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當時就蒙圈了!漢字到底有多少個?這個……還真沒想過,自從小學識字以來,好像大概到現(xiàn)在還一直是曾經(jīng)的漢字儲備量!
至于漢字有多少個嘛,幾千?幾萬?這個還真回答不上來!也別去問語文老師了,我們這里就來解答這個直擊靈魂深處的問題!
世界上文字的種類繁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表形文字(圖畫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結(jié)合的文字)、和表音文字(拼音文字)這三種,漢字就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又叫語素文字)。
語素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而中華文明經(jīng)歷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所以漢字總數(shù)非常龐大,關于漢字數(shù)量最多的統(tǒng)計有說是在十萬以上的!雖然沒有精確的定數(shù),但我們從歷代相關的書籍記載,可以清晰的看出漢字發(fā)展狀況。
1.秦漢以前
漢字的萌芽是6000多年前半坡遺址彩陶上的符號,被稱為“原始”文字,而3000多年后出現(xiàn)的商代卜辭“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已發(fā)現(xiàn)約4500字左右。
2.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推行“書同文,車同軌”政策,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tǒng)一工作,于是李斯書寫出標準字體《倉頜篇》,趙高作出《爰歷篇》,胡母敬作《博學篇》,這三篇共有字3300個。
這三篇被后人稱為“秦三蒼”,是古代啟蒙識字的課本,漢代學者在此基礎上屢有續(xù)作,“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其中漢字增加到5340個。東漢和帝時,郎中賈魴又將班固所續(xù)的13章擴充為34章。
漢字數(shù)量的首次統(tǒng)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典,共收錄漢字9353個、異體字1163個。
3.晉宋時期
晉代的張軌將秦本《蒼頡篇》作為上篇(55章,3300字),以揚雄所續(xù)《訓纂篇》34章(2040字)為中篇,以班、賈二人所續(xù)《滂喜篇》34章(2040字)為下篇,合稱《三蒼》,習慣上也稱之為“漢三蒼”。
到這時候,《蒼頡篇》就由最初的識字課本發(fā)展演變?yōu)橐徊堪?23章共計7380字的大型工具書,所以后世也把它視為字書,可惜后來亡佚了。
而到了呂忱著的《字林》,其中已經(jīng)收錄漢字12824個了,后魏楊承慶作《字統(tǒng)》,有13734字,梁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jù)記載更是收錄了16917個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jù)說有22726字。
這之后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異體字21000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jīng)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類篇》是與《集韻》相輔而行的一部古代字書。由宋代王洙、胡宿,張次立、范鎮(zhèn)等人奉賴相繼修纂,最后由司馬光整理繕寫而成。
4.清朝時期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圣旨編撰的漢字辭書,歷時六年在明朝《字匯》、《正字通》兩書基礎上加以增訂而成。
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diào)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
5.近現(xiàn)代時期
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大字典》,共收字48000余個, 1986年到1990年的《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
1994年出版的《中華辭海》,共收漢字87019個,其中重復字320個。字數(shù)最多的要數(shù)日本《今昔文字鏡》,收錄漢字超15萬!
不過,據(jù)說收錄有出處漢字最多也最全的字庫是北京國安資訊設備公司的漢字字庫,共有漢字91251個。
這么看下來漢字還真是成千上萬一籮筐呢!不過, GB 2312標準共收錄6763個漢字,已經(jīng)覆蓋我們99.75%的使用頻率。據(jù)統(tǒng)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就已到99%了。
所以,漢字數(shù)量雖然龐大讓人望而生畏,但也沒必要恐慌,因為我們?nèi)粘J褂玫臐h字也就這幾千而已!
常用字是指中文中經(jīng)常用到的漢字,通常有數(shù)千字。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都有自己的常用字標準。
中國大陸: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常用字部分:2,500字(另一說3,500字,還有一說是7,000字)
臺灣: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4,808字。
香港:常用字字形表:4,759字。
中國漢字究竟有多少個?
