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嘿,鱉也住進了水稻田(20121121)
【主持人】:您好,歡迎收看科技苑。在浙江省的德清縣,這里的水產養(yǎng)殖搞的很紅火,許多人都靠養(yǎng)魚、養(yǎng)鱉發(fā)家致富,這其中就有一位叫王根連(浙江德清省級清溪烏鱉良種場)的養(yǎng)殖能手,他養(yǎng)的甲魚特別好,當記者提出想去見識一下他養(yǎng)的甲魚的時候,老王很痛快地同意了,可他帶記者去看的卻不是池塘,而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采訪】記者:王總,您不是說帶我來看甲魚嗎?咱們怎么跑稻田里來了?
王根連:對啊,我的甲魚就養(yǎng)在稻田里。
記者:稻田還能養(yǎng)甲魚?
王根連:對,我們這是稻鱉共生的模式。
【解說】鱉稻共生,就是讓甲魚和水稻住到一塊兒,這聽上去還挺新鮮的?,F在養(yǎng)甲魚的人不少,但大多數是在溫室或者池塘里養(yǎng)殖。在許多人看來,如果把甲魚直接養(yǎng)在水稻田里,就會惹出麻煩來。
【采訪】村民:不可能,要死掉的,甲魚。
村民:甲魚會受農藥和化肥的影響,對不對?
村民:養(yǎng)甲魚我看不可能,稻田要施化肥,打農藥,我估計不可能,養(yǎng)不好。
【解說】既然不被人看好,為什么王根連偏偏要把甲魚搬進稻田里養(yǎng)呢?這就得從十幾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兒說起。
那時候,老王的甲魚也是養(yǎng)在池塘里。傳統(tǒng)的池塘養(yǎng)殖,都是在池子里的甲魚打撈上市以后,馬上投放新的甲魚苗,開始下一輪養(yǎng)殖。這種不間斷地養(yǎng)殖雖然充分利用了甲魚池,養(yǎng)出更多的甲魚,看上去是個好方法,可時間久了,王根連就發(fā)現問題了。
【采訪】王根連:幾年下來以后,甲魚發(fā)病了,而且這個甲魚發(fā)病發(fā)得很嚴重。整個塘一個星期全部死亡。
【解說】王根連發(fā)現,同一個池塘,只要連續(xù)養(yǎng)過幾茬甲魚以后,甲魚發(fā)病的問題就會很嚴重。為什么會這樣呢?經過觀察,老王找到了答案。
【采訪】王根連:主要是這個池塘常年養(yǎng)鱉以后,鱉排出來的糞便,或者是吃不完的餌料都留在鱉池里面,那它就會腐爛,那么相對病菌細菌多,如果常年養(yǎng)鱉的話鱉就容易生病。
【解說】一個池子養(yǎng)殖甲魚的時間長了,沉積在塘泥里的甲魚糞便和剩余的餌料越積越多,就會產生各種病菌和有害物質,水質很快變壞惡化,甲魚生病、死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光王根連,很多養(yǎng)殖戶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為了防止甲魚生病,養(yǎng)殖戶就定期給甲魚投放一些抗生素之類的藥物,增強甲魚的抗病力。用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甲魚生病,控制病害,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采訪】李建應:往往養(yǎng)殖戶用藥量很大,就造成品質不好。
用藥吧,會影響甲魚的品質,不用藥吧,甲魚又會生病死亡,這是一件十分讓養(yǎng)殖戶頭疼的事情。有什么辦法能讓甲魚不生病呢?
王根連想到了農作物輪作。他想,如果甲魚和水稻輪作,利用水稻來解決塘泥里糞便和殘余的餌料,不就可以改善水質,減少甲魚病害了嗎?
