴看得很輕,怎么說他吝嗇呢?”曾鞏說:“我所說他吝嗇,是說他勇于作為,但吝嗇于改正自己的過錯啊?!鄙褡谫澩倪@個看法。
(五十)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劉晏初為轉(zhuǎn)運使,獨領(lǐng)陜東諸道,陜西皆度支領(lǐng)之。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①相望,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shù)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quán),悉制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常以為:“辦集眾務(wù),在于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逼鋱鲈阂獎≈伲乇M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后,掌財賦有聲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蠲(juān)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yīng)民之急,未嘗失時,不待其困弊、流亡、餓殍,然后賑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業(yè),戶口蕃息。
晏專用榷鹽法②充軍國之用。晏以為官多則民擾,故但于出鹽之鄉(xiāng)置鹽官,收鹽戶所煮之鹽轉(zhuǎn)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縣不復(fù)置官。其江嶺間去州縣遠者,轉(zhuǎn)官鹽于彼貯之。或商絕鹽貴,則減價鬻之,謂之常平鹽,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
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zhuǎn)相受給。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馀萬斛,無斗升沉覆者。船十艘為一綱③,使軍將領(lǐng)之,十運無失,授優(yōu)勞,官其人。數(shù)運之后,無不斑白者。
晏為人勤力,事無閑劇,必于一日中決之,不使留宿,后來言財利者皆莫能及之。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四十二》)
【注】①遞:驛站。②榷鹽法:食鹽專賣法。   ③綱: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白:報告。
B.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          俟:依靠。
C.應(yīng)民之急,未嘗失時                失:丟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業(yè),戶口蕃息        息:休息。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晏以為官多則民擾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B.故但于出鹽之鄉(xiāng)置鹽官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C.其江嶺間去州縣遠者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D.運谷或至百馀萬斛,無斗升沉覆者    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晏擔任漕運使時,十分重視了解經(jīng)濟信息,控制各地物價,朝廷因而獲利,也不用擔心全國物價的暴漲暴跌。
B.劉晏及時了解各地歉收的情況,災(zāi)情出現(xiàn)官員申請后他立即奏請朝廷免除賦稅,安排賑濟災(zāi)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
C.劉晏利用食鹽專賣的方式,收購鹽戶所產(chǎn)之鹽轉(zhuǎn)賣鹽商,雖然鹽鄉(xiāng)之外不再另設(shè)鹽官,但食鹽供應(yīng)也能調(diào)度得當。
D.劉晏認為應(yīng)依據(jù)各條河流的不同特點,因利乘便,分段漕運,建造運船,訓(xùn)練漕卒,從此每年安全運送谷物有時多達百余萬斛。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相望,覘報四方物價。
(2)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
(3)船十艘為一綱,使軍將領(lǐng)之,十運無失,授優(yōu)勞,官其人。
參考答案
1.A(B項應(yīng)為“等待”,C項應(yīng)為“耽擱”,D項應(yīng)為“增長”。)
2.C(A項“則”都是連詞,表承接,譯為“就”;B項“于”都是介詞,譯為“在”; C項第一個“其”是代詞,譯為“那,那些”,第二個“其”是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D項兩個“者”都譯為“……的”。)
3.B(劉晏預(yù)先奏請朝廷,而非災(zāi)情出現(xiàn)官員申請后奏請朝廷。)
4.(1)常以優(yōu)厚的報酬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設(shè)置驛站遠近相望,來打探并報告各地的物價。
(2)豐收時就用高價收購糧食,歉收時就用低價賣出糧食,或者用糧食交換其他各種貨物供給官府使用。
(3)將十艘船編為一綱,讓軍將帶領(lǐng)著,運送十次未出現(xiàn)閃失,就給予優(yōu)厚的慰勞,讓此人做官。
【參考譯文 】
劉晏起初擔任轉(zhuǎn)運使,只管理陜東一些地方,陜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劉晏精力充沛,機智過人,善于靈活地處理多變的事情,辦得恰到好處。他常以優(yōu)厚的報酬招募善于奔跑的人,安排他們輪流交替地觀察(并安置前后相望的驛站),以了解和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很遠的地方,也要不了幾天時間就都能傳達到轉(zhuǎn)運官署來。各地糧食和貨物價格變化情況的權(quán)衡比較,(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quán)變,全部控制在手中)完全被控制在他的掌握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全國各地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       他常主張:“要想辦理好各項事務(wù),關(guān)鍵在于用人得當。所以,必須選擇通達敏捷、精明強干、廉潔勤勉的人,對他們加以任用?!彼茌牭慕粓?、船場、巡院等處,凡是擔任要職、處理繁難事務(wù)的人,必定是當時選拔出來的得力人員。所以,在劉晏去世之后,掌管財賦的有名人物,多數(shù)是劉晏舊日的屬下。劉晏還認為天下戶口不斷增多,那么賦稅的收入來源就自然會更廣,所以他在理財時常把愛護百姓作為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他在許多地方分別設(shè)置掌管巡察的官吏,每十天、一個月,都要寫出當?shù)刂菘h雨雪豐歉情況,報告給轉(zhuǎn)運使官署。豐收了,官府用高價收購糧食;歉收了,就用低價賣出糧食,或者用谷物交換農(nóng)民手中的其他貨物來供給官府使用。各地負責(zé)巡察的官員一旦發(fā)現(xiàn)有歉收的苗頭,就要先報告,申明到了某個月份必須減免賦稅,到了某個月份必須提供救助。到了那個時間,劉晏不等待那些地方州縣的官員提出申請,就及時奏請朝廷實施。劉晏應(yīng)對百姓的急迫要求,從未沒有耽誤過時間,他不會等到那些百姓困窘至極、四處流亡、已經(jīng)餓死,然后再去賑濟他們。因此,他管轄下的地方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住戶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長。
劉晏用食鹽專賣法獲得的利潤作為國家軍事的費用。劉晏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騷擾,所以他只在產(chǎn)鹽的地方設(shè)置鹽官,收購鹽戶煮熬的鹽轉(zhuǎn)賣給鹽商,任他們販運到各地去賣,其他不產(chǎn)鹽的地方不再設(shè)置鹽官。那些處在江嶺之間距離產(chǎn)鹽地很遠的地方,就轉(zhuǎn)運官鹽貯存在那里。有時鹽商不來鹽價升高,官府就減價把鹽賣給百姓,叫做“常平鹽”。這樣一來,既讓官家獲得了其中的利潤又讓百姓不再缺乏食鹽。
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水流緩急各不相同,他依據(jù)各處的不同特點,因利乘便,分別制造運送谷物的船只,訓(xùn)練漕運的士卒,長江的船抵達揚州,汴水的船只運抵河陰,黃河的船只運抵渭水流入黃河的河口,渭水的船只運抵太倉,各地段之間都在水邊設(shè)置糧倉,由上一段轉(zhuǎn)送給下一段。自此,每年運送谷物有時達到一百多萬斛,沒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沒。劉晏將十艘船編為一組,叫一綱,讓軍將帶領(lǐng),運送十次未出現(xiàn)閃失,便給予優(yōu)厚的慰勞,讓此人做官。屢次運送以后,運送者便沒有不是頭發(fā)灰白的人了。
劉晏為人勤奮努力,事務(wù)不論平常還是緊急,一定要在一天之中處理完畢,不讓它們滯留過夜,后來講論財利的官員沒有能夠趕得上他的。
(五十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jié),好人倫,多所賞識。
初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劭嘗到潁川,多長者之游,唯不候陳寔①。又陳蕃②喪妻還葬,鄉(xiāng)人畢至,而劭獨不往?;騿柶涔?,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逼涠嗨昧咳舸?。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辈俅髳偠ァ?div style="height:15px;">劭從祖敬,敬子訓(xùn),訓(xùn)子相,并為三公,相以能諂事宦官,故自致臺司封侯,數(shù)遣請劭。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后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司空楊彪辟,舉方正、敦樸,征,皆不就?;騽褊渴?,對曰:“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厚。
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nèi)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復(fù)投揚州刺史劉繇于曲阿。其后陶謙果捕諸寓士。及孫策平吳,劭與繇南奔豫章而卒,時年四十六。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后漢書·卷六十八》)
