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痰淤與【心衰】悸,喘,腫是心衰三大主癥(肖春宏老師)六神丸*肺炎引發(fā)心衰;真武湯+越脾湯*開鬼門法;五苓散加減*潔凈府法;真武湯+血府逐瘀湯*去宛陳莝法

.強心要健脾、健脾要補腎:
?心氣發(fā)散至多太過致面黑,類于蝴蝶斑陰虧之人:
六味地黃丸補陰收斂心氣。

久病必瘀(如老慢支用上當歸丹參)遇到疑難病癥,就要觀察患者有無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中藥或放血療法,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斑者,血之淤也承氣湯,酒軍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瘀血證辨證診斷》以舌象為主:

一,【診斷】

1,舌質顏色里含有“紫色”即是有血瘀。包括淡紫色、絳紫色、青紫色。

2,舌質有瘀斑瘀點即是有瘀血。無論舌上、舌下瘀斑瘀點。

3,舌下靜脈迂曲,怒張,分枝,根部擴張,都是有血瘀。

二,【病因】

1,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當人心情不好時,會使肝郁,肝郁則氣滯,產生瘀血。

2,氣虛致瘀: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推動血運行無力,血流緩慢,在脈道中沉積產生瘀血。

舌有齒痕并且舌質泛紫色,就是氣虛致瘀。

3,痰濁致瘀:血液在經絡中運行通暢的條件是經絡中無障礙。痰濁阻塞經絡導致經絡不通暢產生瘀血;

4,陽虛致瘀:血液遇溫則通,遇寒則凝。中醫(yī)說:“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陽虛生寒,寒則血凝 ,久則成瘀血。

5,血熱致瘀:由于內熱久而不退,灼津煉液,導致血液濃縮,壅塞脈道發(fā)為瘀血。

6,外傷致瘀:由于外傷導致肌骨閃挫,血溢脈道,凝結成瘀血。

三,【辨證】

正是因為瘀血病因不同,所以形成各種紫舌。望舌不但知道有瘀血,而且還知道病因,一看舌象即知。

舌下絡脈色淺并且舌質泛紫,這不就是血虛致瘀嘛,此時,什么這個病那病的,趕緊調經脈,經脈暢通,氣血周流,啥病都好啦。

這個舌下絡脈不明顯,血不足。

這個無分枝,無結節(jié),沒大問題。

這個短小,有分枝,怒張。血不足,還氣滯血瘀。

舌下絡脈主病兩方面看,一是瘀血,二是血虧。

舌下絡脈,細短,色淡,主血虧。

知常達變,先掌握正常舌下絡脈是什么樣子的?對。長3/5

由于有瘀血,導致血在肺交換氧不足,而在舌上呈現(xiàn)紫色,這是瘀血證特異性指征。

由于瘀血成因不同,故形成各種紫舌。從上到下是氣滯,熱,陽虛。

舌頭下面有“青筋”,是身體出“問題”了?

人體舌頭下面的血管是一種靜脈,這個靜脈在正常情況下,是比較淡的青色。但是,如果人體的血液出現(xiàn)淤血時,這種靜脈就會出現(xiàn)黑色。位于舌西兩側都有一條縱橫的大絡脈。被稱為舌下絡脈。舌下脈絡的作用就是把舌頭周圍的毛細血管網中的血液聚集到一起,然后回流到心臟

舌下靜脈的變化代表了什么問題?舌相是中醫(yī)診斷的一個重要手段,

如果舌下的青筋顏色偏青紫,多數(shù)就是寒氣侵體所致。

舌下青筋偏紅,多數(shù)就是體內有熱氣,有點兒上火。

如果舌下的青筋非常粗,鼓鼓的,彎彎的,代表著身體內血管有淤堵現(xiàn)象了,如果身體淤血很嚴重的話,一定要及時調理。不然的話,讓寒氣延伸到心臟,就會使身體出現(xiàn)別的疾病。

舌下靜脈變黑真的就是心臟病的預兆嗎?

其實舌下靜脈變黑并不是心臟病的預兆。如果舌下青筋凸起的話,可能是體內有淤血,身體發(fā)出的信號。它會隨著體內淤血的狀態(tài)變化顏色。在身體剛剛浴血的時候,舌下靜脈的變化只是變粗比較明顯而已。隨著身體淤血的加重,就會從深青色變成暗紫色,然后再變成紫黑色,瘀血越重,顏色就會變化的越深。但是在醫(yī)學上還沒有證明,下靜脈變色就是心臟病的征兆。

請看上面的圖二,從舌的四周邊緣可見舌質顏色呈紫色,紫色主瘀血。病情由輕到重的順序是白苔,黃苔,灰苔,黑苔。此位病人的舌苔顏色是灰黑色,病情況比較重。熱證和寒證都可以出現(xiàn)灰黑苔,鑒別要點是看舌苔干燥與濕潤,干燥是熱證,濕潤是寒證。此位病人舌苔焦干,無一點水,是熱盛。因此瘀血的的病因是熱盛,治法清熱,涼血,化瘀

過短,主氣血不足。

過粗,主氣滯血瘀。

.痰濁和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當我們掌握了痰濁和瘀血產生的原因時,則知起病之源。當我們掌握了痰濁和瘀血所致之病時,則知傳病之所。

痰濁的病因

1,肝生痰

(1)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疏散全身的氣、血、津液,防止他們停止和聚積。若肝郁則疏泄不及,津液聚積成痰。

(2)肝郁化火,火煉津液成痰。

2,脾生痰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則運化水濕能力弱,水濕停聚而成痰。

3,腎生痰

    (1)腎主氣化水液,若腎陽虛則氣化水液能力弱,水液停留,聚積成痰。

    (2)腎陰虛相火旺,相火煉津液成痰

4,肺生痰

    肺通調水道主要依靠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宣發(fā)作用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別是布散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肅降作用使無用的水液下歸于腎,再輸于膀胱,排出體外。若肺失宣發(fā)與肅降,水液停聚而成痰。

*由于生痰瘀的病因不同,于是有各種痰瘀,如血虛之痰瘀,氣滯之痰瘀,氣虛之痰瘀,燥之痰瘀,濕之痰瘀,陰虛之痰瘀,陽虛之痰瘀等,用什么方?必須掌握生痰瘀之病因,爛熟于胸。掌握到這個程度,才能應對臨床自如。

1.這些沒有現(xiàn)成方可用,比如氣虛之痰瘀,需要自己組合,補陽還五湯僅治氣虛之瘀,不治痰,于是合滌痰湯,完活了。(補陽還五湯+滌痰湯

有氣虛,有痰瘀,用補陽還五湯合滌痰湯,這樣不僅治腦血栓,還治心臟病,胃病。證同則方同,即異病同治。

2.癥狀不用講,看證則知,比如血虛之痰瘀,應有血虛的癥狀,如舌淡白,眼臉白。還應有血瘀的癥狀,如舌有瘀斑瘀點,也應有痰的癥狀脈滑。用什么方?四物湯補血之劑,那就用它,再加活血桃仁,紅花,就是桃紅四物湯,還缺化痰,加二陳湯唄,完活了。桃紅四物湯,也能治腦血栓,血虛之瘀血。找一個三缺一之方,如桃紅四物湯,補血,化瘀,缺一個化痰,加個二陳湯。(桃紅四物湯+二陳湯患者的腦血栓是血虛之瘀血,用補陽還五湯,能好使嗎?有痰也沒看見,治不好正常,治好才見鬼呢!

3.或用金水六君煎,此方補血,化痰,缺活血,加桃紅。(金水六君煎+桃紅

4.陽虛之痰瘀,一定要會,急救回陽湯《醫(yī)林改錯》。

只會真武湯不行了,三缺二,還要加痰與瘀。方可救命!

急救,西醫(yī)怎么解決痰?切氣管,這多笨。

陽虛之痰瘀參考方:附孑肉桂干姜人參半夏,菖蒲遠志,當歸丹參,桃紅紅花,蒲黃五靈脂。

權衡陽虛,痰,瘀三者誰輕誰重?

這個方可以這樣理解,二陳湯中茯苓健脾力度遠遠不夠,用附子,肉桂,干姜,人參代替,半夏化痰加味,再加活血的。

立足中土,環(huán)顧四維。又變成黃元御之醫(yī)術了。

二陳湯地位不遜色于桂枝湯!

 

    此人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是痰瘀傳病之所,舌下絡脈怒張,結節(jié),此為氣帶血瘀,起病之源責之于肝。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減。

    此病,西醫(yī)除了擴血管,再就是下支架。而中醫(yī),一個月之內可以還他一個健康心臟。

    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從治法看,乃是“化痰活血隨,活血動氣鄰”,血府逐瘀中有四逆散,行氣。半夏厚樸降氣化痰。

    于是治病效果提速,猶如火車提速變高鐵!

    對臟腑病理熟,又知病機,自然知何為主癥,能抓住主癥而施治。

    望舌下絡脈是現(xiàn)代中醫(yī)杰出成就,傷寒論與內經里都沒有。故傷寒論與內經都是地而不是天。

    現(xiàn)在講一個極其重要問題,如果此人舌下絡脈正常,那他不是血府逐瘀證。我不知病機,這怎么解決?之所以不知病機,是因為對痰瘀的產生的病因一無所知,這你怎么能知病機,又怎么能抓能主癥???靠死記硬背幾個主癥,這何時能背全,因為有無數(shù)個病之主癥。

    以不變應萬變,掌握痰瘀之病因,就那么七八個。爛熟于胸,臨證時根據具體病例臨時組合,則應對無數(shù)情況也!

血瘀的病因

1,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若氣滯則血液停留產生瘀血。

2,氣虛致瘀: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若氣虛則推動血運行無力,血流緩慢,在脈道中沉積產生瘀血。

3,陽虛致瘀:血液遇寒則凝,遇溫則通。《內經》說“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因此人體陽虛則寒,寒則血凝產生瘀血。

4,血熱致瘀:由于內熱久而不退,內熱灼津煉液,導致血液濃縮,壅塞脈道則產生瘀血。

5,血虛致瘀:血液循環(huán)除了靠氣的推動,陽的溫煦作用外,還必須具有充足的血量,三者共同協(xié)作才能流暢。若血虛虧少,雖然有氣之推動,陽之溫煦,也行而遲緩,導致血滯而產生瘀血。

6,痰濁致瘀:血液運行通暢的前提條件是經脈無障礙,若痰濁堵塞經脈,則氣血運行也隨之受阻,血液停留產生瘀血;

7,外傷致瘀:由于外傷導致肌骨閃挫,血溢脈道之外,凝結成瘀血。

滋陰化痰湯:患者既有血虛又有痰濁,四物湯+二陳湯+知母(血屬陰嘛,也會生點內熱,故加知母)。

金水六君煎:治血虛痰濁雙重因素導致的瘀血,根據瘀血之輕重,加幾味化瘀藥(桃紅)治標。

診斷痰濁或瘀血,四診以舌診為主,因為看舌最準!只要背熟定性癥狀,診斷是否有痰濁或瘀血非常輕松:

1,痰濁定性癥狀:舌苔膩,脈滑,肥胖,咳吐痰涎,有脾虛癥狀,有其中一兩個癥狀就可以確定有痰濁。

2,瘀血定性癥狀:舌質泛紫,舌質有瘀斑瘀點,舌下靜脈彎曲、怒張、有結節(jié),疼痛晝輕夜重,刺痛固定不移,有其中一兩個癥狀就可確定有瘀血。

【按】當我們確定有痰或瘀之后,在“痰瘀病因”指引下,對某個臟腑進行診斷,取得四診證據,這樣辨證準確。

 *瘀血程度不同,用藥不同

瘀血比較,用赤芍就可以散開,

死血要用水蛭才能消除。

 *瘀血所在部位不同,用藥也不同

部用桃仁,紅花

肝脾三棱,莪術。

這些需要在讀書學習時注意留心。雖然沒有單獨列出來講,其實己經講了。
比如,腦血栓的瘀血在頭部,用補陽還五湯,說明其中的紅花,桃仁善治頭部瘀血。
再比如,治肝脾腫大,用三棱,莪術,說明善治肝部位的瘀血。

活血化瘀藥為什么要那么多種呢?因為瘀血程度不同,部位不同,用藥也不同,各有專用!

