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1869年(當時作者僅29歲),并于1879年和1880年兩次修改定稿。該曲結構宏大,旋律優(yōu)美,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代表作之一。故事來源于意大利的民間傳說,維洛那城兩大家族蒙太古和凱普萊特結下世代宿仇。然而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和凱普萊特的女兒朱麗葉真心相愛,愛情的力量使這對情人敢于沖破一切封建阻力,在神父勞侖斯的幫助并主持下秘密成婚,但由于中世紀封建的桎梏,男女主人公最終放棄了生命,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兩大家族的言歸于好。這部悲劇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無情的鞭撻了中世紀封建宗教神學思想,謳歌了人性的自由和人性的發(fā)展。這一切對處于19世紀60年代俄國廢除農奴制的前后、民主運動的高潮時期“強力集團”的巴拉基列夫和受“強力集團”影響的柴可夫斯基感到無比的震撼和特別的親切。所以柴可夫斯基欣然接受巴拉基列夫的建議,決定創(chuàng)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初稿于1869年完成,并于1870年和1880年兩次修改定稿。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1859年畢業(yè)于圣彼得堡法律學校,在司法部任職。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xié)會音樂學習班(次年改建為圣彼得堡音樂學院)。1863年辭去司法部職務,獻身音樂事業(yè)。1865年畢業(yè)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同時積極創(chuàng)作,第一批作品問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1877年辭去教學工作專事創(chuàng)作。1878-1885年間曾多次去西歐各國及美國旅行、演出。1893年6月榮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6號悲愴交響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羅斯廣大知識階層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