注釋:①陳寔(shí)字仲弓,潁川許昌人,醒帝時曾任太丘縣長,以平正聞名鄉(xiāng)里。②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為人剛正,以氣節(jié)名世。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去濮陽令歸        去:離職
B.乃謝遣賓客        謝:感謝
C.故不造也          造:拜訪
D.征,皆不就        就:任職
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xiàn)許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組是(  )
①府中聞子將吏,莫不改操飾行
②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奸雄
③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為隙
⑤方今小人道長,王室作亂
⑥遂得復(fù)投揚州刺史劉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陳蕃喪妻后回鄉(xiāng)歸葬,許劭不去吊喪,說明許邵品行高潔,不慕權(quán)貴。
B.袁紹突然改變招搖過市的做法,是由于他禮賢下士,尊敬許劭。
C.曹操為了得到許劭的品評,先是卑辭厚禮,繼而伺機威脅,可謂用心良苦。
D.許劭和許虔兄弟名望都很高,才識突出,汝南人稱贊他們?yōu)椤捌捷洔Y二龍”。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
譯文:
(2)劭嘗到潁川,多長者之游,唯不候陳寔。
譯文:
(3)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譯文:
參考答案
1.B(謝:辭謝)
2.B
3.C(A項,“說明許劭品行高潔,不慕權(quán)貴”錯;B項,“是由于他禮賢下士,尊敬許劭”錯。D項“許虔才識突出”錯)
4.(1)府中官員聽到許子將作官,沒有人不改進自己的操守,檢點自己的行為。
(2)許劭曾去潁川,與多有德行的人結(jié)交,唯獨不去造訪陳寔。
(3)曹操尚未出名的時候,常常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地(拜見許劭),求許劭為自己品評。
[參考譯文]
許劭字子將,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輿(平輿,故城在今豫州汝陽縣東北)人。年輕時嚴守名譽節(jié)操,喜好研究傳統(tǒng)禮教所規(guī)定的人際關(guān)系(品評人物),(對當時的人物)作過許多贊賞的評定。
許劭最初擔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謬很敬重他。府中官員聽到許子將做了官,沒有人不改變自己的操守,掩飾自己的行為的。汝南郡的袁紹,是豪門貴族中任俠的人,他從濮陽令卸任回家的時候,車隊當?shù)?,隨從眾多,將進入汝南郡的時候,竟然辭謝賓客,遣散隨從,說:“我這樣的車隊和服飾(排場)怎么能讓許子將見到?”于是輕車簡從地回到家鄉(xiāng)。
許劭曾去潁川(潁川郡,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與很多有德行的人結(jié)交,唯獨不去造訪陳定。另外陳蕃喪妻后回鄉(xiāng)歸葬故里,鄉(xiāng)人全來(吊喪),卻只有許劭不去。有人問許劭這樣做的緣故,許劭說:“陳太丘交游太廣,難以周全;陳仲舉生性大嚴厲,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訪他們。”許劭(對時人)所作的多數(shù)判斷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時候,常常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地(見許劭),求許劭為自己品評。許劭鄙視他的為人,因而不愿意為他品評,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機,脅迫許劭,許劭無可奈何,只得說:“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賊、動亂之世的英雄。”曹操聽后非常高興地走了。
許劭父親的伯父是許敬,許敬的兒子是許訓(xùn),許訓(xùn)的兒子是許相,這三個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大尉、司徒、司空)。許相靠著善于諂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數(shù)次派人請許劭。許劭憎惡他品行不端,始終沒有去看他。
許劭的邑人李逵,豪邁剛直氣節(jié)高尚,許劭開始對他親善,但后來因為與他有了隔閡(結(jié)卞了仇怨),加上與堂兄許靖不和睦,當時的議論因為這兩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許劭)。  當初,許劭與許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審核評論鄉(xiāng)里的人事,每月總是更換品評的話題<對象),所以汝南地區(qū)民間有“月旦評”的說法。
司空楊彪征召他<為屬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樸的科目薦舉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許劭都不就任。有人勸說許劭做官,許劭回答說:“現(xiàn)今小人道路深長,朝廷將要動亂,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庇谑悄闲兄翉V陵(廣陵郡,轄境在今江蘇安徽交界處)。徐州刺史陶謙對他以禮相待,待遇優(yōu)厚。許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訴他的門徒說:“陶恭祖外在的表現(xiàn)是仰慕有名聲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御我雖然優(yōu)厚,將來勢必會變得虛假刻薄。我不如離開他?!庇谑侨デ⒖h(今江蘇丹陽縣)投奔揚州刺史劉繇。此后陶謙果然把眾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來。到了孫策平定東吳的時候,許劭與劉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轄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帶),接著死在那里。時年46歲。許劭的哥哥許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稱平輿的深潭里出了兩條龍。
(五十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后。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后。天下之勢,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zāi),夫奚不可者?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于王,而諄諄焉請救于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雖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祇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zhàn)勝,可也;不幸戰(zhàn)不勝,為虜于秦,是傾魏國數(shù)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
夫竊符之計,蓋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于王之臥內(nèi),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于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nèi)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
嗚呼!自世之衰,人皆習(xí)于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jié)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讎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穣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專系乎符之竊不竊也。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雖然,魏王亦不得為無罪也,兵符藏于臥內(nèi),信陵亦安得竊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權(quán)于上,而內(nèi)外莫敢不肅。則信陵安得樹私交于趙?趙安得私請救于信陵?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信陵安得賣恩于如姬?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①也。
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quán)之戒。《春秋》書“葬原仲”、“翚帥師”。嗟乎!圣人之為慮深矣。
注:①贅旒:連綴在旗幟上的飾帶。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          紓:解除
B、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          婚姻:有姻親關(guān)系的親戚
C、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        謝:道歉
D、是傾魏國數(shù)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殉:犧牲
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趙亡,則魏且為之后       不出,火且盡
B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C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通過對天下形勢的分析,指出救趙國也就是用以救魏國,救趙國這一個國家也就是用以救六個國家。
B、信陵君盜竊兵符,不是為了魏國,不是為了六國,追根究底只是為了趙國的國家利益,作者對信陵君這種一心向著趙國的行為予以責(zé)備。
C、信陵君盜竊兵符救趙,侯生教魏公子來偷盜兵符,如姬替魏公子盜竊兵符于魏王臥房之內(nèi),這三個人都沒有把魏王放在眼里。
D、侯生、如姬如果能向魏王以死相諫,就能既不辜負魏王,也不辜負信陵君,作者對他們想不到這條計策感到不解。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世之衰,人皆習(xí)于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jié)奉公之道。
譯文:
(2)古者人君持權(quán)于上,而內(nèi)外莫敢不肅。
譯文:
(3)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quán)之戒。
譯文:
5、本文作者在文中論述的主要論點是什么?
