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有的弱點可以忽略不計,最終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有的弱點,則是不可逆轉,最終害人害己。
魏延和楊儀,一武一文,本該是諸葛亮北伐路上的左膀右臂,卻總是鬧得不可開交,一見面就如同仇人一般,只想生吞活剝了對方。到底是什么,讓2人結下這么大的梁子,真的就不能一笑泯恩仇嗎?魏延和楊儀,到底是誰錯了呢?
魏延是南陽人,楊儀是襄陽人,2人同屬荊州。
魏延一直是跟著劉備混的,在劉備入川時立下汗馬功勞,逢山開路,遇水造橋,陣陣都是魏延的先鋒官,據(jù)說魏延憑借自己勇武過人,攻城時總是第一個沖上城墻。魏延的戰(zhàn)功,可以說是用命換來的。
魏延敢打敢拼,讓劉備頗為欣賞,升遷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雖然是個不入流的雜牌將軍,但是意義卻不一般。這個稱號,為劉備所創(chuàng)。牙門將軍與主公的關系非常親近,負責帶領主公的親兵,既是主公的保鏢,又是主公的參謀,這個職務要求非常高,必須是文武雙全的人才能勝任。整個蜀國,只有趙云和魏延兩個人,獲得過牙門將軍這一官職。
這時候楊儀在干嘛呢?楊儀這時候還沒投靠劉備,是荊州刺史傅群手下的一名主簿,主簿就相當于秘書,說白了就是伺候人的,是個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官職,耍耍筆桿,拿著印把子,做的是費腦筋的事情,地位其實卻很低下。
劉備拿下益州,又在法正的建議下,開始和曹操爭奪漢中。
這時候楊儀坐不住了,反正在曹操這邊也不受待見,還不如投降劉備算了,但是劉備遠在漢中,楊儀在荊州啊,于是他選擇了投靠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關羽最看不起的是什么人呢?士大夫。更何況是背主求榮的楊儀呢?所以楊儀去了關羽那里,關羽也沒給他什么好臉色,只是讓他做一個功曹。功曹是干啥的呢?考察記錄業(yè)績,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個跑腿的。以關羽的性格,楊儀估計在關羽那里也沒什么好果子吃,但也只能忍。
正愁沒有招,天下掉下個粘豆包。公元217年,劉備漢中之戰(zhàn)的局勢并不明朗,這一年,關羽派人去給劉備送信,選中了楊儀。楊儀到了劉備那兒,2人經(jīng)過一番交談,劉備發(fā)現(xiàn)這小伙兒是個人才啊,漢中這邊正是用人之際,干脆把他留了下來,讓他負責兵器器械,封他為“左將軍兵曹掾”。這次出遠門,楊儀算是賺大了,不僅擺脫了關羽,而且得到了劉備的青睞,豈不美哉。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楊儀逐漸和魏延有了交集。但相信這時候的楊儀,縱然對魏延有諸多的不滿,卻不敢和魏延叫板。
漢中爭奪戰(zhàn)中,劉備方主要參戰(zhàn)將領,為張飛、馬超、黃忠、趙云,并沒有魏延的名字?!?span style="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non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box-sizing: border-box;font-weight: 700;-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三國志魏延傳》中也沒提到魏延參與漢中之戰(zhàn),但魏延卻的確參與了漢中之戰(zhàn),鑒于他牙門將軍的職位,估計更多的還是以保護劉備為主,所以趙云才能騰出手來作為主將之一和對方?jīng)Q戰(zhàn)?!度龂緱钚迋鳌分杏羞@樣一段,曹操不聽楊修勸告,強行和劉備剛正面,結果差點被魏延一箭射中門牙,不是龐德拼死保護,估計早被魏延砍死了。
公元219年,漢中爭奪戰(zhàn)以劉備勝利而告終,但實際上,漢中之戰(zhàn)前期并不順利,劉備也數(shù)次遭遇危險,《三國志法正傳》中說,劉備和曹操在爭奪漢中時,有一次情況對劉備不利,需要撤退,但是劉備火氣比較大,死活不愿意撤退,箭矢如雨,這時候法正擋在前面,劉備慌了,趕緊讓法正避箭,法正說主公都不避開箭石,我怎么好意思。劉備最后方才撤退。
其實想一想,除了法正外,魏延也一定也會拼死保護劉備,至于楊儀,估計他比誰跑得都快。
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要選一個大將鎮(zhèn)守漢中,在大家都以為是張飛的時候,劉備卻早已有了心中的人選,這個人就是魏延,一下子從牙門將軍升到了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漢中都督。這是對魏延實力最好的認可。
楊儀這一年,也因為在漢中之戰(zhàn),調(diào)配兵器合理,升官做了尚書。2人升官速度都是飆升,楊儀也開始飄起來了,居然和自己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干起來了。
