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晉70后院士曾質疑諾獎得主
撰文|孫云帆
近日公布的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名單中,有一位新晉70后年輕院士,在61名平均年齡為54.1歲的當選院士中十分突出,他叫徐濤。
1970年出生的徐濤,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徐濤26歲拿下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博士,30歲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33歲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34歲擔任科技部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并獲2500萬經費,35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院士候選人,39歲當上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儀器與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47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而這背后,是他近20年來致力于膜轉運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持之以恒的努力。據他的高中老師回憶,徐濤學習十分認真、專注,提出的問題也總是“與眾不同”,老師也要認真思考一番才能作答。
1994年,諾貝爾生理與醫(yī)學獎得主(1991年)內爾博士訪問徐濤所在的華中理工大學(后改名華中科技大學),24歲的徐濤當時還是學校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的在讀博士,他大膽質疑國外進口最先進的膜片鉗設備中由內爾教授發(fā)明的一款軟件,指出了設計不合理之處。
自動控制工程專業(yè)本科出身的他對程序編寫十分在行,一番思索,他直接把這個有問題的軟件修改了。
徐濤的大膽質疑與對科研求真的態(tài)度給內爾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內爾教授邀請徐濤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簡稱:馬普所)的實驗室接受聯(lián)合培養(yǎng),還評價徐濤是“過去25年中在實驗室工作過的最好的兩三個人之一?!?/p>
盡管在國外發(fā)展前途很好,徐濤沒有忘記祖國。1999年,在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做科研的他收到了來自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邀請信?!笆菚r候該回來了!祖國的發(fā)展需要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需要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工作者,而飛速發(fā)展的祖國也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舞臺?!彼f。
2000年,徐濤回到母校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4年后,當時年僅34歲的他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科技部總經費高達2500萬的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2011年,徐濤在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儀器研制專項”的支持下,自主研發(fā)了一套冷凍超分辨熒光-電鏡關聯(lián)成像系統(tǒng)(csCLEM),開創(chuàng)了歷史。據悉,他將冷凍光學定位精度提高到10納米,把之前的國際水平上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三維空間的關聯(lián)成像、哺乳細胞中蛋白相對于細胞器的納米精度定位首次實現(xiàn)。
徐濤的勤奮享譽業(yè)界。不論是在國外做博后還是回國當老師,周末在實驗室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在馬普所做博后時,徐濤白天采集數(shù)據,晚上下班后程序會自動讀取并分析數(shù)據,打出分析報表。第二天早上邊喝咖啡邊看前一天的數(shù)據分析結果。國外的學生相對比較悠閑,周末一般不來,而徐濤總是周末到實驗室加班。徐濤自己也認為,取得的成績主要來自于勤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取得卓越的科研成就外,徐濤在教書育人方面也有非常獨特的見解。他曾公開表示,科教融合是一張王牌,他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學科,培養(yǎng)世界一流的人才?!?/p>
“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有情懷的科學家,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教育如果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幸福,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彼f。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