*【補陽還五湯與保元湯】心衰初期是心氣(陽)虛導致血瘀,存在的問題,一個是氣虛,一個是瘀血。

*補陽還五湯氣虛致瘀,誰氣虛?方中并未指定,而是泛指氣虛:
可以是心氣虛,瘀血堵心絡而心痛,
也可以是肺氣虛,肺失治節(jié)。
肺主治節(jié),就是肺治理調節(jié)血液和津液。
還可以是胃氣虛。
但是補陽還五湯補氣只有黃芪,再加人參?,F(xiàn)在依然是補氣,化瘀。
如果有痰,三缺一,從滌痰湯中取菖蒲,遠志,僵蠶化痰

*保元湯,補氣夠用,無化瘀藥,可根據瘀血之輕重程度,加丹參,赤芍,桃仁?;蛱胰?,紅花,水蛭。

如此這般,用此二方均可加減出一個相同的方。

擬方開藥,別對準傷寒論,那是履。對準具體病例之病機,這是腳。

 *【血府逐瘀湯】治氣滯導致的血瘀,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不出去,也咽不下去,梅核氣,可是用半夏厚樸湯不好使,這是梅核氣太重,又有血瘀,氣滯也有,加上血府逐瘀湯,兩劑就拿下。此為痰,瘀,氣滯三者為病。

氣滯可致瘀,也可生痰。將痰瘀研究透,可以治許多疑難病。

當成功之日,回頭看,什么這個派,那個門的,教材才是高水平,都在教材上了,所差的是缺整合。

【各種痰瘀淪治】不需要死記硬背,需要理解,即理解為主,記憶為輔。診斷痰瘀,四診以舌為,我估計都會了。所要治的病就是痰瘀傳病之所,比如腦血拴,頭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又比如心臟病,心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再比如腿痛,腿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對痰瘀產生的原因掌握熟練,診斷起病之源也不難,比如氣虛所生之痰瘀,一定有氣虛之癥狀,否則憑什么確定是氣虛之痰瘀而用補陽還五湯合滌痰湯?

氣虛是致瘀之病因之一,也是生痰原因之一,常常同時出現(xiàn)痰與瘀,混合致病。

氣虛的定性癥狀,我以前建議背熟,有的人不以為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沒認識到其診斷重意義!現(xiàn)在應該認識到了。

病人來,一看舌有痰瘀,再一看又氣虛,患的是腿痛,補陽還五湯合滌痰完活了。

 *痹證只知風寒濕三者混合致病,你治不好病,因為還有痰瘀。風寒濕只是外邪,還有瘀,虛。概括講三個字虛瘀邪。

*氣滯之痰瘀,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怎不合滌痰湯?痰瘀病因不同,傳病之所也有差異,氣滯之痰瘀與氣虛之痰瘀,痰瘀停的部位不一樣。

*血虛之痰瘀,桃紅四物合金水六君煎。

*熱之痰瘀,黃連溫膽湯加活血之品

*寒之痰瘀,小活絡丹,當歸四逆湯。

*濕之痰瘀,不講了,都熟悉。

*燥之痰瘀,活血潤燥生津湯。

再深入研究,治病則藥入即效!比如氣虛之痰瘀,誰氣虛?這需要掌握臟腑定位癥狀,比如肺氣,舌脈癥三者應有肺之癥狀。又比如心氣虛,舌脈癥應有心的定位癥狀。否則憑什么診斷為肺氣虛?是吧。

臟腑定位癥狀,我全發(fā)過,要背熟。背熟即是“輔”,缺了不行。

再繼深入一步,則是爐火純青境界,用五行生克。先記牢“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以伐邪”,我舉例講一下怎么用此大法。

君佐使是治法君臣佐使之意。治法分主次,重點治誰,君是重點。

比如肺氣之痰瘀,把肺氣虛治好,解決一大半問題,直接補肺氣,是最差的手段。補肺氣的同時補其母脾,再伐一下導致肺氣虛之臟,一般是克我者,即心。

說五行生克不行,這人最好離他遠點,他境界不會高!

@上?!ご汉?老師,我剛看你說的,我只看見君佐使,臣怎么做?

    沒有臣

    不需要那么大力度

舍巖,我提過此人,他是朝國一位針灸高人,身份是佛家大師。他用五行生克“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伐邪”,但是沒講診斷。綺石講了,比如面紅鼻白,這是肺虛,補其母脾,代邪心。這一套診斷曠世神技,我系統(tǒng)講過。

我今早講的,沒有一項基本內容在教材里找不到的,是吧?只是缺整合形成體系。

針灸也可以“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以伐邪”。針與藥雙雄,不是難題,您行,我看您行!

現(xiàn)在應該明白,針灸可治腦血栓,心臟病!

怎么治?就這么治,與藥一樣!

*小活絡丹又治紅腫(有人立夏前后腳腫,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氣生發(fā)不起來,用之有效。此謂腳氣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則春調肝,夏調心,秋降肺氣(沙參、麥冬、枇杷葉、蘇子、萊菔子)。胡麻仁有收斂作用,喻氏書中有述。

小活絡丹(芳香沖動,開發(fā)心氣):丹參10(桃仁、酒軍)當歸10、乳香5沒藥5(菖蒲、遠志)。遠志加桂枝可強心,合菖蒲開發(fā)心之氣。

 *心氣虛,說白了就是心臟以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癥狀:氣短、自汗、胸悶、胸痛、面色蒼白、身體沒有力氣。

*心氣虛的病因:后天失養(yǎng)、勞則氣耗、久病不復。

后天失養(yǎng):生活中吃得不好,或者吃東西不全,身體營養(yǎng)不充分,結果導致心氣不足,鼓動沒有力量。大家看年輕人的皮膚,又光滑又充盈,而老年人的皮膚則皺巴巴的,為什么?就是氣不足了。這就跟氣球差不多,氣球沒有吹起來的時候,就是皺巴巴的。如果吹起來了,那就又光潤又好看了。

勞則氣耗:一個閑不住的人,整天忙,就是當牲口的命,結果由于過度勞累而傷心耗氣。這在女性當中最為常見,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務,還要操心孩子,造成了心氣虛。

久病不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一直有病。病得時間長了,心氣兒自然會受到損害,這也很容易縮短壽命,所以更要趕緊想辦法治一治了。

*心氣虛調理方法西洋參3克、炙甘草(用蜜烘制的甘草)2克、黃芪10克。當茶葉放入玻璃杯中,用開水沖泡,第一次沖要加上杯蓋悶半個小時左右再喝,再續(xù)水時不需要加蓋悶了,沖到藥味比較淡后,還可以直接將藥片吃掉后再重新沖。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這道茶里面的西洋參、甘草都有補氣養(yǎng)心的作用,長期服用能改善心慌、乏力、氣短等癥狀。黃芪能夠補氣固表止汗,對于動不動就出汗的人來說,是味不可缺少的良藥。

調理方法艾灸內關10分鐘。內關穴就像是保護心臟的城墻一樣,可以補心氣、溫心陽。很多人灸完之后都會感覺一股熱氣灌入整個胸膛,心臟鼓動得很有力量,心里感覺很踏實,甭提多舒服了。

 *脈象沉弦細:心臟不好,厥陰病癥

心衰】心衰嚇人,但是“千年黑洞,一燈即明”,并且心衰的病機有規(guī)律可循。病有輕重之分,心衰也是如此的。按心衰程度,可分為初中末,治療分別用三張小方,即保元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還有一個各階段均可用的生脈飲

    虛,瘀,水三個字統(tǒng)領心衰病機。

1.保元湯(心衰早期)
人參黃芪肉桂甘草補心氣心陽(+丹參川芎化瘀+赤芍化痰)。
保元湯由人參,黃芪,甘草,肉桂四味藥組成。
功能:益氣溫陽。
主治:虛損勞怯,元氣不足。

2.苓桂術甘湯(生水飲, 心衰中期,脾陽虛)
苓桂術甘湯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
功能: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焦水飲證。

    加丹參桃仁治瘀。

    如果肺血瘀又見“動則喘”,加葶藶子,紫蘇子。

    如果胃腸血瘀又見干嘔,加姜半夏,砂仁。

    水飲重加澤瀉,冬瓜皮。

3.真武湯(心衰末期,腎陽虛,水飲泛濫)
   茯苓、芍藥、生姜、附子、白術。
   功能: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

   也要解決瘀和水飲問題,丹參桃仁治瘀。

   豬苓車前子治水。

見促,結,代脈,不要畏懼,好消除,病因:一是邪阻經脈,二是正氣虛。既邪阻又正虛,這還有好嗎!把邪找到是什么,將其干掉,何正氣虛也找到,將其補足,就完活了。

初期臨床證見都是什么癥狀 ,中期臨床癥狀是什么樣的,末期臨床癥狀又是什么樣的?心有問題,一定有心的定位癥狀。
初期
只有心的定位癥狀,比如
心悸。
中期
還會有脾的定位癥狀,比如納呆。
末期還會有腎的定位癥狀。

NYHA是心力衰竭的英文縮寫。根據活動受限程度,心力衰竭分為四級

    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日?;顒恿坎皇芟拗?,一般體力活動不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Ⅱ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一般體力活動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Ⅲ級:患者有心臟病,以致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小于一般體力活動即可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tài)下也出現(xiàn)心衰癥狀,體力活動后加重。

    中土衰敗,啥病都會迅速惡化。故中醫(yī)說“有胃氣則生”。苓桂術甘湯證之中期心衰,相當于西醫(yī)的Ⅱ級~Ⅲ級心衰。

    苓桂術甘湯,我個人看,就牛在此,力挽心衰之乾坤!

    曾治個心氣虛,平時血壓低,之前眾中醫(yī)均補心氣,怎么也補不起來,當時既沒用保元湯,也沒用苓桂術甘湯,而是用了黃芽湯,中氣之治方劑:人參 9 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 6 克。

    原理: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宜參姜,培土瀉水宜甘、苓。

附【五臟定位癥狀

    1.的主要定位癥狀:心悸,心煩,易驚,失眠,多夢,健忘,神昏,譫語,癲狂,心前區(qū)痛,脈律不齊,出汗,口舌生瘡,舌動不靈。

    2.的主要定位癥狀: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脅肋脹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視物不清,月經不調,抽搐,痙攣,震顫,麻木,小腹及陰囊牽引疼痛。

    3.的主要定位癥狀:脘腹痞悶,厭食嘔惡,口淡無味,腹瀉,浮腫,白帶多,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內臟下垂。

    4.的主要定位癥狀:鼻塞,流涕,咳噘,咯痰,咯血,胸部悶痛、失音,浮腫。

    5.的主要定位癥狀:腰痛,腰膝酸軟,遺精,陽痿,早泄,性欲異常,早衰,牙齒松動,毛發(fā)稀少,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力遲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閉經不孕,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夜間多尿,呼吸困難(呼多吸少),五更泄瀉,耳鳴,耳聾。

【六腑定位癥狀】

    1.小腸的主要定位癥狀:小腹脹痛,腹瀉,小便短赤,排尿澀痛,尿血。

   2.的主要定位癥狀:脅肋疼痛,口苦,黃疸。

    3.的主要定位癥狀:胃脘疼痛,口渴多食,消谷善饑,呃逆,嘔吐,噯氣,噯腐吞酸,牙齦腫痛。

    4.大腸的主要定位癥狀:小腹疼痛,腹瀉,便秘。

    5.膀胱的主要定位癥狀:尿頻,尿急,尿痛,尿血,遺尿。

    心,是經脈系統(tǒng)中的重要器,它衰了,無法向其他臟腑供血,其余問題都不好解決,因此先把心弄好。

    心動則五搖,心動應指的是心衰。

    古代無心衰一詞,但有治心衰之法,也有治心衰重要意義之論述,即“心動則五臟搖”。

    “心火以明,相火以位”,啥叫“明”,就是心陽要足嘛,別衰了。心火明了,什么問題都好解決!

