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與寸脈...
①左寸獨弱者,乃心血不足,陽氣浮越,可用歸脾湯加減(人參、土炒白術、茯神、炒酸棗仁、龍眼肉、炙黃芪、酒當歸、遠志、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棗);
②右寸脈微而遲者,乃肺氣空虛,不能衛(wèi)外,可用芪附湯加減(黃芪、炮附子、生姜、大棗);
③尺脈細數(shù)者,此陰虛火旺,可用當歸六黃湯加減(當歸、炒生地黃、熟地黃、炒黃柏、炒黃芩、炒黃連、炒黃芪);
④關脈獨旺者,劉紹武先生稱之為聚關脈,可用調神湯加減
(生石膏、牡蠣、桂枝、大黃、車前子、柴胡、黃芩、黨參、蘇子,川椒、甘草、大棗);
⑤整體脈象虛而數(shù)者,此陰虛陽浮,可用牡蠣散合生脈散加減
(煅牡蠣、黃芪、麻黃根、人參、麥冬、五味子);
⑥整體脈象弦細而遲者,此肝陽不足,可用黃芪建中湯加減
(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紅棗、飴糖);
⑦整體脈象弦細而數(shù)者,此血虛生風,可用五味子湯加減(五味子、山茱萸、龍骨、牡蠣、何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⑧整體脈象洪數(shù)者,此內熱甚,可用白虎湯加減(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
.寸部脈法(脈法大全一)
左寸見浮,風熱上越而頭痛; 右寸見浮,咽喉中燥而鼻塞;
左寸見芤,胸難藏血而嘔吐; 右寸見芤,胃多瘀血而痛疼;
左寸見滑,熱痰入心而舌強; 右寸見滑,熱痰入肺而鼻折;
左寸見實,火焚心而面赤; 右寸見實,火生胃而唾干;
左寸見弦,風入體必多頭痛; 右寸見弦,風入腸定有筋攣;
左寸見緊,邪盛而心痛; 右寸見緊,氣嗽而肺傷;
左寸見洪,心胸起熱悶之燒; 右寸見洪,頭腦生炎蒸之楚;
左寸見微,心寒而虛弱何辭; 右寸見微,氣冷而崩陷難免;
左寸見沉,心君失相火之助; 右寸見沉,肺金招寒氣之侵;
左寸見澀,心脈火郁而未舒; 右寸見澀,肺金金郁而莫達。
左寸見遲,膻中虛乏而難以衛(wèi)心; 右寸見遲,上焦損傷而難以生氣;
左寸見伏,氣匿于脅間; 右寸見伏,氣積于脘內;
左寸見濡,膀胱水畜而不消; 右寸見濡,皮毛汗泄而未止;
左寸見弱,無血以養(yǎng)心; 右寸見弱,乏氣以生胃;
左寸見大,心經血燥而怔忡; 右寸見大,肺經血干而閉結;
左寸見小,驚悸時生; 右寸見小,怯弱日甚;
左寸見虛,心中恍惚; 右寸見虛,胃內衰微;
左寸見細,運行乏力; 右寸見細,言語無神;
左寸見微,包絡有寒邪之入; 右寸見微,胸脘有陰氣之招;
左寸見急,心疼不免; 右寸見急,喉痛安辭;
左寸見短,三焦之氣怯; 右寸見短,再宿之食難消;
左寸見代,心痛勿訝; 右寸見代,痰塞何妨;
左寸見結,邪搏于心包; 右寸見結,邪蟠于胃脘;
左寸見促,積聚有煩悶之苦; 右寸見促,留滯興痞滿之憂;
左寸見革,心氣散漫而不收; 右寸見革,肺氣飛躍而不返;
左寸見動,歡娛妊子之祥; 右寸見動,飲食傷氣之兆;
左寸見毛,心火動而將刑肺金; 右寸見毛,肺火起而將克肝木;
左寸見鉤,心氣安而魂夢適; 右寸見鉤,肺氣肅而膀胱通;
左寸見堅,邪犯心而呼號; 右寸見堅,邪侵肺而咳嗽;
左寸見躁,無血養(yǎng)神; 右寸見躁,無精定魄;
左寸見搏,火太過而焚心; 右寸見搏,火太過而爍肺;
左寸見石,陰寒直搗于膻中; 右寸見石,冷氣逼居于脘內;
左寸見散,心有無可奈何之象; 右寸見散,肺有但出無入之悲。
.
