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唯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這句賢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自我吹噓,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高下,沒有人與你爭功勞。說得更直白些,就是要求我們做人要謙虛。一個人如果放低身段,謙虛為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受益匪淺;相反,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必定會遭到失敗的懲罰。
謙虛為人,是儒道文化的重要思想內(nèi)容,更是道家文化的精髓所在,道家文化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就包含了做人要謙虛謹(jǐn)慎、放低身段的深意。在《增廣賢文》中,與做人要謙虛有關(guān)的內(nèi)容還有:
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
富貴家,且寬厚,而反忌克,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如何不敗。
這些句子都有著豐富的含義,讀者朋友不妨仔細(xì)琢磨,領(lǐng)會其含義,將會受益一生。
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日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不穩(wěn);長時間邁開大步想要走得快,反而不能遠(yuǎn)行。想要自我表現(xiàn)的,反而難得露臉;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能顯揚自己。自我夸耀的,反而功名難就;自我矜持的,反而難得長久。就道的本質(zhì)而言,諸如此類的行為不過是殘羹贅疣。因為這些行為都令人厭惡,所以有道的人絕不這樣去做。”
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些輕浮、急躁的舉動不僅達(dá)不到預(yù)期的目的,反而背離了原意,顯然不足取,只能稱之為“余食贅形”。老子的這番話所透射的智慧,為我們立身行事提供了一面明亮的鏡子。
毛澤東主席也教導(dǎo)我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對謙虛與驕傲做了高度的概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