*心與小腸辨證用藥

  心氣郁證代表方是枳實薤白桂枝湯

  心陽虛證代表方是桂枝加附子湯。

  心陰陽俱虛證代表方是炙甘草湯。

  心肝陰血虛證代表方是酸棗仁湯。

  心腎陽氣虛證代表方是茯苓四逆湯。

  心脾風痰證代表方是侯氏黑散。

  血虛出血證代表方是膠艾湯。

*心與小腸

一、心氣虛與心陽虛

    包括某些虛弱病癥,神經官能癥,心絞痛,心梗、心律不齊,心衰,休克等病癥,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癥:心氣虛則心悸、氣短、自汗,活動時加重,胸前憋悶,面色晄白;苔白,舌質淡,脈細弱或結代。心陽虛在心氣虛的基礎上,又出現(xiàn)畏寒肢冷癥狀。嚴重則發(fā)生心陽虛脫,大汗淋漓,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病機: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時,心肌鼓動血脈力弱,心搏加快,故心悸氣短,脈細弱。心陽不振時陽氣不通,心脈痹阻,故心胸憋悶;陽氣不達于面,故面色晄白。心氣不足,衛(wèi)外之氣不固,則自汗。氣來不勻,則脈結代。陽氣不達于肌表,則形寒。心陽虛脫時,心液隨陽外溢,則大汗淋漓;神失所主,故昏迷不醒;陽氣不達于四肢,故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治法:補心氣、溫心陽、安神。

藥物

    補心氣:人參、黨參、黃芪、西洋參、太子參。人參能使真氣起于無有之鄉(xiāng)。

    溫心陽:附子、肉桂、干姜,久病用吳茱萸。

    安心神: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龍骨、牡蠣、龍齒、朱砂、琥珀、磁石。

    隨癥加減:心悸用人參,心胸悶痛加元胡、桃仁、紅花;多汗用龍骨、牡蠣、五味子;不眠加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水腫加茯苓、澤瀉、牛膝、車前子、豬苓。

方藥

    心氣虛用四君子湯加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心慌重用人參20克,

    心陽虛加附子15克,

    心陽虛浮腫合五苓散。

    心陽虛脫用參附湯,人參50克、附子20克。

二、心陰虛與心血虛

    包括某些虛弱癥,神經官能癥,貧血,白細胞低下,血小板減少等。

    主癥:心悸心煩,健忘,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為心血虛;兼有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爛為心陰虛。心血虛,舌質淡白,面色萎黃、或蒼白。

    病機:心血虛,血不外榮,則舌質淡白,面色萎黃、或蒼白;心血不足時心陽偏亢,血熱流速快,則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爛。心血虛,神不內守,故失眠多夢;入睡后,陽附于陰,陰虛,陽無所附,津液隨陽外泄而為盜汗。

    治法:補血、滋陰、安神

    藥物

    補血:用四物湯,補血生血重用地黃、白芍各50克,生精血;活血補血重用當歸、川芎各30—50克,但重用當歸30—100克,則出現(xiàn)緩瀉,因此,不是血虛便秘,當歸、川芎用25—30克;白細胞低,加阿膠以補膠原蛋白。

    滋陰:用生地、玄參、丹皮、天冬、麥冬。重者用水牛角、牛黃。

    安神:用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龍骨、牡蠣、龍齒、朱砂、琥珀。

    隨癥加減:心煩加梔子,口舌生瘡、糜爛加燈心草、竹葉、木通、黃連;盜汗加龍骨、牡蠣、麻黃根、低熱加地骨皮、青蒿。

    方藥

    心陰虛用地骨皮飲,心陰虛失眠用天王補心丹。

三、心火上炎

    包括舌炎、舌體糜爛、口腔潰瘍、支原體感染、血熱、病毒性心肌炎,不明原因低燒。

    主癥:以舌尖紅、舌體糜爛或潰瘍、五心煩熱為主癥?;蛞娨姑虏话?,口渴思飲,尿黃、尿痛。苔黃,脈數(shù)。

    病機:心開竅于舌,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舌體糜爛或潰瘍;心火內熾,則煩熱不眠;熱傷津液,則口渴思飲;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移于小腸,則尿黃、尿痛;苔黃,脈數(shù)無力,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清心瀉火

藥物

    滋陰:用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牡丹皮。

    清火:用竹葉、蓮子蕊;重者用黃連、梔子,蘆根、茅根。

    隨癥加減:口渴思飲用天花粉、生地、玄參、麥冬;舌瘡重者加連翹、青黛、板藍根、木通。

    方藥:一般用導赤散加減。竹甘通地。竹葉、甘草、木通、生地黃。

四、胸陽不振、心血瘀阻

    常見于重癥心律失常、心絞痛、心梗。也見于一些疾病晚期。

    主癥: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刺痛或悶痛,心悸怔忡,脈象澀結;重者面色青紫,舌質紫黯,口唇手足青紫,四肢冰冷,昏厥,脈微欲絕,為心元暴脫。

    病機: 胸陽不足,血行障礙,心脈痹阻,故有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刺痛或悶痛,心悸怔忡,脈象澀結;四肢冷,脈微細欲絕,為陽氣不達于四肢所致。

    治法:活血化瘀,大補元氣。

藥物

    活血化瘀:用桃仁、紅花、水蛭、赤芍、丹參、郁金。代表方劑用血府逐瘀湯。

    治療心悸怔忡:大補元氣用人參。

    四肢發(fā)冷加附子,代表方劑用參附湯;脈微欲絕,人參重用到50克,黨參重用到300克。

五、痰迷心竅:患者腦血管意外,中風、腦卒中、腦出血多數(shù)此癥。

    主癥:意識朦朧,甚至昏迷不醒人事,喉中有痰聲嚕嚕,苔白膩,脈象滑數(shù)、弦滑。

    病機:心主神志,痰蒙清竅心腦,產生神智障礙,故有朦朧、昏迷不醒?;}主痰,故脈滑;數(shù)脈主熱,患者發(fā)熱,弦細相兼而數(shù),主病位在腦。

    治法:滌痰開竅,清熱。

藥物

    清熱開竅用安宮丸。

    滌痰:用貝母、天竺黃、膽南星、竹瀝;化寒痰用陳皮、半夏、遠志、天南星。

    開竅:用石菖蒲、郁金。丸散可用麝香、冰片

    寒痰代表方藥:滌痰湯、蘇合香丸。

    清熱代表方劑:清瘟敗毒飲。

六、痰火擾心:主要是神智疾病,西醫(yī)的精神分裂癥、癔病、躁狂狀態(tài)。

    主癥:胡言亂語,哭笑無常,狂妄躁動,怒目而視,打人毀物,幻聽、幻視,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弦數(shù)。

    病機:痰火擾心,則神智錯亂;火屬陽,陽主動,故表現(xiàn)為興奮狀態(tài)(亢進);怒目而視,打人罵人,幻聽幻視,是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擾亂輕竅(心神)所致。苔黃膩,舌尖紅是火盛;脈滑為痰,脈數(shù)為熱,脈弦為肝火,弦滑數(shù)相兼,為病位在腦。

    治法:清熱化痰開竅。

    藥物:用礞石滾痰丸,安宮丸加減。

    清熱:用黃芩、黃連。

    瀉肝火:用龍膽草、柴胡、黃芩、生牡蠣。

    滋陰涼血:用玄參、生地、丹皮、水牛角。

    化痰:用竹茹、川貝母、膽南星、半夏。

    開竅:用石菖蒲、郁金。

    安神:用朱砂、琥珀、遠志。

七、小腸氣痛

西醫(yī)的腸痙攣、疝氣。

主癥:小腹絞痛,脹痛,腸鳴,排氣則舒,或者陰囊疝痛,苔白,脈弦。

病機:小腸之氣,感受寒涼,寒性收引則疼痛;腹脹腸鳴,則氣滯,排氣則舒是氣滯暫通,而癥狀緩解。小腸下墜陰囊,是疝氣作痛。苔白為寒,脈弦為痛。

治法:行氣止痛

藥物:

理氣:用枳實、枳殼、厚樸、木香、陳皮。

疝氣:用吳茱萸、青皮、烏藥、川楝子。

止痛:用元胡。

隨癥加減:疝氣加橘核、荔枝核。寒甚加附子、肉桂、補骨脂。

    咱們將痰濁與瘀血的基礎知識學習完了,舉一個治療心衰病例,學習在治病中如何運用。心衰是所有不同種類心臟病的最終結局及主要并發(fā)癥。心衰發(fā)病可以突然,也可以隱匿。突出特點是漸進性惡化,直至成為難治性心衰而引起循環(huán)衰竭。瘀血在心衰發(fā)展過程中起到催化劑作用,因此治療在氣血辨證基礎上,活血化瘀是治療心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應用活血化瘀治療心衰時,強調以氣血為綱,從整體上把握心衰的病機特點,方能辨證準確,施治合理,收到佳效。

1,〔治療思路〕

    掌握了心衰之病機,見心衰自然有治療思路。心衰的根本病機是內虛,早期主要為心氣(陽)虛、可兼肺氣虛,隨著病情發(fā)展,心氣(陽)虛導致心運血無力,瘀血內停。中期脾陽虛,脾虛失運,再加上肺氣虛,水道失其通調,水濕內停。后期腎陽虛,膀胱氣化不利,水飲泛濫。因此心衰病機可用虛、瘀、水三個字概括。

2,〔具體診治〕

    (1)心衰早期:由于心衰早期是心氣(陽)虛產生瘀血,所以病人除了有心慌,心悸等心的定位癥狀之外,還有氣短,乏力,活動或勞累后癥狀加重等氣虛的定性癥狀,也有舌質暗,舌質有瘀斑瘀點,脈細澀等瘀血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早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慌,心悸,氣短,乏力,活動或勞累后癥狀加重,舌質暗,有瘀斑瘀點,脈細澀。治療用保元湯加活血的丹參,川芎,赤芍。注意,有好幾個方劑都叫保元湯,此方是魏桂巖的《博愛心鑒》中的保元湯。

    (2)心衰中期:由于心衰中期是從早期的氣虛血瘀型心衰發(fā)展而來,由單純的心氣(陽)虛兼血瘀演變?yōu)樾钠㈥柼摷嫠媻A血瘀,所以病人除了有心悸,心慌等心的定位癥狀之外,還有食欲不振等脾的定位癥狀。除了有形寒肢冷等陽虛的定性癥狀之外,還有舌面水滑,水腫等水飲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中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悸,氣短,形寒肢冷,食欲不振或兼嘔惡,舌面水滑,水腫,小便短少,肝脾腫大,脈沉細。治療用苓桂術甘湯加活血的丹參,桃仁。主要目的是消除脾陽虛,水飲盛,這是因為脾陽虛水飲盛是心衰發(fā)展過程中關鍵環(huán)節(jié),及時消除使心衰向愈,否則會迅速變質為腎陽虛,水飲泛濫,甚至陽脫證。

    (3)心衰后期:由于心衰后期是腎陽虛衰,水飲泛濫,涉及心、脾、腎、肺,形成數(shù)臟同病,所以除了有心悸,脈結代等心的定位癥狀外,還有喘息,咳粉紅色痰等肺的定位癥狀;不欲飲食等脾的定位癥狀;脈微欲絕,尿少或無尿等腎的定位癥狀。除了有形寒肢厥,面色蒼白等陽虛的定性癥狀之外,還有下肢水腫等水飲泛濫的定性癥狀;唇舌紫暗等血瘀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后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悸,脈結代,不欲飲食,氣短喘息,甚至端坐呼吸或咳粉紅色泡沫樣痰,脈微細欲絕,尿少或無尿,形寒肢厥,面色蒼白,下肢水腫,唇舌紫暗。治療用真武湯加利水的豬苓,車前子。加活血的丹參,三七。

3,〔治病舉例〕

    某女,41歲,主訴胸悶,氣短,尿少,水腫反復發(fā)作3年,加重9天,伴惡心嘔吐,不欲飲食,5年前開始心悸明顯。西醫(y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Ⅲ級。胸部Ⅹ線攝片:呈肺淤血改變??淘\:唇發(fā)紺,舌質淡暗,苔白水滑,脈結,并沉細。

    (1)討論:對于心衰,中醫(yī)與西醫(yī)規(guī)律基本一致,心衰早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Ⅰ級~Ⅱ級。心衰中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Ⅱ級~到Ⅲ級。心衰后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Ⅲ級~Ⅳ級。西醫(yī)明確診斷為心力衰竭Ⅲ級,又有不欲飲食,惡心嘔吐的脾胃癥狀,當是心衰中期?;颊邜盒膰I吐是胃氣上逆,根據胃與心包別通,則知胃氣上逆是心衰加重的原因。

2,分析:心悸,脈結是心的定位癥狀,可以確定病位在心。不欲飲食是脾的定位癥狀,可以確定病位在脾。舌苔水滑,水腫是水飲的定性癥狀。唇紺舌暗是瘀血的定性癥狀。

3,診斷:心衰,心脾陽虛,水飲內停,兼夾血瘀。

4,治療:用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加丹參,桃仁活血化瘀。加紫蘇子,半夏,陳皮,佩蘭化濕止嘔降逆,半夏是降胃逆之要藥。加葶藶子瀉肺水除肺淤血。

    學的時候,是分開單獨學,比如“胃與心包別通”,而用的時候結合起來用。比如此案例,將血瘀,別通等結合起來用,共同解決問題。

    學血瘀時掌握熟,學別通時也掌握熟,學心衰時還掌握熟,那么見此病例,大慨一看,治療方案立刻在胸中形成。

    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實質就是各個基本東西組合。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疾病就是各個基本東西組合,各不相同。

    治胳膊腿痛,用不用瘀血,別通?用的!有時與治心衰方藥一樣,異病同治。基本東西就那么點東西,恒久不變。

1.化瘀化痰法

瘀為血滯所成,痰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故津血為病,則有可能痰瘀并結。尤其病有癥塊、病久不愈、瘤疾頑癥,多有痰瘀并結情況。《靈樞·百病始生》云:“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薄毒霸廊珪芬嘣疲骸皦K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而成?!闭f明了積塊的形成是痰瘀并結的結果。張仲景治癥瘕積聚之證也以痰瘀同治立方,其所用大黃蟅蟲丸等為治痰化瘀為劑。

