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六年(846),皇帝李忱寫下一首詩,遙奠在洛陽去世的老臣白居易。詩曰:“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這首詩的題目就叫《吊白居易》。
皇帝為臣下寫悼詩已屬恩寵,而從詩中流露出的追慕與哀悼之情又是如此真摯??梢哉f,這首詩充分表現(xiàn)出白居易在當時巨大的影響力,也正如詩中所說,《長恨歌》與《琵琶行》是白居易婦孺皆知的重要作品。
《長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爆發(fā)已有半個世紀。和《長恨歌》一起誕生的,還有陳鴻的同題材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陳鴻在小說中交代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起:“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鴻與瑯琊王質(zhì)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zhì)夫舉酒于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歌既成,使鴻傳焉。世所不聞者,予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今但傳《長恨歌》云爾。”
也就是說,白居易、陳鴻與王質(zhì)夫三人游玩時忽然就聊起了楊貴妃的話題,王質(zhì)夫就鼓勵白、陳二人創(chuàng)作,二人根據(jù)擅長的體裁,白居易寫成詩歌《長恨歌》,陳鴻寫出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長恨歌》所敘述的是前朝開元時期玄宗皇帝與貴妃楊氏的愛情始末。詩的主題自問世之初就引發(fā)人們的爭論與熱議,其中有三種觀點最為流行:愛情頌揚說、政治諷諭說和雙重主題說。
而我,贊同的是愛情頌揚說。
這首840字的長詩,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節(jié)從“漢皇重色思傾國”一句開始,結(jié)束于“盡日君王看不足”,共三十句。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開篇第一句說“漢皇重色思傾國”明明是說唐玄宗,為何說“漢皇”呢?關于這一點,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討論過。不僅僅是避諱當朝的需要,也有漢唐盛世的比擬等多種原因,詳情見:明明在吐槽唐代皇帝,漢代皇帝為何躺槍?
隨后,與陳鴻直接點出玄宗皇帝“得弘農(nóng)楊玄琰女于壽邸”不同,白居易隱去了貴妃本是皇帝之子壽王妻的事實,而是曲筆寫成“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將貴妃的出身還原成純潔少女,貴妃與皇帝的結(jié)合也就合乎倫理了。這種寫法隱約使人感到詩人對貴妃形象有一種刻意的保護與期待。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這十幾句詩寫的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玉環(huán)入后宮之后的生活。想來白居易也真夠大膽的,帝王的宮闈秘事都可以通過藝術加工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這四句詩側(cè)面反映楊貴妃受寵。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受寵后全家人都得到了榮耀。在封建社會中的天下百姓無不期盼生一個像楊玉環(huán)那樣貌美的女孩。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看到這四句,我終于明白了玄宗皇帝為何傾心于楊玉環(huán)——他們是有共同的興趣基礎的,即音樂。試想:作為一國之君,玄宗什么樣的女子沒有見識過呢?什么樣的歌舞沒有領略過呢?不可否認,楊玉環(huán)應該的確很美,但我認為她絕不是一個純粹的花瓶,她的歌舞讓君王看不厭煩。更何況,兩人實際年齡相差三十幾歲,如果沒有共同語言,恐怕相處都是難事。
第二節(jié)由“漁陽鼙鼓動地來”起,而至于“魂魄不曾來入夢”收束,共四十四句。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這幾句是寫安史亂起,玄宗帶著群臣美眷向西南逃亡。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走到馬嵬驛卻走不動了,御林軍把怨氣集中于楊貴妃身上,一致認為楊貴妃是紅顏禍水理應處死。就這樣,貴妃被縊殺,皇帝卻無可奈何。對此,我想說的是,楊貴妃成了安史之亂的犧牲品確實冤枉,作為專寵的貴妃,楊玉環(huán)不曾干政。楊國忠縱然該死,但自始至終楊玉環(huán)沒有插手過政事。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像一場夢一樣,玄宗的神情、思緒被貴妃之死緊緊地束縛著,似乎無法解脫。他在行宮看到月色就傷心,聽到鈴聲肝腸寸斷,(據(jù)說玄宗因此作了《雨霖鈴》曲,后來成為固定的詞牌。)當時局穩(wěn)定后回長安路過馬嵬驛,玄宗更不能自已。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回到故地,太液池、未央宮的景色依舊,更引發(fā)皇帝的思念。興慶宮和甘露殿秋草叢生,落葉滿臺階不見人打掃。梨園藝人頭發(fā)已雪白,椒房殿侍從宮女紅顏褪盡。此時的玄宗跨越了時間的長度之后,終于逐漸接受了貴妃已死的現(xiàn)實。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因此,如果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沒有了貴妃,玄宗希望能夠在夢中見到她。但是奇怪的是,楊玉環(huán)的芳蹤倩影卻不曾入玄宗的夢境。
