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xiàn)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北路銀針,南路銀針,凍頂烏龍茶,蘇州茉莉花茶,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蒙頂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
名茶特點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tǒng)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盡管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tǒng)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guān)鍵在于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于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
名茶排名
最早的是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對中國名茶評比結(jié)果: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
《解放日報》1999年1月16日刊登: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霧茶是我國十大名茶。
美聯(lián)社和《紐約日報》2001年3月26日同時公布: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都勻毛尖,廬山云霧,安徽瓜片,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香港文匯報》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福建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簡介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chǎn)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指出以濟南趵突泉泉水沏泡的西湖龍井乃茶中至美,并在龍井茶區(qū)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qū)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jié)構(gòu)疏松、土質(zhì)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fā),清明前所采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nèi)質(zhì)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lián)的。
過去的龍井茶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xiàn)在,一般采用電鍋,既清潔衛(wèi)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zhì)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zhì)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西湖龍井
歷史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龍井山中有個荒涼的小村,村中有個老婦,住在破茅屋里,靠采摘屋后所種的十八棵茶樹的嫩葉為生。她為人心善,常煮茶水在門口任進山采茶的人取飲。
一天村中來了一位白胡子的老頭,在門口喝茶時看見她屋角棄置一個破石臼,認出它是寶貝,便要購買。婆婆道:“破舊石臼,是無用之物,喜歡,搬去就是?!?div style="height:15px;">
老者自己搬不動大石臼,便下山找人來搬,不想老太太善心又起,見他要石臼,便將石臼洗刷一凈,把臼中腐土,埋在屋后十八棵茶樹下。老者帶了下人回來,只見石臼已洗干凈,大驚失色,石臼也不要了,嘆息下山而去。原來石臼并非寶物,它里面堆積的腐土才是無價之寶。老婦屋后的十八棵茶樹,自得腐土為肥后,生長茂盛起來;而用這些樹的嫩芽所制的茶葉,好有奇特的清香,為諸茶之冠。這些樹便是龍井茶的始祖。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xiāng)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xiāng)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jiān)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鼻』实勐犝f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nèi)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里不適,并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实垡灿X得奇怪,哪來的清香。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jīng)干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鼻』实垡娞筮@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
另一個有關(guān)龍井茶的傳說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里的和尚端上當?shù)氐拿?。乾隆精于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嘗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chǎn)于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chǎn)的龍井茶?!鼻∫粫r興發(fā),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fā),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yè),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shù)位。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2]
鑒別方法
西湖龍井茶的感官品質(zhì)主要通過“干看外形、濕看內(nèi)質(zhì)”來評定,具體從外形、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等方面來品評。
外形特征:干看茶葉外形,以鑒別茶葉身骨的輕重和制工的優(yōu)劣,內(nèi)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澤、凈度等。一般西湖龍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勻整齊、色澤翠綠鮮活為佳品。反之,外形松散粗糙、身骨輕飄、筋脈顯露、色澤枯黃,表明質(zhì)量低次。
香氣特征:香氣是茶葉沖泡后隨水蒸汽揮發(fā)出來的氣味,由多種芳香物質(zhì)綜合組成的。高級西湖龍井茶帶有鮮純的嫩香,香氣清醇持久。
滋味特征:西湖龍井茶滋味以鮮醇甘爽為好。滋味往往與香氣關(guān)系密切,香氣好的茶葉滋味通常較鮮爽,香氣差的茶葉則通常有苦澀味或粗青感。
湯色特征:湯色是茶葉里的各種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顯現(xiàn)出來的色澤,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濁度。西湖龍井茶的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湯色深黃為次。
葉底特征:葉底是沖泡后剩下的茶渣。主要以芽與嫩葉含量的比例和葉質(zhì)的老嫩度來衡量。西湖龍井茶好的葉底要求芽葉細嫩成朵,均勻整齊、嫩綠明亮。差的葉底暗澹、粗老、單薄。
選購西湖龍井茶時,首先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比如用途、經(jīng)濟實力和喜好等,然后通過以下程序進行感官辨別。
一摸:判別茶葉的干燥程度。隨意挑選一片干茶,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用力捻,如即成粉末,則干燥度足夠;若為小顆粒,則干燥度不足,或者茶葉已吸潮。干燥度不足的茶葉比較難儲存,同時香氣也不高。
二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龍井茶的基本特征,包括外形、色澤、勻凈度等。
三嗅:聞干茶香氣的高低和香型,并辨別是否有煙、焦、酸、餿、霉等劣變氣味和各種夾雜著的不良氣味。
四嘗:當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澤、香氣均符合要求后,進行開湯品嘗。一般取3克龍井茶置于杯碗中,沖如沸水150毫升。5分鐘后先嗅香氣,再看湯色,細嘗滋味,后評葉底。這個環(huán)節(jié)更為重要。
洞庭碧螺春
