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1年,正是唐玄宗初期統(tǒng)治下的大唐盛世,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這時,居住在揚州大明寺的鑒真大和尚已經雙目失明了,他時常坐在江邊,“凝望”著東去的波濤。他已經63歲了,在之前的十年里,他曾試圖五次帶領僧眾徒弟東渡日本,目的是把中國的律宗要義、中國的醫(yī)學、建筑藝術傳播到日本去,去弘揚正法,幫助日本民眾。但這五次的東渡均以失敗而告終。
在一千兩百多年以前的唐代,從中國去日本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由于造船技術的局限和對季風規(guī)律掌握的不足,從揚州穿越東海經常發(fā)生船毀人亡的事故,很多中日文化交流的使節(jié)和學者在東海里被風濤吞沒,沒有視死如歸的冒險精神是不敢出航的。人為的困難也很大,唐朝對私自出國限制很嚴,沒有政府同意而出境,私自出境將受到嚴厲的制裁。從公元743年開始,鑒真和他的弟子祥彥、道興等開始東渡,均由于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敗。
第五次東渡最為悲壯,那一年鑒真已經60歲了,船隊從揚州出發(fā),剛過狼山(今江蘇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風巨浪,在一個小島避風。一個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島時,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時,風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飲海水度日,最后抵達海南島南部靠岸。歸途中,鑒真因長途跋涉,過度操勞,不幸身染重病,雙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彥也在這個過程圓寂了,邀請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
但鑒真大師依然沒有放棄東渡日本的決心。
唐代是一個佛教盛行的社會,鑒真的父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居士,經常到大明寺參禪拜佛。在家庭的影響下,幼年的鑒真也對佛學產生濃厚興趣,十四歲時向父親提出要求出家為僧。父親見他心誠志堅,在征得智滿禪師的同意后,他在大云寺出了家。
鑒真聰明勤學,刻苦研究佛學各種經典和律宗戒律。律宗是佛教中最嚴格的一個宗派,要求信奉者按照最嚴格的戒律約束自己。鑒真按律刻苦修行,追隨他的老師在當時佛教最興盛的長安、洛陽等地游學。除此之外,他還深入的研究中醫(yī)學、儒學、建筑、雕塑學等學科,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在不到30歲時,已經是聞名遐邇的佛教領袖,大德高僧。
此時日本正處于鼎盛時期的的奈良時代。受中國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大唐接受到了來自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xiàn)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遣唐使和派往中國的留學僧和留學生在日本文化和美術繁榮方面,起著極大的作用。當時日本政府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調制,人們?yōu)榱硕惚艹林氐膭兿骱吞颖鼙郏瑪?shù)以千計的老百姓選擇出家當和尚,原因很簡單,當和尚不用納稅。當時日本的和尚很不正規(guī),只要自己想當和尚,就可以“自誓受戒”。這就導致日本的和尚魚龍混雜,佛教的傳播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重新梳理佛教的教義和教律,日本佛教界領袖隆尊和尚提出了向唐朝聘請戒師的建議,當時掌握日本政權的舍人親王也希望重振佛教來減少納稅老百姓的流失。
公元732年,日本政府選拔了兩位優(yōu)秀的青年和尚,名字叫榮睿、普照,命令他們跟隨日本遣唐代表團來到中國學習。在長安十年學習期間,他們一直物色合適的名僧,但一直沒能找到能力和威望具備的高僧。后來,他們聽說揚州大明寺的鑒真大和尚,不僅能力和威望出眾,而且在建筑、繪畫,尤其是醫(yī)學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詣,于是前去拜訪,請求鑒真去日本弘法。
鑒真當時已經54歲了,他想起關于中國南岳慧思禪師轉生為日本王子的傳說,當即征求在場弟子的意見,問他們:“誰愿意同行?”大家都沉默不語。弟子祥彥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
公元742年,鑒真不顧弟子們勸阻,毅然決心開始東渡。但前五次均以失敗而告終。
753年,日本遣唐使再次來到揚州,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第一次邀請他的普照和尚也從余姚趕來。中間經歷了船隊失散,觸礁等過程。在當年12月20日,抵達日本的薩摩。
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
鑒真到達日本后,受到了日本天皇和貴族的隆重禮遇。鑒真的到來對日本文化產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佛學宗教領域,其他諸如醫(yī)學、建筑、雕塑等各方面都同樣都影響深遠。鑒真到達日本時,正是奈良王朝的天平時期,而天平時代最絢麗奪目的成就正體現(xiàn)在佛教藝術上。博學的鑒真大師及其隨行的弟子們不僅從真正意義上開創(chuàng)了日本律宗,結束了這之前令日本統(tǒng)治者頭疼不已的“私度”、“自度”等種種混亂不堪的現(xiàn)象,并將日本佛教授戒納入了正式的授戒制度,還創(chuàng)建了與之相關的東大寺戒壇院、下野藥師寺戒壇院、筑紫觀世音戒壇院日本著名的“三大戒壇院”。
除了帶去了大量的佛學、儒家經典外,鑒真還向日本帶去了中國的醫(yī)學巨著—《黃帝內經》?!饵S帝內經》得到了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視,下令對其進行翻譯、編印,組織日本所有醫(yī)生必須認真學習。日本政府在歷史上一直把鑒真和尚帶去的《黃帝內經》作為國家級文物?!?strong>《黃帝內經》對日本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和改善國民健康素質影響深遠,這個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在中醫(yī)教育和發(fā)展的很多領域,日本甚至超過了其發(fā)源地,中國。