第三節(jié)則從“臨邛道士鴻都客”開始,直至詩尾結(jié)穴“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為止,共四十六句。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有個從臨邛來的道士說他有辦法招來貴妃的魂魄,于是玄宗委托道士尋訪貴妃,道士在海上仙山中得見貴妃,此時貴妃已經(jīng)化為仙子,字太真。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而成為仙子的貴妃聽到皇帝的信使來了,情緒也是十分激動,奈何他們二人在人間的緣分已盡。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這幾句詩抒情主體是貴妃,她拖道士把金釵、鈿盒作為信物,釵分兩股、盒分兩扇,交給道士,她與玄宗一人一半,不論天上人間總會想見。玄宗見到信物自然會想起他們當年七月七日夜晚在長生殿發(fā)的誓愿。
《長恨歌》所謂“恨”的感情是在貴妃殞命之后才開始的。玄宗舍棄貴妃以平息軍隊怨氣、保住手中的權力,貴妃死去,他的權力與江山也隨之凋敝。當所求皆成空,玄宗皇帝發(fā)覺自己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性情才逐漸覺醒。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李隆基漸漸意識到楊玉環(huán)對他的重要性,于是思念伴隨著悔恨的油然而生,甚至思念壓倒悔恨,一直給這個普通的男人以持續(xù)不斷的痛苦。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便具有了普遍性。
寫到這里,白居易想起了自己的初戀,一個叫湘靈的鄰家女孩。23歲時父親去世,丁憂三年。約25歲時與鄰家女孩湘靈相戀,而由于父逝家貧,白居易必須外出謀生、謀前程,兩人分別的時候白居易約二十七歲,并寫下《留別》詩,他在這首詩中隱約預感到這段戀情的結(jié)果:“二年歡笑意,一旦東西心。獨留誠可念,同行力不任。前事詎能料,后期諒難尋。唯有潺湲淚,不惜共沾襟?!倍聦嵣弦驳拇_如此,從這次分別之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包括世俗眼中的門第差距。
一般認為,白居易徹底與湘靈訣別是在33時,這場在詩人心中長達8年的初戀自此成了白居易心中永遠的傷痕。寫《長恨歌》時白居易35歲左右,顯然與湘靈的那段戀情他還未放下。寫著寫著,詩中的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便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從這對普通男女的愛情故事中,詩人看到他和湘靈的影子。于是,詩人便產(chǎn)生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愿望,寫下這樣四句詩作為結(jié)尾。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同一時期的作品,陳鴻在《長恨歌傳》中自述他寫作的目的是“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從而將小說的主題指向借古諷今的方向。但白居易在謫居江州自編詩集時,卻并未將《長恨歌》納入諷喻詩的門類之下,而是將其收入感傷詩中。
顯然,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詩歌,所表現(xiàn)的重點在于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之間哀婉旖旎的情思而非李楊二人因情誤國?;貧w現(xiàn)實,我們思考一下,作為帝王和后妃,果然會有如此真摯、堅固的愛情嗎?我想,很難。帝王在面對后妃時,一定不可避免地顧及到她身后的勢力,多半考慮更多的是他的江山與權力。(這種與現(xiàn)實的不符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可行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我昨天的文章:從藝術真實角度看讀詩歌不必“較真”了解一下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處理。)
但是白居易以妙筆生花的詩筆創(chuàng)造了一種帝妃間的愛情童話,并把美好的祝愿轉(zhuǎn)移給天下所有的有情人,所以《長恨歌》比起托言諷諭的《長恨歌傳》有更打動人心的力量。
注:本文配圖源自孟慶江《長恨歌五十七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