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朝太子列傳(下)
userphoto

2022.05.22 遼寧

關注

唐朝

1李建成(589-626)母竇皇后,字毗沙門,唐高祖長子,謚號隱太子。617年在河東招募士兵,率軍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據(jù)潼關,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后,任尚書令,618年立為皇太子,協(xié)助處理政事,多次防御突厥的入侵,斬殺劉黑闥,平定山東地區(qū)。620年鎮(zhèn)守蒲州,防備突厥進犯,623年班師回朝,626年死于玄武門之變,享年38歲。子太原王承宗早夭,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巨鹿王承義皆遇害,追封息王,謚號隱,長女縣主,次女聞喜縣主婉順。

李建成

2李世民(598-649)母竇皇后,唐高祖次子,唐朝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626-649年在位,年號貞觀。少年時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613年娶長孫氏,616年并隨父多次出征,平定山西叛亂和抗擊突厥的侵擾。617年隨父起兵攻入長安,次年任尚書令,封秦王。后來四處征戰(zhàn),619年破薛仁杲,擊敗宋金剛和劉武周,虎牢之戰(zhàn)中,殲滅王世充和竇建德軍。626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及諸子,同年立為太子。攻滅東突厥及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zhèn),被各族尊為天可汗,史稱貞觀之治。649年駕崩,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享年52歲。

唐太宗

3李承乾(619-645)字高明,唐太宗長子,母長孫皇后。620年受封恒山王,626年徙封中山郡王。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唐太宗寵愛有加,派陸德明,孔穎達與魏征等人悉心輔佐和教導。唐太宗外出,常令其留守監(jiān)國,代理庶政。身有足疾,不良于行,嬉戲廢學,屢教不改,與太宗政見不同,漸漸父子日益疏遠。后得知李泰奪嫡之念,642年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后,聯(lián)合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等人圖謀不軌,事情敗露后,唐太宗將其廢為庶民,流放黔州,645年死于貶所,享年27歲。追贈恒山郡王,謚號愍,遷葬于昭陵。

4李治(628-683)字為善,唐朝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第九子,母長孫皇后,太子李承乾同母弟。出生麗正殿,631年封晉王,李承乾與李泰相繼被廢,643年冊為皇太子。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即位。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制度,由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史稱永徽之治。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寵幸武則天,排除元老派的干擾。660年以后,經(jīng)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開始參與國家大事。由于健康狀況不佳,政權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在位期間,先后滅西突厥,660年滅百濟,出兵滅高句麗,唐朝版圖為最大。683年去世,享年56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增謚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高宗

5李忠(643-664)字正本,唐高宗長子,母劉宮人。646年被封陳王,永徽元年任雍州牧,過繼給王皇后。652年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655年加冠禮,次年被廢,降封梁王,授梁州都督,遷房州刺史。660年坐罪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禁于李承乾故宅。664年許敬宗陷害其與宰相上官儀,宦官王伏勝謀反,坐罪賜死,時年22歲,追封燕王,贈揚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6李弘(653-675)唐高宗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655年封代王,次年立為皇太子。孝順仁德,體恤民情,并為獲罪姐姐求情,編纂《瑤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寵愛。675年隨行洛陽,猝死于合璧宮,時年23歲。唐高宗悲痛不已,追贈孝敬皇帝,葬于恭陵,廟號義宗。

7李賢(655-684)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則天次子。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王勃曾作為太子侍讀。容貌俊秀,深得李治的喜愛。675年太子李弘死后,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jiān)國,得到唐高宗稱贊。680年以謀逆罪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召集文官注釋《后漢書》具有較高史學價值。684年武則天主政后,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年僅30歲,唐中宗時追贈司徒,陪葬乾陵,追謚章懷太子。

8李顯(656-710)唐高宗第七子,原名哲,母武則天,歷封周王,英王,廬陵王。唐朝皇帝,683-684,705-710年在位,廟號中宗。初封周王,后封英王,680年李賢被廢后,立為太子,683年即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次年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698年召還洛陽,復立為太子。705年在宰相張柬之等大臣幫助下,發(fā)動兵變,并在通天宮復位。在位期間,對內(nèi)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置修文館學士。對外發(fā)展與吐蕃的經(jīng)濟與文化關系,實行和親政策,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擊敗后突厥,保證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710年7月病逝,終年55歲,謚號昭孝皇帝,廟號中宗,葬于定陵。

唐中宗

9李重俊(684-707)唐中宗第三子,698年封義興郡王,授衛(wèi)尉員外少卿。705年封衛(wèi)王,拜洛州牧,次年立為太子。707年發(fā)動兵變,處死武三思等人,后戰(zhàn)敗而死,謚號節(jié)愍太子,時年24歲,子宗暉封湖陽郡王。

10李隆基(685-762)又稱唐明皇,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唐高宗孫。712-756年在位,唐睿宗第三子,故稱李三郎,母竇德妃。生于東都洛陽,初封楚王,改封臨淄王。710年六月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勢力。同年七月立為太子,712年李旦禪位,次年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人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封大祚榮為渤??ね?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皮羅閣為云南王,封回紇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奸臣,導致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轉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為太上皇,762年病逝,終年78歲,葬于泰陵,廟號玄宗,謚號明孝皇帝。

唐玄宗

11李瑛(707-737)字嗣謙,唐玄宗次子,母趙麗妃。710年封真定郡王,713年封郢王,715年冊立為太子,725年改名鴻。737年賜名瑛,受到武惠妃和駙馬楊洄的構陷,與鄂王李瑤,李琚皆廢為庶人,坐罪賜死,享年31歲,子新平郡王儼,平原郡王伸,倩,慶王俅,偆,鄭國公儆,韓國公備,倫,博平郡主。

