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峽教育
35歲當好校長不是件容易的事。
35歲同時兼任三所學校校長,全國并不多見。而且,這三所學校中既有民辦也有公辦。
35歲的王昌勝,就是這樣一位帶有傳奇效應的校長。他同時兼任湖北省宜昌天問小學、夷陵天問小學和點軍區(qū)點軍小學(區(qū)實驗小學)校長。
王昌勝,男,出生于1978年2月,為跳農(nóng)門而從教。27歲時參加全國數(shù)學優(yōu)質課競賽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北京掛職的機會。師從劉可欽(北京中關村三小校長)、劉堅(北 師大教授)老師。32歲回到湖北任私立宜昌天問小學校長。35歲時,因辦學成績突出被區(qū)政府、區(qū)教育局聘任為公立點軍(實驗)小學校長(兼任),同時還以100%的通過率,兼任新建的夷陵天問小學校長。
從簡歷中不難看出,王昌勝任校長的時間并不長。但就在這短短的三四年時間里,宜昌天問小學從2010年招生都面臨窘迫的一所學校(只招到49名新生),發(fā)展到2013年有1500多名一年級新生要擠進來;由當初老師人心離散,到省實驗小學等名校都輪流將全體教師派往該校參觀學習,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問及王昌勝有什么秘籍,他笑了,“沒有,要說一點心得那就是當校長一定得眼里有人?!薄皩W校最大的財富就是人,就是老師和學生,當校長眼里要有老師和學生?!薄白鹬孛總€人的想法,讓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薄皩熒砷L有意義的事就做,長期堅持做,否則就不做,就這么簡單?!?
“管理管理,應該少管多理,輕管重理?!薄肮苁枪懿怀鰟?chuàng)造力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促進人的發(fā)展?!边@是王昌勝經(jīng)常告誡中層管理人員的幾句話。天問小學管理形態(tài)的變革,經(jīng)歷了一個陣痛的過程。在營造安全的工作氛圍,提高老師們的認同感歸宿感等方面做了很多嘗試。
鏡頭一:不簽到
剛任校長的王昌勝,在咨詢老師意見時,發(fā)現(xiàn)老師們對每天開晨會意見很大:流于形式且耗費精力。討論后決定取消。可中層干部又強調(diào)取消晨會就得執(zhí)行簽到制度,以防止老師遲到。王昌勝啟發(fā)行政人員:我們要相信老師是向善的,向上的,老師們被管著,心情都沒有了,還談自主創(chuàng)造?中層還是擔心:有的老師真做不到,這不是北京,不要太理想。王昌勝追問有多少老師不能自覺,回答可能有五六人。
于是王昌勝接著深入分析:簽到要管的是少數(shù)幾個不守時的人,為了這幾個人,全體老師每天早上都要陪著他們簽到。為管少數(shù)人犧牲大多數(shù)老師時間,不值得;而且簽到會讓全體教師感覺自己被“監(jiān)管”著,破壞信任,損失更大。
對于遲到的老師怎么辦:請門房保安幫助記錄考勤,值周領導找遲到教師“關懷性談話”,如“今天有麻煩事?遲到了幾分鐘?!毕嘈艃扇魏螅摾蠋煏杂X遵守紀律。不簽到實施一個月,沒一人遲到。
“不簽到”與“不聽推門課”、“不檢查”被列為天問小學的“三不”,很是受參觀者羨慕。
不聽“推門課”:這是學校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因為“推門課”“檢查”的色彩濃于“研究”,老師也想將最好的一面示人,但再好的老師也不可能保證每節(jié)課的成功。所以沒有“推門課”,但有“邀請課”:教師邀請教研組同事和領導聽課;也有圍繞一個問題的“研究課”,還有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成果課”。這個變化看似不大,但背后卻透露出教師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有助于形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促進研究文化的滋養(yǎng)與生成。這樣用倡導、激勵逐步代替對教師的考評、檢查,為教師提供診斷性的意見和專業(yè)支持,幫助教師改善思維和行為方式。
“不”檢查:外地來??疾斓慕處熆傄獑柕筋愃啤叭绾慰荚u教師”等問題,當聽說“學校沒有檢查”時,他們感覺不可思異。其實,天問小學檢查說多也多,說少也少,說“多”是因為“檢查”已融為教學研究的活動的一部分,大家互相欣賞,互相督促、互相啟發(fā),說“少”是因為“檢查”的過程變成了學習的過程。比如檢查作業(yè),教研會將作業(yè)帶來,輪流查看,發(fā)現(xiàn)好的做法相互交流。相互查看的過程,就是自我判斷、相互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
