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錄
潘姓部匯考
鄭樵通志<以字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潘姓>
潘姓部列傳
周
潘父 潘崇
潘尪 潘黨
潘子臣
后漢
潘乾 潘瑾
潘勖
魏
潘芘 潘滿
吳
潘璋 潘浚
潘翥 潘秘
晉
潘岳 潘尼
潘京 潘滔
宋
潘綜
北魏
潘符 潘靈虬
潘永基 潘子禮
潘子智
北齊
潘樂 潘子晃
隋
潘徽
唐
潘師正 潘好禮
潘炎 潘孟陽
潘存實 潘志忠
潘晃
后晉
潘知麟 潘承祐
潘扆
宋
潘美 潘佑
潘慎修 潘閬
潘惟吉 潘夙
潘盎 潘興嗣
潘大臨 潘兌
潘中 潘殖
潘衡 潘安固
潘良貴 潘永思
潘汝一 潘翼
潘修 潘祺
潘匯征 潘緯
潘慈明 潘捐
潘友文 潘柄
潘牥 潘方
金
潘守恒
元
潘檉 潘明之
潘迪 潘從善
潘榮 潘惟粹
潘昂霄 潘懷
明
潘庭堅 潘黼
潘和道 潘毅
潘原明 潘長壽
潘至善 潘忠
潘榮<竹山人> 潘賜
潘中 潘瑛
潘時正 潘文奎
潘諒 潘禋
潘榮<龍溪人> 潘本愚
潘禮 潘稹
潘時雍 潘廷桂
潘蕃 潘府
潘選 潘寬
潘連 潘子秀
潘辰 潘時
潘希曾 潘珍
潘旦 潘塤
潘鑒 潘棠
潘中矩 潘瑞 潘仿 潘洪
潘璜 潘恩
潘穎 潘大武
潘高 潘仲春
潘維岳 潘??
潘季馴 潘允哲
潘允端 潘廷偉
潘奴 潘仲驂
潘士藻 潘榛
潘潤民 潘應龍
潘玉華 潘宗顏
潘遜 潘汝楨
潘九齡 潘夢科
潘永圖 潘可大
潘弘 潘大倫
潘世標 潘體坤
潘琯 潘炎
潘君諧 潘集
潘斗輔
氏族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潘姓部匯考
《鄭樵·通志》以字為氏<楚人氏>
潘氏??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于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后漢有潘勖,又有破多羅氏,改姓潘氏,魏姓也,宋朝潘美為太師。
《廖用賢·尚友錄》潘姓
潘,滎陽羽音。
潘姓部列傳
周
潘父
按《左傳》: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
潘崇
按《左傳·文公元年》:初,楚子將以商臣為太子,訪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楚國之舉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弗聽,既又欲立王子職,而黜太子商臣,商臣聞之,而未察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而勿敬也。從之,江??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丁未王縊,穆王立,以其為太子之室與,潘崇使為太師,且掌環(huán)列之尹。
潘尪
按《左傳·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圍鄭,克之,入自皇門,至于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迎。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質。
潘黨
按《左傳·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晉師救鄭,楚子北師次于郔,晉師在敖鄗之間,晉魏锜求,公族未得,而怒,欲敗晉師,請致師,弗許,請使,許之,遂往請戰(zhàn)而還,楚潘黨逐之,及滎澤,見六麋,射一麋以顧獻。曰: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于鮮,敢獻于從者,叔黨命去之。<按注黨尪
之子
>潘子臣
按《左傳·定公六年》:四月,己丑,吳太子終累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
后漢
潘乾