12李亨(711-762)初名嗣升,又名玙,紹,唐玄宗第三子,母元獻皇后楊氏,唐朝皇帝,756-762年在位。初封陜王,727年徙封忠王。738年立為太子,安史之亂起,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jié)度使,負責率軍平叛。唐玄宗西逃,在馬嵬坡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756年七月在靈武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757年九月至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762年病危,張皇后想廢除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輔國,程元振出兵保護太子李豫,逮捕張皇后與李系等人。 當夜病死,時年52歲,廟號肅宗,謚號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唐肅宗

13李豫(727-779)初名俶,唐朝第八位皇帝,762-779年在位,唐肅宗長子,母吳皇后。為人仁孝,初以皇孫受封廣平王。安史之亂時隨父往靈武,肅宗稱帝后,拜天下兵馬大元帥,先后收復長安與洛陽,進封楚王,成王。758年冊立為皇太子,762年被宦官李輔國等擁立為帝,同年冬平定安史之亂。次年吐蕃攻占長安,出逃陜州,起用名將郭子儀擊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懷恩之亂。在位時期,定計誅殺權宦李輔國,魚朝恩及宰相元載,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運和鹽價等,任用楊綰為相,發(fā)展生產(chǎn)。779年駕崩,享年53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代宗。

唐代宗

14李適(742-805)唐朝皇帝,唐代宗長子,779-805年在位,母沈氏。初封奉節(jié)郡王,762年任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雍王,次年拜尚書令。764年立為皇太子,779年即位。781年發(fā)動削藩戰(zhàn)爭,輾轉奉天,梁州等地,依靠宰相李泌及李晟等協(xié)力平亂。執(zhí)政后期,委任宦官為禁軍統(tǒng)帥,對藩鎮(zhèn)多事姑息,總體局勢較為安定。興起古文運動,聯(lián)合回紇,南詔,打擊吐蕃,扭轉對吐蕃的劣勢,為元和中興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805年駕崩,享年64歲,謚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憲宗。

15李誦(761-806)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長子,母昭德皇后王氏。初以皇孫,冊封宣城郡王。779年唐德宗即位,進封宣王,冊立為太子。慈孝寬大,擅長隸書,785年組織了奉天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805年正式繼位,任用王叔文等人變法,觸犯了宦官和節(jié)度使利益,被迫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次年駕崩,謚號安孝皇帝,廟號順宗,享年46歲,葬于豐陵。

16唐憲宗李純(778-820)本名淳,唐朝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孫子,唐順宗長子。788年冊封廣陵郡王,805年立為太子,改名李純,監(jiān)國理政,同年八月繼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力圖中興,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稱元和中興。820年駕崩于大明宮,享年43歲,謚號神孝皇帝,廟號憲宗,葬于景陵。

唐憲宗

17李寧(794-812)名宙,唐憲宗長子,母紀美人。805年冊封平原王,唐憲宗即位,進封鄧王。809年冊封皇太子,812年病死,時年19歲,謚號惠昭太子,葬于驪山北原。

18李恒(795-824)母郭皇后,原名宥,唐憲宗第三子,唐朝皇帝,820-824年在位。初封建安郡王,806年進封遂王,810年領彰義軍節(jié)度使,812年冊立為太子。在宦官梁守謙擁立下,登基即位。在位期間,宴樂過多,所任宰相蕭俛,段文昌缺乏遠見,使得河朔三鎮(zhèn)再度叛亂。824年駕崩,在位五年,時年30歲,安葬光陵,謚號睿圣文惠孝皇帝,廟號穆宗。

19李湛(809-826)唐穆宗長子,母王皇后,唐代皇帝。821年加封景王,次年冊立皇太子,824年即位。在位期間,耽于玩樂,沉迷蹴鞠,不愛理政。權宦王守澄勾結宰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引發(fā)染工暴動事件。826年為宦官劉克明等所弒,年僅18歲,謚號愍孝皇帝,廟號敬宗,葬于莊陵。

20李普(824-828)唐敬宗長子,母郭貴妃,825年封晉王,12月為昭義軍節(jié)度副大使。 826年敬宗被殺,江王李涵即位,是為唐文宗。文宗時加開府儀同三司,828年6月薨逝,時年五歲,追贈悼懷太子。

21李永(827-838)唐文宗子,母王德妃,830年封魯王。832年成為皇太子,愛好出游,荒怠政務,不聽師傅韋溫教導。837年受到楊賢妃讒害,幽閉于少陽院,險些遭到廢黜,次年暴卒于少陽院,謚號莊恪太子,享年12歲,葬于永陵。

唐敬宗

22李渼(836-852)唐朝皇子,唐宣宗次子,生母不詳,846年封雍王。852年病死后,追封靖懷太子,享年17歲。

23李漼(833-873)本名溫,唐朝皇帝,859-873年在位,唐宣宗長子,母元昭皇后晁氏。生于光王府,初封鄆王。859年唐宣宗駕崩后,在宦官王宗實擁立下監(jiān)國,八月即位。次年改元咸通,勵精圖治,延納讜言。統(tǒng)治后期,驕奢淫逸,導致浙東,四川等相繼發(fā)生動亂,內(nèi)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873年8月駕崩,享年41歲,謚號惠孝皇帝,廟號唐懿宗,葬于簡陵。

唐懿宗

24李儇(862-888)本名儼,唐朝皇帝,873-888年在位,唐懿宗第五子,母王氏。初封普王,熱衷游樂,擅長馬球。唐懿宗彌留之際,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擁戴下,成為太子,改名儇。873年柩前即位,時年12歲。在位期間,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亂,引發(fā)王仙芝,黃巢起義。長安失落后,逃亡蜀地,調(diào)動各鎮(zhèn)節(jié)度使平定黃巢起義,返回長安。光啟年間,經(jīng)歷鹽池之爭和襄王之亂,身體狀況愈下,臨終傳位于李曄。888年去世,年僅27歲,追謚惠圣恭定孝皇帝,廟號僖宗,葬于靖陵。