因此,傳統(tǒng)意義上行政檢查所具有的“評價”“督促”“甄別”等功能正在天 問小學逐漸淡出,“發(fā)現(xiàn)”“激勵”“研究”“交流”“共享”功能日益凸顯。王昌勝認為:經(jīng)常采用“布置—檢查”這種“刺激—反映”式的管理方式,老師們就會習慣于被動的執(zhí)行,久而久之,“只做你檢查的,不做你希望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希望老師對待學生多一些民主、平等、包容、鼓勵,那么,我們管理者對老師也應該多一些發(fā)現(xiàn)、支持、倡導、協(xié)商和激勵,因為“老師有什么樣的體驗,就會把這種體驗傳遞給孩子?!蓖醪齽購膸煾竸⒖蓺J那里傳承的心得,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更是落實到自己的管理行為中。
鏡頭二:“我想做點事了”
在兼任公立點軍實驗小學校長之后,王昌勝引領教師使用“SWOT”(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進行校情分析,班主任李老師表達了自己對學校管理的期望:決策時多聽聽一線老師的想法,我們老師的積極性會更高。并詳述了自己親歷“門禁升級”事件之后,于是有了“想做點事”的想法。
這讓王校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剛接手點軍小學,政教處就反映入校門禁系統(tǒng)不太方便,學生操作麻煩,很多班主任頗有微詞,于是向校長請示升級門禁系統(tǒng)。因為涉及調(diào)資等問題,王校長當即表示征求班主任意見。
班主任會上,政教主任向各位班主任細數(shù)了老師們反映的種種不便,表示準備升級,并介紹了升級需要班主任承擔的工作。多數(shù)班主任眼神迷惑不太關注,估計以前“我講你聽,我說你做”模式經(jīng)歷的過多,老師們的參與意識沒調(diào)動起來。
于是王校長馬上介入,請班主任分步驟討論兩個問題:門禁系統(tǒng)存在哪些問題;升級須面臨哪些挑戰(zhàn)。討論后表決,80%的班主任認為:條件不成熟,暫緩。于是這項工作就有了結論。
接著討論:存在的各種不便如何規(guī)避?群體的智慧是無窮的,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案。對于暫時沒辦法解決的困難,老師們表示理解,可以克服。
事情不大也不復雜,但班主任李老師卻深受激勵,覺得受到了尊重,從而調(diào)動了積極性“想做點事”。這正是王昌勝一向提倡“將決策權放在掌握信息最多的層級”帶來的效益。
學校每學年的工作計劃,都堅持一個固定不變的流程:先讓全體教師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充分闡述上一學年需要改進的問題和可以繼續(xù)堅持的做法;老師們暢所欲言后行政起草初步規(guī)劃;初擬規(guī)劃再交由全體教師討論修改定稿。一個計劃往往需要三四輪修改。似乎效率很低,但正是在討論對話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規(guī)劃的認同度。經(jīng)過充足討論,老師們會覺得這是我們共同制定的,認同度就高一些,實施阻力少了很多,執(zhí)行力會增強。
看似一個規(guī)劃的簡單制定和出臺,但背后卻是管理理念的變革,將靜態(tài)的規(guī)劃文本,變成了動態(tài)的管理過程。在老師們討論的過程中,達成的對規(guī)劃的理解、認同和內(nèi)化。
在王昌勝管理的學校里:學校發(fā)展愿景的規(guī)劃,學期計劃的制定,老師們是主體;學校核心文化的提煉,全體老師參與;學校大事要事的決策,常問計于老師。就連校報欄目的設計、校服樣式的選擇,也咨詢師生意見。經(jīng)歷討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凝聚群體智慧的過程,更是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的過程。讓老師們感覺到“這些大小事情都跟我有關系,是我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學校要我做的事情”,“這是我的學校而不是別人的學校”,以此培養(yǎng)對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只是,我們不要期望一兩件事就調(diào)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一件事激勵幾個人,另一件事激活另外幾個人。人和人是不同的,我們不知道哪件事能激活哪些人,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以激活更多的人?!蓖醪齽購娬{(diào)。
“一所學校辦的好壞看學生的發(fā)展,而教師素養(yǎng)的高低制約著學生發(fā)展的好壞。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引領教師走向研究?!薄爸挥凶呦蜓芯浚處煵拍芟硎苈殬I(yè)的幸福?!边@是王昌勝對教師素養(yǎng)和教師研究重要性的闡述。
王昌勝喜歡用“生長”一詞來描述教師成長。因為“生長”是源自主體的,依賴主體自身積蓄能量主動發(fā)展,外界只是提供養(yǎng)分和環(huán)境?!吧L” 是自然的,和諧的,生態(tài)的,不是刻意的,她拒絕揠苗助長,排斥強力推動,并非蓄意打造。教師素養(yǎng)更多是實踐性知識,是默會知識,不可傳遞,不可外部輸入,需要在實踐中體悟、反思和積累,才能內(nèi)化為能力。