【采訪】王根連:我們就養(yǎng)了幾年鱉以后,我們用農作物來吸收鱉池里面有機質的肥料,對農作物來說是有機質的肥料。所以說我們就通過輪作,用輪作來改善鱉池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老王的辦法,就是養(yǎng)上幾年甲魚之后,在池塘里改種一季水稻,然后再接著養(yǎng)殖甲魚。
【采訪】王根連:那么有機質的肥料也被農作物吸收掉了,所以說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好了。環(huán)境好了以后甲魚生長就健康了。。那么健康了以后甲魚的產量又高了。。
【解說】采用鱉稻輪作的方法,改善了池塘的水質,解決了甲魚愛生病的問題,水稻不用施肥都長得挺好,這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蛇@種模式還沒用上幾年,王根連又不滿意了。
【解說】甲魚很好斗,一有機會就掐在一起,不打個頭破血流絕不松口。一場惡斗下來,甲魚身上就會傷痕累累,甚至出現死亡,給王根連帶來很大損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打斗現象,是因為池塘養(yǎng)殖,密度往往都比較大,而且整個池子里,除了甲魚還是甲魚,碰面的機會多了,相互之間很容易產生矛盾,大的欺負小的,強的欺負弱的,養(yǎng)殖池經常變成了一個戰(zhàn)場。
甲魚相互殘殺造成的損失讓王根連很心疼,但讓他不滿意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采訪】王根連:種水稻了,不能養(yǎng)甲魚了,如果是養(yǎng)甲魚了,你不能種水稻了。
那有沒有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呢?不久,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王根連的腦子里形成了。
【采訪】王根連:那么我考慮是不是水稻種在甲魚池里面,甲魚養(yǎng)在稻田里,它們兩個住在一起。
王根連想,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甲魚常常與水草為伴,你長你的,我活我的,互不干擾,各取所需,而且甲魚可以利用水草來躲避敵害或者同伴的欺凌。可在池塘養(yǎng)殖中,常常是寸草不留,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的隱蔽物,弱小的甲魚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如果讓甲魚和水稻住在一起,水稻田就成為甲魚的天然避難場所,它們可以一塊生長,誰也不耽誤誰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想到了就做。老王在插秧的時候,就把甲魚也放進了田里。誰料想,這么做卻惹出麻煩來了。
【主持人】:王根連發(fā)現,讓甲魚住進了水稻田以后,甲魚就不容易生病了,也不容易打架了。老王覺得,接下來的工作應該就比較省心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甲魚倒是沒事兒了,可水稻卻又出問題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插秧時整整齊齊的水稻,沒過多長時間,就變得歪歪扭扭的,有些地方干脆就不見了水稻的蹤影。
經過一番觀察,王根連發(fā)現,這竟然是甲魚惹的禍。剛插的秧苗,腳跟還沒站穩(wěn),比較脆弱,而甲魚沒事兒就喜歡爬來爬去。如果這個時候就把甲魚放進稻田,秧苗很容易被甲魚踩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王推遲了投放甲魚的時間,等到秧苗開始分蘗的時候,才把甲魚放進去。
【采訪】王根連:先插秧,秧苗已經有分蘗了,長得已經返青期了,開始分蘗以后,也就是插了水稻20天左右,那么這個時候你再給它養(yǎng)甲魚。
推遲20天,也就是水稻到了分蘗期前后,已經站穩(wěn)了腳跟,長得比較壯實了,這個時候再投放甲魚,就不容易對水稻造成傷害了。
一般情況下,一畝稻田可以養(yǎng)上六七百只甲魚。老王的稻田,每塊面積都有20來畝,里面養(yǎng)了一萬只左右的甲魚。它們在這稻田里,都能找到舒適的住所和能夠隱蔽躲藏的地方,不容易受到同伴的欺凌和天敵的危害,彼此之間的打斗也少多了。而且在水稻田,可以吃到很多天然的食物,日子過得要比池塘愜意多了。
【采訪】王根連:甲魚生長環(huán)境旁邊有草、有稻,那么相對在這個稻田里面有蟲、有螺。那么對甲魚它食物鏈拉長了,除了我們人工給它吃的以外,它還可以吃到一些野生的東西。
住的舒坦,吃的天然,生活在這種條件下的甲魚,您說,品質差的了嗎?