錢師受前人啟發(fā),凡瘀血日久,或肉癭、石癭,或癥瘕痃癖,或疼痛持續(xù)兼有痰證者,均用化瘀化痰之法治之。有塊者,用《外科正宗》海藻玉壺湯合《宣明論方》三棱湯(三棱、白術、莪術、當歸、檳榔、木香)合方化裁。

常用的化瘀藥有三棱、莪術、石見穿、乳香、沒藥、當歸、川芎、赤芍等。其中三棱、莪術、石見穿多用于有塊者;石見穿、乳香、沒藥等多用于久痛者?;邓幊S煤T?、昆布、茯苓、半夏、膽星、貝母、米仁、土茯苓之類。其中茯苓、土茯苓、海藻、昆布、米仁等須用24~30克以上。

2.化瘀解毒法

瘀可致毒,《溫熱逢源》曾指出:“留瘀化火”,瘀血凝結于經絡,久則血毒由生,此其一?!盁岫緝熔铡苯j氣阻遏“(陳平伯),血脈不利則成瘀,此其二。又有伏火前血致瘀者,正如何廉臣所云:”清火兼通瘀者,因伏火郁蒸血液,血液煎熬成瘀,“此其三也。證之臨床,留瘀化火,火毒致瘀,多見于中醫(yī)心、肝、肺、胃、膽等藏瘀證及溫病瘀證。

錢師對此類瘀毒相兼病證,均采用化瘀解毒法,但有偏重不同。對留瘀致毒者,以化瘀為主,解毒為輔,佐通下。其通下法的運用,源于何廉臣”瘀血化火宜通下“之論,常用桃仁、瓜蔞仁、當歸、麻仁潤下、緩下。若大便干結,用天花粉、制川大黃配伍運用。對火毒致瘀者,以瀉火解毒為主,化瘀為輔,佐以養(yǎng)陰。其化瘀藥多用丹皮、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等,其中丹皮、赤芍須用24克以上,丹參須用30克以上。解毒藥常以二丁湯(蒲公英、紫花地丁)化裁加味。若肺部瘀熱者、加石葦、七葉一枝花等;若肝經瘀熱者,加白花蛇舌草、地骨皮等;若肝胃腸瘀熱者,加龍葵、土茯苓等。

3.化瘀散結法

此法有二,一為調氣化瘀散結;一為軟堅化瘀散結。后者多與前者伍用。

錢師認為瘀血形成的基本機理是氣失調達。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坝粽?,血之賊也“(陳修園)?!睔庥幸幌⒅贿\,則血有一息不行“(《壽世保元》)。故血瘀證盡管病因兼證各有差異,但氣滯實為各種瘀血證的病變基礎,而肝氣的調達與否又起重要作用。因肝主疏泄,調情志,主一身之氣機通暢,故錢師主張化瘀須兼疏肝調氣,亦須選用一些引入肝經的藥。其在化瘀時,常選枳殼、木香、佛手、枸桔李、川楝子、郁金、八月札、青皮、陳皮等藥加入。其中枸桔李、八月札、佛手片三味尤多伍用,錢師曾云,此三味尤為調氣良品,枸桔李行氣之功較強,與化瘀藥配伍,當為首選。查《本經逢原》記載:“枸桔,辛溫無毒。……破氣散熱之力過之,……治胃脘結索痛?!卞X師師古而不泥古,凡一切結痛瘀證,均以化瘀藥配伍運用,臨床觀察效果較好。

4.化瘀搜剔法

在臨床瘀血證的治療中,錢師善于將化瘀藥與蟲類藥相配伍,以搜剔臟腑經脈絡道之瘀。其所用化瘀搜剔法,源于清代名醫(yī)葉天士。葉氏謂“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緩攻”,對宿邪所致之病,當用蟲類搜剔絡道之瘀,其原理是取“蟲蟻迅速飛走之靈”,“俾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著,氣可宣通”,所以搜剔經絡之風濕痰瘀莫如蟲類“。錢師對此論十分贊賞,他不但對四肢經絡瘀證用蟲類,而且對人體內臟瘀證亦用蟲類。其常用者有天龍、僵蠶、蜈蚣、地龍等,尤其天龍(守宮)用得特多,凡腦部瘀證,胸腹瘀證,包括肝膽、胃腸、盆腔等瘀證均可用之,少則2條,多則4條,從小劑量開始,只要是久瘀頑癥,臨床未見不良反應。對于腦部瘀證多用僵蠶配川芎;對四肢之瘀證多用蜈蚣配赤芍,對有精神癥狀之瘀證多用地龍配桃仁。

5.化瘀扶正法

首先,氣不足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瘀難化,故對氣虛血瘀,當遵“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的治療原則,給予補氣化瘀。其次,由于化瘀之品大多是耗氣之峻劑,故對血瘀患者,即使無明顯氣虛,也應在化瘀的同時,佐以補氣。再則,補氣與化瘀同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正如張錫純所云:“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以流通之,則補而不滯,而元氣愈旺。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肮叔X師力主化瘀補氣并進,以扶正祛邪。他善用補陽還五湯、當歸補血湯、胃風湯(人參、白茯苓、川芎、肉桂、當歸、白芍藥、白術)等方化裁。在化瘀藥中,每每加入人參或黨參、黃芪之品。

學習了治心衰,再研究這個藥(吳以嶺院士之配方),就容易理解了??梢杂么朔郊訙p。

方中用龍骨,鎮(zhèn)逆降沖。《內經》說:心為噫,這個講過,當心氣弱時,胃容易發(fā)生氣逆,其實不只是會胃發(fā)生氣逆,肝氣也會,下焦浮陽也會。

沖脈隸屬于肝腎,連于胃,一旦沖脈逆,沖逆蜂擁而起,全往上沖。

強心要健脾、健脾要補腎:心氣發(fā)散至多太過(六味地黃丸補陰收斂心氣)也致面黑,類于蝴蝶斑陰虧之人。

久病必瘀(如老慢支用上當歸丹參)遇到疑難病癥,就要觀察患者有無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藥或放血療法,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斑者,血之淤也:承氣湯酒軍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瘀血證辨證診斷》在四診中以舌象為主:

一,【診斷】

1,舌質顏色里含有“紫色”即是有血瘀。包括淡紫色、絳紫色、青紫色。

2,舌質有瘀斑瘀點即是有瘀血。無論舌上、舌下瘀斑瘀點。

3,舌下靜脈迂曲,怒張,分枝,根部擴張,都是有血瘀。

二,【病因】

1,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當人心情不好時,會使肝郁,肝郁則氣滯,產生瘀血。

2,氣虛致瘀: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推動血運行無力,血流緩慢,在脈道中沉積產生瘀血。

舌有齒痕并且舌質泛紫色,就是氣虛致瘀。

3,痰濁致瘀:血液在經絡中運行通暢的條件是經絡中無障礙。痰濁阻塞經絡導致經絡不通暢產生瘀血;

4,陽虛致瘀:血液遇溫則通,遇寒則凝。中醫(yī)說:“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陽虛生寒,寒則血凝 ,久則成瘀血。

5,血熱致瘀:由于內熱久而不退,灼津煉液,導致血液濃縮,壅塞脈道發(fā)為瘀血。

6,外傷致瘀:由于外傷導致肌骨閃挫,血溢脈道,凝結成瘀血。

三,【辨證】

正是因為瘀血病因不同,所以形成各種紫舌。望舌不但知道有瘀血,而且還知道病因,一看舌象即知。

舌下絡脈色淺并且舌質泛紫,這不就是血虛致瘀嘛,此時,什么這個病那病的,趕緊調經脈,經脈暢通,氣血周流,啥病都好啦。

這個舌下絡脈不明顯,血不足

這個無分枝,無結節(jié),沒大問題。

這個短小,有分枝,怒張。血不足,還氣滯血瘀

舌下絡脈主病兩方面看,一是瘀血,二是血虧。

舌下絡脈,細短,色淡,主血虧。

知常達變,先掌握正常舌下絡脈是什么樣子的?對。長3/5

由于有瘀血,導致血在肺交換氧不足,而在舌上呈現(xiàn)紫色,這是瘀血證特異性指征。

由于瘀血成因不同,故形成各種紫舌。從上到下是氣滯,熱,陽虛。

舌頭下面有“青筋”,是身體出“問題”了?

人體舌頭下面的血管是一種靜脈,這個靜脈在正常情況下,是比較淡的青色。但是,如果人體的血液出現(xiàn)淤血時,這種靜脈就會出現(xiàn)黑色。位于舌西兩側都有一條縱橫的大絡脈。被稱為舌下絡脈。舌下脈絡的作用就是把舌頭周圍的毛細血管網中的血液聚集到一起,然后回流到心臟。

舌下靜脈的變化代表了什么問題?舌相是中醫(yī)診斷的一個重要手段,

如果舌下的青筋顏色偏青紫,多數(shù)就是寒氣侵體所致。

舌下青筋偏紅,多數(shù)就是體內有熱氣,有點兒上火。

如果舌下的青筋非常粗,鼓鼓的,彎彎的,代表著身體內血管有淤堵現(xiàn)象了,如果身體淤血很嚴重的話,一定要及時調理。不然的話,讓寒氣延伸到心臟,就會使身體出現(xiàn)別的疾病。

舌下靜脈變黑真的就是心臟病的預兆嗎?

其實舌下靜脈變黑并不是心臟病的預兆。如果舌下青筋凸起的話,可能是體內有淤血,身體發(fā)出的信號。它會隨著體內淤血的狀態(tài)變化顏色。在身體剛剛浴血的時候,舌下靜脈的變化只是變粗比較明顯而已。隨著身體淤血的加重,就會從深青色變成暗紫色,然后再變成紫黑色,瘀血越重,顏色就會變化的越深。但是在醫(yī)學上還沒有證明,下靜脈變色就是心臟病的征兆。

請看上面的圖二,從舌的四周邊緣可見舌質顏色呈紫色,紫色主瘀血。病情由輕到重的順序是白苔,黃苔,灰苔,黑苔。此位病人的舌苔顏色是灰黑色,病情況比較重。熱證和寒證都可以出現(xiàn)灰黑苔,鑒別要點是看舌苔干燥與濕潤,干燥是熱證,濕潤是寒證。此位病人舌苔焦干,無一點水,是熱盛。因此瘀血的的病因是熱盛,治法清熱,涼血,化瘀。

過短,主氣血不足。

過粗,主氣滯血瘀。

痰濁和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當我們掌握了痰濁和瘀血產生的原因時,則知起病之源。當我們掌握了痰濁和瘀血所致之病時,則知傳病之所。

痰濁的病因

1,肝生痰

(1)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疏散全身的氣、血、津液,防止他們停止和聚積。若肝郁則疏泄不及,津液聚積成痰。

(2)肝郁化火,火煉津液成痰。

2,脾生痰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則運化水濕能力弱,水濕停聚而成痰。

3,腎生痰

    (1)腎主氣化水液,若腎陽虛則氣化水液能力弱,水液停留,聚積成痰。

    (2)腎陰虛相火旺,相火煉津液成痰。

4,肺生痰

    肺通調水道主要依靠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宣發(fā)作用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別是布散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肅降作用使無用的水液下歸于腎,再輸于膀胱,排出體外。若肺失宣發(fā)與肅降,水液停聚而成痰。

*由于生痰瘀的病因不同,于是有各種痰瘀,如血虛之痰瘀,氣滯之痰瘀,氣虛之痰瘀,燥之痰瘀,濕之痰瘀,陰虛之痰瘀,陽虛之痰瘀等,用什么方?必須掌握生痰瘀之病因,爛熟于胸。掌握到這個程度,才能應對臨床自如。

1.這些沒有現(xiàn)成方可用,比如氣虛之痰瘀,需要自己組合,補陽還五湯僅治氣虛之瘀,不治痰,于是合滌痰湯,完活了。(補陽還五湯+滌痰湯

有氣虛,有痰瘀,用補陽還五湯合滌痰湯,這樣不僅治腦血栓,還治心臟病,胃病。證同則方同,即異病同治。

2.癥狀不用講,看證則知,比如血虛之痰瘀,應有血虛的癥狀,如舌淡白,眼臉白。還應有血瘀的癥狀,如舌有瘀斑瘀點,也應有痰的癥狀脈滑。用什么方?四物湯補血之劑,那就用它,再加活血桃仁,紅花,就是桃紅四物湯,還缺化痰,加二陳湯唄,完活了。桃紅四物湯,也能治腦血栓,血虛之瘀血。找一個三缺一之方,如桃紅四物湯,補血,化瘀,缺一個化痰,加個二陳湯。(桃紅四物湯+二陳湯患者的腦血栓是血虛之瘀血,用補陽還五湯,能好使嗎?有痰也沒看見,治不好正常,治好才見鬼呢!