簡介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chǎn)于江蘇省吳縣(今屬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蕩漾,煙波浩淼。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云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加之采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zhì)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后,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后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xiàn),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谷雨結(jié)束,采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采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揀剔質(zhì)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干。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nèi)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并舉,關(guān)鍵在提毫,即搓團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于國內(nèi)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洞庭碧螺春
歷史傳說
很早以前,東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種奇異的香氣,人們誤認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
一天,有位膽大勇敢、個性倔強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剛走到半山腰,確聞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驚奇,就朝山頂觀看,看來看去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奇異怪物,為好奇心所驅(qū),她冒著危險,爬上懸崖,來到山峰頂上,只見在石續(xù)里長著幾棵綠油油的茶樹,一陣陣香味好像就從 樹上發(fā)出來的。她走近茶樹,采摘了一些芽葉揣在懷里,就下山來,誰知一路走,懷里的茶葉一路散發(fā)出濃郁香氣,而且越走,這股香氣越濃,這異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從懷里取出茶葉,但覺滿屋芬芳,姑娘大叫“嚇煞人哉,嚇煞人哉!”,一邊撮些芽葉泡上一杯喝起來。碗到嘴邊,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滿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潤 頭清;三口下咽,疲勞消除。姑娘喜出望外,決心把寶貝茶樹移回家來栽種。第二天,她帶上鋤頭,把小茶樹挖來,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腳下,加以精心培育。幾年以后,茶樹長得枝壯葉茂,茶樹散發(fā)出來的香氣,吸引了遠近鄉(xiāng)鄰,姑娘把采下來的芽葉泡茶招待大家,但見這芽葉滿身茸毛,香濃味爽,大家贊不絕口,因問這是何茶,姑娘隨口答曰:“嚇煞人香?!睆拇?,嚇煞人香茶,漸漸引種繁殖,遍布了整個洞庭西山和東山,采制加工技術(shù)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現(xiàn)今具有“一嫩三鮮”(即芽葉嫩,色、香、味鮮)特點,碧綠 澄清,形似螺旋,滿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鑒別方法
有專家提醒,顏色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顏色越綠并不意味著茶葉品質(zhì)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fā)黑,發(fā)綠、發(fā)青、發(fā)暗。
2.看茶湯色澤: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后,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
專家補充,如果是著色的碧螺春,它的絨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絨毛。
黃山毛峰
簡介
黃山毛峰茶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qū)。那里常年云霧彌漫,云多時能籠罩全山區(qū),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云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巖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統(tǒng)一,構(gòu)成了神秘莫測的黃山風景區(qū),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秘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jīng)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采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采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據(jù)芽葉質(zhì)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chǎn)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xiàn)象;火溫要先高后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jié),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zhì)特征是:外形細扁稍卷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黃山毛峰
歷史傳說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zhuǎn)了一圈,轉(zhuǎn)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轉(zhuǎn)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jù)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实哿⒓磦髁钚荛_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您獻茶有功,升您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毙苤h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zhì)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鑒別方法
產(chǎn)于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卷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3]
廬山云霧茶
簡介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云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云繞山。有時澹云飄淼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云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云”。蘊云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jù)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chǎn)有所發(fā)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jié)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shù)。在清明前后,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jié)前后,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jīng)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由于廬山云霧茶品質(zhì)優(yōu)良,深受國內(nèi)外消費者的歡迎。現(xiàn)在,除暢銷國內(nèi)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廬山云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游客,都買些廬山云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嘗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廬山云霧茶