如何才能讓教師主動“生長”,而不是被動的受外部要求的刺激來發(fā)展?王昌勝引領的宜昌天問小學用實踐探索證明,引導老師“我們一起做研究”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說起做研究,大家肯定會感到枯燥、深奧和艱澀。天問小學是借助日常教育的小問題小事件,將教師引到研究的路口,讓老師親近研究的。很多老師整天被困擾的“難”題是:這孩子上課老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敷衍,總交不齊;老有學生告狀:老師,他打我……天天面對這些具體且又實實在在的問題,擾亂心境,影響教師的職業(yè)狀態(tài)。天問小學引導教師關注這些瑣碎的小問題,將其作為小課題來研究,共同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讓老師們意識到,這就是研究,這就是我們一線教師的研究,老師們因此覺得研究并不神秘。
教師每天面對繁瑣的具體的孩子的“小破事”,都有自己的妙招。但這些更多是教師個體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實踐智慧,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梳理,在組織內(nèi)沒有充分傳播。王昌勝引領老師將平時有意識、無意識的一些做法,加于歸納、分析、提升,匯聚成策略庫,便于實踐知識在團隊中流通。這些做法讓老師們感覺到是“我們一起做研究”,因此覺得研究并不孤單。
這些小問題研究,雖然沒有宏大的理論,但能解決教師日常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促進工作的改善。幫助老師們意識到,只有源于自身的經(jīng)驗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教學研究更重要的是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源自自身的力量,獲得成功的感受,從而感覺到研究有力量。
僅僅點燃教師的研究熱情是不夠的。教師在實踐中閃現(xiàn)的火花和妙招兒,不加以反省和發(fā)展,靈感就會稍縱即逝,“妙招兒”也只會給自己的實踐帶來短暫的變化,而不是持續(xù)的發(fā)展。
鏡頭三:“我們一起做研究”
每周一得:天問小學引導教師對日常習以為常的教育事件和教育行為進行反思,并鼓勵教師書寫“每周一得”,用樸實的文字記錄自己的教學得失,積累自己教育教學的故事和案例。書寫故事的過程,即梳理、反思、調(diào)整、內(nèi)化的過程,是教師形成教學知識的過程。通過對鮮活的教育教學案例的交流和分析,讓教師回到一種本真的狀態(tài)看待自己日常教學中點點滴滴,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有所反思,達到改進日常教學的目的。三年下來,每位教師積累了十萬字記的案例和素材。對這些實踐案例,聘請專業(yè)人員每月逐一點評,也鼓勵教師相互激勵與點評,并將優(yōu)秀的案例分享給全校教師。經(jīng)過長期的量的積累,引起了質性的變化:連續(xù)兩年,每年有30余篇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
練兵的例會:省教育廳歐陽副廳長及處長們來校視察后問,“你們?nèi)绾闻囵B(yǎng)老師的,怎么說起來都像專家一樣侃侃而談?”這得從王昌勝倡導的教師例會改革說起。以往的教師例會,都是領導安排工作,即“我說你聽”、“我安排你做”。但天問小學的教師例會鮮活得很。一般分為三板塊:分享即得,研究在線和有事說事。
分享即得:就是發(fā)現(xiàn)老師們好的經(jīng)驗,讓其在全體教師例會上分享,啟發(fā)更多的人,讓知識在團隊中流通。起初,分享的人員和內(nèi)容需要領導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即使有亮點老師們也覺得沒什么可說的,或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價值,這時的管理其實就是發(fā)現(xiàn),引導老師將平常無意無意義的教育行為,轉化為有意有意義的教育行為,激發(fā)教師的自我認同感。當分享成了教師文化,老師們會主動申報例會時分享,分享之后會相互的質疑追問和碰撞。
研究在線:即全體老師集中研究某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可以是學校層面的問題,也可以是老師們提供的話題。如“學校考勤制度如何才更人性化”、“學科教師之間如何更好的協(xié)作”、“如何引導這樣的孩子”等等,都是可以研討的話題。
有事說事:需要告知的信息發(fā)布,每人不超過兩分鐘。中層布置工作若兩分鐘說不清,盡量發(fā)文字方案闡述,保證了會議效率。
每次教師例會,由老師們輪流當主持人、梳理員,將每次例會當做練兵的機會鍛煉教師。因此才有了老師們能侃侃而談,才不斷受邀到全國各地做專家。
“我們作為研究者”系列活動