答:
參考答案
1、D (殉:為……犧牲)
2、A  (A 將要。 B因為;把。C 向;對。D那么;如果。)
3、B  (追根究底為的是平原君,作者責(zé)備的是信陵君心中沒有魏王而只有平原君)
4、(1)自從世道衰敗以來,人們對于不顧公事、結(jié)幫同黨的行為都習(xí)以為常了,卻忘記了堅守節(jié)操、奉行公事的道理。(之:取獨;背:違背,不顧;死黨:動賓結(jié)構(gòu);道:道理。四個切分點,錯一個扣1分)
(2)古代的君主,在上面把持權(quán)柄,內(nèi)外沒有誰敢不肅然起敬的。(持權(quán)與上:狀語后置1分,莫:不定代詞,沒有誰,1分;肅:肅然起敬,嚴肅對待,1分)
(3)所以信陵君可以作為臣子培植私人勢力的鑒戒,魏王可以作為君主失去權(quán)勢的鑒戒。
(可以: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用法;為:作為;植:培植、培養(yǎng);戒:鑒戒。4個切分點,錯一個扣1分)
5、批評“人皆習(xí)于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jié)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讎而無義憤”的大權(quán)落榜現(xiàn)象。
【參考譯文】:
評論者拿盜竊兵符一事做為信陵君的罪過,我認為憑這一點還夠不上拿來責(zé)罪于信陵君的哩。那強勁的秦國暴虐到極點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來壓于趙國,趙國肯定會滅亡。趙國是魏國的屏障,趙國亡了,那么魏國將要步其后塵;趙國與魏國,又是楚、燕、齊各國的屏障,趙、魏亡了,那么楚、燕、齊各國就得步其后塵了。天下的形勢,再沒有岌岌可危到像當時一樣的了。因此,救趙國,也就是用以救魏國;救這一個國家,也就是用以救六個國家啊。盜竊魏國的兵符來解脫魏國的禍患,借用一國的軍隊來分擔六國的災(zāi)難,這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信陵君真的沒有罪過嗎?回答是:這話又不對了。我所責(zé)備的,是信陵君的心?。⌒帕昃贿^是一個王室公子罷了,魏國自有其君王的嘛。趙國不請求于魏王,而不斷地懇切求救于信陵君,這說明趙國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還有個魏王呢。平原君用親戚情分來激將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為了親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趙,這說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親戚,不知道還有個君王。他的盜竊兵符,不是為了魏國,不是為了六國,而是為了趙國才如此;其實也不是為了趙國,只是為了一個平原君罷了。假使禍患不在趙國,而在其他國家,即使撤銷了魏國的屏障,撤銷了六國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會去拯救的。假使趙國沒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親戚,縱然趙國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會拯救的。這就是說趙王及其國家的輕重,不能當?shù)闷鹨粋€平原公子;而且魏國的軍備原是依靠它來鞏固自己的國家的,如今卻拿來供信陵君的一個親戚使用了。幸而戰(zhàn)勝了,還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戰(zhàn)不勝,做了秦國的俘虜,就是傾覆了魏國幾百年來的國家命運來殉葬于自己的親戚。如果這樣,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來回答魏王呢?!
盜竊兵符的計謀,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來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來盜竊兵符,如姬替魏公子盜竊兵符于魏王臥室之內(nèi),是這兩個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認為信陵君若為自己打算,不如用趙、魏兩國唇齒相依的形勢,以激發(fā)、建議于魏王,如果不聽,就用他本人的想為趙國而犧牲于秦國軍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會醒悟了。侯生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見魏王來勸說他救趙,如果不聽,就以想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報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閑時,日日夜夜勸他救趙,如果不聽從,就用想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壬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這樣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負魏國,也不辜負趙國;侯生等二人不辜負魏王,也不辜負信陵君。為什么不提出這種計劃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為親戚的趙國,不知道有魏王;里邊則有寵幸的侍妾,外邊則有鄰國,低賤者則有象夷門監(jiān)侯生等鄙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個魏公子,卻不知道還有位君王。這就是魏國僅僅有一個孤立的君王罷了。
啊!自從世運衰敗以來,人們都習(xí)慣于違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黨的行為,卻忘掉了守節(jié)義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沒有具有權(quán)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沒有義憤的局面。例如秦國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貧賤時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趙王。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樣地被人把持著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由此說來,信陵君的罪過,原不在于兵符的盜竊與否,若是為了魏國,為了六國,縱然是盜竊兵符,還是可以的;若是為了趙國,為了一個親戚,縱然請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過的。雖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為是沒有罪過的。兵符既藏在臥室之內(nèi),信陵君怎么能盜竊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請托如姬,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盜竊兵符,這是她素來仗恃著魏王的寵愛。木頭枯朽了,而后蛀蟲就生出來了。古代的人君操持權(quán)柄于上,而宮廷內(nèi)外沒有敢不肅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趙國呢?趙國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賣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謂“履霜,堅冰至”(踩著路上的寒霜,就意味著堅固的冰塊將要出現(xiàn)了)的逐漸形成的道理,難道說“一朝一夕”就會突然發(fā)生一的嗎?由此說來,不只是眾人不知道有魏王,連魏王也自以為是個被把持著的旗子呢。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為人臣結(jié)黨營私的鑒戒,魏王可以做為人君失權(quán)的鑒戒。從《春秋》的書寫“葬原仲”和“翚帥師”的筆法來看,哦,圣人考慮得是多么深遠。
(五十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鈷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鄂、杜,則貴游之土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1.對下列加點字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殆不可數(shù)(幾乎)          B.余憐而售之(賣)
C.以效茲丘之下(呈現(xiàn))      D.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滿)
2.比較下列各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茲丘之勝, 致之灃、鎬、鄂  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B 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C是其果有遭乎!              其可怪也歟!
D 若牛馬之飲于溪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3.下列各項對文章和作者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把一個普通的小丘,描繪得異常生動。“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那些無知的奇石,一經(jīng)作者這樣地勾畫,仿佛各自都具有了血肉靈魂。
B.柳宗元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即小丘被棄,曲折地表現(xiàn)了自己受到排斥打擊、久貶不遷的悲憤。他對小丘之美的被發(fā)現(xiàn)表示欣慰,寄寓了他的難言之隱,正如清人何焯所說:“茲丘猶有遭,逐客所以羨而賀也,言表殊不自得耳。”(《義門讀書記》)
C.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語言形象生動,比喻新穎貼切,將景物的狀貌神韻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
D.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宋八大家”。因為曾在河?xùn)|、柳州任職,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參考答案
1. B(售:買)
2.C(C其都是語氣副詞,譯為“的確、實在、確實”  A 憑借/用B 表轉(zhuǎn)折/表修飾D取獨/代詞 這)
3.D(柳宗元沒有在河?xùn)|任職,因為他是河?xùn)|人,所以稱他為“柳河?xùn)|
【參考譯文】
尋到西山以后八天,沿著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當流急水深處筑有壘土阻水,開缺張網(wǎng)的魚梁。梁上有個小土丘,丘上生長著竹子樹木,丘石或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破土而起,競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狀的,幾乎數(shù)都數(shù)不清;有的傾側(cè)堆壘而趨下,就像牛馬在溪邊飲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較量著爭向上行,就像熊羆在山上攀登。
這小丘小得不足一畝,似乎可以裝進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聽情況,他回答說:“這是唐姓某家廢棄的土地,標價出售卻賣不出去?!蔽矣謫柕貎r多少,答道:“僅僅四百兩銀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買下了它。當時,李深源、元克己與我同游,都十分高興,以為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于是就又取來了一應(yīng)用具,鏟除敗草,砍掉雜樹,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燒去一切荒穢。(頓時),佳好的樹木似乎挺立起來,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顯突。由竹木山石間望出去,只見遠山高峙,云氣飄浮,溪水流淙,鳥獸在自由自在地游玩;萬物都和樂怡暢地運技獻能,而呈現(xiàn)在這小丘之下。鋪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涼明爽的景狀來與雙目相親,瀯瀯的流水之聲又傳入耳際,悠遠空闊的天空與精神相通。深沉至靜的大道與心靈相合。我不滿十天中卻得到了二處勝景,即使是古時喜嗜風(fēng)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運??!