鑒別方法
廬山云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而久負盛名。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茶湯幽香如蘭,耐沖泡,飲后回甘香綿。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澹,宛若碧玉盛于碗中。
歷史傳說
據(jù)史載:廬山種茶,起于漢代。北宋時,一度列為貢品。1951年,廬山云霧茶進入國際市場試銷后,深受歡迎。
1971年,廬山云霧茶被列入中國綠茶類的特種名茶,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一舉揚名中外,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種茶葉評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國名茶評比又被定為中國名茶。1985年獲全國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銀牌獎,1989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廬山北臨長江,東毗鄱陽湖,平地拔起,峽谷深幽。 歷史評價由于江湖水汽蒸騰而成云霧,常見云海茫茫,年霧日195天之多。由于高升溫遲緩,候期遲,茶樹萌發(fā)須在谷雨后,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期正值霧日最多之時,造就云霧茶獨特品質(zhì)。尤其是五老峰與漢陽峰之間,終日云霧不散,所產(chǎn)之茶為最佳。由于天候條件,云霧茶比其它茶采摘時間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間方開始采摘。以一芽一葉為初展標準,長約3厘米。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茶湯幽香如蘭,耐沖泡,飲后回甘香綿。
相傳,廬山種茶始于漢代,據(jù)《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后,佛教徒便結(jié)舍于廬山。當時全山梵宮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崖登峰,種茶采茗。東晉時,廬山成為佛教的一個很重要中心,高僧慧遠率領(lǐng)徒眾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樹。唐寧兩代文人墨客多有贊頌之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廬峰結(jié)廬 而居,親辟園圃,植花種茶,詩云:"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鸛是交游。"寧代詩人周必大有"澹薄村村灑,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來,明太祖朱無璋曾屯兵廬山天池峰附近。朱無璋登基后,廬山的名望更為顯赫。廬山云霧正是從明代開始生產(chǎn)的,很快聞名全國。明代萬歷年間的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即云:"匡廬絕頂,產(chǎn)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
六安瓜片
簡介
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jīng)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shù)靥赜衅贩N,經(jīng)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tǒng)加工工藝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早在唐代,《茶經(jīng)》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nóng)政全書》里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jīng)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竟有80多處提及,特別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中央軍委特貢茶,開國總理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著“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占據(jù)顯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于其獨特的產(chǎn)地、工藝和品質(zhì)優(yōu)勢。主產(chǎn)地是革命老區(qū)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huán)抱,云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tài)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采摘也與眾不同,茶農(nóng)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zhì)醇厚,營養(yǎng)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
歷史傳說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一是說,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chǎn)品應市,獲得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fā)了當?shù)匾患也栊?,在齊頭山的后沖,把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并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jié)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于是附近茶農(nóng)競相學習,紛紛彷制。 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逐稱“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chǎn)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shù)厮a(chǎn)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后,祝家為取悅于袁,不惜工本,在后沖雇用當?shù)赜薪?jīng)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一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zhì)懼麗,獲得袁的贊賞。當?shù)夭栊幸矐腋邇r收買,以促茶農(nóng)彷制。新茶登市后,蜚聲遐邇,連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品質(zhì)雖優(yōu)于大茶,但其采制技術(shù)均與大茶相同。而瓜片卻脫穎而出,色、香、昧、形別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fā)展為全國名茶。
鑒別方法
六安瓜片的選購常識。正常氣溫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內(nèi)即可產(chǎn)出;真正葉片營養(yǎng)豐厚的茶草應在谷雨前后幾天內(nèi)。選購品嘗“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即從干茶和泡茶兩個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評賞。望色:通過觀望應具備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可見烘制到位。聞香:通過嗅聞應具備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過細嚼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發(fā)湯品嘗。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可選用礦泉水或純凈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質(zhì)為適宜。根據(jù)茶具容量,放入茶葉適量,清澹適中,不宜過多。為避免片茶原香流離,當今有人主張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片刻后,即可品鑒。步驟如下:首先聞其香??拷肟诨蚩诿妫杏X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