每年定期舉辦“我們作為研究者”的教師成果匯報會。每屆主題是圍繞學校的發(fā)展來確定的,從最初的“我們怎么做研究”“策略研究”到今天的“走向系列”“搭建框架”等主題,體現(xiàn)出老師們的研究由點轉向面、體,逐漸成為系列,走向系統(tǒng),印證著教師研究前行的腳步。這個活動成為天問小學的經(jīng)典活動,每次吸引著數(shù)百外省市教師參加。
學校通過開展的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使教師的基本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發(fā)生一種積極的漸變。
課堂:讓孩子站在中央
任何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作為講公開課出身的王昌勝,談起課堂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鏡頭四:不展示孩子的錯誤
一次,王昌勝受邀在成都為四川省千余名老師做培訓上示范課。收上來了一部分作品,在投影儀上一一展示。但當拿起某個本子時,猶豫了一下,隨即轉身板書在黑板上。誰也沒注意到的這個小動作,卻被細心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雜志副主編發(fā)現(xiàn)了,下課后找王昌勝問到了這個細節(jié),“為什么要花費這個時間,當時怎么想的?”從王校長的判斷中得知,原來那是個典型的錯例,“不適合投影出來,一是怕傷害這個孩子的自尊心;二來需要借助這個資源提醒全班同學。黑板板書這個典型錯誤,既保護了孩子,又達到了提醒的目的?!?/p>
細節(jié)最動人,細節(jié)與心靈相通。一個如此微小的細節(jié),折射出王昌勝那顆時時刻刻裝著學生的心。更是他尊重孩子,讓“孩子站在中央”的最好詮釋。
校長的課堂是這樣,老師們的課堂又如何呢?老師們說:“我們學校提倡分享式教學,多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理解,對老師有幾個“不講”的明確要求,那就是:學生自學會的不講;同伴討論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不會的也不講?!薄胺窒硎浇虒W倡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認為知識是孩子學會的而不是老師教會的?!薄拔覀兊恼n堂,學生說話比老師多,老師更多的是走進小組,參與并指導學生的討論?!?/p>
確實如此,很多參觀老師都被天問孩子課堂上的表現(xiàn)所震驚:流暢的表達、大方的質疑,深度的追問,甚至可以主動調(diào)控課堂……不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十來歲孩子有這樣的能力。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課堂是假的,是教師事先“導演”好的。但這就是天問小學實實在在的常態(tài)課。
湖北教育的張華英記者這樣描述天問小學的課堂:
鏡頭五:課堂上老師很輕松
天問課堂給人的感覺是,教師很容易,上課很輕松。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明確話題,獨立思考,組織交流。教師講的很少,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幾乎插不上話,孩子們相互補充、相互質疑、相互啟發(fā),令人震撼,不是親眼所見,不會相信小學生能有這樣的能力:xxx,我同意你們的觀點,我還有一點補充……;你們組的分享很有價值,但我有一個問題要請你們回答……;好吧,那就請xx為我們剛才得討論總結一下吧。
教師只是在關鍵點、重難點介入加于強化,是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種討論,孩子們圍繞一個話題,能層層深入,少有跑題者。中高年級的課堂,學生發(fā)言不用舉手,可以站起來回應,但孩子們懂得謙讓:發(fā)過言的讓沒有發(fā)過言的,男生讓女生,前排讓后排。而可以感受到的是,課堂上沒有孩子走神,全部開動著大腦,投入到傾聽、交流、對話之中。
全校的課堂都是這樣么?老師們說不是,因為學校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前,多樣綜合的教學方式,有教師在實驗“顛倒的課堂”,也有教師在開展分享式教學的研究,倡導讓老師找尋并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王昌勝是全國數(shù)學優(yōu)質課一等獎的獲得者,其課例作為中國方代表,在08年墨西哥國際數(shù)學教育大會上作視頻展播,也曾數(shù)十次受邀到全國各地做示范課講學,多次為中美、中澳(大利亞)、中瑞(典)國際數(shù)學教育交流做現(xiàn)場課。