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fā)布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作者 | 迂冰 編輯 | 湛藍
《追風箏的人》讀完了,感覺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不斷過濾自己的靈魂。小說是一位移居美國的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寫的,文筆優(yōu)美、情節(jié)感人。人性、道德、懺悔、救贖、勇氣躍然紙上,美麗中的殘忍, 屈辱中的堅韌,耐人回味。
故事發(fā)生在70年代的阿富汗,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兩人出生命運相似,阿米爾的母親在生阿米爾時死于難產,而哈桑的母親生下哈桑不到幾天就跟著劇團人跑了,他們兩個都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也沒有被母親抱過,阿米爾的爸爸請了奶媽喂養(yǎng)大了他們,阿米爾的家族在阿富汗是有地位的,他的爺爺是位法官,當年收養(yǎng)了哈桑的父親阿里,阿里是一位孤兒,因為患病右腿殘疾。所以阿米爾的爸爸與阿里一起長大,而他們的兒子又一起度過童年。盡管阿米爾比哈桑大一歲,但是兩人的出身不同,是少爺和仆人關系,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阿米爾在缺少父愛的時候,是在哈桑的陪伴與庇護下幸福的生活。阿米爾上學、讀書,喜歡寫故事,而哈桑一個字也不認識,整日里,和父親干活、買雜貨,伺候著阿米爾父子的生活,永遠住在泥土做的陰暗的屋子,因為他們是哈扎特人,在阿富汗沒有地位。阿米爾性格膽小、懦弱,理想是當作家,這與經商的父親對他的期望大相徑庭,阿米爾在父親眼里看到了更多的冷漠。而哈桑雖不識字,但他機智、勇敢、性格堅韌,為了阿米爾少爺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阿米爾的父親對哈桑的愛護讓阿米爾惴惴不安,比如,父親會準確記著哈桑的生日,每年都有哈桑的禮物,還給哈桑治好了他出生時的兔唇,這為他們以后的友誼分裂埋下伏筆。
小說大量回憶描寫童年的故事、友情。童年里的點點滴滴會對他成年后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阿米爾需要哈桑的保護與陪伴,但是他在內心深處哈桑只是不識字的有著哈扎特人血統(tǒng)的仆人,對個別阿富汗貴族少爺對哈桑的欺侮與嘲笑,阿米爾只是袖手旁觀,無動于衷。在一次風箏比賽中,在哈桑的多次鼓勵下,阿米爾贏得了第一名,哈桑為了追到象征比賽英雄的最后一只風箏,被惡少阿塞汗揍地傷痕累累,也不交出風箏,因為他承諾過少爺: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做到了。然而阿米爾偷偷躲在一旁,目睹了一切,卻沒有勇氣站出來。他背叛了哈桑的友誼。父親為此次勝利特意舉辦了宴會,功勞是哈桑的,他臥床不起,阿米爾的心理承受著折磨與令他窒息的壓力。他害怕看到哈桑,仿佛哈桑知道他目睹了挨揍的整個過程而沒有像哈桑保護他那樣勇敢站出來,他要求父親辭退阿里和哈桑,父親惱羞成怒不理他,于是他把錢和手表趁阿里父子外出時,悄悄放置在他們房間,并向父親告發(fā)了他們,父親沒有相信,而哈桑承認了,阿里要求離開,沒臉呆下去,阿里帶走了哈桑,回到貧民區(qū),阿米爾與哈桑這一次卻是永別,阿米爾性格中的懦弱,做事猶豫,導致他沒有勇氣,也有對哈桑一點點的嫉妒,他不想讓哈桑奪走父親對自己的愛,哪怕一丁點。但是,他逼走哈桑,證明了他內心深處的善良,他對自己太苛刻,他無法原諒自己沒有保護哈桑,最好的方式是,永遠不要見到哈桑。
沒過多久,俄軍占領阿富汗,阿米爾父子輾轉逃難到美國,他體驗了難民的生活,父親又一次像大樹一樣庇護他,在美國,他念完大學,娶了美麗的妻子,父親為了他卻倒下了,在父親的追悼會上,來了好多人,都是父親無償資助的窮人。各行各業(yè),父親就是偉岸的大山,在阿富汗,辦恤孤院,接濟窮人,有很高的威望;在美國,放下身段,找工作,干最臟最累的活。阿米爾永遠是個少爺,因為父親永遠也愛他。
在美國,阿米爾出版了小說,成為作家,過上了優(yōu)越的生活,他以為哈桑和阿富汗的陰影消失了。二十年后的一天,父親的朋友拉幸汗,也是阿米爾寫作的導師打來電話,他說自己時日不多,請求阿米爾回來,有事要托付,并說這里有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終于踏上故土,二十年前的情景又重演,此時的阿富汗已經被塔利班統(tǒng)治,阿富汗災難深重。
