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像一個陀螺一樣在原地打轉(zhuǎn),使勁賺錢,停不下來,也不能停,一旦停止,生活何以為繼?
不能不工作,不能每月沒有固定收入,要不然,那么多的賬單如何支付?生活必需品拿什么買?糧食、蔬菜,每天的一日三餐。
身邊不少朋友對生活的向往是這樣的: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不再疲于奔命,不再朝九晚五,不用每天被上班鬧鈴吵醒,可以隨心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有人吐槽,不能停止工作,手一停,嘴就停,沒了收入,靠什么吃飯呢?
在缺錢的壓力下終日忙碌,有人覺得疲累不堪,夢想著早日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
有人說,在北上廣深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需要2.9億元,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終其一生,都掙不了這么多錢。
那么,有沒有別的方式能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呢?有人另辟蹊徑,壓縮開支,拼命存錢,存夠每年支出的25倍,然后靠4%的理財收益維持生活。據(jù)說有人通過這種方式在三十多歲時退了休。
過著極簡的生活,力求儲蓄率達到50%以上。
有了足夠的積蓄作保障,不用為了錢不得不工作,不用再做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在職場因不甘心比別人差而被動消費,有時間專心發(fā)展自己的興趣。
有人為了早日退休,極盡所能,降低消費,把車子賣了,上班坐地鐵,每天自己做飯,牛仔褲破了洞,補補繼續(xù)穿.....
可是不上班之后,時間如何打發(fā)?總不能一直吃了睡,睡了吃。在沒有缺錢的壓力后,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呢?
盡管不少人吐槽工作中的各種不如意,可是仍有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工作起來像打了雞血一樣,比如電視劇《完美伴侶》中的律師陳珊。
工作對于人的意義而言,并非只是每月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其中還有我們的理想。
記得上小學(xué)的時候,老師問班里的同學(xué)長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人想當(dāng)老師,有人想當(dāng)醫(yī)生,有人想當(dāng)數(shù)學(xué)家,有人想當(dāng)作家。
長大后,為生活所迫,終日賺錢忙碌,與理想漸行漸遠,憶起兒時的理想,越來越覺得有心無力。
等有了錢,一定要重拾兒時的理想,做出點兒成績來給自己看,等老了,兒孫繞膝,回憶往事,滿滿的自豪感。
要么拼命存錢,早日離開讓自己不舒心的工作,要么愛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廣告無處不在,潛移默化中讓你和別人攀比,不停地買東西,沖動之下,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買買買帶給短暫快感的同時,也給人帶來沉重的財務(wù)負擔(dān)。
有的女孩子喜歡精致的包,相中了便抑制不住沖動買下來,有的女孩喜歡買漂亮衣服,一位朋友曾說,打開衣柜,有時會陷入迷惘和恍惚,真的需要買那么多衣服嗎?
有人認為,與其讓物欲把自己累成狗,不如降低物欲,壓低消費。
雖然對很多人而言,極簡生活不一定適合,但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消費,的確能讓生活輕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