少陰病有兩個!左寸沉用桂枝,右尺沉用附子
一個是心少陰,一個是足少陰
左寸沉微用桂枝
右尺沉微用附子
桂枝與附子除了寒癥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水腫!
五苓散是水在上
真武湯是水在下
五苓散針對的是手太陽
真武湯針對的是足太陽
桂枝附子湯是心陽與腎陽同時虧虛!
脈沉者去掉白芍
是因為白芍會牽制桂枝與附子!
學習傷寒論要與脈結合起來,才能領悟到真諦
不然的話你要區(qū)分傷寒論的加減變方的應用就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有人說傷寒論的方子不能隨便化裁是不準確的!
因為傷寒論的方子本身就是隨癥化裁出來的,它的方子只是向你作個示范!
傷寒論是分六經列方
在實踐中往往是多經同病
就需要我們合方,再根據(jù)臨癥情況化裁
傷寒論本身就存在大量合方
比如說柴胡桂枝湯
就是少陽與太陽合病
柴胡桂枝干姜湯
就是少陽太陽太陰陽明合病
我們要把傷寒論的每一位藥單獨拿出來歸經研究
你才能知道它合方的本質!
理中湯是太陰
加了附子就變成太陰少陰癥!
總之要活學活用,才能成為傷寒高手
前提是傷寒論之外你必須要中醫(yī)基礎理論過關扎實!
要跳出傷寒學傷寒!
陰在上,陽在下這是不變的法則!
把握住這個,用什么藥都是你的靈感了!
我們再來看這個圖
我們把上面三個陰爻看成一個
下面三個陽爻看成一個
就變成下圖
這就是陰在上,陽在下
我們再把它重疊三次
東方子 (?東方子?):
東方子 (?東方子?):
就變成這樣
東方子 (?東方子?):
這是什么卦
東方子 (?東方子?):
這就是既濟卦
東方子 (?東方子?):
也就是說陰在上,陽在下是組成人體的基本單元
這是一個大原則
陰陽在六經中不能以它的名稱去界定
要以升降屬性去界定。
升為陽,降為陰
不管它是陰經還是陽經!
我們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一通百通,用藥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追求自由:
@東方子?中醫(yī)基礎理論上講人體上為陽、下為陰,唐老師認為陰在上、陽在下是組成人體的基本單元,這個觀點挺獨特,可以給我們詳細解釋一下理由嗎?
上為陽,下為陰,這種講法沒有任何意義,是因為教科書不能去講易經的東西!@追求自由?
教科書也沒有解釋清楚人體的構成原則
都還在尋求中醫(yī)的理論論證與依據(jù)
換句話說就是中醫(yī)的科學性還有待論證
真是可笑
用現(xiàn)在的中基理論是證明不了中醫(yī)的科學性的
現(xiàn)代的理論都證明不了
所以西方不承認中醫(yī)
因為你自己都說不清楚
現(xiàn)在儀器也無法證明它的存在!
中醫(yī)是最科學的
它的科學性必須上升到感應兩字上去論證!
中基里面沒有升為陽,降為陰的概念,這是它重大疏漏
所以它怎么講都講不圓
講不清楚!
中醫(yī)里面關于脈的更是一筆糊涂賬
讀中醫(yī)專業(yè)的本科生出來都不一定會號脈
因為老師都不一定懂
因為教科書上也沒有講清楚六部脈是怎樣形成的!
所以最終理論界都沒有辦法去證明中醫(yī)的科學性
因為他們的思維都錯了!
中醫(yī)必須要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去思維,要從本源上尋求答案!
現(xiàn)在易經已經逐步進入正統(tǒng)教育
很快中醫(yī)理論中不能講的也能登上臺面!
這不一定是好事!
你公開了,就有外國人會學走!特別是日本!
日本的文化本身就來源于中國,他很容易就學會!
所以得失之間并不好衡量!