阿米爾見到了已經快奄奄一息的友人拉辛汗,拉辛汗告訴了他這里發(fā)生的一切,父親逃難時,將自家的房子托付于朋友拉辛汗,拉辛汗體力漸漸不支,他于是千方百計找到了哈桑,那時阿里已經被塔利班的炸彈炸死,哈桑成家了,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索拉博,他們一起回到了阿米爾的家,哈桑答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相信有一天阿米爾少爺會回來,他們是最好的兄弟??墒撬嗟娜丝瓷狭诉@座房子,要霸占它,哈桑為了保護好房子,誓死抵抗,子彈從他的腦袋穿過,他用生命踐行了,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諾言。他的妻子也被打死,年幼的兒子被送進恤孤院,此時的拉辛汗已經病入膏肓,他叫阿米爾回來請求他收養(yǎng)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阿米爾聽了躊躇不決,因為阿富汗此時戰(zhàn)火紛飛,他害怕生命危險,也擔心家人是否同意。拉辛汗告訴了他一個秘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是父親與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阿米爾的負罪感再次上升,哈桑應該和他一樣,有同等的權利,同時也為父親懺悔,小說中所有的細節(jié)疑團一一解開,為什么他嫉妒哈桑得到父親的寵愛,哈桑只是不識字,但是他有著父親身上的堅韌、果敢、善良、機智,而阿米爾只是受過教育,做事永遠懦弱,難怪父親常說,要不是親眼看見阿米爾從妻子的肚子里取出來,他不相信阿米爾是自己的兒子。阿米爾在內心的不斷懺悔中,一一救贖著自己靈魂深處的丑惡。
阿米爾下定決心去尋找索拉博,從恤孤院得知他被塔利班的人帶走,而帶走索拉博的人是當年欺負他們的惡少阿塞汗,阿米爾與阿塞汗決斗,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與人打架,為了哈桑的兒子,他被挨揍,幾乎奄奄一息,他們逃了出來,但是在收養(yǎng)索拉博的時候遇到麻煩,阿米爾已經是美國人,收養(yǎng)一個阿富汗孤兒要證明好多關系,此事拖了下來,索拉博感覺無望,阿米爾打算先把他送回恤孤院,10歲的小男孩索拉博聽后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說:他已經厭倦了一切事情,他想回到過去,回到有爸爸和媽媽的生活中去。
幸運的是搶救及時,索拉博被救活了,他們終于回到美國,阿米爾向周圍的人說明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承認了父親一輩子都不敢承認的私生子哈桑以及他的侄子索拉博。小說的結尾是美麗的,也是殘忍的,索拉博有了親人,但他卻永遠沉默,沒有笑容,周圍的人當他是啞巴,盡管妻子一家人很愛他,但他過早經歷了生命中不該經歷的東西,親眼看到塔利班人用槍打死了父母,在恤孤院里缺吃少穿,他被塔利班人帶走后,遭受的性侵犯使他的心靈倍受創(chuàng)傷。小說以再次追風箏結尾,是阿米爾為索拉博追風箏。然而,索拉博仍然毫無表情,這也是全阿富汗孤兒的悲哀。
小說直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論是俄軍還是塔利班,殺死阿富汗貧民,就像踩死一只螞蟻,戰(zhàn)爭帶來的不僅是家園變成廢墟、親人的離散,還有人們心靈上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痛。他們槍殺老百姓,搶奪別人財富,去恤孤院奸淫女童、男童,犯下滔天罪行,卻還說是為了保護人民。此時的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和平。
小說也通過阿米爾從始到終的內心獨白,揭示了人性的平等,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人們尊重。而血統(tǒng)高貴的人,有靈魂丑陋的一面,看起來血統(tǒng)低賤的人,靈魂卻是干凈、純潔。道德的良知會喚醒每一個有著善良種子的人。
人性平等與蔑視的對話,靈魂崇高與丑惡的掙扎,回歸到道德的底線,是譴責、是懺悔、是救贖。遠離戰(zhàn)爭,珍愛和平。
作者簡介
迂冰 : 愛閱讀,喜歡行走在文字里的行云流水。
我們的團隊
主編:湛藍
排版編輯:綠腰 強哥 ETA 鳳尾
審稿編輯: 銅豌豆 一池萍安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配樂:羅晚詞
稿費:湛藍
總策劃:林一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