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事先聲明一下,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針對各位爸爸們。
給我靈感的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清平樂》,宋仁宗趙禎為了照顧自己生母李氏一家,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徽柔嫁給了“平庸”的李瑋。
對于如何定義“平庸”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暫不討論。
見此,不知大家有沒有產(chǎn)生和我一樣的疑問:既然是“最愛”的女兒,為什么又要把她嫁給這樣一個人?
高二語文教材(人教版)中有一篇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節(jié)選自埃里希·弗羅姆的《愛的藝術(shù)》),哪怕已經(jīng)過去很久,里面有段話卻是我一直沒能忘記的——
父親總是挑選他認(rèn)為最合適的兒子當(dāng)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zé),因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無條件的母愛一樣,有條件的父愛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消極的一面是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贏得,在辜負(fù)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父愛。父愛的本質(zhì)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費洛姆認(rèn)為相比于母愛的“自然”,父愛與其說是一種親情,不如說是一種家庭內(nèi)部的“君臣”關(guān)系。
正如封建倫理綱常中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在皇室,別說是父子,連兄弟姐妹之間也要根據(jù)官職位分來稱呼,稍有不慎輕則撕破臉面,重則小命不保。
哪怕是母愛都要大打折扣,“母憑子貴”的觀念使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難逃成為“工具人”的命運。
一直以來,生于皇室的孩子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獲取父愛,似乎不單純是對親情的渴望,更是一種對權(quán)勢的追求。
而現(xiàn)在,21世紀(jì)了,這種關(guān)系還存在嗎?這種父親還存在嗎?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家長在當(dāng)今社會數(shù)不勝數(shù)。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一直都是人類的魔咒。
試想一對夫妻,懷里抱著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也許會說:我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要孩子平安快樂我們就知足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會埋怨孩子不做家務(wù);等到孩子大了,還會嫌棄孩子的工作不夠體面,賺的錢太少……
盡管,生于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不努力就意味著被淘汰。
可是,又有多少父母以此為借口,自作主張給孩子選擇了興趣愛好、寫好了人生劇本,并且用一句“我是為你好”輕描淡寫地掩蓋了孩子心上血淋淋的傷口。
在一個個自殺的青少年背后,有人認(rèn)為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脆弱,聽不進去批評的話語;也有人認(rèn)為這是社會的壓力,讓青年一代背負(fù)了不屬于自己年齡的重任。
可我不禁設(shè)想,哪怕真的是“與全世界為敵”,但有著愿意為你“背叛全世界”的家人,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吧?
再回到我們開頭所說的宋仁宗,他作為父親,作為皇上,我們暫且承認(rèn)他的這份“最愛”是真心實意的,而正是因為這份愛,才可以體現(xiàn)出趙禎對生母的重視和愧疚,以此表達自己的“孝感動天”。
仁宗說,我要讓她做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仁宗說,一定要給徽柔找一個眼里心里都只有她的好男人。
仁宗說,你們把我裝進圣君的殼子里,還想把朕的女兒塞進圣女的殼子里,那是朕最愛的徽柔啊。
如是來看,“最愛的女兒“與“最愛的寶物”有著相同的修飾語,大概“女兒”與“寶物”也是差不多的東西吧……
有一個理論說:當(dāng)你開始懷疑一份感情時,你的懷疑往往是對的。(有被害妄想癥的除外)
如此,我認(rèn)為,如果你真的開始懷疑父母的愛,如果你覺得心平氣和地討論毫無用處,不如學(xué)學(xué)徽柔抗?fàn)幰话?,?dāng)然不是靠哭訴乞求,而是要靠實力。
歷史可能會重演,但我相信,悲劇不會永遠(yuǎn)都是悲劇。
希望每一個奮勇拼搏的孩子,都有一個真正的“溫暖的港灣”可以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