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quán)本平臺發(fā)布
有的書只是書,有的書還是人
——讀史鐵生《病隙碎筆》
作者 | 青蓮 編輯 | 湛藍(lán)
閱讀史鐵生的作品,真的需要相應(yīng)的生命閱歷,才能跟上他文字思想的步伐。從《我與地壇》開始,我便有這樣的感觸。
手里再次端起他的《病隙碎筆》,有些段落得來來回回地看。我知道,早幾年的時候,我不會覺得這本書能成為我的菜。
然而,現(xiàn)在,我可以拿自己的體悟與文字交流。
己近不惑,相繼經(jīng)歷了一些痛苦疾患,人世興廢,對生命的過程與來去也有了些切膚的體驗,這體驗里有倉惶,有安詳,有焦慮,有從容,有懼怕,有美好……一路蹣跚,跌跌撞撞,才一點點漸悟:生命,本就是一場又一場永不休止的困境與期盼。正如史鐵生自己所說: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人的一生中,需要面對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多得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不期而遇的往往不是驚喜,而是意外。
比如殘疾,比如失意,比如一切的不公和怨懟。
看看這些寫于重病治療間隙的隨筆吧,看看這些寫于人生之上的哲學(xué)筆記吧,它帶著一種蒼涼的人生況味,像是從煉獄發(fā)出的不屈吶喊。
一個健全的身軀未必比一顆健全的心靈強壯。因為,惟有后者,才可能一以貫之地直面命運的挑戰(zhàn)與不公。尤其在當(dāng)下這個市聲喧囂,物質(zhì)泛濫的塵世間,要保持心靈健全多么地不易。
因而,讀這樣從容而安詳?shù)奈淖?,實在令我們這些身陷紅塵而身不由己的凡夫俗子們汗顏,繼而反省與沉思。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48歲時歷經(jīng)一次次透析間隙所寫,這部文字的結(jié)構(gòu)獨特,以一節(jié)一節(jié)的片段連接,恰與作者肉身一次一次承受的巨大苦難相呼應(yīng)。
每一節(jié)幾百字,有時百十字,卻凝結(jié)了他關(guān)于生命、苦難、信仰、愛情、藝術(shù)等的深沉思考,通書貫穿著一個沉默的在場者,那是另一個史鐵生,形而上的。他時而冷峻幽默,時而沉重清醒,時而深邃曠達(dá)。那個精神化的史鐵生從肉身的史鐵生而來,又超越了肉身,成為一個自己與人類的觀察者,審視者,見證者。形而上的史鐵生,可以與命運保持距離,眼光平視甚至俯視自己與人類,悲憫著人性,思考著人性,解剖著人性,也理解著人性。
在此,權(quán)做一個作者碎筆的拾穗者吧,將力之所及所拾起的一粒粒精神之穗,攤曬在日光之下,與如我一樣喜愛它的有緣人共享,并藉此再度與之心靈對視。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zhǔn)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夸耀……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耍朋w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strong>
——“重病之時,我總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床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燒不斷……他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有幾次就那么昏過去。就這樣,三年,他從未放棄希望。……但是他沒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個早晨,他走了。這是對信心的嘲弄嗎?當(dāng)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事后可以領(lǐng)受?!?/strong>
——“我其實未必適合當(dāng)作家,只不過命運把我弄到這一條(近似的)路上來了。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后來發(fā)現(xiàn)利于此一鐵生,利于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qū)庫o?!?/strong>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strong>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消失即信仰的終結(jié)、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zhì)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strong>
……
這些碎筆成山的文字所傳遞出來的,絕非只是一個疾患者的苦難與抗?fàn)?,除了命運的生命體驗,更多的體現(xiàn)了哲學(xué)的沉思與宗教的關(guān)懷,這使得這些如散亂在沙灘上的卵石的文字具有了超越性與普遍性的精神價值。
這部作品,讓我讀到了一個極為健全的人,和一顆極為健全的心。
若是,人將光陰全部用作對不幸與苦難的追討與怨怒,那么,必然會在這一切問不出答案的追問中深埋自己,自己的肉身和自己的精神都會成為一地碎屑。
然而,史鐵生沒有。
非但沒有被苦難深埋,他卻在這層層疊疊的苦難中,在生命得以自主的瑣碎間隙,以其難得的“約伯的信心”以及深邃遼遠(yuǎn)的思想,站在了苦難之上,站成了自己。
其實,為了讀懂史鐵生的碎筆,準(zhǔn)確理解其筆下的“約伯的信心”,我百度了《約伯記》。
“約伯是一個全然正直的義人?!碑?dāng)撒旦得知上帝如此評價約伯時就動了魔心,激將上帝,稱約伯的信心是來自福祉。
于是,上帝與撒旦立下一系列的約,默許撒旦一次次加添苦難給約伯,除了留他一條性命。
于是,那些人無法承受的苦難,便一一陳列在《約伯記》里。
于是,便有了約伯委屈怨憤的天問。
我想,每個人讀到這章都會象約伯一樣發(fā)出痛苦的天問:
為什么?
