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郭喜軍主治)
2012-11-02 2949人閱讀
?
郭喜軍
主任醫(yī)師河北省中醫(yī)院
胃脘痛(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郭喜軍主治)
陳某某,女,54歲,干部,甘肅省天水市人;主因胃脘脹痛9年,加重2年來診,舌暗紅,苔黃膩,脈弦細滑。胃鏡示:①慢性萎縮性胃炎,②十二指腸球炎,病理示:胃竇部組織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胃體部組織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輕度腸上皮化生;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氣滯血瘀,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竇),伴輕度腸上皮化生;以活血行氣,通絡(luò)止痛為大法,以當歸芍藥散為基本方,隨著病情變化靈活遣藥,取得很好的療效。
陳某某,女,54歲,干部。
初診(2012年6月29日):胃脘脹痛9年,加重2年?;颊哂?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胃脘疼痛,到天水市地區(qū)醫(yī)院診治,服用中藥治療,效果不顯。以后胃痛反復發(fā)作,但未進行詳細診治。2年前因勞累后飲冷水而致胃痛加重,以脹痛為主,伴噯氣、納呆、燒心、泛酸,就診于天水市人民醫(yī)院。做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重度膽汁返流。曾服中藥治療,先后服藥60余劑,療效不佳,遂來我院求治?,F(xiàn)主癥:胃脘脹痛,以夜間為甚,伴燒心、泛酸、噯氣,二便調(diào),夜寐可,舌暗紅,苔黃膩,脈弦細滑。查:腹平軟,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未及。在我院查胃鏡示:①慢性萎縮性胃炎,②十二指腸球炎,病理示:胃竇部組織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胃體部組織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輕度腸上皮化生;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 氣滯血瘀,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竇),伴輕度腸上皮化生;以活血行氣,通絡(luò)止痛為治法,處方如下:
菖蒲郁金當歸白芍
瓜蔞黃連茵陳川芎
雞內(nèi)金澤瀉9g 麥冬荔枝核
茯苓 五味子 地榆 白術(shù)
仙鶴草 三七粉(沖) 廣木香 公英
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二診(7月28日):服藥30劑,胃脘痛消失,自述胃脘脹滿,進食后加重,每日進食400g,體重由入院時53kg增至55kg,夜寐可,二便調(diào)。舌紫暗,苔黃膩,脈弦細滑。調(diào)方如下:
菖蒲 郁金 當歸 白芍
瓜蔞 黃連 茵陳 川芎
雞內(nèi)金 澤瀉 麥冬 荔枝核
茯苓 五味子 地榆 白術(shù)
仙鶴草 三七粉(沖) 廣木香 公英
天花粉 山萸肉
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三診(9月9日):服藥73劑,胃脘脹痛消失,每日進食已達450g,噯氣基本消除,夜寐可,二便調(diào)。舌紫暗,苔薄黃,脈弦細滑。調(diào)方如下:
菖蒲 郁金 當歸 白芍
瓜蔞 黃g 茵陳川芎
雞內(nèi)金 澤瀉 麥冬 荔枝核
茯苓 五味子 地榆 白術(shù)
仙鶴草 三七粉(沖) 公英 天花粉
山萸 山藥 沙參
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四診(9月29日):患者胃脘脹痛消失,無噯氣,納可,夜寐可,二便調(diào)。舌暗,苔薄黃,脈弦細滑。復查胃鏡示: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病理示:胃竇部組織慢性淺表性胃炎(中度),胃體部組織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
按語:本案患者初診時,依據(jù)其舌脈及主要臨床癥狀,辯證當屬血瘀、濕熱伴津傷,屬虛實夾雜證。首以活血通絡(luò)、清熱去濕為主,以當歸芍藥散養(yǎng)血活血、健脾除濕,合小陷胸湯清熱化痰散結(jié),并加郁金、三七粉增活血之力,菖蒲、茵陳清熱化濕,荔枝核、廣木香理氣,麥冬、五味子生津,地榆、仙鶴草清血分之熱,因藥證相符,二診時胃脘脹痛消失,納增,僅覺胃脘脹滿,大邪已去,故加花粉、山萸肉養(yǎng)陰生津以養(yǎng)胃,因胃喜潤惡燥,故在三診時,去辛溫芳香之木香,加山藥、沙參進一步養(yǎng)胃陰以復其和降之功。經(jīng)90余劑中藥的調(diào)治,病獲痊愈。
臨床上對單純的實證、虛證,當“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然遇虛實夾雜證,攻易傷正,補易斂邪,故把握攻補之先后及用藥比重顯得尤為重要。本案中先以祛邪為主,在邪去后漸加養(yǎng)陰生津藥,使邪去正安,漸至病愈,此例為我們臨證時辨治虛實夾雜證提供了基本思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