按《萬姓統(tǒng)譜》:乾字元卓,光和中,為溧陽長布政,優(yōu)優(yōu)矜孤頤耇,重義輕利,推泮宮之教,及決拾之禮。
潘瑾
按《晉書·潘岳傳》:岳祖瑾,安平太守。<按《鄭樵·通志》作漢人。>
潘勖
按《文章志》:勖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獻帝時,為尚書郎,遷右丞,詔以勖前在二千石,曹才敏兼通明習舊事,敕并領本職數(shù),加特賜。二十年,遷東海相,未發(fā)留拜尚書左丞,其年病卒,時年五十馀,魏公九錫、策命,勖所作也,勖子滿,平原太守,亦以學行稱。<按勖河南人>
魏
潘芘
按《晉書·潘岳傳》:岳父芘,瑯邪內史。
潘滿
按《晉書·潘岳傳》:岳從子尼,尼父滿,平原內史。以學行稱。
吳
潘璋
按《吳志·潘璋傳》:璋字文圭,東郡發(fā)干人也。孫權為陽羨長,始往隨權。性博蕩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輒言后豪富相還。權奇愛之,因使召募,得百馀人,遂以為將。討山賊有功,署別部司馬。后為吳大市刺奸,盜賊斷絕,由是知名,遷豫章西安長。劉表在荊州,民數(shù)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比縣建昌起為賊亂,轉領建昌,加武猛校尉,討治惡民,旬月盡平,拜偏將軍,權征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至秭歸一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劉備出夷陵,璋與陸遜并力拒之。所殺傷甚眾,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權稱尊號,拜右將軍。璋為人粗猛,禁令肅然,所領兵馬不過數(shù)千,而其所在常如萬人,然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數(shù)不奉法。監(jiān)司舉奏,權惜其功而輒原不問。嘉禾三年卒。子平,以無行徙會稽。
潘浚
按《吳志·潘浚傳》:浚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弱冠從宋仲子受學。年未三十,荊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后為湘鄉(xiāng)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浚為治中從事。備入蜀,留典州事。孫權殺關羽,并荊土,拜浚輔軍中郎將,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權稱尊號,拜為少府,進封劉陽侯,遷太常。五溪蠻叛亂盤結,權假浚節(jié),督諸軍討之。信賞必行,法不可干,斬首獲生,蓋以萬數(shù),自是群蠻衰弱,一方寧靜。赤烏二年,卒,子翥嗣。
潘翥
按《吳書》:翥字文龍,拜騎都尉,早卒。
潘秘
按《吳志·潘浚傳注》:浚子秘,孫權以姊陳氏女妻之,調湘鄉(xiāng)令。襄陽習溫為荊州大公平。秘過辭于溫,問曰:先君昔云君侯當為州里議主,今果如其言,不審州里誰當復相代者。溫曰:無過于君也。后秘為尚書仆射,代溫為公平,甚得州里之譽。
晉
潘岳
按《晉書·潘岳傳》: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瑯邪內史。岳少以才穎見稱,鄉(xiāng)邑號為奇童,早辟司空太尉府,舉秀才。泰始中,武帝躬耕籍田,岳作賦以美其事。岳才名冠世,為眾所疾,遂棲遲十年。出為河陽令,轉懷令。頻宰二邑,勤于政績。調補尚書度支郎,遷廷尉評,以公事免。楊駿輔政,引岳為太傅主簿。駿誅,除名。未幾,遷為長安令,徵補博士,未召,以母疾輒去官免。尋為著作郎,轉散騎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初,芘為瑯邪內史,孫秀為小史給岳,而狡黠自喜。岳惡其為人,數(shù)撻辱之,秀常銜忿。及趙王倫輔政,秀為中書令。遂誣岳及石崇、歐陽建謀奉淮南王允、齊王囧為亂,誅之,夷三族。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滿車而歸。