唉,憑著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長安附近灃、鎬、鄂、杜等地,那末愛好游樂的貴族人士競相爭購的,將逐日增價一千兩,也愈來愈不能購得?,F(xiàn)在棄置在這永州,農(nóng)人漁夫相經(jīng)過而看不起它,求價僅四百兩,卻多年賣不出去,而我與深源、克己偏偏喜愛并獲得了它。這難道是確實有所謂遭際遇合嗎?我將得丘經(jīng)過書寫在石上,用來慶賀與小丘的遇合。
(五十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孫臏
臏生阿、鄄之間,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xué)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蹦藯壠洳杰?,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②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收,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shè)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皩O子籌策③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趣:同“趨”,趨向,奔赴。②白:刮去樹破使白木露出。 ③籌策:謀劃。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去:離開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蹶:受挫折,折損。
C.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   期:希望。
D.見白書,乃鉆火燭之           燭:照亮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素悍勇而輕齊                  B.遂成豎子之名
蟹六跪而三螯                古之人不余欺也
C.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各組句中,分別表明孫臏“能行”和“能言”的一組(   )
A.孫臏嘗與龐涓俱學(xué)兵法       B.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C.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D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臏精通兵法,善于揚長避短,因勢利導(dǎo),指揮作戰(zhàn)常常智勝敵手,深得齊將田忌重用。在馬陵之戰(zhàn)中,他用減灶的計策誘敵深入,大破魏軍,名揚天下。
B.龐涓曾與孫臏同學(xué)兵法,后來做了魏惠王的將軍,因忌恨孫臏,設(shè)計斷其雙足。在馬陵之戰(zhàn)中,龐涓在消滅齊軍士卒過半的情況下,終因過于自信,兵敗自剄。
C.馬陵之戰(zhàn)可以說是一場心理戰(zhàn)爭。孫臏緊緊抓住魏軍兇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稱為膽小怯弱的齊兵的心理,精心策劃,巧設(shè)埋伏,終于計勝龐涓。
D.本文通過馬陵道智斗龐涓的故事,充分表現(xiàn)了孫臏過人的智謀和卓越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他的《孫臏兵法》為后世傳誦,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著作。
5.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史學(xué)家的眼光,評論孫臏智慧和膽識過人,卻難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孫子、吳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議,只有其處事原則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語,闡述“能行”和“能言”的關(guān)系,對孫臏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啟示后人,才智過人者固然可取,但學(xué)會保護自己有時更加重要。
參考答案
1 C(其:約定。)
2 C( A,而,連詞,表并列;B,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D,以,介詞,因為。C,其,代詞,他、他們、代詞,自己。)
3 D
4 B(“龐涓消滅齊軍士卒過半”不對。)
5  B(原文是說孫子、吳起的兵法后世多有稱道。)
【參考譯文】:
孫臏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是孫武的后代子孫。孫臏曾經(jīng)和龐涓一道學(xué)習(xí)兵法。龐涓奉事魏國以后,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秘密地把孫臏找來。孫臏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動用刑法砍掉他兩只腳,并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兒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游說。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十三年后,魏國和趙國聯(lián)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王派田忌率領(lǐng)軍隊前去救援,徑直進軍大梁。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軍已經(jīng)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就要順著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dǎo)。兵法上說:“有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龐涓追逐齊軍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shù)?。 庇谑欠艞壛怂牟奖?,只和他輕裝精稅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他的行程,到傍晚可以趕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書寫:“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命令一萬名善于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fā)?!饼嬩府斖砉悔s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干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fā),魏軍大亂,互相不能接應(yīng)。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局已定,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后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太史公說:社會上的人稱贊軍旅戰(zhàn)法,都提到《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關(guān)于這兩部書的評價,社會上有很多,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睂O臏用計策對付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yù)見先避免刖足的酷刑?!蓢@??!
(五十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鄒子之屬。
齊有三鄒子。其前鄒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鄒衍,后孟子。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閎大不經(jīng),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其術(shù)皆此類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shù),懼然顧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鄒子重于齊。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cè)行撇席。如燕,昭王擁彗①先驅(qū),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xué)于齊。鄒衍之術(shù)迂大而閎辯;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炙轂過②髡?!碧锺壷畬俳砸阉例R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注釋] ①彗:掃帚。②炙轂過:過,古時車上盛貯油膏的器具。過烘熱后流油,潤滑車軸。比喻言語流暢風(fēng)趣。③列大夫:秦漢時爵位名。列第七級,亦稱七大夫或公大夫。
1.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以鼓琴干威王                    哭聲直上干云霄
C.身親往師之                      若望仆不相師
D.春申君以為蘭陵令                以為小禮無所用
2.分別體現(xiàn)孟子、鄒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項是(    )