3.或用金水六君煎,此方補血,化痰,缺活血,加桃紅唄。(金水六君煎+桃紅

4.陽虛之痰瘀,一定要會,急救回陽湯《醫(yī)林改錯》。

只會真武湯不行了,三缺二,還要加痰與瘀。方可救命!

急救,西醫(yī)怎么解決痰?切氣管,這多笨。

陽虛之痰瘀參考方:附孑,肉桂,干姜,人參,半夏,遠志,菖蒲,當歸,桃紅,紅花,丹參,蒲黃,五靈脂。

權衡陽虛,痰,瘀三者誰輕誰重?

這個方可以這樣理解,二陳湯中茯苓健脾力度遠遠不夠,用附子,肉桂,干姜,人參代替,半夏化痰加味,再加活血的。

立足中土,環(huán)顧四維。又變成黃元御之醫(yī)術了。

二陳湯地位不遜色于桂枝湯!

    此人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是痰瘀傳病之所,舌下絡脈怒張,結節(jié),此為氣帶血瘀,起病之源責之于肝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減。

    此病,西醫(yī)除了擴血管,再就是下支架。而中醫(yī),一個月之內可以還他一個健康心臟。

    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從治法看,乃是“化痰活血隨,活血動氣鄰”,血府逐瘀中有四逆散,行氣。半夏厚樸降氣化痰。

    于是治病效果提速,猶如火車提速變高鐵!

    對臟腑病理熟,又知病機,自然知何為主癥,能抓住主癥而施治。

    望舌下絡脈是現(xiàn)代中醫(yī)杰出成就,傷寒論與內經里都沒有。故傷寒論與內經都是地而不是天。

    現(xiàn)在講一個極其重要問題,如果此人舌下絡脈正常,那他不是血府逐瘀證。我不知病機,這怎么解決?之所以不知病機,是因為對痰瘀的產生的病因一無所知,這你怎么能知病機,又怎么能抓能主癥!?靠死記硬背幾個主癥,這何時能背全,因為有無數(shù)個病之主癥。

    以不變應萬變,掌握痰瘀之病因,就那么七八個。爛熟于胸,臨證時根據具體病例臨時組合,則應對無數(shù)情況也!

血瘀的病因

1,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若氣滯則血液停留產生瘀血。

2,氣虛致瘀: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若氣虛則推動血運行無力,血流緩慢,在脈道中沉積產生瘀血。

3,陽虛致瘀:血液遇寒則凝,遇溫則通?!秲冉洝氛f“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因此人體陽虛則寒,寒則血凝產生瘀血。

4,血熱致瘀:由于內熱久而不退,內熱灼津煉液,導致血液濃縮,壅塞脈道則產生瘀血。

5,血虛致瘀:血液循環(huán)除了靠氣的推動,陽的溫煦作用外,還必須具有充足的血量,三者共同協(xié)作才能流暢。若血虛虧少,雖然有氣之推動,陽之溫煦,也行而遲緩,導致血滯而產生瘀血。

6,痰濁致瘀:血液運行通暢的前提條件是經脈無障礙,若痰濁堵塞經脈,則氣血運行也隨之受阻,血液停留產生瘀血;

7,外傷致瘀:由于外傷導致肌骨閃挫,血溢脈道之外,凝結成瘀血。

滋陰化痰湯:患者既有血虛又有痰濁,四物湯+二陳湯+知母(血屬陰嘛,也會生點內熱,故加知母)。

金水六君煎:治血虛痰濁雙重因素導致的瘀血,根據瘀血之輕重,加幾味化瘀藥(桃紅)治標。

診斷痰濁或瘀血,四診以舌診為主,因為看舌最準!只要背熟定性癥狀,診斷是否有痰濁或瘀血非常輕松:

1,痰濁定性癥狀:舌苔膩,脈滑,肥胖,咳吐痰涎,有脾虛癥狀,有其中一兩個癥狀就可以確定有痰濁。

2,瘀血定性癥狀:舌質泛紫,舌質有瘀斑瘀點,舌下靜脈彎曲、怒張、有結節(jié),疼痛晝輕夜重,刺痛固定不移,有其中一兩個癥狀就可確定有瘀血。

【按】當我們確定有痰或瘀之后,在“痰瘀病因”指引下,對某個臟腑進行診斷,取得四診證據,這樣辨證準確。

 *瘀血程度不同,用藥不同

瘀血比較,用赤芍就可以散開,

死血要用水蛭才能消除。

 *瘀血所在部位不同,用藥也不同

部用桃仁,紅花。

肝脾三棱,莪術。

這些需要在讀書學習時注意留心。雖然沒有單獨列出來講,其實己經講了。
比如,腦血栓的瘀血在頭部,用補陽還五湯,說明其中的紅花,桃仁善治頭部瘀血。
再比如,治肝脾腫大,用三棱,莪術,說明善治肝部位的瘀血。

活血化瘀藥為什么要那么多種呢?因為瘀血程度不同,部位不同,用藥也不同,各有專用!

*【補陽還五湯與保元湯】心衰初期是心氣(陽)虛導致血瘀,存在的問題,一個是氣虛,一個是瘀血

*補陽還五湯氣虛致瘀,誰氣虛?方中并未指定,而是泛指氣虛:
可以是心氣虛,瘀血堵心絡而心痛,
也可以是肺氣虛,肺失治節(jié)。
肺主治節(jié),就是肺治理調節(jié)血液和津液。
還可以是胃氣虛
但是補陽還五湯補氣只有黃芪,再加人參。現(xiàn)在依然是補氣,化瘀。
如果有痰,三缺一,從滌痰湯中取菖蒲,遠志,僵蠶化痰。

*保元湯,補氣夠用,無化瘀藥,可根據瘀血之輕重程度,加丹參,赤芍,桃仁?;蛱胰?,紅花,水蛭。

如此這般,用此二方均可加減出一個相同的方。

擬方開藥,別對準傷寒論,那是履。對準具體病例之病機,這是腳。

 *【血府逐瘀湯】治氣滯導致的血瘀,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不出去,也咽不下去,梅核氣,可是用半夏厚樸湯不好使,這是梅核氣太重,又有血瘀,氣滯也有,加上血府逐瘀湯,兩劑就拿下。此為痰,瘀,氣滯三者為病。

氣滯可致瘀,也可生痰。將痰瘀研究透,可以治許多疑難病。

當成功之日,回頭看,什么這個派,那個門的,教材才是高水平,都在教材上了,所差的是缺整合。

【各種痰瘀淪治】不需要死記硬背,需要理解,即理解為主,記憶為輔。診斷痰瘀,四診以舌為,我估計都會了。所要治的病就是痰瘀傳病之所,比如腦血拴,頭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又比如心臟病,心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再比如腿痛,腿即是痰瘀傳病之所。對痰瘀產生的原因掌握熟練,診斷起病之源也不難,比如氣虛所生之痰瘀,一定有氣虛之癥狀,否則憑什么確定是氣虛之痰瘀而用補陽還五湯合滌痰湯

氣虛是致瘀之病因之一,也是生痰原因之一,常常同時出現(xiàn)痰與瘀,混合致病。

氣虛的定性癥狀,我以前建議背熟,有的人不以為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沒認識到其診斷重意義!現(xiàn)在應該認識到了。

病人來,一看舌有痰瘀,再一看又氣虛,患的是腿痛,補陽還五湯合滌痰完活了。

 *痹證只知風寒濕三者混合致病,你治不好病,因為還有痰瘀。風寒濕只是外邪,還有瘀,虛。概括講三個字虛瘀邪。

*氣滯之痰瘀,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厚樸湯,怎不合滌痰湯?痰瘀病因不同,傳病之所也有差異,氣滯之痰瘀與氣虛之痰瘀,痰瘀停的部位不一樣。

*血虛之痰瘀,桃紅四物合金水六君煎。

*熱之痰瘀,黃連溫膽湯加活血之品

*寒之痰瘀,小活絡丹,當歸四逆湯。

*濕之痰瘀,不講了,都熟悉。

*燥之痰瘀,活血潤燥生津湯。

再深入研究,治病則藥入即效!比如氣虛之痰瘀,誰氣虛?這需要掌握臟腑定位癥狀,比如肺氣,舌脈癥三者應有肺之癥狀。又比如心氣虛,舌脈癥應有心的定位癥狀。否則憑什么診斷為肺氣虛?是吧。

臟腑定位癥狀,我全發(fā)過,要背熟。背熟即是“輔”,缺了不行。

再繼深入一步,則是爐火純青境界,用五行生克。先記牢“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以伐邪”,我舉例講一下怎么用此大法。

君佐使是治法君臣佐使之意。治法分主次,重點治誰,君是重點。

比如肺氣之痰瘀,把肺氣虛治好,解決一大半問題,直接補肺氣,是最差的手段。補肺氣的同時補其母脾,再伐一下導致肺氣虛之臟,一般是克我者,即心。

說五行生克不行,這人最好離他遠點,他境界不會高!

@上?!ご汉?老師,我剛看你說的,我只看見君佐使,臣怎么做?

    沒有臣

    不需要那么大力度

舍巖,我提過此人,他是朝國一位針灸高人,身份是佛家大師。他用五行生克“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伐邪”,但是沒講診斷。綺石講了,比如面紅鼻白,這是肺虛,補其母脾,代邪心。這一套診斷曠世神技,我系統(tǒng)講過。

我今早講的,沒有一項基本內容在教材里找不到的,是吧?只是缺整合形成體系。

針灸也可以“君以益己,佐以補母,使以伐邪”。針與藥雙雄,不是難題,您行,我看您行!

現(xiàn)在應該明白,針灸可治腦血栓,心臟病!

怎么治?就這么治,與藥一樣!

*小活絡丹又治紅腫(有人立夏前后腳腫,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氣生發(fā)不起來,用之有效。此謂腳氣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則春調肝,夏調心,秋降肺氣(沙參、麥冬、枇杷葉、蘇子、萊菔子)。胡麻仁有收斂作用,喻氏書中有述。

小活絡丹(芳香沖動,開發(fā)心氣):丹參10(桃仁、酒軍)當歸10、乳香5沒藥5(菖蒲、遠志)。遠志加桂枝可強心,合菖蒲開發(fā)心之氣。

 *心氣虛,說白了就是心臟以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癥狀:氣短、自汗、胸悶、胸痛、面色蒼白、身體沒有力氣。

*心氣虛的病因:后天失養(yǎng)、勞則氣耗、久病不復。

后天失養(yǎng):生活中吃得不好,或者吃東西不全,身體營養(yǎng)不充分,結果導致心氣不足,鼓動沒有力量。大家看年輕人的皮膚,又光滑又充盈,而老年人的皮膚則皺巴巴的,為什么?就是氣不足了。這就跟氣球差不多,氣球沒有吹起來的時候,就是皺巴巴的。如果吹起來了,那就又光潤又好看了。

勞則氣耗:一個閑不住的人,整天忙,就是當牲口的命,結果由于過度勞累而傷心耗氣。這在女性當中最為常見,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務,還要操心孩子,造成了心氣虛。

久病不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一直有病。病得時間長了,心氣兒自然會受到損害,這也很容易縮短壽命,所以更要趕緊想辦法治一治了。

*心氣虛調理方法西洋參3克、炙甘草(用蜜烘制的甘草)2克、黃芪10克。當茶葉放入玻璃杯中,用開水沖泡,第一次沖要加上杯蓋悶半個小時左右再喝,再續(xù)水時不需要加蓋悶了,沖到藥味比較淡后,還可以直接將藥片吃掉后再重新沖。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這道茶里面的西洋參、甘草都有補氣養(yǎng)心的作用,長期服用能改善心慌、乏力、氣短等癥狀。黃芪能夠補氣固表止汗,對于動不動就出汗的人來說,是味不可缺少的良藥。

調理方法艾灸內關10分鐘。內關穴就像是保護心臟的城墻一樣,可以補心氣、溫心陽。很多人灸完之后都會感覺一股熱氣灌入整個胸膛,心臟鼓動得很有力量,心里感覺很踏實,甭提多舒服了。

 *脈象沉弦細:心臟不好,厥陰病癥。

心衰】心衰嚇人,但是“千年黑洞,一燈即明”,并且心衰的病機有規(guī)律可循。病有輕重之分,心衰也是如此的。按心衰程度,可分為初中末,治療分別用三張小方,即保元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還有一個各階段均可用的生脈飲。

