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音樂沙龍,Marry坐下準備演奏鋼琴,在座的都滿懷期望這位漂亮可愛小姑娘給大家?guī)眢@喜,女孩很開心,彈得很投入,搖頭晃腦。Marry的琴藝其實一般,彈得曲子極其簡單,母親注意到旁邊人的表情,不是欣賞,反而是為她的女兒感到難為情。當時她也超尷尬的。甚至還有人正交頭接耳,可能在說些取笑自己女兒的話時。Marry似乎也意識到別人的議論,頓時不知所措,身體僵住,突然停了下來,焦慮地看著母親,眼神仿佛在問:‘媽咪,我接下來怎么辦?’沒想到,母親看著女兒說:‘你可以邊彈邊唱,我最喜歡你一邊彈琴一邊唱歌了’于是,女兒繼續(xù)開心彈著唱著,從那一刻起,母親的視線就不曾離開女兒身上,她在一旁欣賞著女兒的表演。在這里,其實母親不想‘背叛’她的女兒,她選擇站在女兒這邊。結(jié)果,孩子的歌聲和琴聲獲得了在座的喝彩。 看到別人對自己的孩子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時,大部分家長都會尷尬,如果這位母親用力瞪女兒一眼,說:“拜托你,別彈了,趕緊下來”,如果她這么做,等于是“背叛女兒,拯救自己”。以后孩子可能再也沒有勇氣在公眾面前表演,甚至會因自己的不足羞愧,造成心理疾病。 經(jīng)常聽到琴童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練琴,沒有在老師上課時表現(xiàn)好。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家長沒有真正關(guān)愛孩子的學琴。當孩子彈琴不流暢時,有的家長會痛斥孩子。不會坐下來同孩子一起尋找種原因,學琴是一件非??嗟氖虑?,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特別是遇到瓶頸的時候。要同孩子一起,需找到問題所在,為什么會厭學,為什么會不流暢,問問為什么老是在一處出錯,多問幾個為什么?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無法解決,立即問老師,或者把問題留下,下次上課問老師。動不動就劈頭蓋臉一頓訓斥,或者唉聲嘆氣,這樣可能會“無心”地傷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雖然我們不是故意的,但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在孩子眼里,都會被放大解讀。錯誤和瓶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追問,不去尋找答案,更糟糕的是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遇到過一些家長,當孩子幾次課都在彈一首曲子時,會表現(xiàn)得很不高興,會指責孩子彈琴不進步,或者進度不夠。沒有站在孩子一邊,問問是不是這首曲子很難,思考一下這首曲子為什么需要彈幾次課,是不是這里面蘊含了很多東西,包括技術(shù)和表達。有的技術(shù)是需要不斷練習、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的。先不說學琴,舉個例子,劉翔為什么跑得快,除了天生資質(zhì),更多還是要訓練,訓練除了要學會跑的技巧,還要通過訓練促進肌肉機能的健康生長。經(jīng)常看到有些家長,為了攀比,拼命考級,去啃一些孩子根本無法完成的東西,大部分時間就彈幾首考級的曲子,肌肉發(fā)育不成熟,導致很多孩子彈琴動作畸形,手指僵硬,只剩下痛苦,何來樂趣,以至于厭學,最終無法繼續(xù)學習。這是學琴的悲劇,誰的原因,其實是家長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所致。攀比,覺得比別人級別低就是差,就是羞愧,沒有意識到音樂學習的規(guī)律,和學音樂最終意義是開啟心智。 當別人的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有的家長很容易會去比較,說出:你看誰誰多厲害,你還這樣,學了這么久。特別是當下,很多琴童家長都在攀比誰考級多高,誰幾年就考十級了......。這種比較心理,往往會忽視孩子之間的差異,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教育條件的差異等。很多孩子體驗不到父母是“站在他(她)這一邊”、支持他(她)的,甚至,他(她)體驗到的,幾乎都是父母的“背叛”。 學音樂是美好的事情,但也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苦在于音樂學習,特別是器樂學習具有長期性的特點,需要長期堅持、擁有耐心的品質(zhì)。它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練習、每天都要堅持學習。這種堅持指的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堅持,還有父母堅持,有時候父母的堅持更重要。父母的陪伴、包容和耐心尤其重要。孩子很多時候的放棄,就是源自于父母的責怪,源自于父母的不堅持,源自父母的沒耐心。“孩子的心很脆弱,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很容易碎的。所有的孩子都對父母有一個理想的期待(我們會過度美化父母),期待被呵護、被接納。于是,只要經(jīng)驗到父母惡意、不友善的對待,孩子就立刻感到受傷、感覺被背叛。這是很真實的感受。而且,更要命的是,這個受傷的感覺,會一直‘過不去’,停留在記憶里,一輩子不散。 學習音樂本應該是一件益智益情的好事情。切記:把冷靜自持和控制,看得比容許自己釋放熱情、耍寶搞笑、流露真心、表達真實的自己還重要時,就等于背叛了自己。當我們一再背叛自己,我們也會背叛我們所愛的人。孩子不管多丟臉,父母都要和孩子站一邊,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少一些斥責,多一些陪伴,發(fā)現(xiàn)問題,與孩子一起找到解決的方法。學琴歷程中,不管孩子多么不完美的演奏,父母都要學會和孩子站一邊,給予掌聲和鼓勵。
在文化和觀念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我們都是完美的,當我們無法符合這個標準、當我們不完美時,羞愧立即上身。為了要完美,我們把自己“限制”在一個框框里,冷靜、自我控制、怕出錯。為了要完美,我們很容易把自己“限制”在一個框框里,冷靜、自我控制、怕出錯。其實有時候鼓勵孩子犯錯,別擔心出錯很重要,因為越是擔心越容易范錯,這是心理上的暗示造成的。為此,有時出錯比做正確更重要。出錯了,我們才知道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善,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有很深的道理的。如果唯唯諾諾,怕這怕那,縮手縮腳,這是會限制了一個人的探索和感悟世界的。上課時,筆者經(jīng)常鼓勵膽小的孩子“不要怕犯錯,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但是犯了錯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師的任務(wù)就是找到你的不足、找到你的錯誤,之后我們一起解決,改正了我們就是大大的進步”。作為琴童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找到錯誤的原因,不要一味限制孩子犯錯誤,而導致孩子緊張心理。
筆者有一次上課,一個學生表現(xiàn)的比平時任何時候都要好,可以說有他的進步很了不起,因為樂曲本身有點難度也有深度,在技術(shù)拐點處有些瑕疵,但已經(jīng)相當不錯,看得出來,孩子在家時是用心練習、認真做過功課的,我表揚孩子的進步。下課時,我交代這周把今天的曲子再復習一周,好好琢磨一下幾處技術(shù)難點,多注重感情術(shù)語和老師的標記,注意音樂的表達。上課時,這位母親一直在玩手機,下課了,在琴房門口母親說話了,用一種斥責、質(zhì)疑的口吻問孩子:“這星期你練琴了嗎?”孩子說“練了”。母親接著說:“練了還這樣,一首曲子彈幾個星期了,你不要騙我”。你想這孩子會多委屈,明明老師說有很大進步,自己也確實認真了,媽媽卻如此指責。分析原因媽媽只知道不完美,根本沒有去尋找原因在哪兒,并且從對話中可知這位媽媽平時根本沒有督促或者陪伴孩子練琴,上課時也沒聽老師講。以至于,給孩子一種莫須有的責怪。其實這是很傷害孩子的,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三是沒有跟孩子站在一起,陪他一起成長。只是在用她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衡量孩子。沒有悟出學習的規(guī)律,有時學習的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過程中你必須和孩子站在一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