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xù)為你帶來我在甘肅天水的游記。
天水,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森林茂密,是西北地區(qū)不可多得的秀麗之地,素有“隴右門戶”和“隴上江南”的美譽。
秦始皇先祖曾在此處為周王室牧馬,并以此為發(fā)祥地逐漸發(fā)展壯大,之后才向現(xiàn)今陜西地區(qū)遷移并日益擴展,最后成就了統(tǒng)一大業(yè),所以天水又稱“秦州”。
遠在八千年前,遠古文明之光就開始照耀這片土地。
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秦安縣五營鄉(xiāng)邵店村大地灣發(fā)現(xiàn)了史前村落遺址,分布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緩山坡上,為新時期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距今已有4900-8120年,是西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又稱“大地灣遺址”。
新石器時期深厚的文化背景中,誕生了伏羲文化。天水地區(qū)有著眾多有關伏羲、女媧的傳說故事。相關歷史文字記載伏羲在母親受孕十二年后才誕生,十二年為一紀,所以其誕生地被稱為“成紀”。
古成紀的地理范圍較大,包括甘肅東部大部分地區(qū),其中心地區(qū)在秦安縣北部一帶,大地灣也包括在其中。所以大地灣文化和傳說中的伏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因此,來到天水參觀游覽,首先一定不要錯過位于市中心的伏羲廟。
我去伏羲廟參觀的時候,因為正值祭祖的前一天(6月21日),因此早上出于檢查和彩排的考慮,并沒有讓我進入到伏羲廣場內(nèi)。于是我只得先打車前往南郭寺參觀。
說起這南郭寺,我想很多朋友可能會一下子聯(lián)想到小學時候語文課本里的那位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其實這二者之間,并沒有任何的關聯(lián)。
在古代城池建造中,城池都有大小城之別,也稱作是“外城”和“內(nèi)城”,內(nèi)城是王公大臣、貴族權臣們居所,而外城廣闊,絕大部分老百姓們便生活在此處。而在古義當中,“城”字其實是指內(nèi)城的城墻,而“郭”字則是指廣闊的外城城墻。
天水的這座南郭寺因地處城南山上,又距城池七里,古人云:“三里為城,七里更為郭”,所以便叫“南郭寺”了。
南郭寺的歷史則十分久遠,相傳建于春秋晚期,也有人認為建于北朝時期,寺院內(nèi)現(xiàn)存兩棵悠久的古柏,可證明寺院悠久的歷史。
進入寺院,迎面而來的是天王殿,供奉著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大殿正上方“第一山”的匾額,是光緒癸卯年晚清舉人牛昊書寫的,距今已有100多年。
公元758年秋天,唐朝大詩人杜甫為躲避戰(zhàn)亂,流落到了秦州地區(qū),在南郭寺寫下了流傳青史的詩作:“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處境悲涼的詩人在南郭寺居住了三個多月后方才離開,為南郭寺留下了一百余首詩篇,因此寺院中也專門開辟了一處專門的庭院,用來紀念杜甫。
在南郭寺參觀一圈后,我離開了這座寺廟,步行下山,繼續(xù)前往伏羲廟參觀。
游覽tips:
南郭寺參觀非常不方便,山腳下的大門離山上的寺廟步行單程都要將近30分鐘,而且因為上山的路是單行道,師傅都不愿意載客上山,我是額外多加了15塊錢辛苦費這才上去的,建議自駕前往;
寺廟本身不大,有參觀價值的也就兩處:天王殿的“第一山”牌匾,與大雄寶殿前的古樹(活的?。繀⒂^完大概30分鐘左右;
下山門步行2.5公里有一處名為“諸葛軍屯”的公園,因為天水也是三國時期街亭戰(zhàn)場的所在地,我因為時間有限就沒去了,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經(jīng)過一段行駛過后,汽車停在了伏羲廣場伏羲城的牌坊面前,氣勢宏大,穿過大門,沿著步行街一路往里走,大約10分鐘左右,便見到了舉辦祭祀大典的伏羲廣場。
圖 | 2022年6月22日公祭當日
我因為是在祭祀大典前一天去的,所以去的時候,廣場上已經(jīng)裝飾上了顏色鮮艷的布料,非常地好看。
在廣場對面的售票中心買票,跟著人群一路往前走,便來到了伏羲廟的正大門前,抬頭便見一座牌坊上掛著一塊匾額,上書著“開天明道”。
“開天”為開天辟地之意,認為伏羲創(chuàng)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明道”是指伏羲大帝闡明了天地萬物運動的規(guī)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眾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德。
穿過牌坊繼續(xù)往里走,出現(xiàn)了第二塊牌匾,上書有“與天地準”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出自《周易·系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羅了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
欣賞完這兩塊牌匾后,便可以開始伏羲廟內(nèi)的參觀了。
伏羲廟整個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戲樓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年間。
門坊又稱“大門”“正門”“前門”“頭門”,明弘治三年(1490年)創(chuàng)建,嘉靖二年(1523年)、清順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面闊5間17米,進深2間5.4米。懸山頂,綠瓦龍吻,質(zhì)樸典雅。
儀門又稱“二年”,明嘉靖二年(1523年)創(chuàng)建。明代榜書“文祖”,清時改懸“道啟鴻濛”匾,現(xiàn)懸著名書法家楚圖南的“伏羲廟”匾。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由原3間擴建為5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又重修,始成今制。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廟建筑群的主體建筑,嘉靖二年(1523年)擴建,時榜書“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現(xiàn)上懸“一畫開天”四字牌匾,相傳伏羲畫八卦,始于乾卦三之第一畫,乾為天,故為“一畫開天”。
大殿神龕內(nèi)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圣像,像高3米,身著桑葉,手托八卦盤。坐像東側為炎帝,西側為黃帝。
神龕右側有一匹龍馬,龍馬是伏羲時期圖騰融合的一種體現(xiàn),頭為馬,身生鱗,額生角,肩長翅,牛蹄魚尾,昴首奮蹄,背負洛圖。
據(jù)說龍馬出于天水北道三陽川卦臺山下的渭河,這里流傳著伏羲畫卦的神奇?zhèn)髡f。在卦臺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圓形,中空外實,形似太極。
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時忽然看見從渭河北岸上的一個洞中飛出了一匹龍馬,伏羲看到了龍馬身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啟發(fā),創(chuàng)畫了八卦。
大殿的后面,是太極殿、來鶴軒和戲樓,因為都不是我本次參觀的重點,所以我匆匆走過,便繼續(xù)前往天水市的另一個重磅景區(qū) —— 伏羲廟后面的天水市博物館了。
游覽tips:
伏羲廟的門票只能在窗口購買,會查健康碼和行程碼,核酸要看疫情防控情況;
每年6月22日舉辦伏羲祭祖大典,大典當天上午伏羲廟、伏羲城、伏羲廣場、天水市博物館均不開放,大家注意安排好時間;
伏羲廟、天水市博物館全部參觀完畢要4-5個小時,建議在參觀完麥積山后,回天水市住一天,第二天再去市區(qū)內(nèi)的景點。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nèi)容。
下一篇里,靈遙將繼續(xù)為你帶來天水市內(nèi)其他值得參觀的景點。
敬請期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