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通論(十一)詞類的活用
詞類活用,指的是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如“從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詞,在此臨時用作動詞,意為“用肘撞”。
5個問題:1、名詞用如動詞2、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3、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4、名詞用作狀語5、動詞用作狀語
詞類的活用與詞的兼類:詞類的活用與詞的兼類現象是不同的,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活用作別類詞,而詞的兼類是指某些詞可以兼屬兩類或三類,詞義會有明顯的變化,是詞義引申發(fā)展的結果。
1、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可分為兩類:普通名詞用如動詞和方位名詞用如動詞。 從左右,皆肘之,《左傳·齊晉鞌之戰(zhàn)》,普通名詞用如動詞。 秦師遂東。《左傳·蹇叔哭師》,方位名詞用如動詞。
2、如何鑒別名詞用作如動詞
鑒別某一名詞是否用如動詞,需從整個句子的意思來考察,以及其在句中的地位,以及與之組合的詞類,跟它構成什么樣的句法關系。有以下五種鑒別方法:
①代詞前面的名詞用作如動詞,因為代詞不受名詞修飾,如“肘之”。
②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后面的名詞用作如動詞,如“不君”、“遂東”。
③能愿動詞后面的名詞用作如動詞,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④名詞用“而”連接時活用為動詞,因為“而”一般只連接動詞、形容詞或動詞性詞組,如“衣冠而見之”、“過滎陽而西”
⑤兩個名詞連用,如不是并列關系或偏正關系,就有可能活用為動詞,如“脯鄂侯”《戰(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
使動用法:主語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即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1、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當它以使動用法出現在句中時,就能帶賓語了。表示主語使賓語發(fā)生該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如: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2)有時候不及物動詞后面雖然不帶賓語,但從上下文來看,仍是使動用法。如: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季氏》 “來”是“使遠人來”的意思
⑵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及物動詞本來就可帶賓語,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使動的賓語不是動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這種動作。如: 晉侯飲趙盾酒?!蹲髠鳌x靈公不君》 “飲趙盾酒”是“讓趙盾飲酒”的意思。
2)一些及物動詞如“食”“飲”“見”等用于使動時,中古以后改變了讀音,通常念去聲,就與及物動詞的其他用法區(qū)別開來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及物動詞用于使動時都改變讀音,如: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睹献印R桓晉文之事》中的”朝”就沒有改變讀音。
⑶動詞的使動用法造成的特殊現象
一些特殊現象,如“勝之”和“敗之”意義相同,就是因為“勝之”被用為一般的及物動詞,而“敗之”則是用作使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 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
有時候,用于使動的形容詞后面的賓語省略了,并不改變使動的性質。如: 彊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能貧”是“能使之貧”的意思。
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情況已討論,名詞也偶然用作如使動,較罕見。) 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fā)生與該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妒酚洝x世家》,“國異姓”指“使異姓立國”。 有時候,用于使動的名詞后面的賓語省略了,并不改變使動的性質。如:
何以至今不業(yè)也?《戰(zhàn)國策·趙威后問齊使》,”不業(yè)”相當于”不業(yè)之”,后面的賓語省略了。
意動用法: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強調主觀上的看法。如《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小”是“覺得小”的意思。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主觀上認為后面的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 左右以君賤之,食以草具?!稇?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賤之”即“認為他賤”的意思。
2、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 友風而子雨《荀子·賦》“友風而子雨”意為“把風看成朋友,把雨看成兒子”
3、形容詞是否用如動(包括使動和意動)的判斷
⑴形容詞后如果有名詞或者代詞作賓語,那么這個形容詞一定用作動詞。如: 左右以君賤之,食以草具。《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⑵形容詞前面有“能”、“足”、“可”等能愿動詞或者輔助性代詞“所”,這個形容詞也活用作動詞。如: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睹献印じ孀由稀贰百F”前有“所”,活用為一般動詞,意為看重;”賤”前有”能”,活用為使動,意為“使??變得卑賤”。
⑶同一個形容詞是用作使動用法還是意動用法的判斷,常常靠上下文來分辨。如“左右以君賤之也”,“賤”字用如意動;“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中的“賤”字則用如使動。
4、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區(qū)別:
1、范圍區(qū)別:名、形、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動用法,動詞無意動。
2、意義區(qū)別:使動是使賓語“做什么、怎么樣”,是客觀的結果。意動是認為賓語“怎么樣”,把賓語“當作什么”,是主觀的看法、意念。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焙汀案势涫常榔浞?,安其居,樂其俗?!眱删浜芟嗨?,但從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觀行為,是使動,后句是主觀看法,是意動。
★①名詞作狀語的作用
⑴表示比喻,以作狀語的名詞的特征來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方式或狀態(tài),譯為“像??一樣的”,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稇?zhàn)國策·秦策一》”蛇行”意為” 像蛇一樣的爬行”。