但王昌勝并不倡導老師們學習他自己,而是強調(diào):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追尋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認為,一所學校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樣綜合的,用不同的方式和風格給孩子不同的影響,才顯得學校生活豐富和教育方式的多樣,而不應該是一個模型,一種模式。只有個性化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個性化的學生。但有一個基本的價值判斷,即課堂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孩子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應該讓孩子站在課堂中央。所以學校提倡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少講,盡量讓孩子多實踐、探索、體驗。在這個大前提下,尋找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
雖然現(xiàn)在課堂中的小組合作習以為常,但推行之初并不順利,而是一波三折。最初提倡合作學習時,老師們積極響應,所有班級都“合桌兒”在一起了,但僅僅兩周就碰到了很多問題:小組凝聚力不強;討論時有不發(fā)言的,也有語言霸權的;討論后難于達成共識……隨之而來的抱怨還有:抄作業(yè)的多了,講話的多了,課堂管理難了……陸陸續(xù)續(xù)回到了秧田式的“排排坐”。
改革的新鮮勁褪去,只有四個班還在堅持。學校就引導這四個班的學科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研究團隊,共同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并嘗試著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老師們深受王校長的影響,也時時記得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有問題不是問題,怎樣對待這些問題才是問題?!安话l(fā)言怎么辦?”“語言霸權怎么辦?”“如何將評價指向小組?”等等一些細小的問題,老師們利用群體智慧一一研究解決,也逐步體會到研究能改善日常的教育教學,嘗到了成功的樂趣。
課堂改革需要模式嗎?王昌勝的思路是:根據(jù)分享式教學的理念,每位老師可以師創(chuàng)造自己的模式,學校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學校提供基本的操作流程導向:問題—探究—分享。無論整節(jié)課,還是幾分鐘完成的小任務,都提倡遵循這個基本結構。因此,很多老師創(chuàng)造了不同但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型:分享式新授課模型、分享式網(wǎng)絡梳理模型、顛倒的課堂模型等等。
改革的成功,引來了大量參觀團隊,北京、深圳、武漢等地名校也分批次派遣骨干教師蹲點學習。今年3月的第一周,省內(nèi)外有五個單位來訪,有的組團來交流,有的蹲點學習一周。天問教師也應邀組團到深圳、內(nèi)蒙、江西等地指導當?shù)貙W校、甚至全縣的教師研究。
課程是品牌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什么是課程?王昌勝認為孩子在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可以視為課程。語文、數(shù)學等國標課程是課程,體育活動是課程,放學集合站隊是課程,甚至連學校的每個人,一面墻,都可以是一門課程。
鏡頭六:墻壁也是課程
走進天問教室,沒有講臺,沒有講桌,是王昌勝當校長后撤掉的。問老師們習慣嗎?老師們說習慣了就好了,離孩子們近了,與孩子們的心更近了。還說“只要心中有講臺,哪里都是講臺”。
但是每間教室后面放有一張教師辦公桌,是給教師辦公用的,可以面批作業(yè),可以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孩子呆在一起;每間教室里都有不高的書柜,方便孩子取閱,書柜里都堆著孩子們愛看的書,有孩子們自己拿來交流的,有班主任買的,也有家長自愿贈送的;每間教室都有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幾乎整天開著;每間教室都有空調(diào)和電扇,也有電視窗簾;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柜子,用于存放書包、學習資料。校長說,應該將錢用在離孩子和教師最近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教室的墻壁、學校的走廊上全是花花綠綠的學生作品,貼在墻上的材料各式各樣,有卡紙,有照片,有木板、有KT板。這里是孩子們的天地,一進教室,孩子們會纏著客人介紹自己的在墻壁上開辟的“個性空間”。老師們說“不僅要讓墻壁會說話,而且讓墻壁說不同的話”。原來這些墻壁上的,不僅僅只有展示個性(如“xx昆蟲世界”、“xx書畫園”),還有與孩子們協(xié)商達成的各種約定(如我們這樣玩球,我們這樣吃飯等),記錄著孩子的成長足跡,也有關注心靈的版塊(如回音壁),引導孩子們自我疏導和彼此關注幫助。
