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妃的丈夫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歷帝。
王恭妃出生于嘉靖四十四年,比萬歷帝小兩歲,她是宣府左衛(wèi)人,五歲時跟隨家人遷到京師,她的父親考中武舉人后,獲封錦衣衛(wèi)百戶,正六品。
王恭妃通過選秀進(jìn)入皇宮,九歲即位的萬歷帝成年后,朝廷為了皇帝大婚,下令在民間選妃,第一名王喜姐被冊立為皇后,第二名、第三名都被冊封為妃。
王恭妃雖然沒進(jìn)入前三名,但可能在落選的女子中是比較出色的,于萬歷六年二月被選入宮廷,分到慈寧宮服侍萬歷帝的生母李太后,此時王恭妃十三歲。
三年后的某一天,萬歷帝在慈寧宮偶遇王恭妃,一時興起,臨幸了她。
根據(jù)慣例,皇帝臨幸后宮女子后,必然有賞賜,文書房內(nèi)侍記下日期和所賞賜的物品,作為日后確認(rèn)其所生子女的憑據(jù)。
可是萬歷帝為了隱瞞此事,事后既沒有賞賜王氏任何物品,也從未對身邊的人提起。
春風(fēng)一度,王氏懷孕了,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李太后發(fā)現(xiàn)后把她叫到身邊查問,王氏哭著向李太后說出實情。
不久,李太后借著在一起就餐的機(jī)會,問萬歷帝:可有此事?
萬歷帝矢口否認(rèn),百般抵賴,李太后于是讓人取來起居注。按規(guī)定,皇帝的每日生活起居,都由專人記錄在冊,即起居注。
在確鑿的證據(jù)面前,萬歷帝再也無法抵賴,只能承認(rèn)。
李太后看著兒子心不甘情不愿的樣子,苦口婆心地勸他:“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明史·后妃列傳》)。
萬歷十年六月十六,萬歷帝下旨冊封王氏為恭妃,此時萬歷帝十九歲,四天后,張居正病逝,或許,萬歷帝是在李太后和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的壓力下才同意冊封王氏的。
這年八月,王恭妃真的生下一位皇子,即皇長子朱常洛,此時萬歷帝十九歲,王恭妃十七歲。
兩年后,王恭妃又生下一個孩子,即萬歷帝的第四女朱軒嫄。
母以子貴,這是否意味著萬歷帝對王恭妃日久生情了呢?非也。
萬歷帝心愛的后宮女子是鄭貴妃。
萬歷十四年,鄭貴妃生下皇子,即萬歷帝的第三子朱常洵(當(dāng)時第二子已經(jīng)早夭),兩個月后,萬歷帝下旨冊封鄭貴妃為皇貴妃,地位只低于皇后,而王恭妃的位份沒有任何變化。
鄭貴妃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當(dāng)太子,萬歷帝愛屋及烏,也有意將朱常洵冊立為皇太子,但是朝廷大臣和萬歷帝的生母李太后認(rèn)為應(yīng)遵循祖制。明太祖朱元璋確立了立嫡立長的皇位繼承制度,萬歷帝沒有嫡子,而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是庶長子,應(yīng)被冊立為太子。萬歷帝當(dāng)初也是以庶長子的身份被冊立為太子的,可是萬歷帝既不喜歡王恭妃,也不喜歡她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從而引發(fā)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
為了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歷帝與群臣斗智斗勇十五年。
鄭貴妃使盡渾身解數(shù)對付王恭妃母子,萬歷二十二年,鄭貴妃污蔑朱常洛與宮女鬼混,萬歷帝派人去景陽宮檢查,王恭妃哭著說:“我十三年來與孩子共同起居,片刻不敢離開,正是為了今日,我擔(dān)心的事現(xiàn)在果然發(fā)生了”。使者回去如實稟報萬歷帝,朱常洛的清白才得以保全。
后來,李太后出面干預(yù),問萬歷帝:為何遲遲不肯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
萬歷帝回答:“他是都人之子”,當(dāng)時宮女也被稱為都人。
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當(dāng)初李太后原本也是宮女,因為生了兒子得到冊封。
在滿朝文武和李太后的堅持下,萬歷帝最終妥協(xié),萬歷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冊立為皇太子,但是王恭妃仍然沒得到進(jìn)封。
萬歷三十四年,皇長孫朱由校出生,王恭妃才被進(jìn)封為皇貴妃。
五年后,王恭妃病重,太子朱常洛請旨前去探視,景陽宮仍然緊閉,朱常洛只好找宦官拿來鑰匙,開鎖進(jìn)去,王恭妃身染重疾,萬歷帝都不曾去看過她,可見,成為皇貴妃后,王恭妃的生活境況未得到絲毫改善。
王恭妃十三歲進(jìn)宮,四十六歲去世,當(dāng)了三年宮女,五年皇貴妃,其余時間都是以恭妃的身份生活在皇宮里。雖然是皇帝的妃子,但是她始終備受丈夫冷落,受鄭貴妃排擠,被幽禁在景陽宮多年,無人問津,受盡屈辱卻無處可訴,只能終日哭泣,最終哭瞎雙眼,是最凄慘的明朝皇帝生母,比較值錢的日用品銀壺、銀盤殘破不堪,滿是缺口。
王恭妃在彌留之際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此時她已經(jīng)雙目失明,她伸手摸著兒子的衣服淚流滿面:“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明史·后妃列傳》)。
王恭妃去世后,大學(xué)士葉向高跟萬歷帝進(jìn)言:“皇太子的生母去世,理應(yīng)厚葬”,萬歷帝再三拖延,最終按照沒有兒女的嘉靖帝沈皇貴妃的規(guī)格葬在天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