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持節(jié)名句
NO.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出自《論語•子罕》,意思為一個軍隊(duì)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NO.2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自《論語•子罕》意思為天氣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樹與柏樹永遠(yuǎn)是碧綠的--臺灣的氣候看不出來,大陸上四季分明,就看得很清楚--這是孔子的感嘆。人生要在最后看結(jié)論,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來。
NO.3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意思為凡有志氣和有道德的人,沒有哪個是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來爭取真理的。“仁”作“有道德”解釋。
NO.4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出自《論語•微子》,不降其志應(yīng)該是指不打壓(君子)的志氣 ,不辱其身是指不懲罰(君子)的身體 ,論語里所謂的君子都是較有身份地位的人,這句話的意思和"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一樣的。
NO.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為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 。
NO.6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思是每人都要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力小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給別人增加麻煩也就相當(dāng)于是幫助了別人,而有能力的時候就要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bǔ)"的體現(xiàn),前半句表達(dá)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后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dá)態(tài)度與出世境界。
NO.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出自司馬遷《報(bào)任安書》,意思是人總會死,有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人的死比羽毛還輕。 是說有人死得其所有價值,有人的死無足重輕,沒有意義。
NO.8 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
出自桓寬《鹽鐵論•地廣》,意思是不因?yàn)樨毟F(而)改變(一個人的)氣節(jié),不因?yàn)椋ǖ匚?,身份)底下(而)改變(一個人的)志向。
NO.9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列傳》,意思是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茍全性命。
NO.10 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出自李世民《賜蕭瑀》,意思是在狂風(fēng)中才能看出草的堅(jiān)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NO.1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自周敦頤《愛蓮說》,意思是形容高士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用清水洗卻不顯得妖媚。
NO.12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出自文天祥《正氣歌》,意思是到了困難的時候,就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氣節(jié)
NO.13 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出自于謙《無題》,意思是把名節(jié)看得象泰山一樣重,把利欲看得象鴻毛一樣輕 ,就是表明自己清高,不是貪圖利益的人。
NO.14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出自于謙《石灰吟》,意思是正氣長存。
NO.1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jiān)勁,任爾東南西北風(fēng)
出自鄭燮(xiè)《題畫•竹石》,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chǔ)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fēng)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nèi)匀粓?jiān)定強(qiáng)勁。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jiān)定頑強(qiáng)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fēng)骨的強(qiáng)勁。“千磨萬擊還堅(jiān)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jiān)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