是的,在天問校園咋一看去,墻壁并不美觀,但天問的老師說,是孩子們的就是最好的,孩子是我們學校的明星。“我們提倡將教室建成有意義的學習空間,時刻刺激著孩子的感官?!薄安皇悄弥鴷静砰_始學習,走路、談話中,一抬頭、一轉身,都可以讓學習發(fā)生,這才是我們的目標。”王昌勝很是憧憬。
鏡頭七:跟著課本走湖南
五年級語文課學習“走進毛澤東”這單元,一孩子感慨“要是能去毛主席故鄉(xiāng)走走,邊走邊學該多好?!闭f者無意聽者有心,張玉華老師真向王昌勝校長申請“帶著孩子跟著課本走湖南”?,F(xiàn)在這個活動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五年級的經(jīng)典課程。天問小學的每個孩子,五年級時都要積累一次游學的經(jīng)歷。
既然是課程就不是簡單的游玩。路線選擇是孩子們集體討論和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旅行社招標是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生現(xiàn)場砍價還價敲定的,安全預案是師生共同制定的,酒店安排是分組自己完成、名勝典故講解是分工合作的、毛主席詩詞的積累是集體挑選,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學生親力親為完成的,老師和家長只是在背后支持。整個活動過程,充實著:禮儀教育(行車、觀看、住宿、就餐)、安全教育、歷史典故、地理數(shù)學知識、詩詞積累、理財教育(購物)等等,是一門綜合實踐課程的最好踐行。
鏡頭八:采茶系列課程
有一個家長是茶場老板,為了表達尊師重教的心情,再三邀請王昌勝與老師一起赴宴。多次推辭后,王昌勝與家長協(xié)商:不吃飯,如方便,把全班孩子帶到茶園參觀采茶。家長欣然應允。
聽說去采茶,不僅該家長孩子所在班響應熱烈,整個年級都申請要去。于是,由年級組和各班家委會策劃,搞一次親子采茶比賽。該家長也很慷慨,親子采一斤茶再獎勵一斤茶,現(xiàn)場煉制成茶葉成品,泡茶品嘗并裝袋分發(fā)給每個勞動者回家“享受”。
作為一次親子活動,孩子及家長的參與度非常高,圓滿完成了活動目標:了解了茶知識和采茶技巧,體驗了采茶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該年級語文老師也驚喜的發(fā)現(xiàn),那次的周記《采茶》寫得格外精彩。更為令人驚訝的是,那個單元的習作(非采茶)質量也比以往任何一個單元都好很多??赡懿刹枋录闪舜龠M某些孩子成長的關鍵事件,他們從中悟到了作文應該怎樣寫。
嘗到了甜頭,該班即將“茶文化”作為班級文化來建設。一直到畢業(yè),班級每年都開展了與茶有關的活動。四年級時,全班孩子收集研究茶知識,開論壇,分小組匯報“研究”的成果:《茶的種類》、《茶的制作》、《茶的作用》、《茶的歷史》、《茶馬古道》;五年級的主題為品茶藝,請來了茶藝師,講解示范茶藝并現(xiàn)場品茶體驗;六年級以“悟茶道”為主題,搜集并分享古今中外的茶故事。
隨著活動深入,孩子的行為和班級文化也在發(fā)生著漸進式的變化。該班兩年內(nèi)出了三本十萬字以上的書,兩本是孩子獨撰,一本是全班孩子的精品作文集。均由家長、孩子和老師合作完成:策劃組、打印排版組、校對組、插圖組、宣傳組、營銷組一應俱全,還真在鬧市區(qū)賣出200多本,掙的利潤買書捐獻給了山區(qū)貧困孩子。班級里的:王睿哲書畫展、鵬飛創(chuàng)意工作室等孩子們自己組建的社團一個個冒出。
其他班級也行動起來了:有家長在垃圾處理廠上班,于是有了“垃圾處理研究”活動;有家長在安琪酵母廠上班,于是家長會開到了企業(yè)里;有家長是建筑師、公務員、拍賣師等,于是有的班級有了“職業(yè)生涯月”的家長講座……
由此看來,天問小學現(xiàn)行的課程不只是滿足于書本知識的教學,學校開發(fā)有豐富的校本課程,王昌勝稱其為“3+X”課程體系。
“3”為必修課程。有三項:一是國標課程,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基礎課程;二是各學科的拓展課程,如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專注力、視覺廣度等,語文的快速閱讀,數(shù)學的清華少兒數(shù)學,科學課的“小牛頓”等課程;三是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線實踐性課程(也稱年級課程),如一年級的入校課程,二年級規(guī)則課程,三年級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四年級的十歲課程,五年級的紅色課程,六年級的畢業(yè)課程。
“X”為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性參加。有三個類別:一是興趣活動,開設四大類28個小項課程;二是特色課程,為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比如科學類的種植課程,每年品嘗學校的大白菜,體育類的健美操課程,陸續(xù)在全國各項比賽中獲獎;三是孩子們自己組建并展開的社團課程,如微電影、小講壇、炫街舞等課程。