【采訪】張海琪:肉質更結實,更接近野生的風味。
另一方面,甲魚也不是住到水稻田里蹭吃蹭喝的,它們也能幫上水稻不少忙呢。甲魚的糞便和吃剩的餌料就是上好的肥料,而且,水稻上的害蟲,也是甲魚喜歡的美食。這樣一來,水稻就不用施肥打藥了,住在水稻田里甲魚也不會因此受到施肥、打藥的傷害。
王根連不光養(yǎng)甲魚的方式很特別,就連他養(yǎng)的甲魚也跟別人的不一樣,是一個全身黑不溜秋的家伙。
【采訪】王根連:這只是烏鱉,底板是黑的,背也是黑的,叫清溪烏鱉。
常見的甲魚,腹部大多是白色的,再看看這清溪烏鱉,全身上下,一溜兒烏黑。您別看它長得其貌不揚,可渾身都是寶啊。
【采訪】張海琪:清溪烏鱉它體表烏黑,主要是由于它的體表富集了大量的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導致的。黑色素它具有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抗氧化防止衰老等作用,有保健價值很高。
【采訪】王根連:這個烏鱉跟其它甲魚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呢?它的血特別多,血特別濃,通過檢測,它各種營養(yǎng)指標都比其它甲魚要高。
烏鱉的氨基酸種類非常豐富,達到了18種,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味道就鮮美。
【采訪】食客:裙邊厚,特別香。
【采訪】食客:這烏鱉口感好,有嚼勁。
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具有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
看來啊,養(yǎng)殖黑不溜秋的清溪烏鱉,效益還真是不錯。那老王是怎么發(fā)現這個黑家伙身上的商機的呢?這還要從二十年前說起。
1992,剛開始養(yǎng)甲魚的王根連,經常去一個叫做下渚湖的地方買野生甲魚,在那里,他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
【采訪】王根連:也就是下渚湖的旁邊,有一個漁民。那個漁民它每年是去抓甲魚的,抓來的甲魚呢,就是在塘里面養(yǎng)著。到了第二年的四月份,開始去賣。
買甲魚的時候,一件奇怪的事兒引起了王根連的注意。
【采訪】王根連:我發(fā)現他旁邊這個水桶里頭,怎么還有甲魚。我一看,我說你這個甲魚為什么不賣啦?他說這兩個甲魚我們自己吃了,這兩個甲魚特別補。后來我拿起來一看,這兩個甲魚底板全部是黑的,給我買去的甲魚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個時候,甲魚的價格很高,可漁民寧愿自己吃也不愿意賣掉這幾只甲魚,王根連開始對這些黑不溜秋的稀罕家伙感興趣了。
【采訪】王根連:所以說漁民他懂啊,這個甲魚特別補啊,他為了補身體啊,所以說要自己吃。。。。所以說,這個烏鱉應該價格比較高。
王根連想,既然烏鱉有營養(yǎng),野生數量又極少,要是能夠通過科學方法人工養(yǎng)殖,再進行提純復壯,一定會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是,他花高價從漁民手中買到了幾只烏鱉。經過十幾年的選育,2009年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的新品種認定,烏鱉也有了一個新名字,叫做清溪烏鱉。
既然有了好品種,王根連也不想錯過。當他決定在稻田里養(yǎng)甲魚的時候,清溪烏鱉成了首選的養(yǎng)殖對象,他希望通過稻鱉共生的方式保持清溪烏鱉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生產出無公害大米。
【主持人】:甲魚水稻一起住,看上去簡單,但要想在甲魚和水稻之間做到兩全其美,在遵循科學的種植和養(yǎng)殖的同時,還要另辟蹊徑。王根連讓甲魚住進了新家,可這新家卻有些特別,說它是池塘,卻沒有往下深挖,說它是稻田,四周卻有高高的圍墻。
王根連讓甲魚和水稻住一起,但他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法子,給甲魚挖個深深的池塘,只是對水稻田的四周進行了改造,把原來的田埂變成了高高的圍墻。
【采訪】王根連:對,我是跟別人養(yǎng)甲魚的方法不一樣的…就是在原來的農田我們沒有挖它,就是把四周用混凝土、磚頭把它砌起來。
這圍墻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而且非常規(guī)整。王根連為什么不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挖土做池埂,而是在稻田的上面建起了圍墻呢?
