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顆璀璨的耀眼明珠,無數精品詩篇,千百年來,被人們競相傳誦,談論起來也是津津樂道。在那個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詩壇,一位大家,我們不得不談,他就是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楊炯,漢族,陜西人,他自小就聰明博學,文采出眾,在一次應弟子舉及第,被舉神童,那年他才11歲。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他不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才子,還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他任刑溪(今衢縣云溪)縣令時,每年農歷六月初一,都會到附近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巡視,據傳他所到之處莊稼的害蟲會被百鳥吃掉,糧食年年大豐收,六畜興旺,深受百姓的愛戴。
楊炯的詩歌作品多以邊塞征戰(zhàn)詩著名。其中經典之作,如《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這些作品都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氣壯山河,都表明了詩人投筆從戎,參軍戰(zhàn)斗,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
今日與大家分享的是楊炯在《唐詩名篇鑒賞》中唯一錄入的一篇經典之作《從軍行》,這首詩寫出了熱血青年棄筆從戎、錚錚鐵骨為國戰(zhàn)斗的激情和愛國精神。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公元681年,唐開耀元年,春季,正月,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分兵襲擾固原、慶陽一帶,使百姓苦不堪言,唐朝隨即任命裴行儉為右武衛(wèi)將軍,帥兵討伐。此時的楊炯棄筆從戎,亦然隨軍出征,在敵人腹地展開艱苦阻擊,并把所見所聞通過這首《從軍行》展現得淋漓盡致。
首聯寫邊疆烽火起的消息已傳到長安。詩中一個“照”字足見敵情緊急,形勢嚴峻。在此國家危難之際,即便是書生也是心潮澎湃,豪情萬丈,于是棄筆從戎,隨軍出征。
頷聯寫跟隨主帥辭別京城,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前線,并將來犯之敵層層包圍。一個“繞”字,形象地展現了唐朝精銳鐵騎勇猛異常,把敵軍團團包圍和志在必得的決心。
頸聯緊接頷聯,寥寥10個字,把邊塞的氣候,戰(zhàn)爭的場面描繪的清清楚楚,既有視覺也有聽覺。一個“雜”字,有聲有色的描寫出了戰(zhàn)場的激烈與悲壯,更體現了將士用心,勇往直前、奮勇殺敵的精神。
尾聯直抒胸臆,通過對書生的心理刻畫,“寧愿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不愿做個雕句尋章的白面書生”,使得全詩洋溢著昂揚的戰(zhàn)斗基調,也暗示了這張戰(zhàn)爭的結果。
此詩辭彩絢麗,斗志昂揚,因齊梁的詩風久久萎靡,直接影響了初唐的詩壇,像楊炯這種雄渾剛健,慷慨激昂的詩風少之又少,可見此詩是開盛唐詩風之先聲的千古佳作。
(原創(chuàng))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