唐僖宗

宋朝

1趙元僖(966-992)初名德明,元佑,宋太宗次子。982年封廣平郡王,次年進封陳王。雍熙間任開封尹兼侍中,進封許王,加中書令。992年去世,年僅27歲,追贈皇太子,謚號恭孝。

2趙恒(968-1022)原名德昌,又名元休,元侃,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李皇后。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995年立為皇太子,改名恒,997年即位為帝。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1004年在主戰(zhàn)派寇準等人的勸說下,北上親征,與遼軍會戰(zhàn)于澶淵。當時局勢有利于北宋,互有勝負,澶淵定盟和解,簽訂澶淵之盟。在位后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常以天書,符瑞之說蠱惑朝野,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1022年駕崩,享年55歲,謚號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于永定陵。

宋真宗

3趙禎(1010-1063)初名受益,宋朝皇帝,1022-1063年在位,宋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 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至中書令。1018年立為皇太子,1022年即位。在位初期,由章獻皇后劉氏垂簾聽政,1033年才開始親政。爆發(fā)第一次宋夏戰(zhàn)爭,經(jīng)三年交戰(zhàn)后,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國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慶歷增幣”。1043年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企圖遏止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1063年在福寧殿崩逝,享年54歲,謚號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

宋仁宗

4趙曙(1032-1067)原名宗實,改名趙曙,宋朝皇帝,商王趙元份孫,濮王趙允讓第13子,宋仁宗養(yǎng)子。幼年時被宋仁宗接入皇宮撫養(yǎng),賜名宗實,任左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歷任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秦州防御使。1062年立為皇子,改名曙,封巨鹿郡公,次年即位。在位后,任用舊臣韓琦等人,與遼朝和西夏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1066年命司馬光修《資治通鑒》,1067年駕崩,享年36歲,謚號宣孝皇帝,廟號英宗,葬于永厚陵。

5趙頊(1048-1085)初名仲針,宋英宗長子,生母高皇后,宋朝皇帝,1067-1085年在位。1064年進封潁王,1066年被立為皇太子,次年正月即位。即位初年召王安石赴京,推行變法,史稱熙寧變法。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先后頒布實行均輸法,青苗法與農(nóng)田水利法。在變法期間,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遭到守舊勢力的攻擊。元豐年間親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礎上,使改革有所推進。1082年又聽徐禧之計,筑永樂城,西夏發(fā)30萬大軍攻永樂城,皆戰(zhàn)敗。宋軍兩次戰(zhàn)敗,1085年在福寧殿駕崩,享年38歲,廟號神宗,謚號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宋神宗

6趙煦(1076-1100)原名傭,宋朝皇帝,1085-1100年在位,宋神宗第六子,母朱皇后。 歷封均國公,延安郡王。元豐八年被立為太子,同年即位,由高氏臨朝聽政 。高氏起用司馬光等人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1093年高氏去世,開始親政。親政后,實施元豐新法,罷宰相范純?nèi)?呂大防等,起用章惇等新黨。新黨執(zhí)政后,逐步恢復免役,青苗等新法。后來新黨內(nèi)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響,黨爭愈演愈烈。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qū),發(fā)動兩次平夏城之戰(zhàn),使西夏臣服。1100年病逝,年僅25歲,謚號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于永泰陵。

宋哲宗

7趙茂(1099.5-1099.8)宋哲宗太子,昭懷劉皇后生,生三月而薨,追封越王,謚號沖獻,1102年改謚獻愍。

8趙桓(1100-1156)宋徽宗長子,宋高宗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初名趙亶,封韓國公,次年六月晉京兆郡王,1108年晉爵定王,1115年立為皇太子。1125年拜開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宋欽宗與宋徽宗聽信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開封,卻無力抵御。1127年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1141年封天水郡公。1156年崩于燕京,終年57歲,廟號欽宗,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獻陵。

宋欽宗

9趙旉(1127-1129)本名旉,生于南京,南宋太子,宋高宗獨生子,母親潘賢妃。1127年拜檢校少保,集慶軍節(jié)度使,封魏國公。建炎三年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軟禁宋高宗,之后扶持其當皇帝,改元明受。宰相張浚聞知,各地將領紛紛采取勤王平亂的立場,出兵鎮(zhèn)壓,扶持宋高宗登基,被降為太子,后因宮女保姆疏忽,受驚嚇而死,年僅3歲,追封元懿太子。

10趙眘(1127-1194)名伯琮,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孫,宋高宗養(yǎng)子,南宋皇帝,1162-1189年在位。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于宮中,1160年立為皇子,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jié)度使,封建王。1162年立為皇太子,同年高宗傳位,1189年禪位于趙惇,自稱壽皇圣帝。1194年崩逝,享年68歲,謚號成孝皇帝,廟號孝宗,葬于永阜陵。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加強集權,整頓吏治,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宋孝宗

11趙愭(1144-1167)初名愉,宋孝宗嫡長子,母郭氏。補任右內(nèi)率府副率,不久賜名愭,任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榮州刺史。宋孝宗做皇子時,出任蘄州防御使。宋孝宗即位后,任少保,永興軍節(jié)度使,封鄧王,兼任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加任司空。1165年立為皇太子,冊封妻子錢氏為太子妃。1167年秋生病,醫(yī)生誤用藥,病情加劇。太上皇與宋孝宗親自探望,為此大赦天下。三日后去世,終年24歲,謚號莊文。