為什么要開發(fā)和開設這么多的課程?王昌勝認為學校應該是多樣的,不應該是千校一面。而同一所學校里的學生,也是由一個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組成的,有著不同的需求,學校有責任為有著不同需求的孩子提供個性化的課程。因此,在剛剛任職天問小學校長時,王昌勝就四處尋求開展興趣活動課程的師資。他主動聯(lián)合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將天問小學作為實踐基地,邀請藝術系學生為小學生上課,天問小學安排教師隨堂聽課并協(xié)助組織,這樣逐步打開天問小學老師的視野。三年過去了,天問小學老師基本人人都能開設一門專業(yè)課程之外的課程,校本課程的師資逐漸豐富。
對于課程的管理,天問小學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以興趣課程為例,天問小學開設有四大類(體育、藝術、科技、多元文化)28小項的興趣課程,學生可以打破年級班級界限自選。采用學分制管理,孩子在小學六年的時間里,至少選擇三個不同類別的項目才算合格。其中,體育類和藝術類各自必選一項,引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于課程設置,需要不斷的探索、完善和改良,我們的課程發(fā)展目標是:圍繞學校育人目標,以‘多元化、選擇性’為導向,為孩子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課程?!蓖醪齽僭捳Z中的教育事件,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許,這就是天問,不斷的上下求索。
“什么都可以等待,唯獨孩子的發(fā)展不能等待?!边@是天問小學每位教師的實踐追求。老師們創(chuàng)造安全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敢想敢問,敢于嘗試,細心呵護著孩子的童真,順應著孩子的天性。
“爺爺,您的牙為什么這么黑?”這是天問孩子在接待北京一師訓科長時的問話,“我活了50多歲,抽了30多年的煙,第一次有孩子這樣問我。這里的孩子真像孩子,令人感動!”
走在天問校園,孩子們撲閃著眼睛,不時會有孩子主動招呼“阿姨好”,還會詢問“您是幾年級的老師?我好像沒見到過您呀?!币灿泻⒆永腿说氖秩ソ淌?,介紹他們班級的大作,也有指著墻壁上“悄悄話園地”貼著的小紙條,告訴客人 “今天我心情不太好,因為……”。有孩子走進校長室,“校長好,今天是我的生日,請您吃蛋糕,我也想得到您的祝福?!薄?/p>
湖北青年作家馬瀾采訪天問小學,這樣記錄天問的孩子:
鏡頭九:天問的孩子
禮貌、真誠、率真、陽光。這是我對天問小學部孩子們的第一印象。課堂上,他們積極發(fā)言,無拘無束,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課下,他們主動跟老師聊天。最近讀了哪些課外書啊,今天有什么開心事啊,周末有什么旅行計劃啊,什么都可以成為話題。日記本里,他們寫詩歌、寫散文、寫小說,甚至還會給老師提提小意見。班會上,他們演話劇,吹薩克斯,表演魔術,說相聲。
他們自發(fā)地組織各種活動,圍棋賽、羽毛球賽、朗讀賽、書法賽……
他們制作各種海報,來為自己競選學校的學生干部拉票助威。
他們把自己旅行的照片制作成小畫冊,跟大家一起分享。
他們舉辦個人書畫展和演唱會,激發(fā)他人的興趣。
他們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出”一本自己寫的書。
他們發(fā)布“拍賣廣告”,把不用的文具進行“二手轉賣”。
他們開設小講壇,對自己的某項“深入研究”發(fā)表演說。
他們設“失物招領處”,收集、管理、分發(fā)遺失物品,為“粗心大意者”提供方便。
他們發(fā)布信息公告,向同學們介紹各種新書或發(fā)布學校的活動信息。
……
采訪的最后一天,我去了302班教室聽課。下課鈴響起,孩子們小鳥一樣呼啦啦地散開。有幾個孩子對我的這個新成員很好奇,圍著我問這問那。我突發(fā)奇想,信口問,“誰能告訴我,學習到底是什么呢?”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告訴我這樣的答案:
“學習是多看書?!?/p>
“學習就是細心的觀察植物的生長?!?/p>
“學習是動手做一做?!?/p>
“學習就是觀察小金魚是怎樣用尾巴游的?!?/p>
“學習就是觀察小花是怎樣生長的?!?/p>
“學習就是洗襪子的時候多搓一搓?!?/p>
“學習就是給老人讓座?!?/p>
我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風景。我知道,不管我問出什么樣無厘頭的問題,他們都會給我一個蕩漾著靈氣和明媚的答案。這讓我想起了在食堂偶遇的一個一年級小男孩兒。那天他坐在我對面,把一碗炒米粉吃的津津有味,胖乎乎的臉蛋一動一動地,很是可愛。我忍不住跟他搭話,“幾歲了?。俊?/p>
“六歲?!?/p>
“你怎么長得這么可愛???”
