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題目下方詩詞天地,邂逅一份古典與優(yōu)雅
編輯:詩詞天地(shicitiandi)
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注明
【高山流水】
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后在《呂氏春秋》中出現(xiàn)),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敝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足復為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故事: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欣賞音樂。伯牙彈琴,表現(xiàn)出登高山的志向。鐘子期說:“彈得真好?。『孟裉┥揭粯游《氚。 辈烙直憩F(xiàn)出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鐘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好像江河一樣浩大!”伯牙心中所想的,鐘子期一定能領(lǐng)會到。
【廣陵散】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廣陵散 黃梅 - 黃梅古琴專輯 QQ音樂 溯源: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漢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稄V陵散》的來歷:據(jù)《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里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yōu)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于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嘆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解讀: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xiàn)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shù)性?;蛟S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zhàn)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并對之產(chǎn)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平沙落雁】
溯源: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平沙落雁 龔一 - 千古絕響·古琴 QQ音樂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guān)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子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quán)所作。
流派:
1.廣陵派平沙:廣陵派平沙中多吟猱,且無逗,多撞,多退復。撞、退復、吟猱三者結(jié)合,全曲聽來旋律豐滿流暢而又華彩柔和。
2.浙派平沙:浙派平沙少撞,少吟猱,卻多逗,曲調(diào)運用切分音,使重音后移,且樂逗停在后半拍上,使曲調(diào)強弱分明,節(jié)奏有所變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曲調(diào)聽來古樸、典雅、恬靜,且跌宕、簡練而見奇趣?!?/span>
3.梅庵派平沙:梅庵派平沙中后加的“雁鳴”一段,獨具本門特色,為王燕卿先生所創(chuàng),曲調(diào)極為逼真、生動,令人嘆為觀止。
4. 琵琶曲 ---- 平沙落雁,又名《海青拿天鵝》、《海青拿鵝》,海青即海東青,雕之一種。此曲描述海東青搏擊飛鳥的情形。
【梅花三弄】
溯源: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jù)《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jié)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賞析: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diào),曲的前半部以泛音曲調(diào)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復了三次,用來描繪梅花的清雅高潔,并因此而稱為「三弄」,樂曲的后半部則用稍快的曲調(diào)再加上音色的變化,來表達梅花在寒風中迎風搖曳的堅毅不屈的形態(tài)。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diào)曲與卷三十三清調(diào)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diào)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jié)構(gòu)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十面埋伏】
溯源:
樂曲是根據(jù)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進行決戰(zhàn)時,漢軍設(shè)下十面埋伏的陣法,從而徹底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烏江這一歷史事實加以集中概括譜寫而成。
賞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稱曲中經(jīng)典。樂曲內(nèi)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垓下決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戰(zhàn)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xiàn)了這場古代戰(zhàn)爭的激烈戰(zhàn)況,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感人的古戰(zhàn)場畫面。
【夕陽簫鼓】
溯源:
明清夕陽簫鼓為古代漢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編的古箏曲名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作者佚名。
賞析:
《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yōu)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繪出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卷。音樂開始,鼓聲、簫聲,疏密有致地悠然興起;接著,委婉如歌的、富有江南情調(diào)的主題款款陳述;其后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qū)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并適時點綴以水波聲、槳櫓聲等造型樂匯,表達了意境幽遠的情趣。
【漁樵問答】
溯源:
《漁樵問答》是首古琴曲,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F(xiàn)存譜初見于明代。
《 漁樵問答》曲譜最早見于《杏莊太音續(xù)譜》(明蕭鸞撰于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意境:
樂曲采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diào)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diào)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xiàn)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xiàn)于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span>
【漢宮秋月】
溯源:
《漢宮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樂曲的歷史并不長。原為崇明派琵琶曲,樂曲要表達的主題不是很具體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不少相關(guān)文章對此曲解題時都模糊地稱,此曲旨在喚起人們對受壓迫宮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藝術(shù)感染力。有的文章稱,此曲細致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內(nèi)心無限惆悵,流露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故事:
《漢宮秋月》很可能與《漢宮秋》有一定的關(guān)系。而《漢宮秋》是一出元末雜劇,作者是馬致遠。《漢宮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漢初時開國元勛多為布衣出身,而后妃、宮女也多出身微賤?;谶@一傳統(tǒng),漢朝的宮女與嬪妃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每一位宮女都心存夢想,即有朝一日能獲得被皇帝寵幸的機會。然而王昭君在宮中深居數(shù)年,卻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過。
【陽春白雪】
溯源:
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F(xiàn)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 現(xiàn)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shù)。
【大胡笳】
溯源:
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蘭、薛易簡都擅彈此曲。當時與《小胡笳》并稱《胡笳兩本》。初唐琴壇流行的祝家聲、沈家聲,就以這兩曲著稱。董庭蘭繼承了兩家的傳統(tǒng),整理了傳譜。
內(nèi)容:
該曲現(xiàn)存于《神奇秘譜》中,共十八段。各段小標題分別為:紅顏隨虜、萬里重陰、空悲弱質(zhì)、歸夢去來、草坐水宿、正南看北斗、竟夕無云、星河寥落、刺血寫書、怨胡天、水枯草凍、遠使問姓名、童稚牽衣、飄零隔生死、心意相尤、平沙四顧、白云起、田園半蕪。其它傳世琴譜也大都收錄有此曲,曲名《大胡笳》、《胡笳》、《胡笳十八拍》等,與其它版本的《胡笳十八拍》屬于同名異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