12趙惇(1147-1200)南宋皇帝,宋孝宗第三子,母郭皇后。生于孝宗藩邸,1150年賜名惇,授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轉榮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拜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恭王。1171年立為皇太子,1189年登基為帝,改元紹熙,1194年禪位趙擴,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nèi)禪。1200年9月駕崩于壽康宮,享年54歲,謚號慈孝皇帝,廟號光宗,葬于永崇陵。

宋光宗

13趙擴(1168-1224)南宋皇帝,1194-1224年在位,宋光宗次子,母李鳳娘。賜名擴,1178年封英國公,1185年封平陽郡王,1189年進封嘉王。1194年立為皇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在韓侂胄,趙汝愚等大臣擁戴下即位,年號慶元。即位后,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為相,兩派斗爭激烈。1195年罷免趙汝愚,韓黨專權。次年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1204年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嚴厲打擊投降派。1206年宰相韓侂胄北伐金朝,因北伐失利,被迫簽訂嘉定和議。1224年駕崩,終年57歲,葬永茂陵,謚號恭孝皇帝。

宋寧宗

14趙詢(1192-1220)南宋宗室,初名與愿,宋太祖十世孫,宋寧宗養(yǎng)子。1202年拜威武軍節(jié)度使,封衛(wèi)國公。1205年立為太子,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更名幬。后出居東宮,更名趙詢。1220年去世,年僅28歲,謚號景獻太子。

15趙禥(1240-1274)南宋皇帝,1264-1274年在位,宋理宗之侄,榮王趙與芮子,初名孟啟,又名孜,字長源。因宋理宗無子,被收為養(yǎng)子,歷封建安王,忠王。1260年立為太子,1264年繼位,改年號咸淳。即位時,國難當頭之際,卻把軍國大權交給賈似道執(zhí)掌,使偏安江南的錦繡江山處于暗無天日。1274年駕崩于臨安,終年35歲,謚號景孝皇帝,廟號度宗,葬永紹陵。

16趙顯(1271-1323)南宋皇帝,1274-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母全皇后,宋端宗之弟。初封嘉國公,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過度而死,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1276年臨安府被元軍占領后,送至元大都,后到西藏出家為僧。1323年5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2歲,謚號恭帝,廟號恭宗。

宋恭宗

遼朝

1耶律倍(899-936)漢名倍,契丹名圖欲,字突欲,賜名李贊華,契丹族,遼太祖長子,遼太宗長兄,遼世宗生父。916年立為皇太子,926年契丹滅亡渤海國后,封東丹國王,稱人皇王。太祖病逝后,述律皇后擁戴耶律德光即位,迫于形勢,無奈讓國,仍然受到耶律德光的控制和監(jiān)視。930年棄國投奔后唐,賜名東丹慕華,拜虔州節(jié)度使,936年冬被末帝李從珂所害,追謚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享年38歲,葬于顯陵。

2耶律德光(902-947)字德謹,小字堯骨,契丹族,遼朝第二位皇帝,927-947年在位。遼太祖次子,母皇后述律平。922年拜天下兵馬大元帥,926年得到述律皇后之助,正式即位,仍以天顯為年號。936年以割讓燕云十六州為條件,協(xié)助石敬瑭滅亡后唐。938年改皇都為上京,改革官制,劃分南北二面,實行胡漢分治。整訂賦稅,獎勵耕戰(zhàn),發(fā)展生產(chǎn),946年12月攻陷汴京,俘虜后晉出帝,滅亡后晉,國號大遼,年號大同。遇到中原民間武裝反抗,契丹人死傷慘重,率軍北返。947年四月因民間武裝反抗,遼朝在中原的統(tǒng)治動蕩不安。罷兵北還,途中病逝于欒城,終年46歲,廟號太宗,謚號孝武惠文皇帝。

遼太宗

3耶律宗真(1016-1055)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遼圣宗長子,母皇后蕭耨斤,遼國皇帝,1031-1055年在位。1018年封為梁王,1021年冊封皇太子。1030年兼任北南院樞密使事,次年遼圣宗去世,繼承帝位。1055年外出巡幸時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時年40歲,廟號興宗,謚號神圣孝章皇帝,葬慶陵。

4耶律洪基(1032-1101)字涅鄰,小字查刺,遼興宗長子,母仁懿皇后蕭撻里,遼朝皇帝,1055-1101年在位。1055年繼位,改元清寧。繼位后奉耶律重元為皇太叔,加號天下兵馬大元帥。1063年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人平重元之亂,咸雍二年改國號為大遼,此后耶律乙辛擅權,1081年廢黜耶律乙辛及其黨羽。在位期間,先有重元之亂,后有耶律乙辛擅權亂政,賜死皇后蕭觀音,又軟禁太子耶律濬,遼朝政治腐朽。同時,又崇奉佛教,虛耗國力,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1101年正月因病崩逝,終年70歲,謚號仁圣大孝文皇帝,廟號道宗。

遼道宗

5耶律浚(1058-1077)名耶魯斡,遼道宗長子,母蕭觀音。能言善辯,好學通文,深得遼道宗夸贊。1062年封梁王,1064年立為皇太子。1075年領北南樞密院事,1077年收到奸相耶律乙辛等人陷害,廢為庶人,幽禁于上京。同年11月為奸相耶律乙辛害死,時年二十歲,追謚昭懷太子。其子天祚帝即位后,追封大孝順圣皇帝,廟號順宗。

金朝

1完顏濟安(1142-1142)金熙宗長子,母皇后裴滿氏,1142年二月出生于天開殿,3月夭折。

2完顏光英(1150-1161)金海陵王子,本名阿魯補。天德末立為皇太子,海陵王南下攻宋,留守汴京。1161年海陵王因兵變被殺后,完顏昂派人將其殺死,時年12歲。

