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湖龍井茶,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它不僅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杭州西湖的一張靚麗明信片,所以“西湖龍井”這四個字,本身就代表了一方水土的文化。
明代的高濂就所著的《四時幽嘗錄》中這樣寫道:"西湖名泉,以虎跑為最。兩山之茶,以龍井為佳。"可見其對龍井茶評價之高。
不過,雖然西湖龍井的名聲在外,但對于龍井之名的由來,知道的人卻不是很多,那么,龍并茶之名究竟是如何的來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龍井茶產(chǎn)于杭州西湖龍井村的周邊群山之中,所以以村而得名“龍井”。
另一種說法是,龍井茶是因西湖三大名泉之一的龍井泉而得名。傳說龍井泉與海相通,海中有龍,所以故取名為“龍井”。
再加上“龍井”一詞,既是村名,又是井名、寺名和泉名,若將茶名也取為龍井,則就有了“五龍合一”之意,所以龍井茶也就隨之誕生了。
龍井茶能如此的出名,乾隆皇帝可謂功不可沒,其在六下江南的過程中,曾四上龍井,并題六首龍井茶御詩,還親封了“十八棵御茶樹”,一下子就將龍井茶推上了茶中至尊的位置。
后來龍井茶又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與傳播,在民國時期,逐漸成為了中國名茶之首。此外,關(guān)于龍井茶名的由來,還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
很久以前,杭州龍井村還是處荒涼、貧窮的村落。村里住著一位無兒無女的老婆婆,家中最值錢的就是房子后面種的十八株老茶樹。由于年紀大身體不好,更不了填,所以只得以賣茶葉為生。
不過,好心的她每次都會留下一些茶葉,用一個破舊的石臼搗碎,然后煮成茶水分給那些靠耕田為生的窮苦人消暑解渴。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在一年的除夕夜里,老婆婆正愁沒米下鍋,打算去院里找找還有什么吃的,可誰知道剛打開屋門就看到了一位白發(fā)老者,正蹲著端詳她的石臼。
老婆婆見狀上前詢問,老者也直接表明了來意,說這個石臼是個寶貝,想要花重金買下,可老婆婆卻表示,一個破石臼又不值錢,若是老者喜歡就直接送給他了。
老人聽后甚是感動,直接就把身上所有的銀子都交予了老婆婆,并表示明天會派人來搬石臼,然后不等老婆婆推辭,冒著風(fēng)雪便轉(zhuǎn)身揚長而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老者帶人來搬破石臼時,卻愣住了。原來老婆婆怕石臼臟破,不方便搬運,所以就連夜將石臼清洗了一遍。
并將石臼中的陳年雜質(zhì)和沖刷石臼產(chǎn)生的臟水全都倒在了茶樹下面。
老者知道后連連大呼可惜,然后感嘆一聲,就直接轉(zhuǎn)身里去了。既沒有要回給老婆婆的錢,也沒有將石臼搬走。
轉(zhuǎn)眼第二年的春天到了,老婆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樹變得很不一樣,不僅枝繁葉茂、芽芽直立,而且制成的茶葉也是香味持久、味道甘甜。
因此沒過多久,老婆婆的茶葉就驚動了整個杭州城,許多富商都來找老婆婆要花重金購買。
村里的人也用老婆婆的茶樹籽,在周圍的荒山上種滿了茶樹,從此脫貧致富了,而這個茶也就因村而得名,取為“龍井茶”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