①迂遠而闊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語閎大不經(jīng),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④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
⑤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
⑥談天衍,炙轂過髡。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孟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以武力征伐為主導(dǎo)思想的時代,所以孟子想通過寫書來引起諸侯的重視,實現(xiàn)理想。
B.鄒衍雖然一開始能夠受到各國君王的熱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禮遇,但是他的思想?yún)s很難施行。
C.荀子在當時的齊國是最年長和有資歷的宗師,正好當時齊國有列大夫的缺額,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分擔任稷下學(xué)士的祭酒。
D.荀子憎惡諸侯王們不遵循王政大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長,著書立說。
4.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譯文:
(2)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譯文:
參考答案
1.A。A.兩個“見”都表示被動。B.求?。粵_。C.意動用法,以……為師;效法。 D.把……任命為;認為。
2.D。①是別人的見解,而非直接體現(xiàn);③為理解方法和語言特色;⑥為齊國人對其他兩位學(xué)者的評價。
3.A。A.孟子序《詩》、《書》,作《孟子》七篇不是為了引起諸侯的重視。
4.(1)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
采分點:“乃”“述”“是以”“所如者不合”各1分,句意1分。“述”翻譯為“稱道、稱述”都可以?!叭纭狈g為“到”亦可。
(2)鄒衍周游各國受到如此尊敬和禮遇,這豈能與孔丘在陳國蔡國因斷糧而面有饑色,孟軻在齊、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采分點:“見”“豈與……”“菜色”“困”各1分,句意1分?!安松狈g為“挨餓”亦可。
【參考譯文】
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xué)習(xí)。在通曉儒家學(xué)說之后,(便去)游說侍奉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聽信他的主張,(他的言論)反而被認為是迂曲玄遠而不切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正當各諸侯國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jīng)》、《書經(jīng)》,闡發(fā)孔子的思想學(xué)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現(xiàn)了學(xué)者鄒子等人。
齊國有三個鄒子。在前的是鄒忌,他憑借彈琴的技藝得以求見齊威王,隨后便參與了國家政事,被封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時代要早于孟子。第二個叫鄒衍,生在孟子之后。鄒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國之權(quán)的諸侯們越來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于是就深入觀察萬物的陰陽消長,記述了怪異玄虛的變化,作《終始》、《大圣》等篇共十余萬字。他的話宏大廣闊荒誕不合情理,一定要先從驗證細小的事物開始,然后推廣到大的事物,以至達到無邊無際。鄒衍的學(xué)說都是這一類述說。然而,總括它的要領(lǐng),一定都歸結(jié)到仁義節(jié)儉,并在君臣上下和六親之間施行,(只不過)他開始述說的時候空泛罷了。王公大人初見他的學(xué)說,感到驚異而反顧思考,受到感化,到后來卻不能實行。
因此,鄒衍在齊國受到尊重。到魏國,梁惠王親自到郊外迎接,同他行賓主的禮節(jié)。到趙國,平原君側(cè)身陪行,親自為他拂試席位。到燕國,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dǎo),并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xué)習(xí),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鄒衍周游各國受到如此尊敬和禮遇,這豈能與孔丘在陳國蔡國因斷糧而面有饑色,孟軻在齊、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游說講學(xué)。鄒衍的學(xué)說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論辯;淳于髡,若與他相處日久,時常學(xué)到一些精辟的言論。所以齊國人稱頌他們說:“高談闊論的是鄒衍;智多善辯,語言流暢風(fēng)趣的是淳于髡?!碧锺壍热硕家言邶R襄王時死去,此時荀卿是最年長和有資歷的宗師。當時齊國仍在補充列大夫的缺額,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分)擔任稷下學(xué)士的祭酒。后來,齊國有人毀謗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國,春申君讓他擔任蘭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罷官,便在蘭陵安了家。荀卿憎惡亂世的黑暗政治,亡國昏聵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他們不遵循王政大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幾萬字的文章便辭世了。死后就葬在蘭陵。
(五十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徐有功
徐有功,國子博士文遠孫也。舉明經(jīng),累轉(zhuǎn)蒲州司法參軍,紹封東莞男。為政寬仁,不行杖罰,吏人感其恩信,遞相約日:“若犯徐司法杖者,眾必斥罰之?!庇墒?,人爭用命,終于代滿,不戮一人,載初元年,累遷司刑丞。時酷吏周興、來俊臣、丘神績、王弘義等構(gòu)陷無辜,皆抵極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獨存平恕,詔下大理者,有功皆議出之.前后濟活數(shù)十百家。常于殿庭論奏曲直,則天厲色詰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尋轉(zhuǎn)秋官員外郎,轉(zhuǎn)郎中。
俄而,鳳閣侍郎任知古、冬官尚書裴行本等七人被構(gòu)陷當死,則天謂公卿日:“古人以殺止殺,我今以恩止殺,就群公乞知古等,錫以再生,各授以。官,寧申來效。”俊臣、張知默等又抗表請申大法,則天不許之??〕寄霜氁斜?,重驗前罪,奏日:“行本潛行悖逆,告張知與盧陵王反不實,罪當處斬?!庇泄︸g奏日:“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賜,虧圣人恩信之道,為臣雖嫉惡,然事君必將順其美?!毙斜揪挂悦馑?。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長沙,又為唐奉一所構(gòu),高宗末私議吉兇,謀復(fù)李氏,將誅之,有功又固爭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興奏有功日:“臣聞兩漢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斬,面欺者亦斬;又《禮》云:析言破律者殺。有功故出反囚,罪當不赦,請推按其罪?!眲t天雖不許系問,然競坐免官。久之,起為左臺侍御史,則天特褒異之。時遠近聞有功授職,皆欣然相賀。
(《舊唐書·列傳三十五>)
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①乖明主再生之賜。      乖:
②請推按其罪            按:
③臣聞兩漢故事          故事:
④常于殿庭論曲直        曲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俊臣乃獨引行本       ②今其智乃皮不能及
B.①古人以殺止殺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①又為唐奉一所構(gòu)       ②起為左臺侍御史
D.①有功故出反囚         ②軒東故嘗為廚
3.把下列各個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若犯徐司法杖者,眾必斥罰之:
②就群公乞知古等,錫以再生!
③為臣雖當嫉惡,然事君必將順其美:
4.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徐有功的哪些事跡?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參考答案
1.答案:①乖:阻撓。②按:查辦。③故事:先例。④曲直:誰是誰非。
2.答案:B。A副詞,相當于“于是”。②副詞,相當于“竟然”。B①②介詞,相當于“憑借”。C①介詞,表示被動,相當于“被”。②動詞,相當于擔任。D①副詞,相當于“故意”。②副詞,相當于“原來”。
3.答案:(1)誰如果觸犯了徐有功的杖刑,大家也一定斥責(zé)懲罰誰。(2)向你們請求為任知古等免罪,給予他們再活下去的機會。
(3)做臣子的雖然應(yīng)疾惡如仇,但侍奉君主一定要順從君主的美意行事。
4.答案:①以德治獄,對罪犯不施杖刑(見第一段前半部分對徐的扼要介紹)。②在天子面前為無辜受構(gòu)陷者爭理(見第一段后半部分)。③巧救受構(gòu)陷的裴行本等七人免死(見第  二段所記內(nèi)容)。④為受構(gòu)陷的唐奉一爭理沒有成功(見第三段的記述)。
【參考譯文】