3完顏允恭(1146-1185)字胡土瓦,金世宗次子,母明德皇后烏林答氏。體貌雄偉,1161年冊封楚王,設置官屬。次年賜名允迪,立為皇太子,1168年賜名允恭。1184年世宗前往上京,監(jiān)國理政。次年病逝于承華殿,追謚宣孝太子,其子完顏璟即位,追謚光孝皇帝,廟號顯宗,葬于裕陵,享年40歲。

完顏允恭

4完顏從恪(1181-1233)金國宗室,完顏永濟長子,1209年立為太子,1213年胡沙虎殺完顏永濟,兄弟被廢居中都。次年遷至鄭州,1216年遷居開封。1232年金哀宗離開汴京,崔立擁其為梁王,次年汴京被蒙古攻克,不久被殺,時年53歲。

5完顏守忠(1187-1215)金朝皇族,金宣宗長子。1213年胡沙虎殺完顏永濟,胡沙虎先迎其入居東宮。1213年立為皇太子,十月任鎮(zhèn)國上將軍。次年四月,在蒙古軍的壓力下,金宣宗南遷汴京,命其留守中都,七月將其召至汴京,1215年正月去世,謚號莊獻太子,享年29歲,子完顏鏗立為皇太孫。

6完顏守禮(1198-1234)名守緒,金國皇帝,1224-1234年在位,女真名寧甲速,金宣宗第三子。泰和年間授金紫光祿大夫,1213年金宣宗即位,歷任秘書監(jiān),樞密使,封遂王。宣宗太子完顏守忠,太孫完顏鏗去世后,被立為太子,改名守緒。在位期間,任用完顏陳和尚,完顏合達等名將抗擊蒙古,又嘗試改善與西夏,南宋的關系,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均以失敗告終。在位后期,犯了無法逆轉的政治錯誤,如放棄汴梁,最后逃往蔡州,蔡州被圍困數(shù)月之后,傳位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縊于幽蘭軒,時年37歲,廟號哀宗,謚號孝莊皇帝。

西夏

1李寧明(1024-1043)夏景宗長子,母野利皇后。衛(wèi)慕氏和新生兒子被李元昊殺死,于是立寵妃野利氏為皇后。野利皇后生有三個兒子,李寧明,李寧令哥,錫哩,1038年立為太子。深明大義,性格卻與父親格格不入。生性仁慈,不喜榮華富貴,篤信道教,李元昊尚武,討厭儒學,太子卻很好儒學。因此,下令太子不許朝見。太子不以為意,索性跟道士學習起氣功,1043年因練習走火入魔,不能進食而死,時年20歲。

2李寧令哥(1030-1048)夏景宗嫡次子,母野利皇后。野利皇后共生三個兒子,幼子李錫貍夭折,長子李寧明知禮好學,深明大義,但生性仁慈,篤信道教,因練氣功走火入魔而死。于是,次子寧令哥繼立為太子,1042年立為皇太子。妻子沒藏氏,受到父親元昊的霸占,母親家族受到滅族,擔心受到廢黜。1048年弒殺李元昊后,被沒藏訛龐處死,時年19歲。

夏景宗

3李仁愛(1108-1125)夏崇宗子,母親耶律南仙,是遼國宗室女兒。1105年耶律南仙嫁李乾順,立為皇后。出生后,即被立為太子。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朝滅亡。得知父親向金國稱臣,背棄了遼國之時,更是失聲痛哭著勸止父親。李乾順沒有聽從兒子勸諫,反而責罵他,后憂憤而死,年僅18歲。

4李德任(1180-1226)西夏太子,夏神宗長子,獻宗李德旺兄。李遵頊立其為太子,1217年12月蒙古軍渡黃河,圍中興府,遵頊出奔西涼,受命留守,遣使請降,蒙古兵始退。1223年遵頊令其率師侵金國,以金兵勢強,因諫約和,遵頊不允,乞避太子位,出家為僧,觸怒遵頊,被囚于靈州。1226年蒙古軍取靈州,進克兀納剌城,被執(zhí)不屈而死,時年47歲。

元朝

1窩闊臺(1186-1241)蒙古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第三子,母孛兒帖。1225年封于也兒石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1229年忽里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繼續(xù)父親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在位期間,任用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采用漢法,并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統(tǒng)治基礎。1241年豪飲致死,時年56歲,廟號太宗,謚號英文皇帝。

元太宗

2失烈門(1228-1252)又作昔列門,窩闊臺孫,闊出長子,母親合塔合失。1240年闊出在攻江陵時戰(zhàn)死,窩闊臺汗把汗位繼承人改為失烈門。次年窩闊臺汗去世,昭慈皇后臨朝稱制,剝奪其繼承權。貴由成為大汗,1248年去世,生前未立繼承人,海迷失后臨朝稱制。1251年宗王們擁立蒙哥為大汗,海迷失后策動窩闊臺系的宗王,并施巫術暗害蒙哥。1252年事情敗露,海迷失后被蒙哥投入河中溺死,后被處死,時年25歲。

3真金(1243-1285)元朝宗室,元世祖嫡長子,元成宗生父,母察必皇后。1261年封燕王,1273年封皇太子,1279年參決朝政。自幼受漢文化影響,與阿合馬等理財派對立,1285年因禪讓事件而憂郁成疾,同年12月病逝,謚號明孝太子,廟號裕宗,謚號文惠明孝皇帝,享年43歲。

4鐵穆耳(1265-1307)元朝皇帝,1295-1307年在位,蒙古第六位可汗,元世祖孫,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烈氏。1293年封皇太孫,總兵鎮(zhèn)守漠北,次年在伯顏等人支持下即位。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zhàn)爭,罷征日本與安南,專力整頓國內(nèi)軍政。采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fā)兵擊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的合法繼承人。曾發(fā)兵征討八百媳婦,引起云南,貴州地區(qū)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魯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漸衰敗。1307年駕崩,后繼無人,廟號成宗,謚號廣孝皇帝,稱完澤篤可汗,享年43歲。

