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人里最好的收藏家。”
——王剛老師
此話并非自夸,而是帶著一點點小“傲嬌”的自豪。從開始收藏鳥籠,至如今的玉器,王剛老師的收藏之路可是“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王剛參加《我們的師父》綜藝節(jié)目時,我們通過攝像機看到了他家琳瑯滿目的古董收藏。那么,作為收藏界的“大咖”,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么收藏“技巧”呢?也許王剛老師的這些話中暗藏玄機。
我是收藏,不是投資投機 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個玩玉、賞玉、收藏玉的玩者,并非以玉謀利的商人。因為他知道抱著投機的心態(tài)玩玉,從根本上就出了問題,一旦有這種心態(tài),人的情緒就容易受到市場影響,從而患得患失。 收藏精品,但別定心理價位 很多時候,玩家總是抱怨著:目前市場上很難見到上品和田玉。其實這種感覺不僅我們,就連人脈廣泛的老藏家王剛也有。 匠小玉:可以說,王剛的這種“不定心理價位”的方式,是對一件和田玉的最大尊重。色度如何、有無棉絮、裂痕、僵白等等,都是影響和田玉價格的因素。每一塊和田玉都要根據其具體品質,再加上市場行情去評估價格。 若是買家自己隨便心理價位,未免有失偏頗,賣家無法接受,那就只能一次次的錯過美玉。 玩收藏沒有不吃藥的 沒誰天生就是收藏家,如馬未都、王剛這樣的收藏大咖,也有過當小菜鳥的時候。 匠小玉:玩玉之人誰不渴望撿漏?但真的有那么多漏可以撿嗎?相對于日新月異的造假技術而言,99.9%的撿漏最終都變成了“被騙”。 如今早已不是70年代那種“遍地都是漏”的年代,真正干這一行的都有點眼力,又怎么可能被別人撿漏呢?
匠小玉:王剛老師的心態(tài)正是一個真正藏家的心態(tài),行情上漲時,他不會慶幸于自己的玉器升值,行情停滯時,他也不會因此而沮喪。只是根據自己的財力,對藏品的喜歡程度而選擇是否收藏起來,一塊價值千萬的玉石又如何?喜歡就是值得。
能夠做到如此“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才算是踏踏實實的玩玉者。
越是珍貴的物件,想要獲得它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就像那些臻品和田玉一般。為何市場上見不到呢?除了存世稀少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些臻品玉石大多是商家手中的“非展品”,沒有特殊的人脈關系連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稀少的和田玉,怎么能設置心理價位呢?一旦你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價位,你再看玉件時看到的只是價格,而非價值,這樣一來,焉能得到美玉?
特別是王剛老師,不僅被玉販騙過,還被朋友,打眼吃藥的事情更是數不勝數。不過如今王剛老師已經悟出了撿漏的真諦:沒有“漏”,不能有撿“漏”心態(tài),大家看到的“漏”都是雷,是陷阱!
”收藏的興趣遠大于演戲,看到好東西心會顫抖!”王剛老師對收藏的熱愛,使他有機會成為收藏界的一員,而獨到的見解和樂觀的心態(tài),則決定了他能否成為“收藏大家”。
對于玩玉的我們亦是同樣,我們從不缺乏對和田玉熱愛,但許多人卻不得要領,關于收藏的智慧、眼力、修為等等,這正是我們需要從王剛老師身上學習的地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