劉巴是何許人,無論從名望還是才能上,他都是蜀國的頂尖人才。劉備當初為了得到他,在進攻成都時,放出狠話:“誰要是敢傷了劉巴一根汗毛,我弄死他全家”;諸葛亮也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劉巴雖然有才華,為人卻很清高,張飛曾經(jīng)巴結他還被他各種瞧不起。但是私下里,劉巴是個好人,為官清廉,由于他投靠劉備比較晚,害怕被人猜忌,所以一直都不愛說話,沒什么私交,不是公事的話一般不開口說話。
《三國志劉巴傳》:
“躬履清儉,不治產(chǎn)業(yè),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p>
看得出來,劉巴雖然清高,但是卻不是一個因私廢公的人,那對他是一種人格上的侮辱。這里楊儀的問題就顯現(xiàn)出來了,官做的稍微大一些,就公然和上司鬧起了別扭。如果他接了諸葛亮的班,估計連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此時的魏延,卻兢兢業(yè)業(yè),鎮(zhèn)守漢中,沒給曹魏任何的機會。
劉備死后,丟給諸葛亮一個爛攤子,劉禪新登基,局勢非常不穩(wěn),諸葛亮忙于處理成都各種矛盾,就把調(diào)到外地的楊儀又叫了回來,認為參軍,幫助諸葛亮處理相府事宜,還跟諸葛亮一起去平定了南部的叛亂。
公元227年,諸葛亮來到漢中,準備北伐,就升魏延為丞相司馬,總理軍事。諸葛亮隨行的參軍中,有馬謖、楊儀和費祎。此時的楊儀,依然不配和魏延叫板。但雙方因為參與軍機討論,有了更多的接觸,矛盾也逐漸顯現(xiàn)。
第一次北伐發(fā)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遭到諸葛亮的反對,魏延對諸葛亮開始產(chǎn)生不滿。
第二件事是馬謖失街亭,馬謖失街亭對蜀漢來說是個沉痛的打擊,直接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但對于楊儀,卻是一個天大的機會,他在參軍中直接躋身到第一名,地位高過費祎。
公元230年,楊儀被升為丞相長史,成為真正的秘書長。那一年,魏延也因阻擋魏軍有功,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封為南鄭侯。在這兩人官越做越大時,諸葛亮卻逐漸老去,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楊儀自認為自己是諸葛亮接班人的不二人選,開始膨脹起來,在別人都對戰(zhàn)功赫赫的魏延很尊敬時,他卻不以為然,而且還處處和魏延爭功。
《三國志費祎傳》記載:延既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2人其實心里都明白,希望在諸葛亮身邊盡可能地表現(xiàn)自己,將來好繼承諸葛亮的位置,他們在軍營里,開始爭吵,魏延甚至好幾次利用自己“假節(jié)“的權力,威脅楊儀,楊儀則是哭哭啼啼,費祎只能做老好人,在中間勸說,諸葛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蜀漢本就人才匱乏,諸葛亮不忍傷害他們其中的任何一位。“亮深惜儀之才干,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p>
后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諸葛亮為蜀漢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臨死前,諸葛亮為了蜀漢利益考慮,把軍權交給了楊儀,結果他公報私仇,滅了魏延三族。
楊儀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的遺命,是讓曾經(jīng)不如他的蔣琬接班,他由此懷恨在心,天天咒罵,費祎去開導他,他還說出“早知道丞相死后,我?guī)е犊坎芪毫耍膊恢劣诼涞竭@步田地”。費祎回去后就把他給回報了,楊儀被貶為平民,結果他還不思悔改,上書罵人,最后上面抓人,他被迫自殺。
魏延雖然有點傲氣,但所做的一切,無論是沖鋒陷陣、鎮(zhèn)守漢中,還是子午谷奇謀,甚至后面的爭奪軍權,都是一心為了蜀漢。反觀楊儀,他背主求榮、詆毀劉巴、誅殺魏延、誹謗蔣琬,甚至說出早知道投降曹魏這樣的話,他自始至終,都是為了一己之私。
如果魏延不死,他拿了軍權,重新啟用子午谷奇謀,勝負還未可知,蜀國還真有機會一統(tǒng)天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楊儀,以一己之私葬送了蜀漢的江山,辜負了諸葛亮,害死了魏延,說他是千古罪人一點兒也不為過。
對于魏延和楊儀,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說出你的看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