⑵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當作用做狀語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來對待。譯為“像對待??一樣” ,如: 彼秦者??虜使其民?!稇?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虜使其民”意為”把人民當做俘虜來使用”
⑶表示處所或方向,如:
舜勤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野死”表示在蒼梧之野死去,“野”表示處所。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渡胶=?。海外北經》“北”是指到北方去,表示方位。
⑷表示工具或依據,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读凶印珕枴贰盎巍北硎拘袨榈墓ぞ撸?失期,法皆斬?!妒酚洝り惿媸兰摇贰胺ā北硎疽罁?nbsp;
⑸時間名詞作狀語,表修飾時間,如:夜縋而出?!蹲髠鳌T之武退秦師》
⑹有些名詞性詞組在句中的作用,與單個名詞用作狀語相當。如:樂歲終身飽?!睹献印ち夯萃跎稀?nbsp;
★②名詞作狀語和名詞作主語的辨別
名詞作狀語和名詞作主語的形式相同,位置都在動詞(謂語)前面,正能根據上下文意來辨別。一般情況說來:
⑴動詞(謂語)前面的名詞在意思上不能認為用作主語的,就應當認為是用作狀語。
⑵作狀語的名詞前往往另有主語,如“嫂蛇形”已有“嫂”作主語,“蛇”就只能是狀語了。
③“歲”、“月”、“日”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
“歲”、”月”、”日”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意義有所不同,已非單純的時間修飾。
⑴表示行動的頻數和經常:“歲”、“月”、“日”放在具有行動性的動詞前面,表示“歲歲”(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如: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庖丁解?!?今吾日記之而不足,歲記之而有余?!肚f子·庚桑楚》
⑵表示情況的逐漸發(fā)展:“日”字放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當“一天天地”講。如: 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于上?!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nbsp;
⑶表示追溯過去:“日”字用在句首主語的前面,當“往日”講,如: 日君以驪姬為夫人?!秶Z·晉語一》
①動詞直接用作狀語的情況較罕見,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動詞,如: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②動詞用作狀語后+而+動詞,情況多見。如:夜追而出?!蹲髠鳌T之武退秦師》
③動賓詞組作狀語,情況多見。多表行為方式或時間,有時加“而”有時不加。如:挾太山以超北海?!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挥袪颗R赃^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楊 :報孫會宗書)
④動詞作狀語,在詞序上類似連動式,一先一后不分主次,但動詞或動詞賓語用作狀語是修飾動詞謂語的,有主有次,如:詠而歸?!墩撜Z·先進》唱著歌歸去的意思。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于動詞之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
2、賓語前置的種類:
⑴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需前置。
⑵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
⑶在介賓結構中,作介詞的賓語前置。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p>
⑷否定句中,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臣未之聞也。”。
⑸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古代漢語敘述句的賓語都可以置于動詞之前,但有一個必要的條件,賓語必須用代詞復指,常用于復指賓語的代詞有“之”和“是”。如: “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薄皟S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 另外,賓語前置有兩種特殊情況:
⑴ “惟(唯)+ 賓語+ 是(之)+ 動詞”,這種格式使賓語表達的事物得到進一步的強調,如:“惟余馬首是瞻?!币馑际恰拔┱坝囫R首”。
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用以復指賓語的代詞只用“之”。如“其斯之謂與?”
⑵ “此(是)之謂……”是一種固定格式,意思是“叫這作…”或“是說這個吧”。代詞“是”作賓語有時不需要復指就可以置于動詞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3、賓語不能前置的情況:
⑴個別用“為”字的句子,疑問代詞作賓語不前置,如“子為誰?”
⑵ “如何”是“如之何”的緊縮,意思是“對之怎么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受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規(guī)律的制約。
⑶ “何如”語義同“如何”,譯為“怎么樣”,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結構。
⑷ “奈何”“若何”情況同“如何”一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前置。
⑸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則不能前置。如“吾不能早用子?!?nbsp;
⑹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不前置。如:莫弗稱之。
★4、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象比較多見。
⑴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⑵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5、動量成分的位置:古代漢語一般只用單個數詞表示動作行為的量,數詞可以處在兩種語法位置上。如:
⑴在動詞前作狀語。如“三戰(zhàn)三北”。
⑵在動詞性成分后加上代詞“者”,后面再加上數詞,讓數詞作謂語,表示動作行為的量。如“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6、成分的省略情況:
①、主語的省略:
⑴承上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⑵蒙下省略:前幾個分句的主語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語而省。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②、賓語的省略:這在古代漢語里是常見的。有:
⑴賓語表達的事物在前文已經談到,賓語就可以省略。如: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⑵介詞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
學完,記得簽到哦!
這份資料全國通用,幫助很多考研學子成功通關!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