元成宗

5德壽(1287-1306)元成宗獨子,母親弘吉剌·失憐答里。1305年6月冊立為太子,次年正月去世,享年19歲。

6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元朝皇帝,蒙古國第八位大汗,元武宗之弟,元英宗之父。早年從太常少卿李孟學習儒家典籍,1305年出居懷州,后助其兄海山登基。元武宗即位后,封為皇太子,武宗死時嗣位,年號皇慶。在位期間,大力進行改革,進用漢族文臣,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1311-1320年在位,廟號仁宗,謚號圣文欽孝皇帝,汗號普顏篤可汗,享年36歲。

元仁宗

7碩德八剌(1303-1323)元朝皇帝,蒙古國大汗,元仁宗嫡子。1316年立為皇太子,1320年即位,次年改元至治。自幼受儒學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國政策,親政后進行改革,并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jiān)督官員不法行為,頒布新法律,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1323年2月頒布《大元通制》。同年八月與拜住自上都北返大都,途中駐營于南坡店被鐵木迭兒義子鐵失等刺殺,史稱南坡之變,享年21歲,廟號英宗,謚號睿圣文孝皇帝,稱號格堅皇帝。

元英宗

8阿速吉八(1320-1328)元朝皇帝,蒙古帝國大汗,1328年在位。元泰定帝長子,母八不罕皇后。1324年三月冊封為皇太子,1328年在上都被倒剌沙擁立為帝,與大都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對抗,展開兩都之戰(zhàn)。一個月后,戰(zhàn)敗后被殺。

9圖帖睦爾(1304-1332)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皇帝,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弟。兩次在位,1328年10月-1329年2月,第二次1329年9月-1332年9月,在位共四年。1329年在大都創(chuàng)建奎章閣,命儒臣進經(jīng)史之書,考歷代帝王之得失,編修《經(jīng)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禮儀新祀南郊。在位期間,燕帖木兒獨專朝政,奢靡無度,吏治漸趨腐敗。廟號文宗,謚號圣明元孝皇帝,汗號札牙篤汗,享年29歲。

元文宗

明朝

1朱標(1355-1392)明太祖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元璋稱吳王時,立其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jīng)傳。1368年立為太子,選國子生數(shù)余人侍讀禁中。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其寄予厚望。性格寬厚,對弟弟十分友愛,秦王朱樉,周王朱橚等多次有過錯,從中調(diào)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1391年命巡撫陜西,經(jīng)略建都事宜。次年因風寒病逝,八月葬明東陵,享年38歲,謚號孝康皇帝,廟號興宗,謚號懿文太子。

朱標

2朱文奎(1396-?)朱允炆長子,母馬皇后,朱標孫,生于應天府,祖籍鳳陽。1399年立為皇太子,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后,與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蹤。謚號恭愍,改謚和簡太子。

3朱高熾(1378-1425)明成祖長子,明太祖孫,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1424-1425年在位。1395年被太祖封為燕王世子。靖難之役中,負責鎮(zhèn)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軍隊圍攻。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成祖屢次北伐過程中,以太子身份擔任監(jiān)國,掌管國家政事。1424年登基,在位期間,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赦免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大規(guī)模用兵。史家稱贊為仁宗之治,與明宣宗并稱仁宣之治。1425年五月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孝昭皇帝,享年48歲,葬于獻陵。

明仁宗

4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長子,明朝皇帝,明成祖孫,1425-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聰穎,深得祖父的喜愛。1411年立為皇太孫,多次跟隨明成祖征討蒙古,1425年即位,次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政治上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nèi)閣地位,任用三楊,蹇義,夏原吉等人,教導宦官讀書參政。經(jīng)濟上實行休養(yǎng)生息,緩和社會矛盾,對外進行第七次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寧與隆慶諸城。在位時社會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與明仁宗統(tǒng)治合稱仁宣之治。同時,在書畫方面極有造詣,翰墨圖書,極為精致。廟號宣宗,謚號孝章皇帝,享年38歲。

明宣宗

5朱祁鎮(zhèn)(1427-1464)明朝皇帝,明宣宗長子,母孝恭皇后孫氏,1435-1449年,1456-1464年在位。初立為太子,1435年即位,年號正統(tǒng)。主少國疑,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nèi)閣主理朝政,發(fā)動麓川之役。1443年親政,寵信王振,導致宦官專權。1449年御駕親征,攻打蒙古瓦剌部,發(fā)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后聯(lián)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勝利。 不久迎接回京,安置南宮,1457年石亨等人策動奪門之變,廢朱祁鈺,殺少保于謙,迫害忠良功臣,復位稱帝,改元天順。任用李賢等人,釋放建文帝后代,廢除宮妃殉葬制度,重用門達等奸臣,導致國力再度受創(chuàng)。1464年病逝,謚號?;实?享年38歲,廟號英宗。

明英宗

6朱見深(1447-1487)原名見深,更名見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長子,母周氏,1464-1487年在位,年號成化。1449年土木之變后,朱祁鎮(zhèn)被瓦剌擄去,朱祁鈺即位為帝。1452年被廢黜,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再次立為太子,1464年即位,次年改年號成化。在位期間,平定廣西瑤族和荊襄地區(qū)的叛亂,東征建州女真,創(chuàng)立了西廠。平反于謙的冤案,任用商輅等人治國r,減省刑罰,社會經(jīng)濟漸漸復蘇。由于長期怠政,沉迷符篆方術,廟號憲宗,享年41歲,謚號純皇帝。

