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漢時期,是十分講究出身門第的,從劉備被獻帝認為皇叔后才真正立下門戶就能看出,所以以諸葛亮當時的出身是不可能被重用出人頭地,畢竟在官場上沒有人脈,很難有所建樹的,所以諸葛選擇了一條令人意想不到的路:結(jié)交有身份地位的文友,以其名傳播其名,人在家中坐,明主自來之。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天下之勢已經(jīng)十分明朗了。北有曹操,東有孫權(quán),西有劉璋,而他自己 則待在劉表的地盤,另外劉備也稍微有點勢力,所以能選擇追隨的人就在這幾人中,所以通過充分從分析和梳理后,最后可能有所建樹的只有劉備,最終證明其選擇是十分正確的。
話說當時論實力和勢力,曹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其本身就是文武雙全,身邊的能人將才又數(shù)不勝數(shù),文有荀彧、荀攸、賈詡這些當時的頂級智囊團,武有呂布、司馬懿等將帥之才,可以說其人才儲備庫是相當充足。雖然曹操是十分重視人才和禮遇人才,可真正能給亮發(fā)揮自己才干的機會恐怕是微乎其微,搞不好終身只能在幕后,成為人才池中的一尾小魚,碌碌一生,非亮也。
說到江東的孫權(quán),這就必須要提下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當時在諸葛瑾在孫權(quán)帳已效力多年也深受孫權(quán)的重視,其本身在江東的地位也是十分不錯的,也曾經(jīng)向權(quán)推薦自己的弟弟,權(quán)也曾想讓其來為自己效力,但當時的諸葛亮也拒絕說:孫公坐下已有周美公(周瑜)這樣定天下的將帥之才,某才不可與之乎。再說了周瑜與孫家可以說是家臣,從孫家打天下一路衷心追隨,矢志不渝,出兵出力,與孫氏的感情厚不可言,所以說到了孫權(quán)那里也會受到周瑜的壓制,非明智之選也。
按理來說劉表其實是諸葛亮最優(yōu)先考慮的人選,原因是其本身就居住在劉表的統(tǒng)治轄區(qū)內(nèi),并且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與劉表還是舊相識,其次劉表本身就是漢皇室的嫡傳血脈,出身正統(tǒng),師出有名,最佳人選。但是劉表有一個君王致命的性格弱點,話說劉表有兩個主要嫡傳之子劉琦六劉琮,表是十分喜愛次子,但此次出身低微,娘家勢力可以說沒有,但是其長子劉琦卻是恰恰相反,娘家勢力龐大,又是長子,一旦劉表去世,必然會出現(xiàn)奪嫡內(nèi)亂,再發(fā)展必然是困難重重,所以劉表也非最佳選擇。
在排除曹操、孫權(quán)、劉表后,只有劉璋和劉備了。
那時的劉璋可以說是一直保持中立的局勢,誰也不幫,自己也不獨立,最后只能被合縱吞并。所以只能選擇劉備了,再說當時劉備雖然實力遠遠遜于其他四大候選人,但是卻是其正快速發(fā)展之際,正是缺人才之時,而亮有真才實學,正當男兒建功立業(yè)時,未來發(fā)展前景十分可觀,于是諸葛亮就設計劉備三顧茅廬亮出山之計,從此也開始了其傳奇的生涯。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