三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青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的渾濁。其葉片顏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葉片顏色有澹青、青色的,不勻稱。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候一會兒青綠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后,再小呷細細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葉片營養(yǎng)生長豐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湯,往往能夠使你明顯感覺到茶湯的柔度。
四是觀其形。干茶開水發(fā)湯后,先浮于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葉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陸續(xù)下沉至杯碗底。有原來的條狀開發(fā)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迭加。
君山銀針
簡介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于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zhì)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fā),云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huán)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凹獠琛比绮鑴?,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澹黃色茸毫。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jīng)揀選后,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制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君山銀針
歷史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chǎn)銀針名茶,據(jù)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xiàn)了一只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泵髯谛睦锸指吲d,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于杯中,極為美觀的。
鑒別方法
產(chǎn)于湖南岳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后銀針不能豎立。
信陽毛尖
簡介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chǎn)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chǎn)茶區(qū)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zhì)量獎銀質(zhì)獎,1990年“龍?zhí)丁泵獠璐硇抨柮馄放茀⒓訃以u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zhì)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zhì)量獎金質(zhì)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jié)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nèi),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品牌企業(yè)
信陽毛尖茶行業(yè)知名品牌企業(yè)代表有五云茶業(yè) 文新茶葉 藍天茶葉等。
歷史淵源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jīng)》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jù)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chǎn)東首、淺山、薄側(cè)”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chǎn)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chǎn)又一個迅速發(fā)展時期,制茶技術(shù)逐漸精湛,制茶質(zhì)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xiàn)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陽緝私拿統(tǒng)領(lǐng)、舊茶業(yè)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yè)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于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制作。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著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制作技術(shù)。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沖、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fā)展均具有一定規(guī)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并學習龍井炒制技術(shù)。回來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制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制法制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民國時期,茶葉生產(chǎn)繼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發(fā)展,名茶生產(chǎn)技術(shù)日漸完善。信陽茶區(qū)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tǒng)稱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術(shù)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shù)得到完善,1913年產(chǎn)出了品質(zhì)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qū)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熏龍井茶、未熏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jīng)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zhì),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zhì)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yōu)質(zhì)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鑒別方法
信陽毛尖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nèi)質(zhì)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fā)黃。
一、信陽毛尖新茶陳茶鑒別 外觀:新茶色澤鮮亮,泛綠色光澤,香氣濃爽而鮮活,白毫明顯,給人有生鮮感覺;陳茶色澤較暗,光澤發(fā)暗甚至發(fā)烏,白毫損耗多,香氣低悶,無新鮮口感。 茶湯:新茶湯色新鮮澹綠、明亮、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鮮濃、久長。葉底鮮綠清亮;陳茶湯色較澹,香氣較低欠爽,滋味較澹,葉底不鮮綠而發(fā)烏,欠明亮,保管不好的,5分鐘后泛黃。
二、真假信陽毛尖鑒別
真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明亮,香氣高爽、清香,滋味鮮濃、醇香、回甘。芽葉著生部位為互生,嫩莖圓形、葉緣有細小鋸齒,葉片肥厚綠亮。真毛尖無論陳茶,新茶,湯色俱偏黃綠,且口感因新陳而異,但都是清爽的口感。 假信陽毛尖:湯色深綠、溷暗,有苦臭氣,并無茶香,且滋味苦澀、發(fā)酸,入口感覺如同在口內(nèi)覆蓋了一層苦澀薄膜,異味重或澹薄。茶葉泡開后,葉面寬大,芽葉著生部位一般為對生,嫩莖多為方型、葉緣一般無鋸齒、葉片暗綠、柳葉薄亮。
武夷巖茶
簡介
武夷巖茶產(chǎn)于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而以大紅袍最為著名。