明憲宗

7朱見濟(1448-1453)母杭皇后,明代宗嫡子。 1452年立為太子,謚號懷獻太子,1453年病死,年僅6歲。

8朱祐極(1469-1472)明憲宗次子,生母柏賢妃。1471年11月受封皇太子,1472年正月去世,追封悼恭太子,時年4歲。

9朱祐樘(1470-1505)明憲宗第三子,母孝穆紀太后,明朝皇帝,1487-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jié)儉,不近女色。1487年即位,即位后驅逐奸佞,勵精圖治,廣開言路,使明朝出現(xiàn)中興局面,史稱弘治中興。后期寵信宦官李廣等人,沉迷于方術,對朝政有所懈怠,以致軍備弛廢,弊政頗多,后又重整朝政,史學家對其多有贊譽。1505年駕崩于乾清宮,廟號孝宗,葬于泰陵,享年36歲,謚號德敬皇帝。

明孝宗

10朱厚照(1491-1521)明朝皇帝,1505-1521年在位,明孝宗長子,母張皇后,年號正德。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即位不久,便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馬永成,丘聚,谷大用等八人,時稱為八黨。悉以天下章奏付劉瑾,劉瑾日益誘導其娛樂。在西華門別筑宮殿,造密室于兩廂,稱為豹房,每日游樂其中。荒嬉無度,宦官的恣意枉為,致使危機四伏的社會不斷惡化,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農(nóng)民起義接連不斷。劉瑾伏誅后,日益寵信江彬。在江彬的誘導下,屢次出巡各地。在位期間,因荒疏朝政,導致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起兵奪位。1521年崩于豹房,享年31歲,廟號武宗,謚號毅皇帝,葬于康陵。

11朱載基(1533.9-1533.10)明世宗長子,母閻貴妃,出生兩個月去世,謚號哀沖太子,葬西山。

12朱載壑(1536-1552)母王貴妃,明世宗次子,早逝,1539年立為太子,1552年去世,年僅17歲,謚號莊敬太子,葬西山。

13朱翊釴(1555-1559)明穆宗長子,母李皇后,1555年出生,1559年去世,年僅四歲,贈封裕世子,追封憲懷太子。

14朱翊鈞(1563-1620)明朝皇帝,明穆宗第三子,1572-1620年在位,年號萬歷。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即位之初,朝政大權由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把持。張居正展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jīng)濟有很大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萬歷中興的局面。1582年張居正死后,開始親政。曾經(jīng)主持萬歷三大征,鞏固了明朝地位和統(tǒng)一,但也耗費巨大。執(zhí)政后期厭惡朝政,在與群臣爆發(fā)國本之爭,28年不理朝務,但國家未發(fā)生大的混亂。1596年遣宦官充當?shù)V監(jiān)稅使,填補長期用兵造成的經(jīng)費短缺。后金勢力崛起后,加緊對女真圍剿力度,并派遼餉補充軍費,引起當時百姓不滿。1619年調(diào)軍赴遼東討伐后金,薩爾滸之戰(zhàn)中被擊潰,從此明軍由攻勢轉為守勢。次年去世,廟號神宗,享年58歲,謚號顯皇帝,葬于定陵。

明神宗

15朱常洛(1582-1620)明朝皇帝,明神宗長子,母孝靖皇后王氏,1620年8月-9月26日在位,年號泰昌。從小不得明神宗喜愛,1601年立為太子,身陷黨爭和皇權交替問題。萬歷間經(jīng)歷國本之爭,梃擊案等重大事件。在位時廢除礦監(jiān)和稅監(jiān),拔擢良臣,罷除礦稅,重振朝廷。此后沉湎酒色,縱欲享樂,導致身體羸弱,1620年駕崩,享年39歲,廟號光宗,謚號貞皇帝。

明光宗

16朱由校(1605-1627)明朝皇帝,明光宗長子,生母王選侍,明思宗異母兄。在位七年,1620-1627年在位,年號天啟。即位之初,封客氏為奉圣夫人,寵信宦官魏忠賢等人,牽制東林黨官員。在東林黨人輔佐下,提拔袁崇煥等人守衛(wèi)邊關。1622年下旨給張居正平反,錄方孝孺遺嗣,還與荷蘭兩次在澎湖交戰(zhàn),并且獲勝。1625年魏忠賢執(zhí)掌東廠,到處排擠東林黨人,屢興大獄。喜歡木匠手藝,對政務疏怠,但大權握在手中。其中以楊漣,左光斗最為著名,被閹黨陷害入獄致死。1627年溺水而死,廟號熹宗,享年23歲,謚號悊皇帝。

明熹宗

17朱慈燃(1623-1624)明熹宗長子,生母張皇后。張皇后懷孕時受到客氏陷害,令宮女去服侍張皇后,重錘其腰,導致皇子是死胎,天啟間追封懷沖太子。

18朱慈焴(1623)明熹宗次子,母范貴妃,追封悼懷太子。

19朱慈炅(1625-1626)明熹宗第三子,母任容妃。天啟五年十月出生,次年因王恭廠爆炸,受驚而亡,追封獻懷太子。

20朱慈烺(1629-1679)母周皇后,明思宗長子,明朝皇子。1630年立為太子,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送到朱純臣家暫避,攻破被俘。李自成封其為宋王,后被吳三桂挾持至山西,后潛至欒川,在老君山偽裝成道人30多年,追謚獻愍太子,廟號順宗,時年50歲,魯王朱以海追謚為悼皇帝。