.寸脈
左寸見浮,風熱上越而頭痛; 右寸見浮,咽喉中燥而鼻塞;
左寸見芤,胸難藏血而嘔吐; 右寸見芤,胃多瘀血而痛疼;
左寸見滑,熱痰入心而舌強; 右寸見滑,熱痰入肺而鼻折;
左寸見實,火焚心而面赤; 右寸見實,火生胃而唾干;
左寸見弦,風入體必多頭痛; 右寸見弦,風入腸定有筋攣;
左寸見緊,邪盛而心痛; 右寸見緊,氣嗽而肺傷;
左寸見洪,心胸起熱悶之燒; 右寸見洪,頭腦生炎蒸之楚;
左寸見微,心寒而虛弱何辭; 右寸見微,氣冷而崩陷難免;
左寸見沉,心君失相火之助; 右寸見沉,肺金招寒氣之侵;
左寸見澀,心脈火郁而未舒; 右寸見澀,肺金金郁而莫達。
左寸見遲,膻中虛乏而難以衛(wèi)心; 右寸見遲,上焦損傷而難以生氣;
左寸見伏,氣匿于脅間; 右寸見伏,氣積于脘內;
左寸見濡,膀胱水畜而不消; 右寸見濡,皮毛汗泄而未止;
左寸見弱,無血以養(yǎng)心; 右寸見弱,乏氣以生胃;
左寸見大,心經血燥而怔忡; 右寸見大,肺經血干而閉結;
左寸見小,驚悸時生; 右寸見小,怯弱日甚;
左寸見虛,心中恍惚; 右寸見虛,胃內衰微;
左寸見細,運行乏力; 右寸見細,言語無神;
左寸見微,包絡有寒邪之入; 右寸見微,胸脘有陰氣之招;
左寸見急,心疼不免; 右寸見急,喉痛安辭;
左寸見短,三焦之氣怯; 右寸見短,再宿之食難消;
左寸見代,心痛勿訝; 右寸見代,痰塞何妨;
左寸見結,邪搏于心包; 右寸見結,邪蟠于胃脘;
左寸見促,積聚有煩悶之苦; 右寸見促,留滯興痞滿之憂;
左寸見革,心氣散漫而不收; 右寸見革,肺氣飛躍而不返;
左寸見動,歡娛妊子之祥; 右寸見動,飲食傷氣之兆;
左寸見毛,心火動而將刑肺金; 右寸見毛,肺火起而將克肝木;
左寸見鉤,心氣安而魂夢適; 右寸見鉤,肺氣肅而膀胱通;
左寸見堅,邪犯心而呼號; 右寸見堅,邪侵肺而咳嗽;
左寸見躁,無血養(yǎng)神; 右寸見躁,無精定魄;
左寸見搏,火太過而焚心; 右寸見搏,火太過而爍肺;
左寸見石,陰寒直搗于膻中; 右寸見石,冷氣逼居于脘內;
左寸見散,心有無可奈何之象; 右寸見散,肺有但出無入之悲。
(明天繼續(xù)發(fā)表:至簡中醫(yī)脈法:關部脈訣)
如果一個人是支氣管發(fā)炎,就是咳嗽啊,支氣管發(fā)炎的時候,你就會在寸脈,會把到幾個樹枝狀的細細的小脈,那是支氣管發(fā)炎。
:凡具有溢脈的病人,多為外向性格,常見心煩易怒、頭痛頭暈少寐多夢、惡夢尤多、心慌耳鳴、口苦咽干、記憶減退等,其癥多在上焦。由肝陽上亢(交感神經亢奮)而致。
寸口之脈,左寸候心,君主之位。臨床觀察,許多病友左寸之脈不足,其臨床表現(xiàn)繁多,病癥各異。
有的人表現(xiàn)為頸椎病,頸部易酸累不適。頸椎病患者,也多見左手寸脈不足。
有的人表現(xiàn)為肩周炎,左側肩膀疼痛、活動受限、手麻。肩周炎患者或手麻患者,摸左手寸脈,多數(shù)沉細無力。
有的人表現(xiàn)為腦供血不足,頭昏沉、記憶力減退、專注力不夠。腦供血不足患者,其左寸脈多沉伏無力。
有的人表現(xiàn)為心臟不適,心慌、胸悶、氣短,甚則夢陰、后背心冷。心臟病患者,摸左手寸脈,也多表現(xiàn)為沉澀無力。
有的表現(xiàn)為腸積,時腹痛、排便不規(guī)律、肩胛骨處不適。腸道有包塊或肚子大患者,左寸脈常常不足,尤其是浮取很弱、甚至摸不到。
有的表現(xiàn)為頑固性皮膚病,皮膚瘙癢、起疹、干燥脫屑、起風團。臨床上,白癜風、牛皮癬患者,其左手寸脈常常虛弱無力。
有的表現(xiàn)為皮下易長包塊。許多皮下脂肪瘤患者、富貴包患者,切其脈,左寸一定不足。
