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悲哀的狀態(tài):子女在等父母的幫助,父母在等子女的孝順,下面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布衣粗食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在展開話題之前,說一件古人的趣事。
唐朝時期,人們安居樂業(yè),連續(xù)開創(chuàng)了多個盛世。但是交通仍舊很落后,出門遠行靠馬車、騎馬、坐船。
李白說:“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被認為是夸張的手法,從白帝城順流而下,一天到達江陵等地,更多是描繪作者的心情愉快。
有人找了異鄉(xiāng)的對象,不同民族也在通婚,因此接親的路很遙遠。
為了解決接親的問題,人們探索了一個新方法:男人騎馬往女方家趕,女人坐轎往男方家趕,在半路上相會后,一起回男人家。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也盡可能在天黑之前,拜天地,入洞房。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人到底是靠自己的,人是要主動變通的。
我們常常強調“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gu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打破原有的規(guī)矩,就變成了墨守成規(guī)的人。
孝順父母、幫助子女,這是家庭應有的模樣,但是坐等孝順和幫助,注定會失望。各種抱怨,接踵而至,家庭的悲哀,從此開始。
01
子女在等父母的幫助:父母卻偏心、普通、貧窮。
小時候,我們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
一個孩子想要天上的月亮,父親說:“能啊?!比缓蟾赣H端來一盆水,接住了月亮的倒影,還有月光輕柔地灑在水面。
母親講了很多的故事,把孩子帶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孩子在上學時,父母拼盡全力為孩子保駕護航。買學區(qū)房,花錢上補習班,請家教,上大學,似乎是一氣呵成的。
孩子長大了,走進社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了很多,但是難以施展拳腳。打工一輩子,不甘心,要創(chuàng)業(yè)致富,又沒有本錢。
伸手向父母要本錢的時候,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太窮了”——原來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
更可悲的是,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很偏心,在教育方面,并沒有全心全意對自己好,而是對某一個孩子好。
翻譯家傅雷,有兩個兒子,都很聰慧。傅雷堅持送傅聰學感情,而傅敏想要學,也不允許。
傅雷還認為,傅敏沒有什么天分,踏踏實實做一份工作就行了。因而,偏心的問題,一目了然。
孩子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父母的無能。但是在內(nèi)心深處,卻期待父母幫忙,希望父母是公平的,起碼在關鍵時候,能夠給自己一些力量。
在人脈方面,父母也是很薄弱的。尤其是在農(nóng)村的父母,能夠認識的人,就是七大姑八大爺,還有父老鄉(xiāng)親。能夠找到像樣的工作,就是在工地上挑土,掃大街等。
孩子走向外地時,只能孤零零地走路,對父母失望到了極點。
越來越多的人,怨恨原生家庭的傷害,卻是內(nèi)心深處,期待能依賴。要是因此變成了啃老的人,就更悲哀了。
02
父母在等子女的孝順:兒女卻沒有出息、居無定所、怨恨家庭。
“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古訓,很多父母都記得。雖然嘴里說,以后自己想辦法,不要指望兒女,但是內(nèi)心深處,仍舊會期待兒女的孝順。
也有一些父母,在中年時沒有準備養(yǎng)老金,房子也沒有,坐等兒女長大,然后搬到兒女家去住,或者在某個地方居住,等兒女給贍養(yǎng)費。
并不是所有的兒女都很孝順;并不是所有孝順的兒女,都有孝順的本事。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外出漂泊,自己都無法扎根,怎么能帶上父母一起飛翔呢?
