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書畫鑒賞家湯垕在他的《畫鑒》中說:“世俗立畫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壓軸?!笨梢哉f,界畫是門檻最高的畫種,既需要博覽群書,通精典,知詩文,明歷史、懂民俗,同時需要精通山水、人物、花鳥、建筑等一切人間動用。界畫是以亭臺樓閣、橋梁、舟車為主題的國畫種類,位列“國畫十三科”之一。比起為人熟知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界畫無疑是個陌生的名字。事實上,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都是以繪畫對象來命名的,而界畫是以工具來命名的,作畫時要使用界尺引線,才能做到橫平豎直,故稱“界畫”。由于繪制難度巨大、繪制成本高昂,歷史上能創(chuàng)作界畫的藝術家甚微直至近乎失傳,宋元時期的界畫曾經(jīng)達到按比例放大即可指導施工的程度,具有現(xiàn)代工程制圖的現(xiàn)實效用。由于界畫稀有,界畫難畫,在中國繪畫歷史中,數(shù)得上名字的界畫大師不超十人,但凡能駕馭界畫的人都是歷朝歷代集舉國之力培養(yǎng)的宮廷大宗師,如北宋張擇端、明代仇英、清代袁江袁耀、當代張孝友。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是中國界畫的代表作之一。畫中的建筑,梁柱、窗欞、欄桿、臺階等細節(jié),都是直來直去,無論橫線、豎線還是斜線,都是筆直的線條,就像是現(xiàn)代用電腦繪圖軟件畫出來的。這在當時沒有界尺的輔助,是斷然難以做到的。
自始至終,界畫和建筑形影相隨。界畫之名首見于北宋書畫鑒賞家郭若虛的《圖畫見聞錄》中,此前它被稱為“臺榭”、“臺閣”、“屋木”、“宮觀”等,也就是建筑畫??胺Q古代建筑行業(yè)“圣經(jīng)”的《營造法式》中,也把建筑的設計繪本稱為“界畫”。所以有人認為界畫源于古代的建筑效果圖,跟現(xiàn)代人如出一轍,古人造房子,需要施工的圖紙來表現(xiàn)建筑的外觀造型,當然只能借助繪畫了。
這樣一來,在一向推崇意境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大家庭中,追求準確和工整的界畫注定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異類。“尺寸層疊皆以準繩為則,殆猶修內(nèi)司法式,分秒不得逾越”。這要求畫家不僅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還要熟諳建筑結構知識。王維晚年住在輞川的別墅里,與友人詩酒棋畫、參禪悟道,過著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王維界畫作品《輞川圖》中的建筑群背山面水、叢林掩隱,屋前云水流肆,舟楫過往,應當是王維隱居的別墅;畫中人物皆儒冠羽衣、從容談笑,應當是王維隱居生活的真實寫照。到了宋代,界畫進入了黃金時代。事實上,宋代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國畫)的黃金時代。群雄逐鹿、百家爭鳴,驚為天人的畫作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宮圖》,畫中宮室建筑宏偉壯麗,結構復雜,細密精工,造型準確逼真。也有人認為,這幅畫其實是元代李容瑾的作品?!妒コ嬙u》提到,郭忠恕是以木匠使用的建筑結構計算方式來畫畫的,并評論說他的界畫是位列“神品”的“一時之絕”。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名畫”、婦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也可算是一幅界畫。史載:“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畫。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shù)也?!被蛟S是這種史詩般的長篇巨制太耗時間和心力了,張擇端的作品少之又少,他的另一幅神作《西湖爭標圖》也是一幅氣勢宏大的界畫,可惜早已失傳。
宋徽宗并不以界畫見長,但沒有界畫功底,萬萬畫不出這樣的畫來。在《瑞鶴圖》中,宋徽宗不但把空中飛舞的白鶴畫得栩栩如生,也運用界畫技巧,將莊嚴巍峨的宣德門描繪得細致入微,幾乎可以看清殿脊上整齊排列的塊塊灰瓦、飛檐上只只瑞獸的造型和檐下木質(zhì)斗拱的緊湊結構。
到了南宋,界畫更上一層樓。南宋“四大家”中馬遠的代表作《踏歌行》被公認為中國山水畫的千古名作。請留意畫面中部那片若隱若現(xiàn)的宮闕樓宇,從造型、比例、細節(jié)等來看,沒有深厚的界畫功底,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傳神,在整幅畫作中都是畫龍點睛之筆。聯(lián)系起宋徽宗的《瑞鶴圖》,幾乎可以斷言,在宋代,界畫是畫家們必修的基本功之一。《明畫錄》寫道:“有明以來,以此擅長者益少。近人喜尚元筆,目界畫都鄙為匠氣,此派日就澌滅者。”自明代起,界畫日漸被冷落,長期被視為工匠之作,文人畫家中幾乎無人問津。明代著名畫家、吳門四大家中的仇英是為數(shù)不多的例外。工匠出身的仇英堪稱繪畫全能戰(zhàn)士,花鳥、人物、山水等無不擅長,他不但工于界畫,而且作品數(shù)量多,質(zhì)量也比較高。此前例舉的《漢宮春曉圖》便出自仇英之手,它是界畫史上的代表作,并被評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仇英以后,界畫再度陷入長久的沉寂,直至清初袁江、袁耀叔侄異軍突起,其作品雄偉詭異、設色濃重,奇石危岸中配以精美的臺閣,呈現(xiàn)出一種寬銀幕的效果,回頭望去,袁氏叔侄幾乎就是中國界畫的絕唱了。界畫傳承至當代,畫家張孝友的界畫成為中國書畫領域的一座奇峰,孤傲、獨特且難以效仿。其作品不僅將界畫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是開創(chuàng)了該畫種諸多新的觀念、境界和視覺趣味,他將西畫的色彩、光影技法、焦點透視的構圖融入界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張孝友《南鄉(xiāng)春寥廓》局部 懸掛于人民大會堂據(jù)中國拍賣行業(yè)百億教官、北京拍賣協(xié)會專委會副主任高強介紹,界畫是中國門檻最高的畫種,能繪制界畫者,需要不少于五十年文化積淀,十年素描,十年色彩,十年構圖,十年山水,十年人物,十年花鳥的大滿貫成就者,方能成就界畫宗師。張孝友,1935 年生,上海人,1954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成為首批學員。曾受名師吳作人、董希文、王式廓、馬克西莫夫(蘇聯(lián)專家)、李斛、李可染、蔣兆和等名師親授教導。1959 年 10 月起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為中國現(xiàn)代工藝美術教育體系的奠基人之一!曾受命承擔繪制毛主席像(懸掛于天安門城樓)、重繪董希文巨作《開國大典》等重大題材繪畫任務。他一直致力于恢復并振興界畫,對名畫《清明上河圖》進行了數(shù)十年研究,并入選“十一五”重點課題;他的界畫作品曾被《北京日報》等媒體評為“驚世之作”,多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張孝友把斷層300余年的界畫重新發(fā)揚光大,張孝友也被譽為“當代張擇端”。以上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資源整合,僅供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