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世界上有你想認識的陌生人嗎?”也許絕大部分人會作出肯定回答。如果我接著問:“你認為你有可能認識他/她嗎?”也許其中只有一部分人會繼續(xù)作出肯定回答。
如果我再問:“你認為要通過多少人才能認識他/她,10個?100個或是1000個?”你的答案會是什么呢?
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早在1967年就做過一個著名的連鎖信實驗,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說。米爾格蘭姆的實驗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他讓他們郵寄一個信函給一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最終目標),志愿者可以把信函發(fā)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最終目標建立聯系的親友或熟人。結果有60多封信最終到達了目標,這些信函經過的中間人的平均數是5個。
也就是說,兩個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系的最遠距離是6個人,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20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登肯·瓦茲利用網絡電子郵件對六度分隔假說重新進行了實驗驗證。來自166個國家的6萬多名志愿者參加了該項研究。最后瓦茲在世界最頂級的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結果表明郵件要達到目標人物,平均也只需經歷5-7個人。
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為什么會是六度(6個人)呢?其實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算一算,也可以得到一種解釋。我數了數我的主要通訊工具QQ、MSN和手機上的人數,除去重復,總共有154人(我其實是一個不太善于交際的人)?,F在假設每個人日常聯系的人際關系網絡是150人,那么通過6個人的人際關系網絡的可能人數則為6個150相乘,即150×150×150×150×150×150=11390625000000。聯合國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總數為67億,這個數字不僅大大超過世界人口總數,甚至遠遠超過人類歷史上所有朝代的人數之和。
六度分隔俗稱“小世界現象”,因為它的出現讓我們覺得原本龐大的世界變小了。這也正應了那句俗話:世界很小,是個大家庭。從理論上說,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四通八達、環(huán)環(huán)相連的超級大網絡,我們每個人都處在這個網絡的某一節(jié)點上。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都存在某種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六度分隔假說的提出使人們意識到了人際關系網絡的魔力,開始重新認識、整理和經營自身的人際關系網絡。
有了六度分隔假說,也許你想認識心目中的偶像并不是一件難事;也許你將擁有一個原來看不到的更為寬泛的人際關系網絡。有了六度分隔假說,人與人之間也許應該更加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因為我們每個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并不遙遠。
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算一算我和你之間的距離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