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zhí)政,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長于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 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為宋“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
元豐元年(1078年),秦赴京應試,路過徐州拜訪蘇軾,秦觀作《黃樓賦》,蘇軾以為秦觀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有“秦龍圖墓”幾個大字。高郵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二十歲,作《浮山堰賦》。二十四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
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彼潜彼魏笃谥窦s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儿o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臭腐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
《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
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鄙皆斠姟端问贰肪硭乃乃?。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
其《蠶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又善書法,小楷學鐘、王,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真、行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文游臺、秦觀讀書臺、《秦郵帖》石刻、揚州云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保存至今。
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見蘇軾于徐,為賦黃樓,軾以為有屈、宋才。又介其詩于王安石,安石亦謂清新似鮑、謝。軾勉以應舉為親養(yǎng),始登第,調(diào)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初,軾薦于朝,除太傅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 紹圣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貶監(jiān)處州酒稅。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兆诹?,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出游華光寺,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讀者悲傷之。年五十三。觀長于議論,文麗而思深。及死,軾聞之,嘆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節(jié)錄《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傳)
秦詞有毛氏汲古閣宋六十家詞本淮海詞,朱氏強村叢書本淮海居士長短句,近人葉恭綽復取宋刊本二種,影印行世,最稱善本。
二
秦少游幼年聰敏,十歲即通《孝經(jīng)》《論語》《孟子》大義。15歲時,父親去世,依祖父與叔父生活。
少游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二十歲,作《浮山堰賦》。二十四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二十七歲,曾在揚州寺壁上臨摹蘇軾書法,蘇見其字,幾不能辨。后蘇又在孫覺處見秦少游詩詞數(shù)百首,嘆賞不已,遂結(jié)為神交。北宋元豐元年(1078),秦赴京應試,過訪蘇軾于徐州,作《黃樓賦》,蘇以為“有屈(原)、宋(玉)之才”。次年,蘇自徐州調(diào)任湖州,途經(jīng)高郵,秦與之一起出游,過無錫,游惠山,路遇參寥子,三人同游江浙名山古剎,作詩唱和。三年,蘇軾之弟蘇轍過高郵,秦相從二日;是年秋,黃庭堅過高郵,為秦少游書《龍井記》《雪齋記》。七年,蘇軾自黃州遷汝州,游潤州(今鎮(zhèn)江),秦前去拜望。蘇軾致書王安石,并附秦詩文數(shù)十篇,極力推薦秦“行義修飭,才敏過人”。王安石贊秦少游詩“清新嫵麗,與鮑謝似之”;是年十一月,蘇軾過揚州,親來看望秦少游。適王鞏、孫覺亦在高郵,乃相約游城東北之東岳廟,載酒論文,流連累月。時郡守以群賢畢至,匾其臺曰“文游”。后人復建四賢祠于此,以為紀念。
元豐八年(1085),秦少游再次應試,得中進士,授定海主簿,調(diào)蔡州教授。后經(jīng)蘇軾、范純?nèi)实扰e薦,參加制科考試,授宣德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旋遷正字,兼國史館編修官,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并稱“蘇門四進士”,哲宗曾破例賜以硯墨器幣。此間,秦發(fā)表過許多切中時弊的言論,反對盡廢王安石新法、放棄熙河與夏人,主張仲裁新舊二法,主動出兵取橫山、復靈武以環(huán)衛(wèi)熙河,并望朝廷審時度勢,安都定策,區(qū)別朋黨,任用賢能,遂遭舊黨攻擊,屢遭貶謫。紹圣元年(1094)被調(diào)出為杭州通判。旋因御史劉拯讒他增損《實錄》,貶為處州監(jiān)酒稅。復以他罪削職流放郴州,后又除去名籍,貶謫橫州。元符二年(1099),貶徙雷州。
徽宗即位,大赦黨人,秦少游復為宣德郎,還放至衡州,途經(jīng)藤州,游光化亭(一作華光亭),為友人吟誦夢中長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蘇軾聞之嘆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秦少游逝后,其子湛扶柩北還,停殯于潭州,五年后停梓于高郵文游臺的秦山腳下,十六年后遷葬于無錫惠山,墓碑上刻“秦龍圖墓”四字。
秦少游長于議論,文麗詩深,兼有詩詞文賦與書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約派詞宗馳名于世。其著作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其《蠶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