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攝
文 | 楊薇
8月27日晚,陳薩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了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這次她的巡回音樂會帶來的是貝多芬的兩首鋼琴奏鳴曲《G大調(diào)第10號鋼琴奏鳴曲》和《降E大調(diào)第4號鋼琴奏鳴曲》以及舒曼的兩部鋼琴套曲《童年情景》和《克萊斯勒偶記》。陳薩曾說:“舒曼和貝多芬他們都有火熱、執(zhí)拗的一面,同時又充滿哲思,真誠和熱情貫穿始終?!眱晌蛔髑彝瑸榈聤W音樂家,并且舒曼是在貝多芬的音樂熏陶中成長起來一位音樂家,陳薩選取的均是兩位作曲家的早期作品,展現(xiàn)了他們青年時期的心路歷程。
《G大調(diào)第10號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奏鳴曲中,貝多芬省略了慢板樂章,而是將一般屬于第二樂章的抒情性灌注于第一樂章之中。陳薩又是抒情見長的演奏家,第一樂章對她來講如魚得水,流動性的旋律與織體在她的演繹下富有歌唱性且不乏樂句的連貫與清晰。在面對第二樂章的變奏時,陳薩更偏重于對主題貫穿性的演繹,但有些地方的層次略顯失當(dāng)。
隨著音樂會的進行,陳薩漸入佳境。在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奏鳴曲”中,陳薩帶來的第二樂章音樂平和,凸現(xiàn)了慢樂章寬廣的氣息感。陳薩十分擅長對旋律的把控,在帶有小步舞曲的第三樂章中尤為顯著,無論是長樂句還是短小到兩小節(jié)的樂句,她的旋律都清晰流暢。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樂譜上的音樂表情術(shù)語經(jīng)常容易被疏忽。陳薩在第一樂章的演奏中發(fā)音沉著,重音處理較好。但一些地方對弱奏的把握、節(jié)奏的精確性稍欠火候,還可以再精雕細琢。
下半場第一曲是舒曼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這部“為成人而作”的童年之歌,注入了舒曼對他心上人克拉拉的愛戀之情以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共有13首鋼琴小曲,作曲家為每一首都寫上了名字:異國和異國的人們、奇怪的傳說、心滿意足……這部作品的演繹是本場音樂會中最吸引我的。以小見大,第七首鋼琴小曲“夢幻曲”可以看出演奏家的風(fēng)格,陳薩的這首小曲選擇了適中的速度,專注于指尖對于音色的雕琢。并且在演奏時,注重音樂的情緒表達,帶有幻想色彩的旋律從她的手中緩緩流淌而來。
在音樂會的結(jié)尾,陳薩帶來了音樂會中較少演奏的鋼琴套曲《克萊斯勒偶記》,這部作品由8首鋼琴小曲組成。音樂受到德國音樂家E.T.A.霍夫曼《公貓摩爾的人生》的啟發(fā),克萊斯勒是這部作品中一個脾氣古怪的作曲家,而這位作曲家正是舒曼本人的寫照。這部套曲具有舒曼典型的音樂特點,情緒變幻莫測。不過竊以為,陳薩一些樂句的鋼琴踏板未及時松開,導(dǎo)致音響渾濁。譜面上短暫的連音線喪失了其意義,并未把樂句做出劃分,如果更合理地使用踏板,或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演奏家將驚喜留在了終曲,這首小曲力度把控如火如荼,層次遞進。切分的織體配合跳音的演奏指法,加上陳薩深厚的鋼琴功底,熱情沖動的克萊斯勒形象躍然紙上,為音樂會畫上了一個句號。
陳薩曾說自己是“貪得無厭的理想主義”,她的演奏從肖邦、德彪西到貝多芬和舒曼,可以看出她不斷在擴充自己的保留曲目?!把灾形?、擲地有聲”是陳薩對自己演奏的要求,筆者戲稱,本場音樂會中“擲”的成份過多,一些樂章中音色與觸鍵缺乏考究的雕琢。盡管如此,這也是陳薩自我突破的重要一步,并且將近兩小時的演奏,哪怕是曲譜較為復(fù)雜的《克萊斯勒偶記》,陳薩亦是背譜彈奏,可見其對這場音樂會的認真程度。陳薩在堅定不移地走著自己音樂演奏的道路,期待她在這條道路上下一次的“異彩紛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