太子朱慈烺

清朝

1褚英(1580-1615)清太祖長子,生母佟佳氏。1598年率軍平定安楚拉庫,受封洪巴圖魯,晉封貝勒。舒爾哈齊死后,努爾哈赤逐漸讓其帶兵并主持軍政事務。頗有戰(zhàn)功,努爾哈赤因其英勇,封號阿爾哈圖土門,1613年憑借戰(zhàn)功,被立為后金政權的汗位繼承人。遼陽大戰(zhàn)時,曾經(jīng)貪杯貽誤軍機,被斥責。功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等人與其不和,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狀,努爾哈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問題,解除其兵權。因不滿溢于言表,后被廢除太子之位,并且被軟禁,并揚言處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狀。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其處死,年僅36歲,清太宗即位后,改封廣略貝勒。

褚英

2玄燁(1654-1722)愛新覺羅氏,清世祖第三子,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清朝杰出的帝王,政治家。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zhí)政初期,國內(nèi)形勢非常嚴峻,堅持大規(guī)模用兵,以實現(xiàn)國土完整和統(tǒng)一。少年時挫敗了權臣鰲拜,奪回大權,開始親政。1673年開始削藩,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1683年消滅臺灣鄭氏政權,曾經(jīng)三次親征噶爾丹,并取得與沙俄戰(zhàn)爭的勝利,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yǎng)生息,籠絡漢族士人,晚期出現(xiàn)吏治敗壞的現(xiàn)象。另外,眾皇子因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政治產(chǎn)生不良影響。統(tǒng)治期間,開創(chuàng)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1722年駕崩,廟號圣祖,享年69歲,謚號仁皇帝。

清圣祖

3胤礽(1674-1725)清朝宗室,乳名保成,清圣祖次子,清世宗異母兄。1680年出閣讀書,善于騎射。周歲時被確立為太子,1696年2月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其監(jiān)國,此后北征都讓其監(jiān)國理政。1702年9月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次年正月仍侍駕南巡,1708年以罪廢拘禁于咸安宮,同年12月被釋放。1709年被復立為皇太子,1712年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于咸安宮。1725年12月幽死于咸安宮,享年52歲,后被追封和碩理親王,葬于理親王園寢,謚曰密。

4弘歷(1711-1799)名元壽,自號十全老人,清朝皇帝,年號乾隆。在位60年,禪位后又繼續(xù)訓政,執(zhí)政長達63年,歷史上執(zhí)掌國家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1733年封寶親王,參與處理準噶爾叛亂和苗民起義等事務。同年立為太子,1735年即位。在位期間,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五次普免天下錢糧,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1758年平定準噶爾叛亂,隨即討伐大小和卓叛亂,次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jīng)蔥嶺入巴達克山,被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被平定。在平定邊疆地區(qū)叛亂做出了巨大成績,并完善了對西藏的統(tǒng)治,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開設博學鴻詞科,編修《四庫全書》。在位后期朝政腐敗,爆發(fā)了白蓮教起義,1799年駕崩,廟號高宗,享年89歲,謚號純皇帝。

清高宗

5永璉(1730-1738)清高宗次子,母富察皇后,1736年被定為皇位繼承人,1738年病死,年僅九歲,謚號端慧皇太子。

6颙琰(1760-1820)原名永琰,清朝皇帝,清高宗第15子,生母孝儀純皇后,1795-1820年在位,年號嘉慶。自幼得到乾隆帝的寵愛,1773年立為皇儲,1795年立為太子。同年乾隆帝禪位,依然獨掌大權,1799年乾隆帝駕崩,掌握實權。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整飭內(nèi)政,整肅綱紀,廣開言路,清算和珅及其黨羽,完成了對白蓮教起義的鎮(zhèn)壓。內(nèi)政的有限整頓,未能扭轉政局的頹敗,清朝從而步入由盛轉衰的時期。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享年61歲,謚號睿皇帝。

7旻寧(1782-1850)原名綿寧,清朝皇帝,清仁宗次子,母喜塔臘氏。1799年立為皇儲,1813年封智親王,1820年即位。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對漕運鹽政實行改革。以海運代替河運,解決了漕運的困難,節(jié)省國庫開支。同時解除對礦藏開采的封禁,整頓吏治,扼制奢靡之風。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張格爾,開展了嚴禁毒品鴉片的斗爭。1838年摒棄了弛禁派的錯誤主張,采納嚴禁派的建議,在全國實力推行禁煙,支持林則徐禁煙措施。次年批準查禁鴉片煙章程條例,成為頒布最嚴厲的禁煙令。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朝戰(zhàn)敗,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南京條約》,此后內(nèi)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1850年正月去世,廟號宣宗,謚號成皇帝,享年69歲,葬于慕陵。

清宣宗

8奕詝(1831-1861)清朝皇帝,清宣宗第四子,生母孝全皇后。生于北京圓明園,1846年立為儲君。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統(tǒng)治危機,即位后勤于政事,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漢族地主武裝鎮(zhèn)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于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人,處決投降派官員耆英。 此時,大清帝國內(nèi)憂外患不斷,后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莊,廟號文宗,享年31歲,謚號顯皇帝,葬于定陵。

清文宗

9載淳(1856-1875)清朝皇帝,清宣宗孫,清文宗長子,母慈禧太后,1861-1874年在位,年號同治,1861年即位。在位期間,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1865年僧格林沁騎兵中捻軍埋伏后全殲,依靠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滅東西捻軍之亂,1868年才徹底平定。先后平定陜甘回變,云南回民等起義。興辦洋務新政,出現(xiàn)了政治穩(wěn)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親政,仍難擺脫慈禧的干預。次年12月(1875年1月)崩于養(yǎng)心殿,廟號穆宗,謚號毅皇帝,享年19歲。

清穆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唐宋明代的皇帝順序(簡明概要)
宋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唐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大唐皇帝列表
中國歷史上主動禪讓皇位的七位皇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