    虛,瘀,水三個字統(tǒng)領心衰病機。

1.保元湯(心衰早期)
人參黃芪肉桂甘草補心氣心陽(+丹參川芎化瘀+赤芍化痰)。
保元湯由人參,黃芪,甘草,肉桂四味藥組成。
功能:益氣溫陽。
主治:虛損勞怯,元氣不足。

2.苓桂術甘湯(生水飲, 心衰中期,脾陽虛)
苓桂術甘湯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
功能: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焦水飲證。

    加丹參桃仁治瘀

    如果肺血瘀又見“動則喘”,加葶藶子,紫蘇子。

    如果胃腸血瘀又見干嘔,加姜半夏,砂仁。

    水飲重加澤瀉,冬瓜皮。

3.真武湯(心衰末期,腎陽虛,水飲泛濫)
   茯苓、芍藥、生姜、附子、白術。
   功能: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

   也要解決瘀和水飲問題,丹參桃仁治瘀

   豬苓車前子治水。

見促,結,代脈,不要畏懼,好消除,病因:一是邪阻經脈,二是正氣虛。既邪阻又正虛,這還有好嗎!把邪找到是什么,將其干掉,何正氣虛也找到,將其補足,就完活了。

初期臨床證見都是什么癥狀 ,中期臨床癥狀是什么樣的,末期臨床癥狀又是什么樣的?心有問題,一定有心的定位癥狀。
初期
只有心的定位癥狀,比如
心悸。
中期
還會有脾的定位癥狀,比如納呆
末期還會有腎的定位癥狀。

NYHA是心力衰竭的英文縮寫。根據活動受限程度,心力衰竭分為四級

    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日?;顒恿坎皇芟拗疲话泱w力活動不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Ⅱ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一般體力活動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Ⅲ級:患者有心臟病,以致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小于一般體力活動即可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

    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tài)下也出現(xiàn)心衰癥狀,體力活動后加重。

    中土衰敗,啥病都會迅速惡化。故中醫(yī)說“有胃氣則生”。苓桂術甘湯證之中期心衰,相當于西醫(yī)的Ⅱ級~Ⅲ級心衰。

    苓桂術甘湯,我個人看,就牛在此,力挽心衰之乾坤!

    曾治個心氣虛,平時血壓低,之前眾中醫(yī)均補心氣,怎么也補不起來,當時既沒用保元湯,也沒用苓桂術甘湯,而是用了黃芽湯,中氣之治方劑:人參 9 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 6 克。

    原理: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宜參姜,培土瀉水宜甘、苓。

附【五臟定位癥狀

    1.的主要定位癥狀:心悸,心煩,易驚,失眠,多夢,健忘,神昏,譫語,癲狂,心前區(qū)痛,脈律不齊,出汗,口舌生瘡,舌動不靈。

    2.的主要定位癥狀: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脅肋脹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視物不清,月經不調,抽搐,痙攣,震顫,麻木,小腹及陰囊牽引疼痛。

    3.的主要定位癥狀:脘腹痞悶,厭食嘔惡,口淡無味,腹瀉,浮腫,白帶多,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內臟下垂。

    4.的主要定位癥狀:鼻塞,流涕,咳噘,咯痰,咯血,胸部悶痛、失音,浮腫。

    5.的主要定位癥狀:腰痛,腰膝酸軟,遺精,陽痿,早泄,性欲異常,早衰,牙齒松動,毛發(fā)稀少,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力遲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閉經不孕,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夜間多尿,呼吸困難(呼多吸少),五更泄瀉,耳鳴,耳聾

【六腑定位癥狀】

    1.小腸的主要定位癥狀:小腹脹痛,腹瀉,小便短赤,排尿澀痛,尿血。

   2.的主要定位癥狀:脅肋疼痛,口苦,黃疸。

    3.的主要定位癥狀:胃脘疼痛,口渴多食,消谷善饑,呃逆,嘔吐,噯氣,噯腐吞酸,牙齦腫痛。

    4.大腸的主要定位癥狀:小腹疼痛,腹瀉,便秘。

    5.膀胱的主要定位癥狀:尿頻,尿急,尿痛,尿血,遺尿。

    心,是經脈系統(tǒng)中的重要器,它衰了,無法向其他臟腑供血,其余問題都不好解決,因此先把心弄好。

    心動則五搖,心動應指的是心衰。

    古代無心衰一詞,但有治心衰之法,也有治心衰重要意義之論述,即“心動則五臟搖”。

    “心火以明,相火以位”,啥叫“明”,就是心陽要足嘛,別衰了。心火明了,什么問題都好解決!

*心與小腸辨證用藥

  心氣郁證代表方是枳實薤白桂枝湯

  心陽虛證代表方是桂枝加附子湯。

  心陰陽俱虛證代表方是炙甘草湯。

  心肝陰血虛證代表方是酸棗仁湯。

  心腎陽氣虛證代表方是茯苓四逆湯。

  心脾風痰證代表方是侯氏黑散。

  血虛出血證代表方是膠艾湯。

*心與小腸

一、心氣虛與心陽虛

    包括某些虛弱病癥,神經官能癥,心絞痛,心梗、心律不齊,心衰,休克等病癥,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癥:心氣虛則心悸、氣短、自汗,活動時加重,胸前憋悶,面色晄白;苔白,舌質淡,脈細弱或結代。心陽虛在心氣虛的基礎上,又出現(xiàn)畏寒肢冷癥狀。嚴重則發(fā)生心陽虛脫,大汗淋漓,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病機: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時,心肌鼓動血脈力弱,心搏加快,故心悸氣短,脈細弱。心陽不振時陽氣不通,心脈痹阻,故心胸憋悶;陽氣不達于面,故面色晄白。心氣不足,衛(wèi)外之氣不固,則自汗。氣來不勻,則脈結代。陽氣不達于肌表,則形寒。心陽虛脫時,心液隨陽外溢,則大汗淋漓;神失所主,故昏迷不醒;陽氣不達于四肢,故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治法:補心氣、溫心陽、安神。

藥物

    補心氣:人參、黨參、黃芪、西洋參、太子參。人參能使真氣起于無有之鄉(xiāng)。

    溫心陽:附子、肉桂、干姜,久病用吳茱萸。

    安心神: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龍骨、牡蠣、龍齒、朱砂、琥珀、磁石。

    隨癥加減:心悸用人參,心胸悶痛加元胡、桃仁、紅花;多汗用龍骨、牡蠣、五味子;不眠加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水腫加茯苓、澤瀉、牛膝、車前子、豬苓。

方藥

    心氣虛用四君子湯加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心慌重用人參20克,

    心陽虛加附子15克,

    心陽虛浮腫合五苓散。

    心陽虛脫用參附湯,人參50克、附子20克。

二、心陰虛與心血虛

    包括某些虛弱癥,神經官能癥,貧血,白細胞低下,血小板減少等。

    主癥:心悸心煩,健忘,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為心血虛;兼有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爛為心陰虛。心血虛,舌質淡白,面色萎黃、或蒼白。

    病機:心血虛,血不外榮,則舌質淡白,面色萎黃、或蒼白;心血不足時心陽偏亢,血熱流速快,則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爛。心血虛,神不內守,故失眠多夢;入睡后,陽附于陰,陰虛,陽無所附,津液隨陽外泄而為盜汗。

    治法:補血、滋陰、安神

    藥物

    補血:用四物湯,補血生血重用地黃、白芍各50克,生精血;活血補血重用當歸、川芎各30—50克,但重用當歸30—100克,則出現(xiàn)緩瀉,因此,不是血虛便秘,當歸、川芎用25—30克;白細胞低,加阿膠以補膠原蛋白。

    滋陰:用生地、玄參、丹皮、天冬、麥冬。重者用水牛角、牛黃。

    安神:用茯神、遠志、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龍骨、牡蠣、龍齒、朱砂、琥珀。

    隨癥加減:心煩加梔子,口舌生瘡、糜爛加燈心草、竹葉、木通、黃連;盜汗加龍骨、牡蠣、麻黃根、低熱加地骨皮、青蒿。

    方藥

    心陰虛用地骨皮飲,心陰虛失眠用天王補心丹。

三、心火上炎

    包括舌炎、舌體糜爛、口腔潰瘍、支原體感染、血熱、病毒性心肌炎,不明原因低燒。

    主癥:以舌尖紅、舌體糜爛或潰瘍、五心煩熱為主癥?;蛞娨姑虏话玻诳仕硷?,尿黃、尿痛。苔黃,脈數(shù)。

    病機:心開竅于舌,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舌體糜爛或潰瘍;心火內熾,則煩熱不眠;熱傷津液,則口渴思飲;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移于小腸,則尿黃、尿痛;苔黃,脈數(shù)無力,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清心瀉火

藥物

    滋陰:用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牡丹皮。

    清火:用竹葉、蓮子蕊;重者用黃連、梔子,蘆根、茅根。

    隨癥加減:口渴思飲用天花粉、生地、玄參、麥冬;舌瘡重者加連翹、青黛、板藍根、木通。

    方藥:一般用導赤散加減。竹甘通地。竹葉、甘草、木通、生地黃。

四、胸陽不振、心血瘀阻

    常見于重癥心律失常、心絞痛、心梗。也見于一些疾病晚期。

    主癥: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刺痛或悶痛,心悸怔忡,脈象澀結;重者面色青紫,舌質紫黯,口唇手足青紫,四肢冰冷,昏厥,脈微欲絕,為心元暴脫。

    病機: 胸陽不足,血行障礙,心脈痹阻,故有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刺痛或悶痛,心悸怔忡,脈象澀結;四肢冷,脈微細欲絕,為陽氣不達于四肢所致。

    治法:活血化瘀,大補元氣。

藥物

    活血化瘀:用桃仁、紅花、水蛭、赤芍、丹參、郁金。代表方劑用血府逐瘀湯。

    治療心悸怔忡:大補元氣用人參。

    四肢發(fā)冷加附子,代表方劑用參附湯;脈微欲絕,人參重用到50克,黨參重用到300克。

五、痰迷心竅:患者腦血管意外,中風、腦卒中、腦出血多數(shù)此癥。

    主癥:意識朦朧,甚至昏迷不醒人事,喉中有痰聲嚕嚕,苔白膩,脈象滑數(shù)、弦滑。

    病機:心主神志,痰蒙清竅心腦,產生神智障礙,故有朦朧、昏迷不醒?;}主痰,故脈滑;數(shù)脈主熱,患者發(fā)熱,弦細相兼而數(shù),主病位在腦。

    治法:滌痰開竅,清熱。

藥物

    清熱開竅用安宮丸。

    滌痰:用貝母、天竺黃、膽南星、竹瀝;化寒痰用陳皮、半夏、遠志、天南星。

    開竅:用石菖蒲、郁金。丸散可用麝香、冰片

    寒痰代表方藥:滌痰湯、蘇合香丸。

    清熱代表方劑:清瘟敗毒飲。

六、痰火擾心:主要是神智疾病,西醫(yī)的精神分裂癥、癔病、躁狂狀態(tài)。

    主癥:胡言亂語,哭笑無常,狂妄躁動,怒目而視,打人毀物,幻聽、幻視,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弦數(shù)。

    病機:痰火擾心,則神智錯亂;火屬陽,陽主動,故表現(xiàn)為興奮狀態(tài)(亢進);怒目而視,打人罵人,幻聽幻視,是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擾亂輕竅(心神)所致。苔黃膩,舌尖紅是火盛;脈滑為痰,脈數(shù)為熱,脈弦為肝火,弦滑數(shù)相兼,為病位在腦。

    治法:清熱化痰開竅。

    藥物:用礞石滾痰丸,安宮丸加減。

    清熱:用黃芩、黃連。

    瀉肝火:用龍膽草、柴胡、黃芩、生牡蠣。

    滋陰涼血:用玄參、生地、丹皮、水牛角。

    化痰:用竹茹、川貝母、膽南星、半夏。

    開竅:用石菖蒲、郁金。

    安神:用朱砂、琥珀、遠志。

七、小腸氣痛

西醫(yī)的腸痙攣、疝氣。

主癥:小腹絞痛,脹痛,腸鳴,排氣則舒,或者陰囊疝痛,苔白,脈弦。

病機:小腸之氣,感受寒涼,寒性收引則疼痛;腹脹腸鳴,則氣滯,排氣則舒是氣滯暫通,而癥狀緩解。小腸下墜陰囊,是疝氣作痛。苔白為寒,脈弦為痛。

治法:行氣止痛

藥物:

理氣:用枳實、枳殼、厚樸、木香、陳皮。

疝氣:用吳茱萸、青皮、烏藥、川楝子。

止痛:用元胡。

隨癥加減:疝氣加橘核、荔枝核。寒甚加附子、肉桂、補骨脂。

    咱們將痰濁與瘀血的基礎知識學習完了,舉一個治療心衰病例,學習在治病中如何運用。心衰是所有不同種類心臟病的最終結局及主要并發(fā)癥。心衰發(fā)病可以突然,也可以隱匿。突出特點是漸進性惡化,直至成為難治性心衰而引起循環(huán)衰竭。瘀血在心衰發(fā)展過程中起到催化劑作用,因此治療在氣血辨證基礎上,活血化瘀是治療心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應用活血化瘀治療心衰時,強調以氣血為綱,從整體上把握心衰的病機特點,方能辨證準確,施治合理,收到佳效。

1,〔治療思路〕

    掌握了心衰之病機,見心衰自然有治療思路。心衰的根本病機是內虛,早期主要為心氣(陽)虛、可兼肺氣虛,隨著病情發(fā)展,心氣(陽)虛導致心運血無力,瘀血內停。中期脾陽虛,脾虛失運,再加上肺氣虛,水道失其通調,水濕內停。后期腎陽虛,膀胱氣化不利,水飲泛濫。因此心衰病機可用虛、瘀、水三個字概括。

2,〔具體診治〕

    (1)心衰早期:由于心衰早期是心氣(陽)虛產生瘀血,所以病人除了有心慌,心悸等心的定位癥狀之外,還有氣短,乏力,活動或勞累后癥狀加重等氣虛的定性癥狀,也有舌質暗,舌質有瘀斑瘀點,脈細澀等瘀血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早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慌,心悸,氣短,乏力,活動或勞累后癥狀加重,舌質暗,有瘀斑瘀點,脈細澀。治療用保元湯加活血的丹參,川芎,赤芍。注意,有好幾個方劑都叫保元湯,此方是魏桂巖的《博愛心鑒》中的保元湯。

    (2)心衰中期:由于心衰中期是從早期的氣虛血瘀型心衰發(fā)展而來,由單純的心氣(陽)虛兼血瘀演變?yōu)樾钠㈥柼摷嫠媻A血瘀,所以病人除了有心悸,心慌等心的定位癥狀之外,還有食欲不振等脾的定位癥狀。除了有形寒肢冷等陽虛的定性癥狀之外,還有舌面水滑,水腫等水飲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中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悸,氣短,形寒肢冷,食欲不振或兼嘔惡,舌面水滑,水腫,小便短少,肝脾腫大,脈沉細。治療用苓桂術甘湯加活血的丹參,桃仁。主要目的是消除脾陽虛,水飲盛,這是因為脾陽虛水飲盛是心衰發(fā)展過程中關鍵環(huán)節(jié),及時消除使心衰向愈,否則會迅速變質為腎陽虛,水飲泛濫,甚至陽脫證。

    (3)心衰后期:由于心衰后期是腎陽虛衰,水飲泛濫,涉及心、脾、腎、肺,形成數(shù)臟同病,所以除了有心悸,脈結代等心的定位癥狀外,還有喘息,咳粉紅色痰等肺的定位癥狀;不欲飲食等脾的定位癥狀;脈微欲絕,尿少或無尿等腎的定位癥狀。除了有形寒肢厥,面色蒼白等陽虛的定性癥狀之外,還有下肢水腫等水飲泛濫的定性癥狀;唇舌紫暗等血瘀的定性癥狀。因此心衰后期辨證診斷主癥是心悸,脈結代,不欲飲食,氣短喘息,甚至端坐呼吸或咳粉紅色泡沫樣痰,脈微細欲絕,尿少或無尿,形寒肢厥,面色蒼白,下肢水腫,唇舌紫暗。治療用真武湯加利水的豬苓,車前子。加活血的丹參,三七。

3,〔治病舉例〕

    某女,41歲,主訴胸悶,氣短,尿少,水腫反復發(fā)作3年,加重9天,伴惡心嘔吐,不欲飲食,5年前開始心悸明顯。西醫(y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Ⅲ級。胸部Ⅹ線攝片:呈肺淤血改變。刻診:唇發(fā)紺,舌質淡暗,苔白水滑,脈結,并沉細。

    (1)討論:對于心衰,中醫(yī)與西醫(yī)規(guī)律基本一致,心衰早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Ⅰ級~Ⅱ級。心衰中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Ⅱ級~到Ⅲ級。心衰后期相當于西醫(yī)心力衰竭Ⅲ級~Ⅳ級。西醫(yī)明確診斷為心力衰竭Ⅲ級,又有不欲飲食,惡心嘔吐的脾胃癥狀,當是心衰中期?;颊邜盒膰I吐是胃氣上逆,根據胃與心包別通,則知胃氣上逆是心衰加重的原因。

2,分析:心悸,脈結是心的定位癥狀,可以確定病位在心。不欲飲食是脾的定位癥狀,可以確定病位在脾。舌苔水滑,水腫是水飲的定性癥狀。唇紺舌暗是瘀血的定性癥狀。

3,診斷:心衰,心脾陽虛,水飲內停,兼夾血瘀。

4,治療:用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加丹參,桃仁活血化瘀。加紫蘇子,半夏,陳皮,佩蘭化濕止嘔降逆,半夏是降胃逆之要藥。加葶藶子瀉肺水除肺淤血。

    學的時候,是分開單獨學,比如“胃與心包別通”,而用的時候結合起來用。比如此案例,將血瘀,別通等結合起來用,共同解決問題。

    學血瘀時掌握熟,學別通時也掌握熟,學心衰時還掌握熟,那么見此病例,大慨一看,治療方案立刻在胸中形成。

    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實質就是各個基本東西組合。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疾病就是各個基本東西組合,各不相同。

    治胳膊腿痛,用不用瘀血,別通?用的!有時與治心衰方藥一樣,異病同治?;緰|西就那么點東西,恒久不變。

1.化瘀化痰法

瘀為血滯所成,痰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故津血為病,則有可能痰瘀并結。尤其病有癥塊、病久不愈、瘤疾頑癥,多有痰瘀并結情況?!鹅`樞·百病始生》云:“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薄毒霸廊珪芬嘣疲骸皦K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而成。”說明了積塊的形成是痰瘀并結的結果。張仲景治癥瘕積聚之證也以痰瘀同治立方,其所用大黃蟅蟲丸等為治痰化瘀為劑。

錢師受前人啟發(fā),凡瘀血日久,或肉癭、石癭,或癥瘕痃癖,或疼痛持續(xù)兼有痰證者,均用化瘀化痰之法治之。有塊者,用《外科正宗》海藻玉壺湯合《宣明論方》三棱湯(三棱、白術、莪術、當歸、檳榔、木香)合方化裁。

常用的化瘀藥有三棱、莪術、石見穿、乳香、沒藥、當歸、川芎、赤芍等。其中三棱、莪術、石見穿多用于有塊者;石見穿、乳香、沒藥等多用于久痛者?;邓幊S煤T?、昆布、茯苓、半夏、膽星、貝母、米仁、土茯苓之類。其中茯苓、土茯苓、海藻、昆布、米仁等須用24~30克以上。

2.化瘀解毒法

瘀可致毒,《溫熱逢源》曾指出:“留瘀化火”,瘀血凝結于經絡,久則血毒由生,此其一?!盁岫緝熔铡苯j氣阻遏“(陳平伯),血脈不利則成瘀,此其二。又有伏火前血致瘀者,正如何廉臣所云:”清火兼通瘀者,因伏火郁蒸血液,血液煎熬成瘀,“此其三也。證之臨床,留瘀化火,火毒致瘀,多見于中醫(yī)心、肝、肺、胃、膽等藏瘀證及溫病瘀證。

錢師對此類瘀毒相兼病證,均采用化瘀解毒法,但有偏重不同。對留瘀致毒者,以化瘀為主,解毒為輔,佐通下。其通下法的運用,源于何廉臣”瘀血化火宜通下“之論,常用桃仁、瓜蔞仁、當歸、麻仁潤下、緩下。若大便干結,用天花粉、制川大黃配伍運用。對火毒致瘀者,以瀉火解毒為主,化瘀為輔,佐以養(yǎng)陰。其化瘀藥多用丹皮、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等,其中丹皮、赤芍須用24克以上,丹參須用30克以上。解毒藥常以二丁湯(蒲公英、紫花地丁)化裁加味。若肺部瘀熱者、加石葦、七葉一枝花等;若肝經瘀熱者,加白花蛇舌草、地骨皮等;若肝胃腸瘀熱者,加龍葵、土茯苓等。

3.化瘀散結法

此法有二,一為調氣化瘀散結;一為軟堅化瘀散結。后者多與前者伍用。

錢師認為瘀血形成的基本機理是氣失調達。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坝粽撸\也“(陳修園)。”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不行“(《壽世保元》)。故血瘀證盡管病因兼證各有差異,但氣滯實為各種瘀血證的病變基礎,而肝氣的調達與否又起重要作用。因肝主疏泄,調情志,主一身之氣機通暢,故錢師主張化瘀須兼疏肝調氣,亦須選用一些引入肝經的藥。其在化瘀時,常選枳殼、木香、佛手、枸桔李、川楝子、郁金、八月札、青皮、陳皮等藥加入。其中枸桔李、八月札、佛手片三味尤多伍用,錢師曾云,此三味尤為調氣良品,枸桔李行氣之功較強,與化瘀藥配伍,當為首選。查《本經逢原》記載:“枸桔,辛溫無毒?!茪馍嶂^之,……治胃脘結索痛?!卞X師師古而不泥古,凡一切結痛瘀證,均以化瘀藥配伍運用,臨床觀察效果較好。

4.化瘀搜剔法

在臨床瘀血證的治療中,錢師善于將化瘀藥與蟲類藥相配伍,以搜剔臟腑經脈絡道之瘀。其所用化瘀搜剔法,源于清代名醫(yī)葉天士。葉氏謂“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緩攻”,對宿邪所致之病,當用蟲類搜剔絡道之瘀,其原理是取“蟲蟻迅速飛走之靈”,“俾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著,氣可宣通”,所以搜剔經絡之風濕痰瘀莫如蟲類“。錢師對此論十分贊賞,他不但對四肢經絡瘀證用蟲類,而且對人體內臟瘀證亦用蟲類。其常用者有天龍、僵蠶、蜈蚣、地龍等,尤其天龍(守宮)用得特多,凡腦部瘀證,胸腹瘀證,包括肝膽、胃腸、盆腔等瘀證均可用之,少則2條,多則4條,從小劑量開始,只要是久瘀頑癥,臨床未見不良反應。對于腦部瘀證多用僵蠶配川芎;對四肢之瘀證多用蜈蚣配赤芍,對有精神癥狀之瘀證多用地龍配桃仁。

5.化瘀扶正法

首先,氣不足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瘀難化,故對氣虛血瘀,當遵“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的治療原則,給予補氣化瘀。其次,由于化瘀之品大多是耗氣之峻劑,故對血瘀患者,即使無明顯氣虛,也應在化瘀的同時,佐以補氣。再則,補氣與化瘀同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正如張錫純所云:“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以流通之,則補而不滯,而元氣愈旺。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肮叔X師力主化瘀補氣并進,以扶正祛邪。他善用補陽還五湯、當歸補血湯、胃風湯(人參、白茯苓、川芎、肉桂、當歸、白芍藥、白術)等方化裁。在化瘀藥中,每每加入人參或黨參、黃芪之品。

學習了治心衰,再研究這個藥(吳以嶺院士之配方),就容易理解了??梢杂么朔郊訙p。

方中用龍骨,鎮(zhèn)逆降沖?!秲冉洝氛f:心為噫,這個講過,當心氣弱時,胃容易發(fā)生氣逆,其實不只是會胃發(fā)生氣逆,肝氣也會,下焦浮陽也會。

沖脈隸屬于肝腎,連于胃,一旦沖脈逆,沖逆蜂擁而起,全往上沖。

【心衰】悸,喘,腫是心衰三大主癥。虛,瘀,水統(tǒng)領心衰病機。病位在心,與肺,脾,肝,腎有關。

開始心氣虛,進一步發(fā)展為氣陰兩虛,最后陰陽兩虛。氣虛則血瘀,血不利則為水。

因此治氣陰兩虛的生脈飲正好對準心衰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氣陰兩虛階段,再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瘀,效果很好!

慢性心衰,就這么點事,再沒什么好說的啦![微笑]

治“一”中之陰陽,則“二”中之陰陽很好治的!否則事倍功半。

陽生陰,陰生陽,陰陽互根為“一”。“一”是道生一的一。

說陰虛證少,是不見“一”中之陰,只見“二”中之陰,這不正確。

水和瘀血,這都是陰,是“二”中之陰。

心衰分為初,中,末三期,這根據主癥人為劃分的,實際心衰是連續(xù)的,由輕到重,無分界線。這就是《傷寒論》中的恒動觀!