有的表現(xiàn)為性功能下降,性欲低下、性冷淡、陽痿。多數(shù)陽痿患者,其左寸脈多偏弱。
有的表現(xiàn)為抑郁癥,不想和人交流、封閉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甚則有輕生念頭。臨床觀察,抑郁癥患者,常常左寸不足、左關郁大。
有的表現(xiàn)為腎功能下降,有蛋白尿、尿中泡沫多。嚴重的腎功能衰竭患者,臉色發(fā)黑,多死于心衰,其左寸明顯不足。
......
一個左手寸脈不足,有多種可能的表現(xiàn)病癥。
試想一下,一個左寸不足的男性患者,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頭昏沉、頸椎酸痛、肩膀痛、反復發(fā)作的牛皮癬、便秘、性功能減退、尿蛋白,并逐漸患上了抑郁癥。如果根據(jù)這些病癥,去西醫(yī)院檢查、治療,他該掛哪個科?掛幾個科?做多少種檢查?服用多少種藥物?花費多少錢?更關鍵的是,沒有一個科室可以幫他同時治療這些問題,甚至有可能,病會越治越多!最后沒辦法,只能求之于中醫(yī)全科。
問題出在哪?
到底什么是???
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病的定義,你會發(fā)現(xiàn),病的種類只會越來越多,與之對應的治療方案,要么多種多樣,要么無從下手。
此次此刻,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并定義疾病。
在中醫(yī)人眼中,沒有孤立的病癥,只有整體的失調。病是整體失調在局部的呈現(xiàn)。局部的呈現(xiàn),是疾病的“標象”,可表現(xiàn)為多種多樣,如上述男患者,同時存在諸多癥狀;整體的失調,是疾病的“本質”,即他的左寸脈不足。傳統(tǒng)中醫(yī)的治療,是從疾病的整體失調這個本質下手,通過針、藥等方式,讓左寸脈補起來,如用藥可選桂枝湯+紅參、丹參、菖蒲等,用針可扎陰陽九針之天門透勞宮。而一旦左寸心脈搏動有力了,這些局部的“病象”都會得到改善或治愈!這就是執(zhí)簡御繁,這就是大道至簡,這就是傳統(tǒng)的中醫(yī)思維。
《內經》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智者察同,愚者察異!
所有有形的、看得見的病象背后,都有一只無形的推手!
無形的推手,如何把握?切脈,以虛靜為寶,去專注的感知脈搏背后那股無形能量的變化!
?左寸與高壓對應,即左寸看高壓。左關與低壓對應,即左關看低壓。
有力為實,血壓高。無力為虛,血壓低。
此為最后一位皇帝御醫(yī)真?zhèn)鞯茏铀鶄?,是我第二位恩師。我用此診脈神技橫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例如:肝為血海,如果血海虧,那么心血能足嗎?絕對不可能,必然心肌缺血?,F(xiàn)在我們明白此醫(yī)理了,然而診脈如何確定肝血虧呢?看左關,指下綿軟無力。診脈沒摸明白,沒關系。還可以看舌,兩邊塌陷。
此診脈神技之精髓,我可是告訴您了,剩下之事是實踐,是您的事了。診脈時注意體會。
中醫(yī)四診極其強大,可保證辨證準確無誤,萬無一失。辨證不準,原因在于四診知識貧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