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圖解科舉制度

 2018-12-8 05:44 |

引子:《明朝那些事》中花了比較大的篇幅介紹明朝的科舉制度,一直都知道中國古代科舉是一項基本國策,但是除了八股、當官、秀才、狀元幾個名詞之外,對于科舉真是知之甚少,正好借著《明朝那些事》學習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

明代的科舉共分四級考試,州縣級的院試、省級的鄉(xiāng)試、全國的會試、還有皇帝親考的殿試,圖1所繪即為明科舉的四級考試,

科舉考試流程

圖中可以看出,秀才在縣、市一級的考試中取得第一等的成績,舉人需要通過省一級的考試,貢生要求通過國考,經過這三道關口,參加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才能成為進士,殿試第一名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

在古代讀書人眼中,中狀元還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連中三元,即省考第一名解元,國考第一名會元,殿考第一名狀元。自隋唐開科舉至清廢除科舉1300多年間,連中三元者只有十四人。

再來看看科舉考試的考場和考試內容。在科舉考試中,以會試(進京趕考就是這場考試)最為重要,這是全國性考試。從考試內容上來看,地方考試應該是仿照會試來設置的??荚噲鏊Q為貢院,貢院考試的過程大致如圖2所示。

圖2  會試的基本流程

書中提到貢院的號房有上萬間,而只錄取貢生300人左右,有文獻研究說明代鄉(xiāng)試的錄取比例在3%-6%之間,貢院考試的錄取比例也大致類似。1977年恢復高考時,報考人數570萬人,錄取27萬,錄取比例約4.8%,2016年報名人數940萬,錄取772萬,錄取率82%?,F在的高考從錄取率上來說要比科舉高多了,此外現代的學生考試條件也比科舉學子強不知多少倍。在貢院考試中,考生要在號房內考三場,每場32夜,吃住全在號房內,號房又小,艱辛程度可見一斑。

三場考試中以策論最為關鍵,以八股文最為折磨人。八股文除了限定形式之外,還限定思想,科舉學子不能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必須依照程朱理學的思想答題,這是明清科舉制度最大的敗筆。

也因此,現代人提到科舉制度,大多會以不屑的表情給科舉貼上封建糟粕的標簽。不過,如果我們不對先輩過于苛刻,將科舉制度放在歷史長河中,允許先輩摸著石頭過河,科舉確有他的先進之處。從上古沒有官員選拔制度到漢代舉孝廉,再到隋唐出現科舉,這是人才選拔上的重要進步,如圖3描述了我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演變,從中可以看出,與其他官員選拔相比,科舉制度確實是先進制度。

中國古代官員選拔制度演變圖

從圖3還可以發(fā)現,自秦統(tǒng)一中國后,在官員選拔中就出現了考試,考律法,這也就明白為什么說秦朝推崇法家思想。隋唐開始科舉考試與秦漢的考試主要差異有兩個,一是認定具有考試資格的方式差異,二是考試內容上的差異。所謂科舉,“科”是科目、分科,“舉”有推舉之意。原來是官員推舉,難免會產生徇私現象,后來發(fā)展為統(tǒng)考,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舞弊。隋唐以來各朝,同樣是科舉,考試內容也,我們將唐宋和明清時期的科舉內容進行對比,如圖4所示。

明清科舉對比

圖4中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時期考試科目較多,用現在的語言來說,當時的科舉還包含了一部分的自然科學,如明算科(算術)、醫(yī)舉科(醫(yī)學)。但到明朝時就都改變了,明清的科舉主要有四個特點:(1) 明朝科舉科目單一,只有進士一科;(2) 考試內容單一,只考八股文,以程朱理學為指導思想與精神內核;(3) 考生來源單一,所有考生來源于學校;(4) 擁有嚴格的考試制度,防范與懲治作弊做到了空前完備。

在元朝取代宋之后,窩闊臺聽從耶律楚材的建議開科舉,但期間屢有中斷,元朝執(zhí)政的97年間,有45年實行科舉,每3年開一科共計16科。元朝在科舉上只開設文科,并對辭賦、詩歌大加限制,這就成了明朝科舉的樣板。在明代取代元朝后,朱元璋是一個極為高效率的皇帝,他曾借著胡惟庸案(胡惟庸算的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將丞相一職廢除,將權利集中自己一人手中。或許在朱元璋眼中,科舉就是為他選拔官員,其它一切不以此為中心的科目當然都應該廢除,所以明朝科舉只開一科,既是元朝科舉制度的延續(xù),也是朱元璋的“高效”。