武夷巖茶品質(zhì)獨特,它未經(jīng)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shù)厝罕姷南矏?,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
歷史傳說
一曰,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故當?shù)乜h丞于每年春季(到來)親臨九龍窠茶崖,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后頂禮膜拜,眾人高喊:“茶發(fā)芽”待紅袍揭下后,茶樹果然發(fā)芽,紅艷如染。
二曰:相傳清朝時候,有一文人赴京趕考,行到九龍窠天心永樂禪寺,突發(fā)腹脹,腹痛不已,后經(jīng)天心寺僧贈送大紅袍茶,飲后,頓覺病體痊愈,得以按時趕考,高中狀元。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今科狀元親臨茶崖,焚香禮拜,并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大紅袍遂得此名。
三曰:大紅袍因春芽萌發(fā)的嫩芽呈紫紅色,遠遠望去 ,茶樹紅艷,因而得其名,故歷史上亦有“奇丹”之稱。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fā)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采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nèi)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fā)。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fā)芽!”然后采下芽葉,精工制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噬洗笙?,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鑒別方法
產(chǎn)于福建崇安縣(今武夷山市,1989年8月21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即崇安縣改為武夷山市(縣級)轄區(qū)治所依舊)。外形條索肥壯、緊結(jié)、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nèi)質(zhì)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澹,欠韻味,色澤枯暗。
安溪鐵觀音
簡介
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chǎn)于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jù)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nèi)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zhì)以春茶為最佳。采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采制茶的品質(zhì)最好。因此,當?shù)夭刹瓒嘣谇缣焐衔?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制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zhuǎn)數(shù)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fā)酵,再經(jīng)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制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干9道工序。
品質(zhì)優(yōu)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jié),質(zhì)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余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nèi)外博覽會都獨占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 安溪鐵觀音
歷史傳說
關(guān)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nóng)魏飲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fā)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于是采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后,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zhì)特征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jié),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鑒別方法
產(chǎn)于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zhuǎn)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
祁門紅茶
簡介
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chǎn)于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qū)的祁門縣一帶。當?shù)氐牟铇淦贩N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植于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nèi)含水溶性物質(zhì)豐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質(zhì)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nèi)質(zhì)清芳并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jù)史料記載,這里在清代光緒以前,并不生產(chǎn)紅茶,而是盛產(chǎn)綠茶,制法與六安茶相彷,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jīng)商,創(chuàng)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并成為后起之秀。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diào)飲。祁門茶區(qū)的江西“浮梁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 祁門紅茶
歷史淵源
據(jù)歷史記載,清朝光緒以前,祁門生產(chǎn)綠茶,品質(zhì)好,制法似六安綠茶,稱為“安綠”。公元1875年,黔縣人余千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jīng)商,在至德縣(今至東縣)堯渡街設立茶莊,彷照“閩紅”制法試制紅茶。1876年,余從至德來到祁門,并在西路歷口、閃里設立茶莊,擴大生產(chǎn)收購。繼而在南路貴溪一帶,也有人試制紅茶成功。當時上?!巴蠘s”茶棧也在祁門貸出資金。由于茶價高、銷路好,人們紛紛相應改制,逐漸形成了“祁門紅茶”。對祁紅的創(chuàng)制與發(fā)展,祁門胡元龍亦是有貢獻的。據(jù)1916年《農(nóng)商公報》第二期記載:“安徽改制紅茶,權(quán)輿于祁建。而祁建有紅茶,實肇始于胡元龍(又名胡仰儒)。胡元龍為祁門南鄉(xiāng)之貴溪人,于前清咸豐年間,即在貴溪開辟荒山五千余畝,興植茶樹。光緒元、二年之間,因綠茶銷場不旺,特考察制造紅茶之法,首先籌集獎金六萬元,建設日順茶廠,改制紅茶,親往各鄉(xiāng)教導園戶,至今40余年,孜孜孜不倦。”
由于祁門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茶葉品質(zhì)好,并逐年提高制茶技藝,其內(nèi)質(zhì)香氣獨樹一幟,竟與當時國內(nèi)著名的“閩紅”、“寧紅”齊名?!捌罴t”產(chǎn)區(qū)逐漸擴大,除原來祁門、至德縣外、毗鄰的貴池、浮梁縣也相繼改制紅茶,產(chǎn)量逐年增大,至1911年前后,生產(chǎn)購銷量旺時產(chǎn)達6萬擔以上。后因國內(nèi)軍閥溷戰(zhàn),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破環(huán)與影響,我國紅茶生產(chǎn)開始衰落,但“祁紅”一直保持較好的產(chǎn)銷形勢。1939年,祁門縣最高年產(chǎn)達4.9萬擔,占當時全國紅茶總產(chǎn)量的三分之一。至1949年,下降為9618擔,1956年發(fā)展至3.3萬擔,1983年僅出口即達5.7萬擔。
鑒別方法
祁門紅茶的茶顏色為棕紅色,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澹薄,條葉形狀不齊。
【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鳥巢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