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如有神力,于醫(yī)道頗有洞悉一切的意思。
翻看舊案,有一個重大的發(fā)現:行醫(yī)治病之中優(yōu)劣之差,如何從優(yōu)棄劣,回歸樸素,用其經方之長克已之短,值得深思。傳統(tǒng)中醫(yī)的學問是很深奧的,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習仲景書,操仲景術最大的樂趣,在于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運用仲景方理論聯系實際,方向正確,能力還需增長,為自己正名。
本病案,技術含量其實乏善可陳,稍有疏忽大意或草率從事,其后果不堪設想。真正可貴的是患者大膽的信任,而自己卻妄生出了“牛犢不怕虎”般少有的蠻干。美其名曰:經方中醫(yī)把自信傳遞給了我,我的自信又感染了患者。借機就正于此!
2013年3月8日
患者平素微惡寒,四肢怕冷,白天精力不足神疲乏力。痰涎多、時微咳不易咳出,夜間翻身或略有動靜就心跳、心悸。每夜腰、臀部出汗,衣褲盡濕微冷感。凌晨臉部常有陣汗出,心煩晚不易入睡,眠不深。晚上易起夜尿多。背涼,氣不太夠。兩個腿走起來挺辛苦。舌淡紅苔根膩,脈沉細。
除前所訴,我重點問之:腰腿下沉重、緊束,冷感?腰背酸脹汗出?問畢,答:一直有。仔細詢問思考:有是證用是方。這個病案,我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腎著病。患者腰、臀部出汗的情況不堪其苦,無法安睡大多都是忍著,已有半年之久矣。為上述諸證,有意服中藥調治。
處方:茯苓60g
囑附子不用先煎,所有藥一起煎,頭煎二煎均煎30分鐘即可,煎好服之。
復診:患者告之,近些時日口中和,痰涎基本消失了。訴服上方有大效,吃完一副藥后出汗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吃完藥過程中一夜晚無汗安睡,腰備感舒適。腿腳也有勁輕松多了,余癥失。原方取3劑繼服,煎藥方法同前。
當初我的理解:此案運用不是一劑知,而是一次已。嘆古人之智慧,中醫(yī)之偉大,中藥之神奇!原來,我一直都在這里。特別是樂于實踐療效又好并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揮時,蘇枯起廢,救人命于傾刻間,這樣的純粹中醫(yī),那種豁然開朗之妙真可謂其樂無窮,感覺真好。不可盡言矣!
如今,洗心革面,涵味吟詠。想起一句話:濃縮的都是精華。老一輩中醫(yī)先生寥寥幾筆,卻能盡現妙手回春,智信仁勇。那有這么多藥?這么大的方?著實給中醫(yī)丟臉面了。只是當初才氣不逮、心力有限,一直不能付諸行動。祈請患者們多多包涵了!
想掌握傷寒論中那些繁瑣而枯燥的珠璣條文內容,應將自己設身為“患者”或是將日常碰到的病人置身于傷寒論所述的每一條條文之中,“勿滯仲景紙上語、神悟仲景言外意”想像自己就是條文的患者,得的是同一種癥狀的疾病。把癥狀拿來一一進行對比,提出疑問,尋找答案。只要用的跟條文貼近,徑直可以對證原方。假若治療效不佳或無效,均為所學甚少之故也。有沒有更好的藥方來治療?才可得以更改。豈可強加附會耳!
雖一家之言,均為想學好經方、用好經方之實務。已故倪海廈先生說:
附: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又名腎著湯)
〖方源〗 《金匱要略》
〖釋名〗 腎著病,以腰重冷痛為主要見癥,緣于寒濕外襲,痹著于腰部所致,腰為腎之府,故以“腎著”名之。
〖組成〗 甘草二兩[6g] 白術二兩[6g] 干姜四兩[12g] 茯苓四兩[12g]
〖功用〗 祛寒除濕。(利濕之劑)
〖用法〗 上四味,用以水五升,水煎煮取三升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方義論述〗
(1)甘草─甘平和中而補土。(2)干姜─辛熱以澡濕。(3)此腎病而皆用脾藥,益土正所以制水也。是癥雖由脾虛土衰不能制水,亦平日停飲聚濕,清濁不分,以致此也。是方術、苓燥濕利水,溫胃健脾以壯土。行水除滿,使周身疏通,水無停蓄之所。
〖病機〗
總結:濕傷著腰腎. 此證多起于勞動汗出之后,衣里冷濕,或居處卑濕,久而久之,寒濕之氣侵于腰間,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著于肌里,而未傷及臟腑,故其人飲食如故,小便自利。邪雖外受,但無表證,且非汗法所宜。尤在涇說:“腎受冷濕,著而不去,則為腎著。然病不在腎之中臟,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惫手我藴鼗疂裰?。
腎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又附方加減:有寒者加附子。蓋治病至不得已之時,雖雄悍亦不得不用耳。加肉桂、澤瀉、杜仲、牛膝,治同。
〖方歌〗
傷濕身重與腰冷,亦名甘姜苓術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