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作詩”可以說是一種全民參與的活動。“作詩”不僅老少咸宜、婦孺盡參與,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項技能,而掌握這項技能掌握得非常好的人,往往人生像開了掛一樣。
在唐朝,一個會寫詩的人,一個寫詩寫得出色的人,注定會擁有不平凡的命運?!白髟姟边@項技能究竟能給人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擁有“保送”資格,順利通過科考。代表人物:王維。
唐朝時的科舉制度,有好多種類,其中最主要的是兩類,一類叫做明經(jīng)科,一類叫做進士科。但是當時人們看重的,也是朝廷看重的,是進士科。因為進士科考詩賦,要求考生在既定的題目寫一首詩,再寫一首賦,靈活性比較大;而進士科主要靠死記硬背。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蔽迨畾q考上進士的比三十歲考上明經(jīng)要了不起得多。
進士科主要功力就在于作詩上,換句話說在唐朝,一個人能不能考上進士,關(guān)鍵在于詩寫得怎么樣。因此,調(diào)動了全社會讀書人寫詩的熱情。
但是,唐代科舉制度還不完善。到了宋代,不僅會把考生姓名遮蓋住,而且還有專門的人做謄寫考生詩卷的工作。這些,在唐代還都沒普及起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考生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詩名,那么他在科考時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
而且,唐代科舉可以“保送”,就是說有大官、顯貴可以向考官推薦人選。因此,出現(xiàn)了“行卷”“溫卷”。啥是“行卷”,這里“行”的意思是“送”,“行賄”的“行”就是這意思;“卷”,就是古人習慣于把作品成卷整理。
“行卷”就是把自己平時寫的作品,去送給那些在科舉考試中有話語權(quán)的人看。有的人直接送給考官,也有人送給那些宰相、公主等權(quán)貴,以此暗示他們:我的詩寫得很好的,您看您能不能幫我推薦推薦。
傳說王維考進士以前,就刻意求見玉真公主,但公主對此是比較反感的。所以后來他就想了一個法子:他以“樂工”的身份被人帶到玉真公主府上彈琵琶,公主一聽琵琶彈得好,說這個樂工不錯。帶王維去的人就說,他詩還寫得好呢。公主一聽,趁興就要了他的詩看看,她一看啊,好些作品都是自己早已讀過的,已經(jīng)在京城流行開來的,的確是好詩。于是向考官推薦,王維就順利金榜題名了。
這事兒李白也干過,現(xiàn)在我們看李白的作品,有一類被稱為“干謁詩”,就是他專門寫給權(quán)貴看的詩,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就此出自《上李邕》。但是李白的這類詩多半寫的就是這樣嬸兒的: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展現(xiàn)的是李白的那種高度的自信,甚至自傲,因此他的干謁詩往往不受人待見。其實李白的思維方式是縱橫家那套,就是說一個人才與統(tǒng)治階級的關(guān)系是雙向選擇的……emmm這套思想在諸侯國時期是正常的,但是并不適用于統(tǒng)一的王朝。
得到官方認證,出盡風頭。代表人物:宋之問。
唐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帝王將相們當然也都非常喜歡詩歌,所以朝廷經(jīng)常組織舉行一些詩歌大賽,當場來比賽寫詩。唐中宗舉行了一次詩歌比賽,在長安的昆明池前搭了一個彩樓,皇帝、皇后以及評委,都待在彩樓上面,百官都站在樓下面。皇帝下令,題目是《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皇帝自己先寫了一首詩,百官再寫詩奉和,即所謂“應(yīng)制”詩。
時間過得很快,評選結(jié)果出來了。揭曉結(jié)果的方式相當有意思,凡是寫得不好的,沒有被選中的,就把詩歌作品從彩樓上扔下去,因此那些卷子像雪片一樣地飄落下來,下面站著的官員紛紛去撿。紙片紛紛地飄落下來,大家都拿到了,最后只剩兩個人手中還是空的,這兩個人,一個是沈佺期,另一個就是宋之問。也就是說這兩個人的作品還在彩樓上。
兩個人的作品進入了最后決賽,過了一會兒,一張紙片飛下來了,大家趕快跑過去,一看,是沈佺期的,也就是說宋之問獲得了第一名。評委代表是上官婉兒,她就出來宣布評獎結(jié)果,同時也宣布評獎理由。她說兩首詩的前面部分水平不分上下,但是兩首詩的結(jié)尾,沈佺期說:“微臣雕朽質(zhì),羞睹豫章材?!彼沃畣栒f:“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鄙瞎偻駜航忉屨f,沈佺期的結(jié)尾,句子完了詩意也就沒了;而宋之問的這個結(jié)尾,雖然詩句完了,但仍有一種雄健的氣勢,所以宋之問的詩更好。沈佺期聽了也很服氣。
武則天時期在洛陽的龍門舉行詩歌大賽,武則天親自評選,這次評選的標準是:誰先交卷就獲獎。有一個叫東方虬的詩人第一個交卷,他詩的確寫得非常好,武則天大喜,馬上賞給他一領(lǐng)錦袍?;实圪p的錦袍,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東方虬當眾把錦袍披在身上,非常高興。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宋之問也寫完了,武則天拿來一看,嘶……宋之問這個寫得更好,于是下令:“東方虬,錦袍脫下來,這個應(yīng)該屬于宋之問!”東方虬只好當眾把錦袍脫下來,宋之問則當眾披上了錦袍。
所以你看,在這兩次官方詩歌大賽上,宋之問都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不僅出盡了風頭,而且仕途也走得非常順。至于后來遭貶謫,那都是后話了。不過他在貶黜期間,也寫了一首好詩,我們都很熟悉,就是那首“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成為流行歌曲的詞作者,受到歌女追捧。代表人物:王昌齡。
