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少妻“梨花壓海棠”典故來自哪里?
從古到今,有那么一些奇特的男女,年紀非常老了,卻偏偏喜歡迎娶或嫁給比自己小很多的年輕女子或男子,或者是與他們發(fā)生性關系,同居同寢,尋歡作樂。
我曾寫過一本書《世界歷代名人情感揭秘》(中國經濟出版社),發(fā)現(xiàn)德國大文豪歌德、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好萊塢電影大師卓別林、人類20世紀科學巨匠愛因斯坦……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癖好。卓別林曾如是說:“人生最美好的形態(tài)是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女?!?/span>
又如中國女皇武則天、大清慈禧太后、俄國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等歷代集權女性,其后宮也蓄養(yǎng)了不少年輕、英俊的面首(男寵)。
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和生理學上,人們稱之為“孌童癖”。這是一種畸形甚至變態(tài)的性取向,指一個人(主要是男性)持續(xù)地對少年兒童產生性吸引。不過,有些人利用了其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對自己的身體、人生、事業(yè)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中國古代則有“采陰補陽”、“采陽補陰”、“枯木逢春”、“梅開二度”等說法。畢竟,人都害怕蒼老、喜歡年輕啊!
隋煬帝楊廣亦有“孌童癖”。他即位后不但納了眾多美女(三夫人、九嬪妃、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且奸淫了自己老子(隋文帝楊堅)的多個老婆,還廣搜未成年的女孩置于宮中供其淫亂。他的性取向最為變態(tài),特別喜歡與男童亂搞。但有的男童往往害羞不太配合,大夫何稠便投其所好,發(fā)明了一種車子,正好放進一個男童,鎖住對方不能動彈,性交的時候車子就會自己搖動,以滿足其淫欲。
近代四川軍閥楊森(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四川省省長、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第九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貴州省政府主席、重慶市市長等職)以妻妾成群、兒女眾多而知名。他先后娶了17房姨太太,且基本上都是14到18歲的花季少女。他1973年在臺灣時,竟以90歲高齡娶下17歲的中學生張靈鳳,這是他最后一房小妾;而且不到1年后,張靈鳳居然還為他生下一女,一時傳為海內外奇談。楊森曾對國民黨元老張群道:“我這個人就是喜歡和年青人在一起,這樣才有朝氣。”此話與前文提到的卓別林那句話,何其相似乃爾!
這里再說說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吧。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曾任安陸縣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同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世稱“張三影”。他還有“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的名句,從而歐陽修送其“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此人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作品亦多反映男歡女愛、相思離別。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寫照。
張先大概也有“孌童癖”吧,到80歲老翁時還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軾和眾朋友去拜訪,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得意洋洋,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后世比喻老夫娶少妻的“梨花壓海棠”典故,即從此而來(“老牛吃嫩草”則是更通俗的說法)。該小妾在8年里還為張先生了兩男兩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