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決定干一件要么成皇要么敗亡的大事!他帶著一幫將領(lǐng)在長安城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東門青龍,西門白虎,南門朱雀),發(fā)動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
《舊唐書·卷六十五·列傳第十五》記載:“六月四日,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入玄武門討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p>
在此過程中,李世民差一點被李元吉奪去小命,幸好尉遲恭及時趕來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救下了他。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膽戰(zhàn)心驚的大事,被稱為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后李世民登上皇位,從此帶領(lǐng)唐朝走向盛世。
那么跟隨李世民參與政變的這十個功臣都得到怎樣的結(jié)局了呢?
長孫無忌,鮮卑族,本不姓“長孫”,此姓是孝文帝賜的族姓。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心腹謀士兼大舅哥,一直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二人是少時好友,布衣之交。
玄武門之變前,長孫無忌是第一個勸說李世民行動的人。
當時他聽到房玄齡提出發(fā)動政變時,正中下懷,就立刻進入李世民的臥室勸說李世民。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秦府僚屬皆憂懼不知所出。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謂比部郎中長孫無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禍機竊發(fā),豈惟府朝涂地,乃實社稷之憂;莫若勸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國。存亡之機,間不容發(fā),正在今日!”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無忌曰:“吾懷此久矣,不敢發(fā)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謹當白之?!蹦巳胙允烂瘛?/p>
李世民登基后,封長孫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冊封他的胞妹長孫氏為皇后。在征討羅藝時,李世民讓長孫無忌擔任行軍總管。
接著讓他任吏部尚書,定他為第一功臣,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長孫無忌頂著功臣和皇親國戚的頭銜,倍受尊崇,甚至可以隨意出入唐太宗的臥室,在眾大臣中屬于第一牛人。
不久李世民加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宰相之職),長孫無忌以盈滿為誡,提出辭相。但唐太宗卻將他升為開府儀同三司,屬于高級官位從一品,長孫無忌享受高官厚祿但不用操心費力。
六年后拜為司空,多次推辭被駁回。
過了四年,無忌被封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一再推辭,唐太宗終作罷。
到了貞觀十六年(642年),長孫無忌官升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襲封趙國公。
次年,唐太宗命閻立本為24功臣畫如真人大小般的畫像,還令人掛在凌煙閣供后世瞻仰,長孫無忌位列第一。
立儲之爭時,長孫無忌支持晉王李治,李治成皇太子時,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他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絲毫懈怠。
唐太宗崩的前一年,讓長孫無忌當了檢校中書令,并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事務(wù)。
太宗臥榻留遺命,讓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顧命大臣輔政李治。太宗病危時,召長孫無忌到臥室內(nèi),伸手摸著他的臉,哽咽不止,太宗把后事托付給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因擔憂長孫無忌的安危,特意叮囑褚遂良說:
“無忌對我忠心耿耿,我能得到天下,無忌功不可沒。你輔佐朝政一定要保護好無忌,不要讓進讒言的人陷害他?!辈痪?,太宗崩。
李治上位,對長孫無忌敬重有加,授他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長孫無忌也沒有走出這個圈。
在輔佐李治時,他兩步走錯:冤殺吳王李恪,被李恪臨死前怒罵弄權(quán),咒罵他的家族會走向覆滅;另外長孫無忌因反對“廢王立武”,受武則天記恨,遭到其背后集團的報復(fù)。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帝竟不從無忌等言而立昭儀(武則天)為皇后。皇后以無忌先受重賞而不助己,心甚銜之。
長孫無忌最終被武則天集團的中書令許敬宗誣陷至死。他不但被削去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而且連累家人,兒子長孫沖、長孫渙等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今兩廣)。
