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以善于用人見長,他提出了著名的“唯才是舉”政策,在歷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曹操在用人的時候,不得不受到當時政治條件和地區(qū)條件的制約。因為曹操不像袁紹和袁術那樣,有著很好的出身,還有家族的先天優(yōu)勢,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他只是一個“閹宦之后”,初期也并沒有什么號召力,因此曹操的用人也基本上偏于一隅。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曹魏集團的組成人員大部分都來自潁川、汝南、沛國譙縣。當然,曹操家族就是出身于沛國譙縣的,重視優(yōu)待譙沛之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曹操集團又為何如此看重潁川郡呢?曹丕曾經(jīng)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潁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遠近顧望,而此郡守義,丁壯荷戈,老弱負糧。昔漢祖以秦中為國本,光武恃河內為王基,今朕復於此登壇受禪,天以此郡翼成大魏?!?/p>
——《三國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自從公元196年曹操遷獻帝于許后,到公元204年曹操打下鄴城,潁川郡許縣一直是曹操的后方大本營,曹丕也在許受禪繼皇帝位。而且漢末名士大都出身潁川郡和汝南郡,因此曹操、曹丕非常重視汝、潁兩地的名士。
唯才是舉-曹操
汝潁集團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黨錮事件。東漢時期汝南郡和潁川郡都是漢代儒學、經(jīng)學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汝潁名士也是當時反對宦官勢力的核心力量。后來軍閥混戰(zhàn),群雄爭霸,汝潁名士相繼投奔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
曹操手下如荀彧、荀攸、鐘繇、陳群、棗祗、辛毗、趙儼、戲志才、郭嘉等均為潁川人。其中荀彧出身于潁川潁陰大族荀氏,其家族的社會影響力非常大,荀彧也是曹操的頭號謀臣??梢哉f在曹操統(tǒng)治時期,形成了以荀彧為首的汝潁集團。
而汝潁集團之所以投奔曹操,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曹操成功平定汝潁地區(qū)的黃巾余黨,為這些名士的家族提供了安全保障(或者也可以理解為軍事威脅,雙重理解),讓汝潁名士們心甘情愿(或者不得不)出面為曹操效力。
其二:汝潁名士與曹操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相通性,他們在東漢政壇的改革主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汝潁名士的心目中,曹操這樣的人物,無疑是他們平天下理想實現(xiàn)的非常合適的依靠。
汝潁集團領袖-荀彧
其三:荀彧作為汝潁名士的代表人物,充當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先從袁紹,后投奔曹操,并為曹操推薦了很多汝潁之人,史書記載:
前后所舉者,命世大才,邦邑則荀攸、鍾繇、陳群,海內則司馬宣王,及引致當世知名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之儔,終為卿相,以十數(shù)人。取士不以一揆,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也正是因為汝潁集團所具有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影響,曹操政權不斷壯大,各地人才逐漸匯聚。荀彧、荀攸、鐘繇、陳群等人在曹魏集團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逐步成為了核心骨干成員。
在曹操的政權里,譙沛集團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曹操及其姻族夏侯氏都是沛國譙縣人,雖然他們不是同姓,但是不斷聯(lián)姻,有著非常重要的姻親關系,于是便形成了更加牢固的政治集團。
譙沛集團-諸夏侯曹