徐有功,是國子監(jiān)博士徐文遠的孫子。被單薦為明經(jīng),累官轉(zhuǎn)為蒲州司法參軍,連續(xù)受封為東莞男。處理獄訟對人寬大仁慈,不施用拷打的懲罰,官吏百姓都感激他對人有恩又講信義,遞相約定說:“誰如果觸犯了徐大人的杖刑,我們大家也一定斥責(zé)懲罰他?!币虼?,大家爭相聽從他的號令,他在整個任職期間,沒有殺戮一個犯人。載初元年,累功升遷為司刑丞。當時酷吏周興、來俊臣、丘神績、王弘義等捏造罪名陷害無辜的人,受陷害的人都抵得上極刑的處罰,王公大臣們都十分害怕,沒有誰敢正面出來為他們說話,只有徐有功對他們持從輕饒恕的觀點,凡下到大理寺的詔令,他都一一復(fù)議,把他們釋放出來,前前后后得到救活的有幾十戶上幾百戶人家。徐有功經(jīng)常在朝庭上爭論誰是誰非,武則天用嚴厲的神色詰問他,身邊的人沒有不萬分恐懼的,而徐有功卻面不改色,據(jù)理力爭更加急切。不久,徐有功被轉(zhuǎn)為秋官員外郎,后轉(zhuǎn)為郎中。
不久,鳳閣侍郎任知古、冬官尚書裴行本等七人被誣陷應(yīng)判處死刑,武則天對王公大臣們說:“古人用殺人的辦法使殺人案件停息,我現(xiàn)在用施恩義的辦法使殺人的案件停息,特向你們幾位請求饒恕任知古等人的罪過,賜給他們活下去的機會,授給他們官職,以觀察他們的悔改效果?!眮砜〕肌堉热擞挚咕芪鋭t天的旨意上表請求申張法律,武則天不答應(yīng),來俊臣就單獨拿出裴行本的案卷,重新核實前面的罪行,上奏章說:“裴行本暗中做背逆國法之事,他狀告張知謇和盧陵王謀反不切合實際,其罪應(yīng)當斬首?!毙煊泄Ψ瘩g他的奏章說:“來俊臣反對英明君主使罪臣再生的恩賜,使圣人以德治國之策受到削弱。做大臣的雖然應(yīng)當疾惡如仇,但是事奉君主必須把順從其美意放在首位。”裴行本終于得以免除死罪。
道州刺史李仁褒和他的弟弟榆次縣令李長沙,又被唐奉一陷害,唐高宗在朝處理完政務(wù)之后私下里議論了一下李氏兄弟的吉兇禍福,打算審訊李氏,要誅殺他們,徐有功又堅決為他們爭辨,不能奏效。秋官侍郎周興參奏徐有功說:“我聽說兩漢的先例,貼近臣下蒙騙皇上的處以腰斬之刑,當面欺騙皇上的也斬;《禮》上又說:為罪民解釋破壞法律的要殺。徐有功故意釋放反叛的囚犯,他的罪行不能赦免,請皇上審查他的罪行?!蔽鋭t天雖然沒有答應(yīng)拘押訊問徐有功,但到底還是因此事受牽連而被免去了官職。過了很久,朝廷又重新起用徐有功擔任左臺侍御史,武則天特地贊揚他跟其他大臣不同。當時遠近的人聽說徐有功被重新授予官職,都高興地互相慶賀。
(五十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杜正倫,隋仁壽中與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舉秀才者止十余人,正倫一家有三秀才,甚為當時稱美。
貞觀元年,尚書右丞魏征表薦正倫,以為古今難匹,遂擢授兵部員外郎,太宗謂曰:“朕今令舉行能之人,非聯(lián)獨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勝也。朕于宗室以及勛舊無行能者,終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舉卿,卿宜勉稱所舉?!?div style="height:15px;">二年,拜給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嘗謂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與百勝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闭齻愡M曰:“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累于圣德,非直當今損于百勝,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悅,賜絹二百段。
四年,累遷中書侍郎。六年,與御史大夫韋挺、秘書少監(jiān)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稱旨,太宗為之設(shè)宴,因謂曰:“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盡誠規(guī)諫,至臺龍逢、比干,竟不免孥戮。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我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觸之則殺人。人主亦有有逆鱗,卿等遂不避觸,名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有危亡哉!”尋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謂曰:“國之儲副,自古所重,必擇善人為之輔佐。太子年在幼沖,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見之,可得隨事誡約,今既已委以監(jiān)國,不在目前,知卿志懷貞愨,能敦直道,故輒輟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輕重也。”正倫出入兩宮,參典機密,甚以干理稱。時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謁,好昵近群小。太宗謂正倫曰:“我兒疾病,乃可事也。但全無令譽,不聞愛賢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須來告我?!闭齻悢?shù)諫不納,乃以太宗語告之。承乾抗表聞秦。太宗謂正倫曰:“何故漏泄我語?”對曰:“開導(dǎo)不入,故以陛下語嚇之。冀其有懼,或當反善。”帝怒,出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與侯君集相連,稱遣君集將金帶遺正倫,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從皇帝,記錄皇帝言行的官員。(2)封事: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緘,稱為封事。
(《舊唐書·列傳二十·杜正倫》)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甚為當時稱美                 稱:稱道
B非朕獨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臣職當修起居注                當:掌管
D但全無令譽                   令:美好
2、唐太宗認為杜正倫,“忠直”,下面四句話中不屬于這一看法的一句是(  )
A 臣職當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
B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累于圣德。
C 與御史大夫韋挺、秘書少監(jiān)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 故輒輟卿于朕,以匡太子。
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項是
A、杜正倫因魏征的推薦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信任。唐太宗鼓勵他不要辜負     魏征的舉薦,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B、杜正倫等人給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獎。唐太宗希望他們經(jīng)常   這樣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憂。
C、杜正倫接受了唐太宗交給的教導(dǎo)太子的重任,多次勸諫太子。然而,這不但毫無效果,   還惹得太子抗表聞奏,太宗因此大為惱火。
D、杜正倫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圖謀背叛事件的牽連,“忠直”不復(fù)薦在,     最后落得個“配流州”的結(jié)果。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故輒輟卿于朕,以匡太子。
(2):冀其有懼,或當反善。
(3)稱遣君集將金帶遺正倫,由是配流州。
參考答案
1、B   (偏愛)
2、B   (這是杜正倫的話,意思是說國君的每一句話對圣德都有影響,不能說錯話)
3、A   (不要辜負唐太宗的舉薦)
4、(1)所以就暫時讓你離開我的身邊而去輔助太子。
(2)希望他害怕,或許反而有好處  。
(3)說派侯君集將金帶送給杜正倫,因此被發(fā)配流放到州。
【參考譯文】
杜正倫,隋仁壽中與兄杜正玄、杜正藏都考上了秀才。在隋代,考取秀才的一共才十幾個人,而杜正倫一家就出了三個秀才,很為當時的人稱道。
貞觀元年,尚書右丞相魏征上表推薦杜正倫,認為古今以來難有人比得上他,于是杜正倫被提拔授予兵部員外郎之職。太宗對杜正倫說:“我現(xiàn)在讓推薦有品行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我偏愛這種人,而是因為他們對百勝有好處。我對于宗族親屬以及功臣舊交中的品行才干不佳的人,自始終沒有任用他們。因為你忠誠正直,我現(xiàn)在任用你,你應(yīng)當努力工作,和我的任用相符?!?div style="height:15px;">貞觀二年,杜正倫被授給事中兼知起居注的官職。太宗曾對侍臣們說:“我每天上朝,每講一句話,都要想一想這話對老百勝有沒有好處,所以就不能多說?!倍耪齻愡M諫說:“君王舉動一定要記下來,這些存留在左史官那里,我的職分是掌管撰寫起居注,不敢不盡自己的正直。陛下如果有片言只語違背道理,那么千年以后都會連累圣德,并不只是對現(xiàn)在的百勝有損害,希望陛下慎重對待它。”太宗聽了杜正倫的話很是高興,賜給杜正倫二百段絹。