潘尼
按《晉書·潘岳傳》:岳從子尼,字正叔。祖勖,漢東海相。父滿,平原內史。并以學行稱。尼少有清才,與岳俱以文章見知。性靜退不競,唯以勤學著述為事。著安身論以明所守,初應州辟,后以父老,辭位致養(yǎng)。太康中,舉秀才,為太常博士。歷高陸令、淮南王允鎮(zhèn)東參軍。元康初,拜太子舍人,出為宛令,寬而不縱,恤隱勤政,入補尚書郎,俄轉著作郎。及趙王倫篡位,孫秀專政,忠良之士皆罹禍酷。尼遂疾篤,取假拜掃墳墓。聞齊王囧起義,乃赴許昌。囧引為參軍,與謀時務,兼管書記。事平,封安昌公。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侍中、秘書監(jiān)。永興末,為中書令。永嘉中,遷太常卿。洛陽將沒,攜家屬東出成皋,欲還鄉(xiāng)里。道遇賊,不得前,病卒于塢壁,年六十馀。
潘京
按《晉書·潘京傳》:京字世長,武陵漢壽人。弱冠,郡辟主簿,太守趙廞甚器之,舉秀才,到洛。尚書令樂廣,京州人也,共談累日,深嘆其才。時武陵太守戴昌亦善談論,與京共談,京假借之,昌以為不如己,笑而遣之,令過其子若思,京方極其言論。昌竊聽之,乃嘆服曰:才不可假。遂父子俱屈焉。歷巴丘、邵陵、泉陵三令。明于政術,路不拾遺。遷桂林太守,不就,歸家,年五十卒。
潘滔
按《晉書·王敦傳》:洗馬潘滔見敦而目之曰:處仲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若不噬人,亦當為人所噬。
宋
潘綜
按《宋書·潘綜傳》:綜,吳興烏程人也。孫恩之亂,妖黨攻破村邑,綜與父驃共走避賊。驃年老行遲,賊轉逼,驃驃困乏坐地,綜迎賊叩頭曰:父年老,乞賜生命。賊至,驃亦請賊曰:兒年少,自能走,今為老子不走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兒。賊因斫驃,綜抱父于腹下,賊斫綜頭面,凡四創(chuàng),綜當時悶絕。有一賊從旁來,相謂曰:卿欲舉大事,此兒以死救父,云何可殺。殺孝子不祥。賊良久乃止,父子并得免。綜鄉(xiāng)人秘書監(jiān)丘繼祖、廷尉沈赤黔以綜異行,廉補左民令史,除遂昌長,歲滿還家。太守王韶之臨郡,察孝廉,州臺陳其行跡。元嘉四年,有司奏改其里為純孝里,蠲租布三世。
北魏
潘符
按《高允徵士頌》:潘符,標尚杜熙好和清,不潔流渾不同波。
潘靈虬
按《魏書·潘永基傳》:永基,父靈虬,中書侍郎。
潘永基
按《魏書·潘永基傳》:永基,字紹業(yè),長樂廣宗人也。性通率,輕財好施。為冀州鎮(zhèn)東府法曹行參軍,遷威烈將軍、揚州曲陽戍主,轉西硤石戍主,治陳留、南梁二郡事,頗有威惠。轉揚州車騎府主簿。累遷虎賁中郎將、直寢、前將軍。出為持節(jié)、平北將軍、冀州防城都督、長樂太守。于時葛榮攻信都,長圍遏水以灌州城。永基與刺史元孚同心戮力,晝夜防拒。外無軍援,內乏糧儲,從春至冬,力窮乃陷。榮欲害孚,永基請以身代孚死。永安二年,除潁川太守,遷鎮(zhèn)東將軍、東徐州刺史。時蕭衍將曹世宗、馬洪武等率眾來寇,永基出討,破之。永熙中,為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遷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尋加衛(wèi)大將軍、復除東徐州刺史。前后在州,為吏民所樂。代還京帥。元象初卒,年五十六。
潘子禮
按《魏書·潘永基傳》:永基長子子禮,州主簿。
潘子智
按《魏書·潘永基傳》:永基子子智,武定中,太尉士曹參軍。
北齊
潘樂
按《北齊書·潘樂傳》:樂,字相貴,廣寧石門人也。本廣宗大族,魏世分鎮(zhèn)北邊,因家焉。父永,有技藝,襲爵廣宗男。樂初生,有一雀止其母左肩,占者咸言富貴之徵,因名相貴,后始為字。及長,寬厚有膽略。初歸葛榮,授京兆王,時年十九。榮敗,隨爾朱榮,為別將討元顯,以功封敷城縣男。齊神武出牧晉州,引樂為鎮(zhèn)城都將。從破爾朱兆于廣阿,進爵廣宗縣伯。累以軍功拜東雍州刺史。改封金門郡公。文宣嗣事,樂還鎮(zhèn)河陽,拜司空。齊受禪,樂進璽綬。進封河東郡王,遷司徒。周文東至崤、陜,遣其行臺侯莫陳崇自齊子嶺趣軹關,儀同楊??從鼓鐘道出建州,陷孤公戍。詔樂總大眾禦之。樂晝夜兼行,至長子,遣儀同韓永興從建州西趣崇,崇遂遁。又為南道大都督,討侯景。樂發(fā)石鱉,南度百馀里,至梁涇州。涇州舊在石梁,侯景改為懷州,樂獲其地,仍立涇州,又克安州。除瀛州刺史,仍略淮、漢。天保六年,薨于懸瓠。贈假黃鉞,太師、大司馬、尚書令。子子晃嗣。