然而,這種“高效”卻導致了社會整體發(fā)展的落后,因為社會進步是一個系統(tǒng),某一單項的先進并不能代表社會整體的進步。

明清科舉制度將人才極大的吸引到做官一條路上,并逐步淘汰自然科學方面的人才,至此,中國人幾乎都以讀書等第為目標。明清時期的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做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實際上是“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

我今天才明白,這一現象并不代表中國人一貫如此,在唐宋,科舉有著更豐富的內容,有自然科學,還有詩詞歌賦。正如高曉松所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在唐宋學子中,可能真有詩和遠方,這可以從唐詩宋詞中略窺一斑。從唐到宋,科目從十二發(fā)展到十五科,如果宋不被元滅,也許科舉制度也有可能發(fā)展出分門別類的自然科學體系,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將科舉中每一科視為一個維度,唐宋時期學子是在一個高維空間內(唐十二科視為十二維度,宋十五科視為十五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明清學子只能在做官這一個維度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還是朱熹的),這種收縮實在令人惋惜。

盡管明朝的科舉與唐宋科舉相比,已經落后一大截。即便如此,明朝的科舉制度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官員選拔制度。以歐洲為例,歐洲整個社會在18世紀以前依然是貴族世襲、君主恩賜這一套,這很像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事。

1556年葡萄牙人科魯茲來華,他是第一個達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在其游記中介紹了中國官員的選拔方式(他們很向往中國),1615年金尼閣在《基督教遠征中國史》第1卷第5章詳細介紹了科舉考試的全過程。17-18世紀,歐洲興起了一股推崇中國文明的熱潮,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都贊賞過中國的科舉制度,法國經濟學家奎奈主張歐洲引進中國的科舉制度。

在中國科舉制度的示范作用下,1791年,法國首先試行文官考試(后又廢止);182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考試選用文職人員;此后各國紛紛效仿英國逐步建立自己的文官考試制度(當時的英國是世界強國),美國于1883年也實行文官考試,這一制度逐漸成為當代的公務員考試制度。

也因此,西方一些學者認為科舉制度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貢獻之一,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科舉制度是中國繼火藥、造紙、印刷、活字排版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科舉制度引入歐洲幾乎與國人猛烈抨擊科舉制度是同時進行的,歐美等國借鑒科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們吸取了科舉制平等競爭和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摒棄了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的“國學經典”。隋煬帝開科舉本是要面向社會公開取士,選拔優(yōu)秀人才,而到明清朝廷卻以科舉為手段壟斷思想,忘記科舉的初衷,必然不得科舉的結果。

或許可以說,科舉在中國的失敗可能不是“科舉”本身的失敗,而是朝廷價值取向的失敗,具體體現在“學的不用,用的不學”,再者就是八股文不準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只能用朱熹的思想。第一種情況造就了人格分裂,公開場合和私下場合出現截然不同的人格;第二種情況造就了很多沒有思想和信念的人,因為思想和信念的缺失,致使金錢補位成了一些人的行動準則。

科舉,從唐宋的多科到明清的單科,從國內廢止科舉到國外興起公務員考試制度,我們至少可以從中明白以下幾點:(1)唐宋時期的科舉是包含自然科學、詩詞歌賦的,明清延續(xù)元朝科舉才將科舉變成“封建糟粕”;(2)最糟粕的有兩點:一是“學的不用,用的不學”,二是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摒棄封建糟粕,就是要逆這兩條而為。首先要知行合一,怎么說就怎么做,即便錯了,在實踐中發(fā)現行不通就會改正,如果說一套做一套,就永遠失去了自我糾錯的機會;其次,要擁有自己的思想,這樣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民族進步是民族每一份子的責任,擁有自己思想的人多了民族的進程才不至于停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遼朝科舉制有何特征?從應試對象到釋褐授官等多方面來賞析
祖國風光(179)閬中貢院進士館
南京之中國科舉博物館
千年科舉探幽
科舉制的產生與發(fā)展,你知道嗎?
唐宋時期的科舉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