在鑒真大和尚把中醫(yī)帶到日本之后,時間又過去了300多年。宋朝皇帝宋仁宗鑒于醫(yī)學對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中華民族繁衍的重要性,而醫(yī)書又是傳承和傳播醫(yī)學的重要載體。下令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編著、出版發(fā)行醫(yī)書的政府機構—國家校正醫(yī)書局。國家校正醫(yī)書局的使命是:集中人力、物力對古典醫(yī)籍進行的較為系統(tǒng)的校正、出版和發(fā)行。這個機構對醫(yī)學知識的傳播和傳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在校正《黃帝內經》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現(xiàn)存的版本殘缺不全,無法校正。校正團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全國尋找殘留的《黃帝內經》,但依然無法找到完整的版本。這個消息傳到了朝鮮,朝鮮立即提出進獻醫(yī)書,其中就有完整版的《黃帝內經》下卷《靈樞》。但是朝鮮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必須和宋朝政府交換一本叫《冊府元龜》的書?!秲愿敗穬热菔菍⒅袊鴼v代君臣事跡,自上古于宋朝之前,按照人物階層身份,分門別類,先后排列,是一本帝王治國理政的“典法”。交換書籍的事情遭到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堅決反對,他5次上奏本反對,但當時的北宋皇帝宋哲宗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換回《黃帝內經》后,校正醫(yī)書局對《黃帝內經》進行了系統(tǒng)的編撰、出版和發(fā)行。
我們今天有幸看到的《黃帝內經》,就是宋代留下來的版本。而朝鮮在宋代進獻的《黃帝內經》,就是300多年前鑒真大和尚將其帶到了日本,而通過日本又流傳到了朝鮮的結果。
鑒真大和尚對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作出的巨大貢獻說明了三個深刻而淺顯的道理:一是文化的傳播和知識的分享決不能有半點保守的觀念,文化交流是確保文化繁衍繼承和福及子孫后代最好的方式;二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情懷和品質就是“著書立說”,這是傳播傳承文化最好、最艱難但又最令人愉悅的途徑;三是“渡人即是渡己”,幫助別人最終是幫助自己。
《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說法不一。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名曰《素問》,下卷名曰《靈樞》,上下卷各81篇,總共162篇。從內容和語言習慣上看,歷史學家考證形成于戰(zhàn)國時代。東漢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的序中提到:“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說明,在東漢時代,《黃帝內經》的經典地位已經被確立。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素問》,是唐代醫(yī)學家王冰整理編輯而成的。王冰是唐代著名的醫(yī)學家,崇尚養(yǎng)生,對醫(yī)學研究頗深,曾任唐太仆令(主管交通的官員)。王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沒有他《素問》可能就失傳了。《黃帝內經》從西漢到唐代,歷經千年,已經散亂不全,又輾轉傳抄,所以訛誤缺漏,已面目皆非。王冰在著手整理《素問》時,所流傳的《素問》只有八卷本,缺其中的第七卷,其他卷篇也有不同程度的殘缺。王冰于唐玄宗天寶九年開始著手搜集、整理、編次、補綴并注釋《素問》,歷經十二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告峻。經王冰整理過后的《素問》,面目為之一新,使這部散亂的醫(yī)學經典形成一個較系統(tǒng)、完善的典籍。一直到宋代成立國家校正醫(yī)書局,重新校正后,以政府名義出版發(fā)行。至此,《黃帝內經》這部千古名著才流傳至今。
《黃帝內經》對中國醫(yī)學和中國文化的貢獻可以用三個“第一”來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嚴密的醫(yī)學理論經典。人類出現(xiàn)以后就伴隨著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yī)治的方法。雖然醫(y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y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tǒng)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y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中華兒女能夠戰(zhàn)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yī)、沒有《黃帝內經》,我們很難想象中華民族能否順利繁衍至今。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yǎng)生寶典?!饵S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饵S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敝挝床〉乃枷敫嬖V我們,疾病的發(fā)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在疾病發(fā)生時不要簡單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簡單進行“先除而后快”,而是要從造成疾病、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后果著手。這個思想不僅適用于人體,也適用于組織管理和社會治理。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饵S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涉及到了醫(y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
中國的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是以軒轅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F(xiàn)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國人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們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黃帝內經》這一本流傳兩千多年、甚至更久時間的經典究竟講了些什么?為什么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人民所關注?其中提到的很多醫(yī)學理論和哲學理論是超越時代和富有永久生命力的。這部經典對中國社會和人類的影響將注定是長遠而深刻的,他從另外一個科學維度為我們打開了該如何認識生命的窗戶,并啟發(fā)性的教育我們該如何認識生命、自然和理解健康。
從下一節(jié)開始,《四圣弘醫(yī)》公眾號將從現(xiàn)代人所容易理解的角度講述《黃帝內經》這部不朽經典所隱藏的深刻含義。
作者原創(chuàng),如需引用,請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