曹氏、夏侯氏是曹操早期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骨干力量,“諸夏侯曹”也逐漸建立起在曹操軍中都督諸軍的優(yōu)勢。以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為首等將經(jīng)常督領軍隊,后來逐步發(fā)展為曹魏時期的都督軍制,總領方面軍事之任。
曹魏統(tǒng)兵征伐的將軍基本上都是譙沛人,例如曹操時期擔任四征將軍的,有夏侯淵、曹仁和張遼,而夏侯惇更是督二十六軍,位居所有將領之上。
“中領軍”,“中護軍”是曹操設置的宿衛(wèi)軍的最高將領,擔任該職位的將軍有夏侯尚、曹休、曹真、史渙,還有“虎衛(wèi)將軍”許褚,這些人也都是譙沛人。
作為漢末軍閥,掌控軍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時局的原因,“槍桿子”確實比“筆桿子”要更重要。對于曹操來說,汝潁集團只是合作對象,歸根結底,譙沛集團才是掌握著“槍桿子”的力量,在曹操幕府有著更重的話語權。
我們很容易看出,汝潁集團多以名士為主,多數(shù)擔任文職,而譙沛集團多以寒門為主,多數(shù)擔任武職。這兩個集團在曹操的領導下通力合作,成功幫助曹操在群雄割據(jù)時脫穎而出,一統(tǒng)北方。然而這兩個集團代表的利益不同,他們之間的合作就不可能長久,隨著政治形勢的不斷變化,勢必就會出現(xiàn)新的矛盾。
而這兩個集團的矛盾爆發(fā),終于在各自集團的代表人物間產(chǎn)生:荀彧和曹操
曹荀矛盾
爆發(fā)的導火索——曹操稱公,這是曹魏代漢的前兆,荀彧因此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邊曹氏代漢的趨勢不可阻擋,另一邊自己匡扶漢室的愿望即將破滅,最終他選擇以死明志。荀彧的死對曹操集團政局影響非常大,對于汝潁集團的人而言,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已經(jīng)從荀彧之死汲取了教訓,轉變立場,默許曹操的行為。
雖然曹魏代漢的矛盾得到了解決,但是政權內部權力如何劃分,又成了兩個集團的新矛盾。這個矛盾在曹操晚年逐步顯現(xiàn)。
曹操晚年面臨的接班人問題,曹丕曹植兩人各引朋黨,進行了爭奪儲位的斗爭。汝潁集團是士人代表,崇尚儒學宗法制度,倡導嫡長子繼承,曹丕需要汝潁集團來標榜他,滿足他的政治需要,因此曹丕感情的天平自然而然向汝潁集團傾斜,而汝潁士人也愿意看到曹丕繼位,曹丕也果然搬出了九品中正制,全力維護著他們的利益。
而作為譙沛集團,如曹植、曹彰等人,是曹丕儲位爭奪直接對手,是曹丕的重點提防對象。當然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與曹丕關系不錯,他們幾人都身居要職,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與汝潁集團分庭抗禮。
而到了曹睿時期,兩個集團的代表人物分別為:司馬懿和曹真
司馬懿&曹真
汝潁集團(士人集團)以司馬懿為首,譙沛集團(宗室集團)以曹真為首互相爭權奪利,誰也沒辦法壓倒誰。兩方都在重新集結成員,壯大勢力,想要徹底搬倒對方,以奪回失去的權力。
而到了曹魏后期,譙沛集團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朝廷中形成了以曹爽和夏侯玄為核心,地方上還有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外姓將領,他們內外呼應,伺機向汝潁集團反擊。而對于譙沛集團的挑戰(zhàn),司馬懿一面示弱,一面積極備戰(zhàn),預謀發(fā)動政變,置譙沛集團于死地。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事變,曹爽最終投降,最后被殺,而夏侯玄也被調往中央,被司馬懿監(jiān)視起來。譙沛集團的兩個代表人物,一死一廢,譙沛集團失去了主心骨,也就很快沒落了。
雖然地方上還有譙沛勢力存在,不久就爆發(fā)了淮南三叛,但已是譙沛集團的強弩之末,叛亂也很快被司馬氏父子鎮(zhèn)壓。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死魏帝曹髦,至此,譙沛集團再無翻盤的可能。五年以后,西晉代魏,這標志著汝潁集團的全面勝利,譙沛集團也徹底覆滅。
曹髦無力的反擊
汝潁集團和譙沛集團的黨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黨爭,他直接導致了魏晉禪代,從此寒門淡出政治舞臺,世家大族掌控政局長達數(shù)百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