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攜帶的裝備
這個問題我想一定令不少人頭痛吧?多帶會加重負擔,少帶又怕要用時不夠。其實筆者通常會用以下的方法去決定:
1.相機 個人旅行帶一部便夠,記得帶備用電池
2.鏡頭
廣角鏡 (如16mm)旅行必備,拍攝大景或自拍;
標準變焦鏡 (如18-55mm/18-105mm等)是否用慣?如果是,可以帶備;
長焦鏡 (如70-200mm/70-300mm等)預測會否有景物必須用上長焦鏡頭?如果有便帶備,否則可以不帶,或帶上然后放在旅館;
大光圈定焦鏡 (如50mm f/1.4)會否覺得已經太多東西要帶?若果還有空間可以帶上
旅行鏡 (如18-200mm) 如果有,可以帶上,并取代相同焦段的鏡頭(大光圈定焦鏡除外)
3.外置閃光燈,一般不帶
4.三腳架,如果你的三腳架是輕巧的請帶上來拍夜景,否則可以不帶 (但拍夜景會有難度)
5.濾鏡
偏光鏡 CPL 拍風景很有用,通常也會帶上
漸變灰GND 于拍攝光差大的環(huán)境很有用,通常也會帶上
減光鏡ND/星鏡 通常不帶,除非有特別主題要拍攝
6.快門線,除非會拍夜景,一般不帶
因此一般出門會有的裝備為:1機2鏡 (大光圈定焦鏡+廣角鏡或標準變焦鏡或旅行鏡)+三腳架+CPL+GND+電池,這樣的裝備對于旅行已經夠負擔的了!
基本拍攝技巧
1.先觀察,后拍攝
很多同學會到達一個景點時便立即舉機拍攝,其實通常第一眼看到的拍攝角度并不是最好的,我們可以先欣賞一下名勝景物,看看它們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想想那一個角度會拍出有意義、有故事的相片呢?
一般人遇到這個時會拍成這樣,雖然可以記錄樣子,但流于普通。
改變一下角度,前一張的相片可以拍成剪影,并把太陽的光芒也帶進相片。
2.留意光線的方向
作為新手可能對光線比較陌生,最簡單的便是看看究竟要拍攝的主體是順光、側光還是逆光?
順光可以拍攝明亮的景物,但會有點沉悶;
側光令景物有陰影,表達出輪廓;
逆光可以拍出剪影,或是特意拍出過曝的相片;
于旅行時未必能于最好的時間和光線拍攝,這時便要好好運用以上幾種光線的特點來構圖了!如果可以,多走動去改變一下角度也是好的點子。
就算是逆光的相片,利用軟件也可以把暗位拉出來
3.避免手震
切記不要一直拍,忘記留意快門速度!無論什么時候,手持時最好把快門保持在安全快門或更快,以免拍出來的相片松松蒙蒙的。安全快門 = 1/(焦距)秒(但最低為1/50秒)
例子:當用105mm焦距時,快門必須為1/105秒以上;當用18mm焦距時,快門不是1/18秒,而是1/50秒。
令主體貼近光源,利用大光圈鏡頭拍攝 (f/1.4 | 1/60s | ISO400)
4.開啟自動ISO
自動ISO功能可以令你較為放心拍攝,你只需留意應使用的光圈便可以了,相機會自動調節(jié)合適的ISO值來保持快門速度。
自動ISO能夠助你調整合適的ISO,于暗黑環(huán)境下輕松拍攝
5.留意白平衡
一般來說,在大白天或日間拍攝,使用自動白平衡或日光白平衡便可以,除非在一些室內如博物館、餐廳等有其他顏色的光源時才要調較合適的白平衡。
不同的白平衡能帶出不同的氣氛,左邊的是4000K,接近拍攝時的日光,右邊的是9000K,讓畫面暖起來。
6.逆光/背光時拍攝人像
于逆光/背光時拍攝人像,你有三個選擇:
開啟閃光燈補光
測光在人像,背景過曝
把人像拍成剪影
于背光又要保留背景的話可以開啟內置閃光燈補光
7.拍攝RAW
旅游景點未必可以短時間再去,因此拍攝時可以選擇RAW的單元格式,好讓能于后制上有更大修改空間,以應付曝光錯誤,可以的話保存RAW+JPG便最能平衡后制和方便了!
透過RAW檔案,可以于短短1分鐘便制作出截然不同的相片
8.留意景點是否可以拍攝
作為一個負責任和守秩序的攝影人,我們需要常常留意到訪的景點是否容許拍攝,有些景點是可以拍攝但不能用閃光燈的,這時便記得調較相機的強制關閉閃光燈的選項了。
9.適當時候使用曝光補償
在拍攝白色、黑色、天空、樹木、暗的素材的時候,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有機會出錯,這時記得手動調較曝光補償,口訣很簡單:見光即光(+EV),見暗即暗(-EV)
例子:面對天空時(很光),我們要+EV,而面對偏暗的叢林或建筑物(很暗),我們要-EV。
遇到一片白色,應該+EV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