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凱紫 作者:凱紫
人人都說生氣是一種本能。
但郁達夫在《故都的秋》里寫道:
"愚蠢的人用眼淚和憤怒表示悲傷,聰明的人微笑著躲開。"
這句話說得真好。
生氣,從來不是本能,而是智慧的缺失。
最近讀到一個故事。
一對年輕夫妻,因為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丈夫忘記了老婆叮囑的事情。
那天是老婆的生日,她特意叮囑丈夫下班早點回來,一起去吃頓飯。結果丈夫加班到很晚,錯過了約定的時間。
老婆在餐廳等了兩個小時,打了無數(shù)個電話。終于等到丈夫回來時,她已經氣得發(fā)抖。
一進門,她就開始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鬧,把家里的東西摔得到處都是。
丈夫試圖解釋工作上的突發(fā)情況,卻被她的怒火淹沒。
最后,這頓遲到的生日晚餐,變成了一場令人心力交瘁的爭吵。
第二天醒來,看著滿地狼藉,兩個人都后悔莫及。
這不禁讓我想起卡夫卡說過的話:
"憤怒使人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人注定走向失敗。"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類似的例子。
認識一位讀者小芳,她的故事更讓人唏噓。
小芳是個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很著急,別人稍微慢一點就會生氣。最后,這個性格讓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有一次,她帶著年幼的女兒去超市購物。女兒走得慢,她就不停地催促。女兒還是慢吞吞的,她就越來越生氣,最后竟然直接把女兒拽得摔倒在地。
女兒受了驚嚇,哭得撕心裂肺。路人紛紛側目,指指點點。
那一刻,小芳才意識到自己有多么可怕。
"我當時就愣住了,看著女兒哭紅的臉,突然覺得自己就是個失敗的母親。"小芳在來信中說道。
就像王小波說的:
"人的情緒是可以控制的,生氣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很重要。"
經常發(fā)脾氣的人,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們以為全世界都該圍著自己轉,稍有不如意就暴跳如雷。
卻不知道,這樣只會把身邊的人越推越遠。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人須在煩惱中煉得無煩惱,方是進步。"
這句話道出了一個真理:真正的成熟,不是學會發(fā)脾氣,而是學會控制脾氣。
前些日子,和朋友聊天,她說起她的老板。
這位老板做事雷厲風行,但脾氣很差。
動不動就對員工大發(fā)雷霆,搞得辦公室氛圍十分壓抑。
結果呢?
公司的人才流失率極高,業(yè)績每況愈下。
最后,不得不關門大吉。
相反的,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明白一個道理:發(fā)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制造更多問題。
記得看過一個禪師的故事。
有人問他:"面對不公平的事情,您為什么能保持平靜?"
禪師笑著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這話說得真是一針見血。
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受傷的往往是自己。
氣血上涌,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些都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
所以,莫言說得對,那些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從來都不是智者。他們的生活,也往往是一團糟。
學會控制情緒,不是示弱,而是智慧。
就像季羨林所說: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你要記住,那一二分的如意,便是你的堅持。"
生活中的不如意,何必都要用憤怒來應對?
笑看風云,處之泰然,才是真正的智者之道。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