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對高油脂食品多敬而遠(yuǎn)之,但有些食品看上去不油膩,實際上卻是“含油高手”,讓人防不勝防。那么,哪些食物是隱藏的高油食物呢?其為什么會藏著那么多油?
雞爪雞爪小小一個,看劇的時間不知不覺就能啃上好幾個,然而雞爪的脂肪含量著實不低。按照最新食物成分表數(shù)據(jù),雞爪脂肪含量高達(dá)16.4%,跟豬蹄差不多。雖然嚼著挺筋道,不過這可是妥妥的肥肉(脂肪含量大于10%的肉)。
一個雞爪從30克到50克不等,可食部大概在60%。按照平均40克/個來算,每頓吃三個的話,就意味著吃進(jìn)去11.8克的油脂,大概兩瓷勺還多,基本就是炒一兩個菜的用油量了。然而很多朋友吃3個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
腐竹、豆皮豆制品聽起來很健康對不對?不過明白腐竹、豆皮的制作過程就不難理解這倆為啥也被列入隱形油大戶名單中來了。
豆?jié){經(jīng)煮之后表面會凝固一層脂肪含量比較高的薄皮,用工具挑起后掛起晾干。最先挑起的這層口感最滑,就是豆皮。之下的會掛起成條狀,稱為腐竹,口感沒有那么滑。
由此可見,油豆皮和腐竹脂肪含量不相上下,油豆皮稍高點在23%左右,腐竹脂肪略低一點在21.7%左右,不同品種間會有一定差異。
脂肪高的同時,腐竹與豆皮的蛋白質(zhì)、鈣含量也很高,所以適量吃才是關(guān)鍵。相反,因為覺得“豆制品比較健康”就放開吃,那么熱量一定是會爆表的。
沙拉醬“蔬菜伴侶”沙拉醬的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沙拉醬味美質(zhì)滑的背后同樣可能隱藏著高油高鹽的真相。
雖然不同沙拉醬的脂肪含量差異比較大,有的沙拉醬脂肪高達(dá)70%左右,有的脂肪含量在30%左右,但是都不算低。買的時候注意挑選“降低脂肪”“脂肪減半”的。另外一定得控制好量,例如一個菜放1~2瓷勺,脂肪量并沒有比炒菜用油更多,還是可以接受的。
霜降牛肉也叫雪花牛肉,因肉質(zhì)中有漂亮的白色大理石紋路而著稱。然而這個白色花紋不是別的正是脂肪,有的放眼望去白色部分能夠占到一半左右,也就是說脂肪就占半壁江山了,所以雪花牛肉沒有瘦牛肉的干柴,反而肉質(zhì)細(xì)嫩口感滑潤。口感好了自然就會想多吃,一不小心一天的脂肪攝入量就容易超標(biāo)。
粗糧餅干粗糧確實是健康的代名詞,然而粗糧餅干卻可能是披著粗糧外衣的隱形油大戶。
正因為粗糧麩皮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導(dǎo)致粗糧餅干比一般的酥性或韌性餅干口感要粗糙,不易讓人接受。于是商家靈機(jī)一動便添加更多的植物油來彌補(bǔ)這一“不足”,讓口感變香酥一些。
以市面上一款粗糧餅干為例,配料表的第二位便是油,營養(yǎng)成分表的脂肪含量高達(dá)33%,也就是說吃七八十克的這種餅干,就把每天的烹調(diào)油配額用完了(每人每天烹調(diào)油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在粗糧的掩護(hù)下這種餅干脂肪含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還大大升高了。
非油炸薯片 跟粗糧餅干類似,要形成薯片特有的酥、香、脆,同樣離不開油脂的貢獻(xiàn)。非油炸聽起來健康一些,不過非油炸≠不加油。
因為薯片的加工方式有兩種:油炸型和烘烤型。油炸型脂肪含量自然不低,但是非油炸薯片只是工藝上不經(jīng)過油炸,取而代之用烘烤方式制作,但這絕不代表配料中不含油脂,相反烘烤之前同樣要放很多油才能達(dá)到酥香脆的口感。
縱觀市面很多薯片,某些非油炸型薯片甚至比普通的油炸薯片脂肪含量還要高。所以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薯片,都會額外添加不少油,這絕不是判斷脂肪含量是否高低的標(biāo)準(zhǔn)。
國家注冊營養(yǎng)師 李園園
一審:涂詩卉
二審:陳艷陽
三審:涂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