薛用弱在《集異記》記載有“旗亭畫壁”的故事。所謂“旗亭”就是酒店、酒館,古古時店外掛一面旗或一塊布,上面寫“某某酒家”,因此酒館就叫旗亭?!爱嫳凇本褪窃趬Ρ谏袭嬕坏赖烙浱?。故事是這樣的:故事中有三位詩人,一個叫王昌齡,一個叫高適,還有一個叫王之渙。這三個詩人走進一家酒館去喝酒。過了一會兒,突然有一群歌女走進來,她們也很快入座了。三個詩人就說,我們平時都覺得自己的詩寫得最好,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好今天有機會了……在唐代,詩歌是可以入樂的,五、七言的詩歌尤其是絕句最用以被傳唱。
所以三個詩人就打賭,一會兒她們喝酒唱歌的時候,唱誰的作品更多,就說明誰的詩更有名。過了一會兒,那些歌女開始唱歌了。第一個歌女站起來唱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一聽非常高興,伸出手,在他背后的墻壁上畫上一道記號,說:“一首絕句?!?/p>
第二個歌女又站起來唱,她唱的是:“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今寂寞,猶是子云居?!边@是高適的,這四句詩原是高適的一首五言古詩中的一個片段,這首詩原來有二十四句,比較長,這是開頭的四句。因為有有獨立的意義,所以歌女拿這四句出來唱。高適聽完,也在墻上畫一道,說:“一首絕句?!钡谌齻€歌女站起來唱,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庇质峭醪g的,叫《長信秋詞》。王昌齡就更加高興,轉(zhuǎn)過身去又畫一道。此時只有王之渙還沒有畫道道,內(nèi)心突然有點緊張。而另外兩位也以挑釁的眼光看著他。
不過王之渙很快就淡定下來,說,還有那個最美麗的歌女還沒有唱,待會她唱,肯定唱我的詩!果然那個歌女,開口一唱,就是:“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笔峭踔疁o的《涼州詞》,這下王之渙高興壞了,三個人因為這個小游戲也都大笑起來。那些歌女看到這邊三個不尋常的舉動,就跑過來問,我們唱歌你們笑啥呢?他們就說,你們剛才唱的詩都是我們?nèi)齻€人寫的。那些歌女就說,俗眼不識“神仙”!大家一起過來向他們行禮,邀請他們一起過去喝酒。
成為愛豆,分分鐘C位出道。代表人物:白居易。
當代愛豆出道靠顏值,不過在唐代,愛豆都是以才華取勝的。比如,白居易。中唐詩人白居易的作品算得上是大眾文化,他作詩力求通俗,因此容易懂,因此他在無形間擁有了很多粉絲,上至帝王將相、達官顯貴,下至普通百姓、歌女老嫗。可以不夸張地說是雅俗共賞。
唐宣宗李忱聽到白居易去世的消息,隨即寫了一首詩悼念他:“綴玉連珠六十年,誰叫冥路作詩仙。浮名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而禮、吏部舉選人的時候,也多以白居易的詩賦為參考標準。那時的讀書人,手里沒有一兩冊白居易的詩,絕對是趕不上潮流的。
他從長安被貶官到江州(即現(xiàn)在的江西九江),在那里他寫出了經(jīng)典作品《琵琶行》。而白居易從長安貶到江州,途中有三四千里路,一路上路過了許多小旅店、鄉(xiāng)村學校、寺廟,包括坐客船等等,這些地方到處都題著他的詩。一路上遇到的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什么身份,都能背誦他的詩。
白居易還有一個狂熱的崇拜者,叫葛清,葛清喜歡紋身,他渾身都刺著白居易的詩,他的身上有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上全刺著白居易的詩。這哥們兒追星的方式看起來有點疼……
而且這個葛清對身上的詩句非常熟悉,別人問某某句在哪里?他用手向前胸一指,還有某某句詩在哪里?他又把手向后背一指。后來大家說這是一個流動性的白居易詩板,古語叫“白舍人行詩圖”。因為白居易做過“中書舍人”的官,所以稱他“白舍人”。
你看,就葛清這樣的“狂熱粉”,可以說是身體力行地向別人安利愛豆的作品。
防盜,身家性命得到保障。代表人物:李涉。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涉?,F(xiàn)在大家對他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中唐時候,這也是一個相當有名的詩人。
有一次,李涉路過一個叫做井欄沙地方,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小村莊。李涉經(jīng)過井欄沙時,寫了一首詩,他說:“暮雨瀟瀟江上村”,黃昏時候下著細雨,江邊上荒涼的村莊在細雨中,就更加荒涼了?!熬G林豪客夜知聞”,突然來了一個人擋住去路,是一個綠林好漢,其實就是一個強盜。
李涉帶了一個書童,一起路過井欄沙,正想投宿,突然遇上了一個強盜。而當聽說攔下來的是李涉時,態(tài)度大變,就說:“久聞大名,我就不難為你了,你寫一首詩送給我吧!”李涉就寫了這首詩,前面兩句就是“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后面兩句是:“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本褪钦f早知道如此,當年也不用隱遁逃避,世上多的是像綠林好漢這樣知道我李涉的人。
這首詩送給強盜,強盜一看,非常高興,不但沒有搶他的東西,反而送了很多東西給李涉。說明在唐代,整個社會都崇尚詩歌,都懂得詩歌的價值,都尊敬詩人。連強盜都不例外。
總之,在唐代,在整個社會風氣的敦促下,人人都想著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并且,掌握了作詩這一技能,的的確確能給人帶來很大好處,甚至人生由此而開掛。
今天先梳理這么多,歡迎大家到評論區(qū)為我提示還有其他精彩的唐詩故事,不定期更新續(xù)篇【唐詩故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