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科普網(wǎng)站上,辛棄疾的介紹,是南宋將領(lǐng)、詞人。
將領(lǐng)在前,詞人在后。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名垂千古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64歲的辛棄疾,任鎮(zhèn)江知府時,登臨北固亭,感嘆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登高望遠,撫今追昔,寫下的千古傳唱之作。一句“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道盡了多少英雄遲暮的無奈。
辛棄疾的熱血,從祖父之輩開始流淌。南北宋與金國不斷的烽火,燒毀了百姓民生,也讓辛家的愛國報效之路曲折異常。辛棄疾出生在金人的統(tǒng)治里,那時候的北方早已被金人侵占,南宋無法保護自己的子民,于是人們自己拿起了刀槍、農(nóng)具,組成一支支頑強抵抗的散軍。和平年代里的我們,可能無法想象,那是怎樣的家國情懷,讓一批批的平頭百姓倒下,又一批批地涌現(xiàn),攪得金國屢屢鎮(zhèn)壓無效,腦殼疼。
為了安撫百姓,金人啟用了一批南宋管理者,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便在其中。身在金國,假意迎合,辛贊雖在金國任職,背受著“叛國”罵名,卻扮演著“余則成”的角色,不知道多少次在午夜夢回時,拿起武器,同金人決一死戰(zhàn)。
電視劇《潛伏》劇照
在無數(shù)個童年的清晨與午后,辛棄疾跟在祖父的腳印后,“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面對壯麗山河,狼煙幕幕,辛贊把一生所學(xué),傾囊傳授給辛家的子孫,這里怎么布陣、那里怎么用兵,辛棄疾詩文里的將帥才華,大約便在這里風起。
同樣的付出,同樣的尷尬,辛贊背了大半輩子,辛棄疾“不得志”的命運,也始歸結(jié)于此。“歸正人”的身份,限制了辛家數(shù)代人的仕途之路、報效之情。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完顏亮大舉南侵,備受壓迫的漢族人民奮起反抗,也是在這時,年僅21歲的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加入了起義軍,初露鋒芒。
青春年少,一腔熱血,辛棄疾憑借出色的將才與智謀,在起義軍中聲名大噪,南宋與金國的戰(zhàn)亂之后,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一年,辛棄疾二十五歲。
也是青春年少,總要撞回南墻的。剛到南方的辛棄疾明顯的“水土不服”。這時的南宋,主和派的掣肘、黨閥斗爭的私心、決策層的多謀多疑,讓這個內(nèi)憂外患的朝廷在對外的態(tài)度上十分怯懦與被動。但辛棄疾不是啊,一腔熱血、只想收復(fù)失地、只想國仇家恨!
這一腔熱情化成一篇篇抗金北伐的爆款文章,其中《美芹十論》、《九議》等,朝廷之外開花流長,這些掌聲在朝廷聽來,只覺刺耳,無異于逼宮就范。
行啊,你能干,那就先派你外放吧!
——可以說,辛棄疾的政治生命是能看到頭的,一方面是“歸正人”的身份尷尬,一方面是他對朝廷的把握失準。
行吧,那就去干吧!
——辛棄疾一頭扎入城市建設(shè)當中,先后輾轉(zhuǎn)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zhuǎn)運使、安撫使等職務(wù)。是金子,辛棄疾真的發(fā)了一路的光。在湖南建立飛虎軍,這只軍隊,在后來的三十年里始終被金人深深忌憚。在隆興知府任上,順利解決當?shù)仞嚮?,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這樣多的功勞與夸贊,換來的是朝廷的深深忌憚。本來南宋朝廷就特別忌諱地方官員營私結(jié)黨,頻頻調(diào)動以保證力量之間的平衡。我們的辛棄疾更是創(chuàng)造了新的紀錄,兩年調(diào)動四五次,江浙兩湖跑了個遍。
要說厚黑學(xué),能從南北宋出來的高官,大概每個人心里都有數(shù)十萬字的經(jīng)可傳。說來吊詭,要想為民辦事吧,得先當個大官。要想當個大官,你就得夠厚黑。南宋崇尚“文官清流”,文人肚子里曲曲繞繞太多了,所以我們的老辛,最高也只混了個四品龍圖閣待制。
但說起來,辛棄疾不會官場那一套嗎?他會,只是不愿意。
上面談到的“飛虎軍”,就是一場“官斗”大戲,辛棄疾贏得漂亮。在湖南長沙組建飛虎軍,太難了!要人沒人、要馬沒馬、連兵器都莫得。且朝堂之上暗流涌動,有人想把事情攪黃。為了順利組建飛虎軍,辛棄疾需要在一個月內(nèi)把飛虎軍的營房做好。沒有石塊,好,讓囚犯去干,采多少石,減多少刑罰;沒有瓦片,好,跟百姓買,自家屋頭的瓦片,20片=100文,大家上房掀瓦,干得熱火朝天。
中國速度??!朝中掌管軍事的“厚黑們”一看,哦豁,把柄哦——這不是壓榨百姓嗎?于是一道金令下來,不準辛棄疾繼續(xù)干了。老辛拿到旨意后,沒有聲張,多外只說朝廷鼓勵我們呢,叫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于是飛虎軍飛快地組建起來了。事成之后,辛棄疾將如何組建、如何添磚加瓦、流程用奏折寫的明明白白,文采十足地呈給了皇帝,任誰都查不出錯。
你說辛棄疾不懂官場嗎?不會厚黑嗎?他懂的,只是志不在此。
剛過不惑之年的辛棄疾,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在江西建起了“稼軒”,自號“稼軒居士”。41歲,辛棄疾迎來了第一次被罷官。此后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xiāng)閑居,始終郁郁不得志。64歲的高齡,辛棄疾忽然被任命為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這讓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但不久,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面臨降職,這一次,辛棄疾不干了。
六十八歲的秋天,這位不放棄、不泄氣的辛棄疾,我們永遠的將軍,離開了人間。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辛棄疾的晚年,是在江南度過的。養(yǎng)人的山水,撫不平這位老人內(nèi)心的蒼夷。辛棄疾始終無法接受自我內(nèi)心的問詢。他的一生,雖然總以三國名士自比,卻最欣賞陶淵明:進則仕,退則怡然自得,平平靜靜,或許是自己一生無法到達的境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但愿你也曾真正有過清平之樂。
歡迎留言、點贊、關(guān)注,我們繼續(xù)在燦爛的文明中騎驢慢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