“帝竟不親問無忌謀反所由,惟聽敬宗誣構(gòu)之說,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發(fā)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其子秘書監(jiān)、駙馬都尉沖等并除名,流于嶺外”?!杜f唐書·長孫無忌傳》
長孫無忌的堂弟長孫銓,李世民的駙馬,也受牽連被流放巂(xī)州(今四川西昌),賜死在當?shù)亍?/p>
長孫無忌堂兄的兒子常州刺史長孫祥,刑部尚書,受連罪在雍州被絞死。
長孫無忌在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被袁公瑜逼令自縊,接著家產(chǎn)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許敬宗又遣中書舍人袁公瑜等詣黔州,再鞫無忌反狀,至則逼無忌令自縊。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顿Y治通鑒·唐紀十六》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復(fù)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并將他陪葬昭陵。
《新唐書·長孫無忌傳》:上元元年,追復(fù)官爵,以孫元翼襲封。初,無忌自作墓昭陵塋中,至是許還葬。
長孫無忌,文武全才,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位高權(quán)重,但不比霍光的專權(quán),他最終卻落得凄慘結(jié)局。不過在唐太宗在活著時念及他的功勞,一直保他富貴顯達。
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都是唐朝的第一功臣。
“及論功,敬德與長孫無忌為第一”?!杜f唐書》
尉遲敬德的結(jié)局是最好的,榮華富貴名利雙收,后世將他與名將秦瓊一起尊崇為“門神”。
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七。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封他為右武候大將軍、吳國公。后來拜上柱國、鄂國公。58歲時,請求回家養(yǎng)老,恩準,授開府儀同三司。顯慶三年(658年)去世,享年64歲,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敬德的功勛澤被后世,長子尉遲寶琳,上柱國、衛(wèi)尉少卿、鄂國公,子孫后代無盡榮耀。
尉遲敬德打鐵匠出身,高大勇猛,粗中有細,為人仗義。
劉武周的降將,跟隨李世民后,得到信賴。唐軍將領(lǐng)們懷疑尉遲敬德假投降,必然會叛離,把他關(guān)進小黑屋。李世民得知立刻釋放了他,帶他來到自己臥室,賞賜給他金銀珠寶并讓他自己決定去留,而且太宗向他保證說,不會聽信讒言迫害忠臣良將的。尉遲敬德?lián)衩髦鞫鴹?,選擇留下。
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花重金收買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果斷拒絕。當李元吉跑到李淵那里誣陷尉遲敬德,誘使高祖下令把尉遲敬德咔嚓時,李世民奮力勸諫,終救出他。
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起著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他日夜勸李世民政變;將李世民從死亡的邊沿拉了回來;制止了李建成李元吉的部將薛萬徹、謝叔方、馮立等人的救駕造事。當時他們在玄武門殺死了屯營將軍,眼看要血流成河時,幸好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及時趕到,使他們明白主子已死,四散而逃了。
李世民命令尉遲敬德去李淵那里善后,尉遲敬德身穿鎧甲手執(zhí)武器,面對唐高祖的問話:“今天發(fā)動叛亂的是誰?你到這里來干什么?”
尉遲敬德回答得很完美,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想讓李淵赦免李世民,進一步封李世民為太子。
他說:“由于太子、齊王發(fā)動叛亂,秦王派兵殺了他們,他擔心皇上受驚,派我來執(zhí)勤警衛(wèi)?!碧聘咦娣判模环饫钍烂駷樘?。
時議者以建成等左右百余人,并合從坐籍沒,唯敬德執(zhí)之不聽,曰:“為罪者二兇,今已誅訖,若更及支黨,非取安之策。”由是獲免。——《舊唐書·尉遲敬德傳》
這對當時李世民的順利繼位起了很大作用。
尉遲敬德之所以結(jié)局很好,這和他的知錯就改和自保能力有很大關(guān)系。
1、尉遲敬德知錯就改,時時警醒自己。
一次太宗擺宴時,尉遲敬德在座次上爭名利,他對坐在自己上位的一名朝廷官員暴怒,任城王李道宗勸解時被尉遲敬德一拳差點打成瞎子,覺了太宗的局,太宗氣得罷宴。
太宗教導并警告尉遲敬德說,我讀《漢書》,發(fā)現(xiàn)漢高祖的功臣大都被誅殺,就怨高祖,決心一定要保全功臣。可是你做了官之后經(jīng)常犯法,可是韓信、彭越被殺,漢高祖是無過的。治國,就要賞罰分明。你要嚴于律己,別做讓自己后悔的事。”
嘗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太宗不懌而罷,謂敬德曰:“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shù)行,勉自修飭,無貽后悔也?!薄杜f唐書》
尉遲敬德聽了馬上悔過,時時約束自己的言行,再也沒有因魯莽觸犯過龍顏。
2、尉遲敬德言行舉止剛正,讓進讒言者無懈可擊,讓太宗放心。
一天,太宗問:“有說你要謀反,為什么?”
