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語出《列子·湯問》。工匠的精巧技藝,竟然可以和天地同樣高超!贊揚(yáng)能工巧匠的技藝可與天然媲美。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功:指器物的精好,堅利。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語出元代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工匠的高超技藝巧奪天工,煉制的藥做成煙火燃放,使黑夜亮同白晝。二句詩稱贊匠人的技藝達(dá)到巧奪天工的程度。
【九秋風(fēng)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語出唐代陸龜蒙《秘色越器》詩。深秋,霜風(fēng)白露,一片荒涼,可越窯一開,千山青翠之色盡在其中。二句詩稱頌燒窯工人的高超技藝。越窯:唐代著名的青瓷窯之一,窯址浙江省。古屬越州,故稱越窯。
【王良之所以使馬者,約審之以控其轡,而四馬莫敢不盡力】語出《呂氏春秋·審分》。王良之所以善于使馬駕車,是由于他懂得約束馬匹和控制馬轡,因而四匹馬不敢不盡力。比喻做事應(yīng)抓住要領(lǐng)。王良:人名,春秋時晉之善钷馬者。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xué)】語出《禮記·學(xué)記》。不喜歡那種技藝,就不能心情愉快地去學(xué)習(xí)它。說明對于某種技藝,首先要有興趣,才能做到學(xué)習(xí)主動。興(xing杏):喜悅。藝:技藝。
【有百技而無一道,雖得之弗能守】語出《淮南子·詮言訓(xùn)》。具有多種技能但沒有一定的方向,雖然能有所收獲,但不能堅持下去。說明技術(shù)專一了,才能精益求精,而樣樣會,樣樣不精通,就會半途而廢。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語出宋代葉適《法度總論》一。觀察過多種器物的人,能成為好工匠;看過很多病人的人,能成為好醫(yī)生。說明博采眾長,重視實(shí)踐,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藝。
【技藝之士資在于手】語出《商君書·算地》。手工業(yè)者的資本在于手中的技術(shù)。資:資本,本錢。手:指手中掌握的技術(shù)。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語出《論語·子罕》。我小時候貧苦,所以學(xué)會了很多卑賤的技藝。說明技能是從親身實(shí)踐中學(xué)到的。賤:貧窮。鄙事;卑賤的技藝。
【良匠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必巧】語出晉代葛洪《抱樸子·極言》。高明的木匠能教人使用規(guī)矩的方法,但不能使人必定成為一個能工巧匠。說明造就一個人,師傅的作用不是絕對的。規(guī)矩:校正圓形方形之器。
【尚技而賤車,則民興藝】語出《禮記·坊記》。重視有技能的人,而不吝惜賞賜車,那么百姓就會講求技藝了。賤車:不吝惜于賜車。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語出唐代李白《秋浦歌》詩之十四。冶煉爐爐火熊熊,四周成了紅彤彤的一片;爐火紅星迸濺,與升騰的紫煙交織在一起,甚是壯觀。二句詩寫的是熱鬧非凡的冶煉場面。紅星:冶煉爐中迸出的火星。紫煙:從冶煉爐上蒸騰升起的煙云。
【始臣之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牛沒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就未曾看到過完整的牛了。說明勤于實(shí)踐會使人的技術(shù)純熟精湛。這句話后來概括為“目無全?!?、“目牛無全”。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語出唐代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的石工技藝精巧如神,登上高入云天的山峰去取深紫色的硯石。二句詩以高超的想象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端州:地名,今廣東省高要縣,以出產(chǎn)端硯聞名于世。紫云:比喻紫色硯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