【采訪】王根連:它土地利用率高,如果挖塘的話,土地利用率只有70%,我這個土地利用率都在90%以上了。
這是因為挖土做池埂的時候,池塘與池塘之間要留一條寬2米左右的道路。
【采訪】王根連:肯定要占30%左右的面積,一畝地就剩下7分,浪費了30%
而磚頭砌起來的圍墻很窄,墻體的寬度只有15厘米,這可比傳統(tǒng)的池埂省地兒多了。不做池埂改建圍墻,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減少了資金投入。為了便于養(yǎng)殖工人行走,王根連在主墻體的上面鋪了50厘米寬的路面。
圍墻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甲魚逃跑。
你別看甲魚行動起來四平八穩(wěn),可它也有一定的爬高能力,而且它生性好動,喜歡到處溜達。一個地方呆膩了,它們就會想方設法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了這道圍墻以后,甲魚再能爬,也逃不出去了。而且王根連圍這道墻的目的,可不光是防止甲魚外逃。
甲魚在自然界的天敵很多,尤其是小甲魚,蛇、老鼠、癩蛤蟆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傷害它們。
水蛇是靠身體扭動產生摩擦力來前進的,有了這道水泥墻以后,蛇就不容易進來了。癩蛤蟆不善于跳躍,所以也很難跳進來。
有了這道圍墻,甲魚再逃不出去,天敵也進不來了。甲魚和水稻一起過著相安無事、互惠互利的生活。可王根連的水稻田里,仍然有不長水稻的空地兒,但這不是甲魚惹的禍,而是王根連故意這么弄的,他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
【采訪】王根連:我在這個池塘里挖了百分之八左右面積的深溝。
原來,這沒長水稻的空地是一條深溝,面積約占池塘面積的百分之八。
【采訪】王根連:為什么這個比例呢。我根據我這個塘里面多少面積,我養(yǎng)多少甲魚。我根據甲魚的比例來開這條溝。
寬3米、深五六十厘米。灌滿水以后,就看不出它的廬山真面目。
【采訪】王根連:那么肯定這百分之八的面積你不能種水稻了。那個產量肯定沒有了,
好好的地,為什么不種上水稻,反而要挖成溝呢?
【采訪】王根連:開這條溝主要也是為了甲魚服務的。
甲魚原本是生活在池塘或者江河湖泊里,那里水深,有利于躲避天敵的危害。而水稻田里的水一般都比較淺,當秧苗小的時候,甲魚很容易暴露自己,成為天敵的攻擊對象,而且甲魚膽小,一有風吹草動,就往水的深處扎,所以,挖溝就是讓甲魚有個躲避的地方。
【采訪】王根連:如果秧苗很小的時候,大部分甲魚躲在水溝里面。
等到秧苗長大了,甲魚才會爬到稻田里面去尋找食物,呼吸新鮮空氣,它們想吃就吃,想溜達就溜達,生活自由安樂。
【采訪】王根連:分布在稻田里面,所以說對整個稻田里面的蟲什么東西,甲魚都可以吃掉。所以說稻鱉共生的話,這個甲魚的生長速度,都比單養(yǎng)的應該要好。
但它們還有擔驚受怕的時候。在水稻分蘗后期、抽穗和收割的前幾天往往需要烤田,這時要把田里的水放干幾天,稻田里沒水,甲魚該怎么生活呢?
【采訪】王根連:放干水的時候,那么甲魚去哪里?甲魚可以爬到水溝里面,那么我們在水溝里面可以給它投飼料,給它吃。
這時的水溝,也成為甲魚的避難所。
這為甲魚提供了休息和避難場所的深溝,開在稻田的什么地方合適呢?
【采訪】王根連:這條深溝還是要因地制宜。開到邊上呢,管理方便。開到中間呢,對甲魚的隱蔽性比較好,甲魚膽子很小的。
正是因為照顧到甲魚膽小,王根連把深溝開到了稻田的中間,為清溪烏鱉提供一個良好的避風港。
【采訪】王根連:稻鱉共生效益是非常好,因為它在一畝的田里頭,。。單純從鱉的產量來說,凈產可以達到250斤一畝。那么對水稻這一塊來說,凈產稻谷也可以達到450公斤以上,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這些慕名而來的人,在品嘗了王根連的清溪烏鱉之后,又冒雨來到了老王的鱉稻共生養(yǎng)殖基地,要親眼目睹和親身感受一下這種與眾不同的種養(yǎng)新模式。
【采訪】王根連:我們現在把甲魚養(yǎng)在稻田里,把水稻種在甲魚池里,一畝地當成兩畝地用了。
【采訪】蔡炳祥:鱉稻共生模式對穩(wěn)糧增收,實現土地增產,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張水龍:這個模式,在我們縣里得到了高度的重視,我們縣里作為一種新型的農作模式,今年要重點推廣。
【主持人】:王根連采取的這種甲魚和水稻共生的新模式,可以取長補短,將科學養(yǎng)殖和科學種植有效結合起來,在解決甲魚病害問題的同時,還能提高糧食產量,從而實現了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養(yǎng)殖目標和種植目標,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好技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