尉遲敬德答:“我謀反是實!我跟隨皇上南征北戰(zhàn),如今身上布滿刀箭的痕跡。天下已定時就懷疑我謀反嗎?”
剛說完就脫掉衣服置之地上,讓李世民看自己身上的傷疤。太宗感動流淚,勸說讓尉遲敬德穿上衣服,不再懷疑他。
3、退休后,當國家需要時,花甲之年的尉遲敬德仍舊挺身而出,不求回報。
當李世民決定親征高句麗,讓太子監(jiān)國時。
尉遲敬德立刻上書進言請求出征。
唐太宗不讓他再征戰(zhàn),讓他以原來的官職身份行使太常卿職權(quán),任左一馬軍總管,伴唐太宗左右到駐蹕山打敗了高麗。凱旋而歸后,尉遲敬德回家養(yǎng)老。
他是24功臣中唯一一個參與謀反的。
侯君集在討伐吐谷渾,攻滅高昌上立下大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幫助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即位后,封他為左衛(wèi)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遷右衛(wèi)大將軍。
侯君集這個人有頭無腦,愛高調(diào),居功自傲。滅高昌時對戰(zhàn)利品中飽私囊,擅自流放人犯目無君主,被下獄后仍不知悔改,還心生怨恨和報復(fù)之心。
太子李承乾害怕自己被廢,就讓在自己身邊工作的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拉攏侯君集商量對策,侯君集給出“玄武門之變”的模板,還列出計劃,讓李承乾依計謀反。
當侯君集的妻子洞悉后,勸他回頭,不聽。
侯君集還把謀反的事告知自己的老戰(zhàn)友張亮,勸其加入,被張亮告密揭發(fā)。
李世民親自審問時,侯君集死不承認。他的女婿賀蘭楚石為了自保向皇帝檢舉揭發(fā)老丈人,還拿著侯君集造反的證據(jù)。侯君集百口莫辯,最后被以謀反罪處死,這是李世民首次殺功臣。
因其臨死前哭求饒恕其家人,家人才免遭誅殺,但被流放至嶺南。侯君集落得這樣的結(jié)局也是咎由自取。
秦王府幕僚,當李世民對政變猶豫不決時,用龜殼占卜是否行動,張公瑾直接把龜殼扔掉,竭力勸說,協(xié)助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政變當時他就埋伏在玄武門外。當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后,其黨羽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不知主子已死,率軍救駕,拼殺到玄武門。
張公謹大力士一個人就把大門牢牢關(guān)死,把這一干人等擋在門外,使他們最終潰散,避免了團隊不必要的流血。
張公謹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讓他出任代州都督(軍事長官),封定遠郡公。
當李靖攻打東突厥時,李世民讓張公瑾擔任行軍副總管。凱旋而歸,張公謹被進封為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
貞觀六年(632年),張公謹病逝,終年39歲,被追贈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謚號襄,后改封郯國公。
他參與密謀玄武門之變,升為檢校右武候大將軍。不久平定燕郡王羅藝叛亂;他曾和羅藝是好友,被人彈劾參與叛亂,受到牽連,被除去名籍,其實被冤枉。
劉師立將功補“過”,選擇對黨項和吐谷渾主動出擊,大獲全勝。李世民改任其始州刺史,因其是藩邸舊臣,又被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謚號肅。他的結(jié)局還算可以,也是壽終正寢。
公孫武達豪爽仗義,一生都在戰(zhàn)場廝殺,起初跟李世民攻打劉武周,征討王世充、竇建德,戰(zhàn)功赫赫,一直平步青云被升任后為秦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