潘子晃
按《北齊書·潘樂傳》:樂子子晃沈密謹愨,以清凈自居。尚公主,拜駙馬都尉。武平末,為幽州道行臺右仆射、幽州刺史。周師將入鄴,子晃率突騎數(shù)萬赴援。至博陵,知鄴城不守,詣冀州降。周授上開府。隋大業(yè)初卒。
隋
潘徽
按《隋書·潘徽傳》:徽,字伯彥,吳郡人也。性聰敏,少受《禮》于鄭灼,受《毛詩》于施公,受《書》于張沖,講《老》、《莊》于張譏,并通大義。尤精三史。善屬文,能持論。陳尚書令江總引致文儒之士,徽一詣總,總甚敬之。釋褐新蔡王國侍郎,選為客館令。及陳滅,為州博士,秦孝王俊聞其名,召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涂,令徽于馬上為賦,行一驛而成,名曰《述思賦》??∮[而善之。復令為《萬字文》,并遣撰集字書,名為《韻纂》。徽為序未幾,俊薨,晉王復引為揚州博士,令與諸儒撰《江都集禮》一部。煬帝嗣位,詔徽與著作佐郎陸從典、太常博士褚亮、歐陽詢等助越公楊素撰《魏書》,會素薨而止。授京兆郡博士。楊元感兄弟甚重之,數(shù)相來往。及元感敗,凡交關多罹其患?;找栽泄嗜?,為帝所不悅,有司希旨,出徽為西海郡威定縣主簿。意甚不平,行至隴西,發(fā)病卒。
唐
潘師正
按《唐書·潘師正傳》:師正,貝州宗城人。少喪母,廬墓,以孝聞。事王遠知為道士,得其術,居逍遙谷。高宗幸東都,召見,問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既不乏矣。帝尊異之,詔即其廬作崇唐觀。及營奉天宮,又敕直逍遙谷作門曰仙游,北曰尋真。時太常獻新樂,帝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卒,年九十八,贈太中大夫,謚體元先生。
潘好禮
按《唐書·潘好禮傳》:好禮,貝州宗城人。第明經(jīng),累遷上蔡令,治最,擢監(jiān)察御史。坐小累,下除芮城令,拜侍御史,徙岐王府司馬。居后母喪,詔奪服,固辭不出。開元初,為邠王府長史。王為滑州刺史,好禮兼府司馬、知州事。王御下不能肅,有詔好禮檢督王家,至過失皆上聞。農月,王出獵,家奴羅列,好禮遮道諫,王初不許,乃臥馬下謼曰:今農在田,王何得非時暴禾稼,以損下人。要先踐殺司馬,然后聽所為。王慚,為還。遷豫州刺史。勤力于治,清廉無所私,然喜察細事,下厭其苛。以公累,徙溫州別駕,卒。好禮博學,能論議,節(jié)行修整,一意無所傾附。未嘗自列階勛,居室服用粗茍至終身,世謂近名。
潘炎
按《唐書·潘孟陽傳》:孟陽,父炎,大歷永官右庶子,為元載所惡,久不遷。載誅,進禮部侍郎,以病免。方劉晏任權,炎乃其婿,雖書疏報答,未嘗輒開,時稱有古人節(jié)。晏得罪,坐貶澧州司馬。
潘孟陽
按《唐書·潘孟陽傳》:孟陽,史亡何所人,登博學宏詞科,補渭南尉,再遷殿中侍御史。擢累兵部郎中。貞元末,王紹以恩倖進,數(shù)稱孟陽才,權知戶部侍郎。杜佑判度支,奏以自副。時憲宗新立,詔孟陽馳驛江淮視財賦,加鹽鐵轉運副使,并察諸使治否。孟陽恃奧主,又氣豪倨,從者數(shù)百人,所至會賓客,留連倡樂,招金錢,多補吏,譽望大喪。使還,罷為大理卿。元和三年,出為華州刺史,遷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宰相武元衡與孟陽舊,復以戶部侍郎召判度支,又兼京北五城營田使。太府王遂為西北供軍使,持營田不可,至私忿恨,更請間論列。帝怒,罷孟陽左散騎常侍。明年,復舊官。病風痹,復改左散騎常侍。卒,贈兵部尚書,謚曰康。
潘存實
按《漳浦縣志》:存實,字鎮(zhèn)之。初應舉,以《晨光麗仙掌賦》及《雙陸子賦》得名。元和十三年,庾承宣侍郎,試修《親耕籍田賦》及《玉聲如樂詩》入格登第,初授東宮左庶子,累遷戶部侍郎。
潘志忠
按《臨邑縣志》:志忠,臨邑人。唐中書令、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酂國公。
潘晃