貞觀四年,杜正倫連續(xù)升官做到中書侍郎。貞觀六年,杜正倫與御史大夫韋挺、秘書少監(jiān)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一起上書奏事,很符合國君的心意,太宗就為他們設(shè)宴,并趁機對他們說:“我經(jīng)過觀察自古以人臣忠于君主的事情發(fā)現(xiàn),人臣如果遇到開明的君主,就能夠竭盡忠誠對君主加以規(guī)勸諫諍,至于像龍逢、比干這樣的忠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殺戮。做國君不容易,做人臣則極難。我又聽說龍可以馴養(yǎng),但它喉下有逆鱗,要是碰到它,龍就會殺人。國君也有逆鱗,你們竟不躲避,而且還敢于去碰它,觸它,每每進獻封事。如果能經(jīng)常這樣,我哪里還有什么危亡的憂慮!”不久,杜正倫雙擔任散騎常侍,兼攝太子右庶子。太宗對杜正倫說:“國家的太子,自古以來都很被重視,一定選擇有道德的人作為他的輔助?,F(xiàn)在太子年紀幼小,志向思想還沒有確定,我如果能夠早晚都見到他,還能夠隨時隨事對他加以告誡約束,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監(jiān)國委托給他,(我卻)不在他身邊,我知道你志向大,胸懷寬,有操守,恭謹誠實,能夠勉勵正直道義,所以就暫讓你離開我的身邊而去輔助太子,你應(yīng)該知道這個委任的分量?!倍耪齻愒趦蓪m出入,參與主管機要秘密,因影響治理而很受贊許。當時,太子承乾腳有疾患,不能上朝進見,喜歡親近眾小人。太宗對正倫說:“我兒子雖然腳有毛病,但還是可以做些事情的,不過他沒有美好的聲譽,沒有聽說他愛賢好善,他私下邀請接近的多是地位不高的人,你要好好觀察他。如果教導(dǎo)他他不聽,必須告訴我?!倍耪齻惗啻蝿裰G,太子不接受,他就把太宗說的話告訴太子。太子上表把這事報告了太宗。太宗對杜正倫說:“為什么把我的話告訴太子?”杜正倫回答說:“我開導(dǎo)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話來嚇唬他,希望他有所害怕,或許會回到善良?!碧诤苌鷼?,把杜正倫逐出朝廷,讓他擔任谷州刺史,接著又降為交州都督。后來承乾圖謀叛逆,事情牽涉到侯君集,說派侯君集將金帶送給杜正倫,因此被發(fā)配流放到州。
(五十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欒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游。窮困,賃傭于齊,為酒人保。數(shù)歲,彭越去,之巨野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于燕。為其家主報仇,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臧荼后為燕王,以布為將。及臧荼反,漢擊燕,虜布。梁王彭越聞之,乃言上,請贖布以為梁大夫。
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zé)以謀反,夷三族。已而梟彭越頭于洛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辈紡凝R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聞。上召布,罵曰:“若與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獨祠而哭之,與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湯,布顧曰:“愿一言而死?!鄙显唬骸昂窝?”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而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萬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庇谑巧夏酸尣甲?,拜為都尉。
孝文時,為燕相,至將軍。布乃稱曰:“窮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庇谑菄L有德者厚報之,有怨者必以法滅之。吳、楚之亂,以軍功封俞侯,復(fù)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賁嗣,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
太史公曰:“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梟彭越頭于洛陽下        梟:懸頭示眾
B.祠而哭之                祠:祭祀
C.趣亨之                 趣:趕陜
D.微彭王,項氏不亡        微:不是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梁王彭越聞之,乃言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方上之困于彭城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①有敢收視者,輒捕之
②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D.①為其家主報仇
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梁王是平民時,欒布就和他交好,因為貧困,欒布就給人作雇工,幾年后又被人賣作奴仆。孝文帝時做了燕國丞相、將軍。
B.漢高祖誅殺了彭越,滅了三族,將彭越的首級懸于城頭,不許任何人收斂。欒布卻不顧這些,取下彭越的首級,“祠而哭之”,足見其重義輕生。
C.由于欒布違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將要烹殺的時候,欒布沉著面對,據(jù)理直諫,最終皇上赦免了他,還任命他為都尉。
D.欒布去世后,他的兒子欒賁繼承爵位,擔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規(guī)定,封國被廢除。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項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
譯文:
(2)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譯文:
參考答案
1、D  解析 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微”應(yīng)解釋為“如果不是”。
2、B   解析 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能力。B項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A項就,便/卻,反而;C項的人/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D項替/被。
3、B  解析 重點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取下彭越的首級”有誤,應(yīng)是“在彭越的首級下匯報”。
4(1)項王之所以不能順利西進,就是因為彭越王據(jù)守著梁地,跟漢軍聯(lián)合而使楚為難的緣故啊。
(2)欒布悲哭彭越,把赴湯看作像回家一樣,他的確明白如何安排自己,不是顧惜自己的性命。即使是古代那些重義的人,又怎能超出他呢!
【參考譯文】
欒布是梁地人。當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時候,曾經(jīng)和欒布交往。欒布家里貧困,在齊地被人雇用,替賣酒的人家做傭工。過了幾年,彭越離開,到巨野做強盜,而欒布卻被人強行劫持出賣,到燕地去做奴仆。欒布曾替他的主人家報了仇,燕將臧荼推薦他擔任都尉。后來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欒布做將領(lǐng)。等到臧荼反叛,漢王進攻燕國的時候,俘虜了欒布。梁王彭越聽到了這件事,便向皇上進言,請求贖回欒布讓他擔任梁國的大夫。
后來欒布出使到齊國,還沒返回來,漢王召見彭越,以謀反的罪名責(zé)罰他,誅滅了彭越的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頭懸掛在洛陽城門下示眾,并且下命令說:“有敢來收殮探視的,就立即逮捕他。”這時欒布從齊國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況,在彭越的腦袋下面匯報,邊祭祀邊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將此事報告了皇上?;噬险僖姍璨?,罵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謀反嗎?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經(jīng)很清楚了。趕快烹殺欒布!”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欒布走向湯鑊的時候,欒布回頭說:“希望能讓我說一句話再死?!被噬险f:“說什么?”欒布說:“當皇上你被困彭城,兵敗于滎陽、成皋一帶的時候,項王之所以不能順利西進,就是因為彭王據(jù)守著梁地,跟漢軍聯(lián)合而使楚為難的緣故啊。在那個時候,只要彭王調(diào)頭一走,跟楚聯(lián)合,漢就失??;跟漢聯(lián)合,楚就失敗。再說垓下之戰(zhàn),如果不是彭王,項羽不會滅亡?,F(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了,彭王接手符節(jié)受了封,也想把這個封爵世世代代地傳下去。現(xiàn)在陛下一向梁國征集軍隊,彭王因病不能前來,而陛下就產(chǎn)生懷疑,認為他要謀反,可是謀反的形跡沒有顯露,卻因苛求小節(jié)而誅滅了他的家族,我擔心有功之臣人人都會感到自己危險了?,F(xiàn)在彭王已經(jīng)死了,我活著倒不如死去得好,就請您烹了我吧?!庇谑腔噬暇蜕饷饬藱璨嫉淖镞^,任命他做都尉。
孝文帝的時候,欒布擔任燕國國相,又做了將軍。欒布曾揚言說:“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漢!等到富有顯貴的時候,不能稱心快意的,也不是賢才?!庇谑菍υ卸饔谧约旱娜?,便優(yōu)厚地報答他;對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來除掉他。吳、楚七國反叛時,欒布因打仗有功被封為俞侯,又做了燕國的國相。燕、齊這些地方都替欒布建造祠廟,叫做欒公社。
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欒布去世。他的兒子欒賁繼成爵位,擔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規(guī)定,封國被廢除。
太史公說:“欒布悲哭彭越,把赴湯看作像回家一樣的表現(xiàn),他的確明白如何安排自己,不是顧惜自己的性命。即使是古代那些重義的人,又怎能超出他呢!”