為什么?
為什么?!
其實,我在讀的時候,也因著自己心智的有限與情感的脆弱,而對上帝對命運感到困惑感到不解甚至感到不平。
“可是,上帝終于還是把約伯失去的一切還給了約伯,終于還是賜福給了那個屢遭厄運的老人,這又怎么說?關(guān)鍵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許諾,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難極處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啊!上帝不許諾光榮與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恰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上帝存在?!?/strong>
如約伯這樣的埋怨我們是否熟悉?
背運的時候誰都可能埋怨命運的不公,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到的那樣,從來就布設(shè)了兇險,從不因為誰的虔敬就給誰特別的優(yōu)惠。
所以,約伯痛苦,追問,動搖,疑惑,卻最終站立得住。
他最后對上帝說:“我從前風(fēng)聞有你,現(xiàn)在親眼看見你?!?/p>
約伯在與苦難和解時,也與上帝和解了。
約伯最后的光亮不在于上帝彌補了他的所失,當(dāng)然,史鐵生的存在意義也不在于他哪天可以丟開輪椅站立行走,而在于他最終沒有被搖落反而堅固了的信心。
于是,史鐵生決意對上天的予命領(lǐng)受,安然,順服,并在自己的這份苦難中去追問一些生命之惑,和生命之意。
因著信心,如周郿英,如約伯樣的信心,史鐵生超越苦難,超越殘缺,實現(xiàn)了他生命的價值。
一切如你所見。
史鐵生經(jīng)由寫作而有了新在。
在你,也在我。
在過去,也在未來。
人生有多少悖論和有限讓人無奈。
在苦難纏身,厄運不斷的命運里,以一點一滴的攀爬,用剩下的健全的手,劃出自己的彩虹,以及彩虹之后生命彼端的意義。
這便是史鐵生的意義。
史鐵生的文字擔(dān)當(dāng)?shù)闷鹚值娜齻€字,那份不屈不撓和堅韌背后有一種鋼鐵般的意志,而最重要的卻還不是這種堅韌的鋼鐵,最重要的是生,“生”字五味雜陳,它需要一份溫柔,一份不羈,一份謙恭,一份熱情,還有一份豁達(dá)?;蛟S不止五味,史鐵生用一份疑問,一紙碎筆就把它們雜糅揮灑向人間,給予我們永恒的思考。
而像我這樣拾穗般的讀書筆記,無異于蒼茫一域間的一抹鴻泥雪爪。
關(guān)于健全,關(guān)于信心,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藝術(shù),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尋求……史鐵生都有閃亮的文字留在了書里……
一本個人重病間隙的碎筆,相較史鐵生豐富的創(chuàng)作和跌宕多難的一生,區(qū)區(qū)兩百多則的筆記實在不多,只能基本勾勒出他的一些思考痕跡,對人生對磨難對健全對信心對愛情對哲學(xué)等的一些思考。
然而,有的書,只是書,有的書,還是人。
《病隙碎筆》是后者。
他用自己崎嶇里又堆疊著數(shù)不盡苦難的一生,告訴我們,死,只有一次,而活,才需要無數(shù)次完成。
他用生命透析的間隙碎筆,為我們筑成了曠達(dá)遼遠(yuǎn)的人生大山,也為后人砌好了一條長長的路……
史鐵生在前方,我們在路上。
作者簡介
青蓮:教書人,喜歡寫字。安靜生活,隱秘生長。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lán)
總監(jiān):子寒
顧問:蔣新民
排版:綠腰 強哥 ETA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fēng)碎倒影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米米 從前慢
稿費:湛藍(l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