按《尚友錄》:晃,廣德人。事父至孝,嘗以役事至京,一夕,夢神告曰:汝父病篤?;误@惶不已,日夜奔走以歸。后父卒,廬墓三年。昭宗詔旌其門,授廣德令。
后晉
潘知麟
按《五代史·安從進傳》:從進畜異志,潘知麟者,從進牙將也,從從進最久,知其必敗,切諫之。天福六年,安重榮執(zhí)殺契丹使者,反跡見,高祖為之幸鄴,從進聞高祖北,遂殺知麟以反。從進敗死,高祖贈知麟順州刺史。
潘承祐
按《萬姓統(tǒng)譜》:承祐,建安人。初仕閩王為吏部尚書,以忠諫逐歸私第。南唐查文徽下建州,以禮致之,南唐主以為衛(wèi)尉少卿,升降人物,制置郡縣,多用其言,以禮部尚書致仕。
潘扆
按《十國春秋·南唐》:潘扆者,大理評事鵬之子也,少居和州,樵采雞籠山,以養(yǎng)其親,常過江至金陵,泊舟秦淮口,有老父求同載,扆敬其老許之,時大雪,扆市酒與同飲,及江中流酒盡,老父解巾于髻中,取小葫蘆子傾之,極飲不竭,扆驚益敬之,至岸老父謂扆曰:子事親孝,復有道氣,可教也乃。授以道術,扆由是往來江淮間,屢著奇異,自稱野客,世或號為潘仙人,常依海州刺史鄭匡國,不甚見禮,館之馬廄旁,一日從匡國獵近郊,匡國妻行至廄中,因視扆所居,四壁蕭然,葦席竹笥而已,發(fā)笥睹二錫丸,亦頗怪之,扆歸撿視,大驚曰:何物,婦人觸吾,劍刺吾,攝其光芒,不然身首殊矣?;蛞愿婵飮飮等辉唬簞鸵?,求學其術。扆曰:姑一試之。乃俱至靜院,探懷出二錫丸,置于掌,俄而氣出指端,如二白虹,旋繞匡國頸,錚然有聲,匡國汗下如雨,曰:先生之術神矣,觀止矣。扆笑引手收之,復為錫丸,匡國表薦于烈祖,獻丹方,且召居紫金宮,數(shù)年卒,扆臨歿上言,乞桐棺葬近地,后當尸解。烈祖從之,使中貴人護葬于金波園。保大中,元宗發(fā)冢觀之,迄無異焉。
宋
潘美
按《宋史·潘美傳》: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美少倜儻,隸府中典謁。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zhàn),美以功遷西上閤門副使。出監(jiān)陜州軍,改引進使。世宗將用師隴、蜀,命護永興屯兵,經(jīng)度西事。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往見執(zhí)政,諭旨中外。陜帥袁彥兇悍,太祖慮其為變,遣美監(jiān)其軍以圖之。美單騎往諭,彥遂入朝。李重進叛,太祖親征,命石守信為招討使,美為行營都監(jiān)以副之。揚州平,留為巡檢,以任鎮(zhèn)撫,以功授秦州團練使。時湖南叛將汪端既平,人心未寧,乃授美潭州防禦使。開寶三年,征嶺南,以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克賀州,又下昭、桂、連三州,西江諸州以次降。美以功移南面都部署,進次韶州。四年,劉鋹眾來犯,美揮兵擊之,鋹眾大敗,長驅至廣州,克之,擒鋹送京師,露布以聞。即日,命美知廣州兼市舶使。五月,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五年,兼嶺南道轉運使。八年,征江南。命美為升州道行營都監(jiān),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太平興國初,改南院使。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四年,命將征太原,美為北路都招討,判太原行府事。部分諸將進討,并州遂平。繼征范陽,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師,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邊。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軍,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美潛師襲之,遂據(jù)有其地。因積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邊以寧。封代國公。