(五十九)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王茂,字休遠,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馬。父天生,宋末為列將,以勛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茂年數(shù)歲,為大父深所異,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成門戶者必此兒也?!奔伴L,好讀兵書,略究其大旨,性沈隱,不妄交游。身長八尺,潔白美容觀。齊武帝布衣時,見之嘆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為公輔之器。”
高祖義師起,茂私與張弘策勸高祖迎和帝,高祖以為不然。高祖發(fā)雍部,每遣茂為前驅(qū)。師次郢城,茂進平加湖,破吳子陽等,斬馘萬計,還獻捷于漢川。從高祖東下,復(fù)為軍鋒。
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叛,茂出為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南討伯之。伯之奔于魏。時九江新罹軍寇,民思反業(yè),茂務(wù)農(nóng)省役,百姓安之。四年,魏侵漢中,茂受詔西討,魏乃班師。六年,遷尚書右仆射。固辭不拜,改授侍中。時天下無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頗怏怏,侍宴醉后,每見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責(zé)也。十一年,進位司空。茂辭京尹,改領(lǐng)中權(quán)將軍。
明年,出為江州刺史。視事三年,薨于州,時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賻①錢三十萬,布三百匹。茂性寬厚,居官雖無譽,亦為吏民所安。居處方正,在一室衣冠儼然,雖仆妾莫見其惰容。姿表瑰麗,須眉如畫。出入朝會,每為眾所瞻望。
初,茂以元勛,高祖賜以鐘磬之樂。茂在江州,夢鐘磬在格,無故自墮,心惡之。及覺,命奏樂,鐘磬在格,果無故編皆絕,墮地。茂謂長史江詮曰:“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樂既極矣,能無憂乎!”俄而病,少日卒。
——《梁書卷九 列傳三》(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大父深所異              大父:祖父
B.師次郢城                次:臨時駐扎
C.高祖常宥而不之責(zé)也       宥:寬恕
D.在一室衣冠儼然           儼然:莊重嚴肅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以勛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B①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
②高祖賜以鐘磬之樂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①茂受詔西討,魏乃班師            D①高祖常宥而不之責(zé)也
②設(shè)九賓禮于廷,臣乃敢上壁    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高祖信任、恩寵王茂的一組是(   )
①成門戶者必此兒也
②每遣茂為前驅(qū)
③給鼓吹一部,南討伯之
④出入朝會,每為眾所瞻望
⑤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
⑥賻錢三十萬,布三百匹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茂才幾歲時,被長輩稱贊說:“這孩子是我們家的千里馬,光宗耀祖擴大門庭的一定是這孩子啊。”后來王茂擔任列將,憑借功勛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B.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反叛,朝廷派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諸軍事兼江州刺史,并賜給鼓吹禮樂一部,讓他到南方討伐陳伯之。王茂不負所托,趕跑了陳伯之。
C.當天下安定后,高祖開始信任文學(xué)之士,使王茂等武將心中很不高興,王茂酒醉后,常常把不滿表露于言色,高祖于是漸漸疏遠了王茂。
D.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高祖贈給他三十萬錢,布三百匹。做官雖無美名,官吏和百姓基本感到很安定。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好讀兵書,略究其大旨,性沈隱,不妄交游。
譯文:
(2)時九江新罹軍寇,民思反業(yè),茂務(wù)農(nóng)省役,百姓安之。
譯文:
(3)及覺,命奏樂,鐘磬在格,果無故編皆絕,墮地。
譯文:
參考答案
1.D儼然,整齊
2.D(A以,前一句表憑借;后一句為“把”。 B.所以,表憑借,譯為“用來……的”。C.乃,前一句為“于是、就”;后一句為“才”。D.而:連詞,前一句表順承;后一句表轉(zhuǎn)折。)
3.C.
4.B(A.王茂的父親擔任列將,憑借功勛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C. “高祖于是漸漸疏遠了王茂”文中無據(jù)。D.高祖“賻錢三十萬,布三百匹”是在王茂去世之后。)
5.(1)譯文:喜歡讀兵書,大略通曉兵書中的大義,性格深沉穩(wěn)重,不胡亂結(jié)交朋友。(“”略究“沈穩(wěn)”各1分,句意1分)
(2)譯文:九江郡剛剛遭遇兵禍,老百姓渴望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王茂簡省勞役致力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老百姓很安定。(“”罹“務(wù)農(nóng)省役”各1分,句意1分)
(3)譯文:就命人奏樂,鐘磬擺在架子上,果然繩子無故的都斷了,鐘磬掉到地上。(覺”“格”“編”“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王茂,字休遠,是太原祁縣人也。祖父叫王深,擔任北中郎司馬。父親王天生,宋末擔任列將,憑借功勛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茂才幾歲時,被祖父王所看重,王深常對親人相識的人說:“這孩子是我們家的千里馬,光宗耀祖擴大門庭的一定是這孩子啊?!钡鹊酵趺L大,喜歡讀兵書,大略通曉兵書中的大義,性格深沉穩(wěn)重,不胡亂結(jié)交朋友。身高八尺,面容白皙漂亮。齊武帝還是一介平民之時,見到王茂感嘆說:“王茂年紀輕輕,相貌堂堂,一定會成為公輔大才?!?div style="height:15px;">高祖起兵,王茂私下里與張弘策勸高祖迎和帝,高祖卻不以為如此。高祖發(fā)雍部,每次都派遣王茂為前鋒。軍隊抵達郢城,王茂進攻平加湖,擊破吳子陽等,斬殺敵人數(shù)以萬計,回來到漢川報捷。又追隨高祖東下,再次擔任前鋒。
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反叛,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朝廷賜給鼓吹禮樂一部,到南方討伐陳伯之。陳伯之奔逃到魏。當時九江郡剛剛遭遇兵禍,老百姓渴望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王茂簡省勞役致力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老百姓很安定。四年,魏進犯漢中,王茂接受詔西討,魏于是班師回軍。六年,擔任尚書右仆射。王茂堅決推辭不拜,改授侍中一職。當時天下無事,高祖正信任文學(xué)之士,王茂心中很不高興,侍宴酒醉后,每表露于言色,高祖也常常寬容不責(zé)備他。十一年,進位為司空。王茂辭去京尹,改任中權(quán)將軍。
第二年,出任江州刺史。在職治理三年,死在州任上,時年六十。高祖非常悼惜,賜錢三十萬,布三百匹。王茂生性寬厚,居官雖無美譽,亦為吏民所安。居處方正,在一室也衣冠嚴整,即使是仆妾也沒人見過他懶散的樣子。姿容瑰麗,須眉漂亮如畫。出入朝會,常常被大家所矚目。
起初,王茂以元勛,高祖賜給他鐘磬之禮樂。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夢見鐘磬在架子上,無緣無故自己掉下來,心中很不高興。等到睡醒了,就命人奏樂,鐘磬擺在架子上,果然繩子無故的都斷了,鐘磬掉到地上。王茂對長史江詮說:“此些樂器,是天子用來賞賜功臣的。樂器既然到頭了,我能無憂嗎!”不久就病,沒幾天就死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名校月考文言文閱讀精選(十五)
2009屆聯(lián)考題——文言文段閱讀(60頁) - 資料庫 - 語文 - 社區(qū) - Power...
文言文專題閱讀24篇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閱讀練習(xí)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