我國文字從古代的象形文字發(fā)展到今天的漢字,中間是經(jīng)過多次變化和改革的;但是歷代的改革幾乎都是兼收并蓄的,以致使?jié)h字越積越多。當前我國文字之多是非常驚人的,比較常用的《新華字典》就有10000多個漢字;1990年出版的《辭?!酚?4872個漢字;1716年編撰的《康熙字典》有47035個漢字;郭沫若生前曾根據(jù)日本朋友的估計,我國大約有60000多個漢字;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酚?7019個漢字(其中重復字320個);近來,據(jù)日前通過專家鑒定的北京國安資訊設備公司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專家 說,這是目前收入漢字最全的字庫。
其中一級適用漢字21303個,包括國家標準提出的漢字、我國古今近1200個姓氏6699個漢字和當前鄉(xiāng)村一級的地名專用字;二級適用漢字36581個,包括古今權威字典中音、義具全的漢字和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等的古籍用字;三級備用漢字33367個,包括罕用字、異形字、音義未詳字等。尚不包括雜書野史和各地地方志、名人筆記等自造漢字;還有正、草、隸、篆不同寫法的異體字、同義字等。單據(jù)《說文解字》中就有別體字147個。有人估計實際漢字約在10萬個以上;也有人估計在120000個以上;我國究竟有多少漢字至今尚沒有定論。
歷代部分字書收字情況簡表
《說文解字》 公元100年(東漢) 許 慎 9,353 加上重文1163字,共計收字頭10516,字頭為小篆,按540部首排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
《字林》 (晉) 呂 忱 12,824 按《說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
《玉篇》 公元543年(南朝梁) 顧野王 22,726字 按542部首排列,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楷書字典。
《龍龕手鑒》 公元997年(遼) 行 均 26,430字 部首按平上去入四聲順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聲97部,上聲60部,去聲26部,入聲59部。收錄俗字較多。
《廣韻》 公元1011年(宋) 陳彭年等 26,194字 按206韻平上去入四聲順序排列,平聲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每韻再分小韻,共9300多小韻。
《類篇》 公元1066年(宋) 司馬光等 31,319字 按《說文解字》部首排列,其中“艸”、“食”、“木”、“水”四部各分為上下,故共有544部。同部的字依韻排列。
《集韻》 公元1067年(宋) 丁度等 53,525字 編排方式基本與《廣韻》同。
《改并五音聚韻四聲篇?!?公元1212(金) 韓道昭 35,189字 共444部首,按36字母順序排列,同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聲排列,同部首的字頭,按筆畫多少為序排列。
《字匯》 公元1615年(明) 梅膺祚 33,179字 按214部首排列,首創(chuàng)部首按筆畫多少順序排列法。同部首的字頭,按筆畫多少順序排列。
《正字通》 公元1671年(明) 張自烈 33,549字 編排方式基本與《字匯》同。
《康熙字典》 公元1716年(清) 張玉書 47,035字 沿用《字匯》、《正字通》214部首排列法。正文外有補遺和備考。加上古文字字頭共49030字,其中重收字頭81個。
《中華大字典》 公元1915年(中華民國) 陸費逵等 48,000多字 沿用《康熙字典》部首,但順序有所調(diào)整。
《漢語大字典》 公元1986年——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54,678字 按200部首排列。部首按筆畫多少為序排列,每部之字亦按筆畫多少為序排列。同筆畫的部首和每部之內(nèi)同筆畫的字,均按橫豎撇點折筆順排列。正文外有補遺和附錄11種。
漢字的數(shù)量
漢字的數(shù)量并沒有準確數(shù)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jù)統(tǒng)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tǒng)計結(jié)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漢字總數(shù)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shù)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shù)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guī)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xiàn)。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后,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shù)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shù)量的首次統(tǒng)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后,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jù)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jù)說有22726字。此后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jīng)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臺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shù)最多的是《中華字?!罚兆?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準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臺灣的國家標準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tǒng)等少數(shù)環(huán)境使用。臺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xiàn)時最新的內(nèi)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qū),總數(shù)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tǒng)字數(shù)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jīng)歷了逐步復雜、字數(shù)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shù)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fā)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fā)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謝邀,的確如上述各位答友們所言,漢字的數(shù)量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具體到底有多少漢字,現(xiàn)在人恐怕是很難說清楚的,迄今為止記載最為全面的應該是《康熙字典》,但是康熙字典里面的內(nèi)容多有錯訛,因此,對于研究古漢語的學者們來說還是比較棘手的。
那么,一個民族的語言是怎樣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呢?
題友第二個問題,現(xiàn)代人造字少是因為漢字已經(jīng)飽和了嗎?其實不然,沒有哪一個民族的語言是趨向飽和的,每個民族的語言是不斷進步和完善的,只不過每個民族的語言內(nèi)在生長機制不通。就拿我們最為熟悉的英語來和漢語做對比吧,英語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比較罕見的可增長性語言,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學習英語最為權威的字典是《牛津詞典》了吧,可是如果你追根溯源的話,會發(fā)現(xiàn)牛津詞典的修訂和出版其實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他完全不受政府控制,是私人和社會團體的行為而得到了社會的共識。這一點和我們想象中的不同。
為什么會這樣?
英語是一個不斷自我迭代升級生長的內(nèi)在系統(tǒng),而漢字是一個個固定的模塊,組成英語單詞最為基本的結(jié)構(gòu)是26個英文字母,而組成漢字的基本單位是語素,說白了就是一個個的方塊字,英語可以通過不容字母的組合排列而獲得不一樣的內(nèi)在意義,區(qū)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而漢字只能通過字與字的不同組合來獲得相應的不同意義,因此,二者相比較而言,漢語語言的增長并沒有趨向飽和,而是相對來說比較緩慢而已。
另外,這還和一個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有深刻的聯(lián)系。
比方說英國最為有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詞匯,在他的名著中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丘吉爾,一生也有上萬的詞匯量,而且大多都是自己獨創(chuàng),這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簡直是顛覆性的存在,為什么詞匯可以自己被創(chuàng)造?假設我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了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字,那么其他人會怎樣看待我呢?嘲諷?奚落?不屑?都有可能。但是英語不同,他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詞匯,融合拼接詞根從而達到表達不一樣的情感。
以上拙見 僅供參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