八年,改忠武軍節(jié)度,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詔美北伐,戰(zhàn)于陳家谷口,不利,驍將楊業(yè)死之。美坐削秩三等,責授檢校太保。明年,復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數(shù)月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咸平二年,配饗太宗廟庭。子惟德至宮苑使,惟固西上閤門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儀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史。惟熙女,即章懷皇后也。美后追封鄭王,以章懷故也。
潘佑
按《萬姓統(tǒng)譜》:佑,廣陵人。少介特,文章贍逸,尤長于議論。仕南唐,為秘書省正字,遷中書舍人,后主所為乖謬,佑上書謂:若不急圖善政,國必亡。后主怒殺之。宋太祖聞其賢,官其二子。
潘慎修
按《宋史·潘慎修傳》: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縣人。父承祐,仕閩,后歸江南,仕李景,至刑部尚書致仕。慎修少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李煜歸朝,以慎修為太子右贊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記室,許之。煜卒,改太常博士。歷膳部、倉部、考功三員外,通判壽州,知開封縣,又知湖、梓二州。淳化中,秘書監(jiān)李至薦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閣。俄與直昭文館韓援使淮南巡撫,累遷倉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炳為兩浙巡撫使,俄同修起居注。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聽解記注之職。數(shù)月,擢為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從幸澶州,遘寒疾,詔令肩輿先歸。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上憫之,錄其子汝士為大理評事,汝礪為奉禮郎。慎修風度醞藉,博涉文史,多讀道書,善清談。汝士至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
潘閬
按《尚友錄》:閬字逍遙,江都人,嘗居洛陽,賣藥暇日,負囊騎驢,看山行吟,意有所適,終日弗返。好事者因繪圖以觀焉,孫僅、魏野皆有詩贈之。至道中,有言其能詩者,因召見崇政殿,賜進士及第,授四門國子博士,后坐盧多遜黨,變姓名,緇服入中條山,嘗題詩鐘樓,句奇崛僧,疑而跡之,逸去朝廷,捕治方急閬,度不免出,首謫信州,移太平,結廬郡治西南瀕溪居焉,吟詠不輟,詩苦淡清,勁劉攽謂其不減劉長卿,后不知所終,嘗作苦吟詩:云發(fā)任莖莖,白詩須字字,清貧居詩云,長使詩無病。不憂家更貧。
潘惟吉
按《宋史·潘美傳》:惟吉,美從子,累資為天雄軍駐泊都監(jiān)。能以禮法自飭,揚歷中外,人咸稱其勤敏。
潘夙
按《宋史·潘夙傳》:夙,字伯恭,鄭王美從孫也。天圣中,上書論時政,授仁壽主簿。久之,知韶州,擢江西轉運判官,提點廣西、湖北刑獄。邵州蠻叛,湖南騷動,遷轉運使,專制蠻事,督兵破其團峒九十。徙知滑州,改湖北轉運使,知桂州。坐在湖北時匿名書誣判官韓繹,謫監(jiān)隨州酒稅。起知光化軍。大臣以將帥才舉之,易端州刺史,再遷徙鄜州。召對,訪交、廣事稱旨,遷司封郎中、直昭文館,復知桂州。徙河北轉運使,歷度支、鹽鐵副使,知河中府。章惇察訪荊湖,討南、北江蠻猺,陳夙憂邊狀,以知潭州。再遷光祿卿,知荊南、鄂州,卒,年七十。
潘盎
按《尚友錄》:盎,蒼梧人。常儒衣,持一大翣,行坐獨語?;实v中,儂賊陷邕,至梧城下,聞其異,召而問之,曰:我形貌如何。盎曰:汝一賊耳。又曰:梧州幾日可陷。曰:百年亦不陷。又曰:我欲據(jù)此以為粵,何如。曰:汝將斬首,豈能有粵耶。賊怒,遂害之。