我的大姐,長期在外地工作。忙起來的時候,連打電話給母親也少了。
母親常常抱怨,為什么生了一個“白眼狼女兒”。
母親沒有辦法理解年輕人的生活,她總以為,兒孫滿堂,家人常常相聚,就是好日子。
現(xiàn)在,大姐去了深圳打工,和母親的距離更遠了。母親越發(fā)失望,內(nèi)心拔涼的。
有一個理論,叫“山不過來,你就過去”。
當兒女很忙,父母也很想兒女的時候,父母是可以降低姿態(tài),主動去找兒女的。也許兒女在外,沒有房子,但是父母可以在旅館住幾天,和兒女說話,團聚。
從時間上來說,父母更加自由。從孝道來看,兒女應該主動靠近父母。到底如何做,真的不要固執(zhí)。
古人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strong>
遇到非常不孝順的兒女,父母不要抱怨,應該想一想自己曾經(jīng)做了什么,讓兒女寒心。強求兒女要孝順,這是行不通的,一旦關系鬧翻了,父母就會更加孤獨。
家庭關系如何,是有因果的。父母曾經(jīng)做了什么,無形之中又會回到自己身上。
03
當一個家庭的悲劇出現(xiàn)了,不要回避,不要怨恨,要積極改變自己。
要懂得,父母不僅僅屬于家庭,而且還屬于世界;子女也一樣。
人在社會上,不僅要處理家庭關系,還要處理人和社會的關系。家庭幸福,需要金錢和房子等,而這一切,都要從社會上去獲取。
其一,靠自己。
別等家人會給你什么,要看看自己能從社會上得到什么,并且把自己得到的東西,盡可能地給其他家庭成員。
其二,變規(guī)矩。
經(jīng)營家庭需要很多的規(guī)矩,但不要模板化。根據(jù)家庭的變化,年紀的改變,推陳出新。每個人都以身作則,又能推出一個大家長,形成凝聚力,就對了。
詩人勞倫斯說過:“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
到了一定的年紀,父母和子女是“各管各家”的,主動適應新模式,大家小家都會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你認為怎樣算孝順#
在父母需要你陪伴的時候,有你的出現(xiàn);在父母需要安慰的時候,有你的話語;在父母開心的時候,有你的分享。也許我們不能時刻相伴,只愿父母終老不孤。
前幾天回老家看望我年邁的姥姥,79歲的她身體還算硬朗,除了腿因為常年的勞累導致變形之外,別的沒有什么毛病。姥姥是我們家里唯一的一位老人,也是家里的“寶”。
為啥說老人是寶呢?因為家里有一位好老人,子女們都會和睦相處,家庭凝聚力會很強。我有四位舅舅,加上我母親姥姥一共養(yǎng)育5個孩子。我不知道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他們是怎么把孩子都養(yǎng)大的,但是我的舅舅們關系都很好,也從來沒有因為錢或者養(yǎng)育老人方面產(chǎn)生過矛盾。
姥姥這個人,和藹可親,每次去了她都會把自己的好吃的拿出來讓吃。說真的,我吃不下。既是因為不喜歡吃零食,也是因為覺得姥姥年紀大了,應該留著給她吃。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她有些“不高興”??赡芤詾槲覀兿訔壦臇|西?之后呢,每次去了給我吃的我就吃,不再像之前一樣推推搡搡讓人難受。就是逢年過節(jié)她給我壓歲錢,我也會順從的接著,因為這樣她才會開心。親人之間,大大方方的接受也沒有什么不好的。
因我家里暖氣燒的極好,冬日里對于腿疼的人來說尤其是舒服的。我母親便將姥姥接回來過冬,我姥姥每日任務就是吃吃喝喝看看電視就好了,每次只要她起身去洗鍋,我母親會斥責她不讓她動手,休息就好了。只要姥姥衣服臟了,我母親就立馬給她洗臟衣服??瓷先ミ@是不錯的待遇吧,可是她并不開心。整日里唉聲嘆氣,整個人看上去精神都不太好了……
等她回到她的小院子里之后呢,洗衣做飯,喂養(yǎng)貓狗,養(yǎng)雞養(yǎng)鵝,時不時的給我那不愛做飯的父親做飯送飯……她倒是樂的自在,臉龐也是紅潤紅潤的??磥?,老人真是不能閑著。孝順二字,分開就是孝和順,孝是子女要做的,而順就是要順著父母。
說真的,有時候我也不愿意和姥姥待在一起。因為她的“廢話”真是太多了,我母親也這樣說過。姥姥就像是健忘一樣,一件事情總能說了又說,本就沒耐心的我更加不耐煩了。之前我總會說,這個事情你已經(jīng)說過了,我都能背下來了!說完她默默轉身,忽然我能感覺到這個小老太太可能是一個人太孤獨了……所以啊,再沒有耐心也耐著性子聽完吧,只要她還能跟您說。以后沒有這個人了,想起來該多失落啊……孝順呢,就是多陪陪父母,陪他們聊聊天,哪怕是靜靜地聽著也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