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的印象中,交響音樂會上似乎從來沒有見到吉他的身影,原來是因為吉他聲音太輕,在大型編制音樂中通常聽不太見,所以標準配置的管弦樂隊都不帶吉他,吉他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小型音樂會,音樂沙龍之類的活動當中。但是吉他在音樂領域的地位絕對不低,畢竟它和鋼琴、小提琴并稱為三大樂器。
我們現(xiàn)在應該都知道古典主義時期是1750年-1820年,這個時期,吉他開始逐步成型,但是彈撥類樂器還是比較少出現(xiàn)在知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范圍。這首因為當時的音樂家都服務于宮廷,宮廷貴族都偏好大型曲目,但是吉他的聲音太輕,在大編制樂曲中很難聽到,所以就被音樂家們冷落了。不過在這一時期還是有一個大音樂家對彈撥樂器有所建樹的,那就是海頓。海頓當時服務于匈牙利的伊斯特哈茲家族(EsterHazy),這個家族中很多人都喜歡各式各樣的音樂,包括魯特琴這種彈撥樂器,所以海頓自然也就會創(chuàng)作魯特琴的曲目,只不過同樣因為音量的原故,逐漸被其他樂器取代掉了。
▲魯特琴
作品欣賞:《魔笛主題變奏曲》Op.9
費爾南多·索爾創(chuàng)作于1821年
演奏:約翰·威廉姆斯
雖然朱利亞尼與索爾無緣見面,但可以說他們同是十九世紀初吉他音樂的領軍人物,作為一個偉大的吉他藝術(shù)家和作曲家,朱利亞尼是那個時期吉他音樂最偉大的詮釋者和代言人。貝多芬所說的:“吉他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交響樂團”這句名言,據(jù)說就是在他聽了朱利亞尼的演奏之后有感而發(fā)的。
“朱利亞尼們”之后的偉大吉他音樂家,像帕格尼尼(沒錯,帕格尼尼不僅僅是小提琴大宗師,也是非常善于演奏吉他的音樂家),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1852 - 1909)也都對后世吉他音樂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將來小編會開篇做重點介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