初期可不可以用附子,我看可以,心陽虛用2克,少用點。不必非要到末期才用。

很多人用藥就是3克、5克、10克、15克,或者就是嚴格執(zhí)行《傷寒論》中的劑量標準,總是強調原劑量、原比例。我覺得這就是鄭人買履,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相信書而不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颊哂心信嫌字?、東南西北之別,病也分新病、舊病、單一病、復雜病,豈能執(zhí)死方而醫(yī)活人?

馬克思說了,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腳”就是客觀實際嘛!,而“履”不是客觀實際。

是的,有很多人只考慮履,不考慮腳。

心衰初期,用保元湯加赤芍,川芎,丹參。再加一味桂枝可以不?有時太可以了!

心衰,血瘀雖然是標,但是非常關健,從初期到末期,都不可忽視,一定要化瘀,常伴有痰。

活動癥狀加重,這是氣虛,氣虛是血瘀病因之一,馬上去舌上找到血瘀證據。辨證診斷完活了,用保元湯加味,保證靈!

察舌下絡脈看血瘀,這是現(xiàn)代中醫(yī)成就,古代沒有。

心下痞塞,這是腸胃有血瘀,血不利則為水嘛,因此里有水飲。用苓桂術甘湯好使!

里有水飲,舌質保證泛紫,紫主血瘀。不會識別紫色,另當別論。

把血瘀六大病因記熟,之后研究舌,你會發(fā)現(xiàn),血瘀及血瘀病因全寫在舌上了,不用問這問那了。

有血瘀則臟腑供血不足,馬上呈衰象,王清任鉆了前人的大空子,名垂醫(yī)史!

群里有許多人從事針灸外治,可以學一學吳師機之術,煉幾個膏藥,吳師機是古今膏藥頂尖大師,無出其右者。

這個人自稱祖?zhèn)鞲嗨?,那個人自稱秘方,都是吹,基本上是去吳師機那里學了三招兩式,猶如天庭小妖偷個寶物,跑到人間大逞威風!

“醫(yī)者,理也;藥者,瀹也”,故吳師機將其著作取名《理瀹駢文》,瀹,讀音與悅相同。

瀹是疏導的意思。

治肝癌疼痛特效,是特效!

用吳師機膏藥外貼,內服湯藥,治癌癥效果好!沒這本事,誰會尊吳師機是古今膏藥第一高人。

吳師機,是清朝人,他“高考”是全省狀元,但無心于功名。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F(xiàn)在辨證,多數(shù)人以寒熱為綱診治。馮老講六經時說“虛實無常,寒熱有?!薄_@是以寒熱為綱診治。比如陽虛則寒時,沒考慮燥濕,肯定用干姜附子,有時就燥上加燥。假如考慮燥濕了,則會自動棄經方而用時方,選擇用巴戟,山藥等藥。

依我個人看,時方比經方高明!

陽虛,當陽損及陰時,由濕向燥轉變,陽虛始因,應補陽,但是用干姜,肉桂,附子不行了,師其意而不泥其藥,改用“多汁多油”的補陽藥。

吳師機用膏藥治病,也用六經辨證,表,半表半里,里。但是他將縱向的上中下,與橫向的表,半表半里,里,完美給合用。

吳師機是有胸懷的頂尖大師之一。

吳師機傳下來的膏藥20個,常用的五個。比清陽膏,三陽病,一貼就好!

痰和痰,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當我們掌握了痰和瘀的病因時,則知起病之源。當我們掌握了痰和瘀所致之病時,則知傳病之所。如此思路清晰而不亂,無論是心衰,還是脂肪肝,都好治也!


【痰的病因】


1,肝生痰:


(1)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疏散全身的氣、血、津液,防止他們停止和聚積。若肝郁則疏泄不及,津液聚積成痰。


(2)肝郁化火,火煉津液成痰。


2,脾生痰: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則運化水濕能力弱,水濕停聚而成痰。


3,腎生痰:


(1)腎主氣化,若腎陽虛則氣化水液能力弱,水液停留,聚積成痰。


(2)腎陰虛則相火旺,相火煉津液成痰。


4,肺生痰:


因為肺通調水道主要依賴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宣發(fā)作用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別是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肅降作用使無用的水液下歸于腎而輸于膀胱,排出體外。所以肺失宣發(fā)與肅降,水液停聚而成痰。


掌握熟痰之病因,運用“痰瘀論”治血脂高,脂肪肝有大用也,痰與痰之病因常常寫在舌上,望而知之。


麻黃宣肺,把水宣到皮毛出汗,使邪隨汗出而病愈。


有的人用麻黃,只宣發(fā)(升)不降(肅降),結果尿不出來尿了。


把水都弄到皮毛上去了,還振振有詞曰“大劑起沉疴”。


痰與瘀狼狽為奸,相伴為病。

【血瘀的病因】

1,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當人心情不好時,會使肝郁,肝郁則氣滯,產生瘀血。

2,氣虛致瘀: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推動血運行無力,血流緩慢,在脈道中沉積產生瘀血。

3,痰濁致瘀:痰濁阻塞經脈,則氣血也隨之阻滯而留血成瘀;

4,陽虛致瘀:《內經》說:“陽虛則寒,陰虛則熱”。血液遇寒則凝,遇溫則通。因此人體陽虛則寒,寒則血凝 ,久則成瘀血。

5,血熱致瘀:由于內熱久而不退,內熱灼津煉液,導致血液濃縮,壅塞脈道發(fā)為瘀血。

6,血虛致瘀:血液循環(huán)除了靠氣的推動,陽的溫煦作用外,還必須具有充血的血量,方能共同協(xié)作。若血虛虧少,雖然有氣之推動,陽之溫煦,也行而遲緩,以致滯而為瘀。

7,外傷致瘀:由于外傷導致肌骨閃挫,血溢脈道之外,凝結成瘀血。


    心衰,這個病名中西醫(yī)通用,此為現(xiàn)代中醫(yī)界共識。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機演變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病機高度概括為虛,瘀,水三個字。詳述于下:

1,心衰早期:主要是心氣心陽虧虛,可兼肺氣虛,隨著病情發(fā)展,心氣心陽虛導致運血無力,瘀血內停。咱們學過瘀血產生的原因,此為其中氣虛致瘀,或陽虛致瘀。由上述可知,早期心衰,除了有瘀血癥狀之外,一是還應該有心的位癥狀,如心慌氣短,二是還應該有氣虛的定性癥狀,如活動癥狀加重。掌握了這些精髓,辨證診斷就準了,用保元湯加丹參,赤芍,川芎。

2,心衰中期:中陽虧虛,水飲內停。心衰發(fā)展到中期,不僅有瘀血了,還有水,《傷寒論》說:血不利則為水。如果不迅速阻止,可變成陽虛水泛,甚至陽脫。用苓桂術甘湯加丹參,桃仁。

由上述可知,心衰中期除了有瘀血癥狀,有心的定位癥狀,陽虛的定性癥狀之外,還應該有脾的定位癥狀,如食欲不振等,這肯定有,一定有!沒有怎么可以確定為中期心衰而用苓桂術甘湯呢,是吧。

心衰中期,如果動則氣喘,或合并心絞痛者,加參芪。伴肺水腫加葶藶子,紫蘇子。

這些是小問題,有什么解決什么。主要問題是“心”,以心為中心辨證診斷。


3,心衰后期:腎陽衰,水飲泛濫。用真武湯加丹參,桃仁打底。無尿加車前子,冬瓜皮等。此期常見咯粉紅色泡沫痰。這幾天就調理了一個這樣的心衰老人,晚上我一天去一趟,我開的真武湯合生脈飲加丹參,三七。服用一次,這位老人說:“不吃這個藥,這個藥不好”,我問怎么不好?他說半夜吐五六口粉紅色痰。因為老人聽不懂中醫(yī),我答:“好事,廢物吐出去了”,我心想:“點真正,晚一步就麻繁了”。第二天又咯出兩口粉紅色痰,但是色淺了,之后沒有咯吐粉紅色痰。

現(xiàn)在這位老人己經沒事了,用三本二統(tǒng)論補虛善后。


后期心衰主癥:心悸(這是心的定位癥狀,心衰是心不正常,當然有心的癥狀),形寒肢冷,面色蒼白(這陽虛的定性癥狀),下肢水腫(這是水飲泛濫),舌紫(這是瘀血定性癥狀),您看,虛,瘀,水之表現(xiàn)都有,是吧。

瘀血,在診治心衰中不能忽視,極其重要,可為治本贏得時間。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由于有水腫,西醫(yī)用大劑量利尿劑引起代謝性堿中毒,出現(xiàn)口渴,舌光紅無苔,煩躁者,加生地,玄參,石斛。

利水太過成燥了,要養(yǎng)陰,用綺石之醫(yī)術最好,不要只補腎陰,適當清金,使金水相生。

利過傷腎,老人腎本弱。

血不利則水不利,利血強心腎,水自利。同時適當利水。

見水腫單利水不行,

心衰是所有不同種類心臟病的最終結局及主要并發(fā)癥。心衰發(fā)病可以突然,也可以隱匿。突出特點是漸進性惡化,直至成為難治性心衰而引起循環(huán)衰竭。治療在氣血辨證基礎上,活血化瘀是治療心衰的重要方法之一。

這幾句話,你聽起來簡單,但是獲得此真經,需要達到博士生導師水平。我選定的“復方丹滲滴丸”加“生脈飲”,屢建奇功!但是醫(yī)學修復能力是有限度的,對心臟損傷超過醫(yī)學修復能力,只能請神仙來治了。

 

 

六神丸:并可興奮心肌與腦神經,熱病心力衰竭用附、桂則人畏懼之,用六神丸既能強心,又不遭謗。熱病心衰或中毒性休克用之,每奏良效。

★單用真武湯治療心衰,不如佐以治水三法為宜。

  1.開鬼門法:(真武湯+越脾湯)鬼門,即汗孔。開鬼門,即宣肺透表,此法可使肺氣得宣,營衛(wèi)因和,以求“上焦得通,濈然汗出?!弊饔迷诜?,故以真武湯為主方,配伍越婢湯;肺熱明顯者,配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 潔凈府法:(五苓散加減)凈府,指膀胱。意在行水利尿,使水邪從下消散,作用在膀胱。若右心衰竭,見腹水,嚴重小便不利,可配合五苓散加車前子、沉香、肉桂。此法的變通方是清代陳修園的消水圣愈湯,即仲景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加知母,為治水名方。

  3.去宛陳莝法:(真武湯+血府逐瘀湯)日久為陳,淤積為宛,腐濁為莝。去宛陳莝,乃散結通絡,活血化瘀之意。心力衰竭有紫紺證、肝腫大、靜脈壓增高、下肢浮腫、舌質紫暗等,均提示有瘀血存在。《金匱要略·水氣病篇》云“血不利則為水?!惫时仨氃谡嫖錅A上,佐以去宛陳莝法,宜選桃紅四物湯去生地加藕節(jié)、蘇木等藥?;蚺湟匝痧鰷?、膈下逐瘀湯等。

一病人因肺炎引發(fā)心衰,漸出現(xiàn)心肌積液、肺積水,呼吸困難,喘促不能平臥,便秘。先用大柴胡湯,大便通下后略舒暢,但仍覺胸中憋悶,平躺則胸口難受,晚上要起來坐五六次。改用大陷胸湯,生大黃及芒硝各10克,甘遂1克,先煎大黃及芒硝十分鐘,用藥液沖服甘遂。藥后腹瀉11次,而諸癥盡去,反更有力氣。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五苓散易為湯劑:葶藶子5~10克、黨參15~3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30克、豬苓10克、澤瀉30克、白術12克、車前子30克(包煎)。

氣虛自汗者加黃芪30克;陽虛加川附片10克、桂枝10克;水腫較重加郁李仁30克。

下腹腫脹加菖蒲15~30克;陰虛水腫去白術,加女貞子15~3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皮30克。

下焦?jié)駸嵴呒涌鄥?2克;血瘀者加丹參15~3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血虛加當歸15克,熟地15克、阿膠10克(烊化)。

合并感染者加銀花30克、連翹15克、板藍根30克、半枝蓮30克、黃芩15克。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一般服藥3~7劑即見效,連服2~3周即可控制心衰。本組28例中顯效12例,好轉11例,無效和死亡各1例。總有效率為9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周次清臨證經驗(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肺心病/心臟神經官能癥/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處方特點/醫(yī)案/醫(yī)論醫(yī)話/經驗方)
中醫(yī)辨證論治處方口訣
肖老師講《復習?診治血瘀證的全套功夫
第四節(jié) 肺脹
癥型、選方速記
金蟬:《復習?最高水平診治血瘀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