玄武門之變后,任肅州刺史。當突厥兵來犯時,率軍抵抗,一舉完勝,被封為左監(jiān)門將軍。后來平叛鹽州的突厥叛亂,結(jié)果了突厥統(tǒng)帥可邏拔扈的小命,因功晉封東萊郡公。
永徽年間在擔任右武衛(wèi)大將軍時,死在崗位上,贈荊州都督,陪葬在昭陵,謚號壯。
公孫武達活得轟轟烈烈,死得驚天動地。
獨孤彥云出生在軍旅世家,他爺爺李屯是隋朝的上大將軍。他父親獨孤楷,是隋朝右衛(wèi)大將軍。獨孤彥云驍勇善戰(zhàn),政變時,他埋伏在玄武門之外,協(xié)助李世民平定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勢力。
玄武門之變后,唐太宗和他結(jié)為兒女親家,把自己的第14女安康公主嫁給他的兒子獨孤謀。
讓他出任幽州都督、溧陽郡公。
不幸的是當他和東突厥頡利可汗對戰(zhàn)時,英勇犧牲。陪葬于昭陵,圖形凌煙閣,供后世瞻仰。
杜君綽在恭帝楊侑當政時參加義軍,后來投靠李世民參加征討各路軍閥的戰(zhàn)斗,在討伐劉武周等軍閥時立過大功。
參與玄武門政變,幫助李世民奪得帝位,因功被封為開國縣侯,食邑一千戶。讓他任忠武將軍,行左監(jiān)門中郎將,加護軍,守衛(wèi)多個宮殿。后來杜君綽任遼東道經(jīng)略大使,率35萬大軍攻打高句麗,斬首3萬班師回朝,加封左領(lǐng)軍大將軍。
杜君綽61歲死于禁廡之中,高宗下詔追贈他為使持節(jié)都督荊、硤、岳、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謚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16歲就參加晉陽起兵,跟隨李世民,幾乎所有戰(zhàn)爭都有他的身影,是李世民的心腹將領(lǐng)。
玄武門之變后,因功授游擊將軍、歸政府統(tǒng)軍,爵位歸政縣侯,食邑700戶。
李世民讓他守衛(wèi)皇宮的安全,不久封為除豐浩府別將,進爵為歸政縣公,邑1000戶。
貞觀年間,遷左衛(wèi)翊一府中郎將,宿衛(wèi)宮城安全。
鄭仁泰在仕途上平步青云飛黃騰達。
李世民親征遼東和高句麗時讓他參戰(zhàn),戰(zhàn)后封檢校右武侯將軍,加上柱國,稍后,轉(zhuǎn)左屯衛(wèi)將軍,改封同安郡公,食邑2000戶。
唐高宗時,授銀青光祿大夫、靈鹽二州都督,守衛(wèi)西部邊疆。后來入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
討平鐵勒時,鄭仁泰為盧山、降水、鐵勒三道大總管,總指揮官,帶領(lǐng)薛仁貴討平鐵勒九部。當鐵勒的思結(jié)、多濫葛等部向他投降時,他不接受,之前討伐鐵勒曾三戰(zhàn)三捷,還殺死了拔野古的首領(lǐng),他認為這次殲滅余部不在話下。
開始縱容士兵對鐵勒部搶掠,致使他們出逃至大漠深處,不見蹤跡,追趕時,唐軍遇到暴風雪,14000騎兵差點全軍覆沒。為這事鄭仁泰遭到彈劾,高宗當時并沒有怪罪他。還讓他出任涼州刺史,防止吐蕃來犯。不久還是被降職為左武衛(wèi)將軍。任職期間反思己過,再沒出過事一直被重用。
唐高宗龍朔三年,鄭仁泰在官舍去世,終年63歲,追贈代州都督,謚號為襄,陪葬于昭陵。唐德宗時期錄大唐功臣。
李孟嘗因家道中落淪為饑民,走投無路跟隨王君廓入山為盜賊,24歲歸附李淵,成為李世民麾下大將。
參加玄武門之變,因功被授為右監(jiān)門副率,賜物5000段,黃金500兩。不久,封武水縣開國公,食邑400戶。
玄武門之變后,進封縣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進封郡公。
高宗年間,74歲的李孟嘗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李世民不像劉邦、朱元璋那樣殺功臣,所以他們才有這樣一個不錯的結(jié)局。就算李世民殺功臣,所殺的也是確定謀反的,是罪有應(yīng)得的人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