他咽下一口飯,說,“因為我心里的世界陽光明媚?!?/p>
我暗暗驚訝??峙乱粋€詩人也未必會說出這么美的話。
這就是天問的孩子,一群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表達力、自信心和組織力的孩子。沒有千人一面、少年老成,沒有察言觀色、孤獨沉默。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短短這幾天時間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每一個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快樂。
天問小學的孩子有孩子氣,童心未泯,不像“小大人”。是怎樣呵護孩子們的這份童真童趣的呢?王昌勝用極其簡單的一句話打發(fā)了,“讓孩子站在學校中央”。雖然簡單,但是真理。在追問中,王昌勝說這個結果不是某個原因,而是一果多因的,,有幾個典型事情可以從側面作為印證。
鏡頭十:讓孩子經(jīng)歷大場面
去年六一,天問小學出資近十萬元做了一次大型文藝晚會慶祝兒童節(jié)。這樣的大型活動,其它學校一般會借機宣傳,請領導觀演,請媒體助陣,但天問小學卻沒有這樣做。
這臺晚會,創(chuàng)造了很多不一樣:不請任何領導和媒體,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完整的過自己的節(jié)日;聘請宜昌市春晚導演執(zhí)導,搭建豪華舞臺,目的是讓孩子親歷大場面,積累生活經(jīng)驗;全場由孩子主導,教師不站在前臺,包括2000人的進場退場,都是由學生調(diào)度,充分體現(xiàn)讓孩子站在中央;150余名家長志愿者負責化妝、攝影、安保等服務工作,促進家校合作,教育孩子有家長相伴,教師不再孤單……
活動全程,沒有一位教師或校領導致辭講話,全程由孩子組織,包括晚會主持、家長進離場的調(diào)控、節(jié)目調(diào)控等等,均有孩子主導完成。而最令老師們費解,也是最令老師們感動的是全校所有孩子都參與了演出。最初策劃時,老師們覺得全體參演是不可能的。學校先組織“我要上六一”的海選,花費了兩周時間學生自主申報。經(jīng)過協(xié)調(diào),最后仍然有近100名學生沒有節(jié)目,于是又將這些孩子組織起來,排演了合唱,聘請文工團的專業(yè)教師指導了近半年時間。合唱人數(shù)太多,孩子們站在臺上不突出,老師們出主意為每個孩子拍攝了一段笑臉視頻,合唱時背后的大屏幕即時播放。當一張張笑臉在屏幕上閃現(xiàn)時,坐在下面的父母高興的笑了。
整場活動,流淌著學?!昂⒆诱驹谥醒搿钡奈幕?/p>
六一晚會只不過是一個縮影,這樣的案例司空見慣成為常態(tài)。就如天問小學的體育器材,總是放在操場供孩子們自由使用一樣。每年高昂的器材費用令人咂舌,但“將錢用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就是對的”是天問一貫堅持的價值觀。
鏡頭十一:堪比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學生會選舉
每年10月,是天問小學的規(guī)定動作:學生會改選。場面大得就像美國總統(tǒng)選舉一般。選舉流程是:學校先公布設置的學生會職務和崗位—學生和家長醞釀并申報參選項目—學生準備參選演說和海報—分別到全校各班游說拉票—現(xiàn)場答疑并投票—現(xiàn)場統(tǒng)計并公布結果—發(fā)表就職承諾書—承諾書公示(要展出一年),接受監(jiān)督。
每次選舉,會有超過200人參選。每年會換掉一半的老學生會干部,讓更多的孩子得到鍛煉,退出的老干部也會作為指導者協(xié)助指導新上任的干部工作。
選舉的目的是給孩子搭建一個展示自我、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孩子們體會當干部是為同伴服務的,不是享受特權的,從小將為人民服務的種子根植在心田。
“讓孩子站在中央”說起來簡單,落實到具體行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不僅涉及理念的事,而且也涉及理念的轉化問題,即將理念轉化為日常的實踐行為。要讓老師們實現(xiàn)這種轉化,不能僅僅靠標簽式的口號,而是要有親身的體驗。
王昌勝,這位剛剛出道的年輕校長,能在短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業(yè)績,稱得上一匹校長隊伍中的“黑馬”。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教育是長線的事情,“投入巨大、變化緩慢、效果滯后”,做好一所學校,得拿出十年的定力。顯然,他已做好了這方面的打算。
他也說,堅持“人在中央”,“讓每個人有想法”其實沒什么大道理,說白了就是以人為本,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教育,也只有順應人的天性,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才能培養(yǎng)真正大寫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