潘興嗣
按《萬姓統(tǒng)譜》:興嗣,新建人。與王安石、曾鞏善。仕為德化縣尉,許瑊與興嗣同郡,瑊為江州刺史,興嗣往見,瑊踞坐不為禮,興嗣即歸。徜徉山水間,自號清逸居士。以瑞州推官召,不赴。孫淳師,事黃庭堅,作詩尤工。
潘大臨
按《尚友錄》:大臨,字邠老,黃岡人。與弟大觀皆有詩名。與蘇軾、黃庭堅、張耒游山谷,嘗稱曰天下奇才,謝無逸嘗問有新詩否。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
潘兌
按《吳縣志》:兌字說之,崇寧二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左諫議大夫,刑、禮、吏三部侍郎,歷顯謨閣待制,知洪州,終徽猷閣待制。不登朱勔之門,勔護父喪歸,亦不往迎,適有山林形勢近勔,新阡勔欲得之,修敬于兌兌杜門不納勔,至京訴于上,降御筆奪之,尋假御史,誣兌以罪落職。
潘中
按《浦城縣志》:中字民極,崇寧間擢進士第三,知長沙縣。建炎丙午,二帝北狩,拜詔之,初涕泣交頤,其年建卒,葉濃叛,中冒險與戰(zhàn),為賊所執(zhí),中叱之,遂遇害。憲帥以聞,詔贈朝請大夫。
潘殖
按《浦城縣志》:殖字子淳,自號浩然子。大觀中,兩以鄉(xiāng)薦上禮部。建炎戊申,車駕駐維揚,累舉得官,調真州推官。初好王氏學,后悟其非,乃以克己為學,至忘寢食。久之有得,于是述《忘筌書》三卷,《性理書》九篇。
潘衡
按《避暑錄話》:潘衡,賣墨江西,自言嘗為子瞻,造墨海上,故人爭取之。
潘安固
按《萬姓統(tǒng)譜》:安固,字仲碩,平陽人。熙寧間,入太學得伊洛之傳,大觀舉八行,郡以其名,應詔不就,以行義稱,常居襕襆不去,體一日步阛阓,值負薪者誤觸其帽,墮溝中,負者悸弛擔將取還,安固撫其背曰,勿滯汝褰裳,濡足自取戴之。紹興初,王師討寇,范汝為道經(jīng)平陽,官民駭避,安固散財粟資戰(zhàn),士邑賴以安,韓世忠上其勞,以宣德郎召不赴。
潘良貴
按《宋史·潘良貴傳》:良貴,字子賤,婺州金華人。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時宰相蔡京方以爵祿鉤知名士,良貴屹然特立,親故數(shù)為京致愿交意,良貴正色謝絕。除主客郎中,尋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靖康元年,召還。賜對,良貴極言:何栗、唐恪等四人不可用,語徹于外,當國者指為狂率,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既見,請誅為黨,使叛命者,又乞封宗室賢者于山東、河北,以壯國體,巡幸維揚,養(yǎng)兵威以圖恢復。黃潛善、汪伯彥惡其言,改除工部。良貴以不得其言,求去,主管明道宮。越數(shù)年,除提點荊湖南路刑獄,主管江州太平觀,除考功郎,遷左司。乞補外,以直龍圖閣知嚴州。到官兩月,請祠,主管亳州明道宮。起為中書舍人。會戶部侍郎向子諲入見,語言煩褻,良貴叱之退者再。高宗色變,閣門并彈之,于是良貴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既歸,不出者十年。李光得罪,良貴坐嘗與通書,降二官。卒,年五十七。
潘永思
按《宋史·潘永思傳》:永思,賢妃叔父也。建炎初,為閤門宣贊舍人、帶御器械。元祐太后在虔,帝遣永思迎歸,權三省、樞密事。盧益頗與之交結,為諫官吳表臣所論,范宗尹請出永思,遂奪職。既而辛企宗言永思嘗捕魔賊有功,復為帶御器械。未幾,大理推治偽告,事連永思,乃罷職就逮。獄成,追一官。尋復為閤門宣贊舍人,遷同知閤門事。永思乞增給飧錢,戶部言其不應格法,乃止。紹興八年,自右武郎擢右武大夫、知閤門事,尋卒。
潘汝一
按《尚友錄》:汝一,字古玉,海陵人。淹貫經(jīng)史,善文章。建炎中,許容攝州事,迎寇西郊,汝一不食數(shù)日,所親強之乃起,寇遣人誘之,乃罵曰:吾生于宋,死于宋,闔門為忠義鬼,含笑入地矣。后以進士名,次得官,更歷州縣。
潘翼
按《尚友錄》:翼字雄飛,處州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之書,凡禮樂、制度,與夫傳注、箋疏、雜說靡不淹,通明天文,作皇圖證驗休祥畢應,又著《九域賦》,凡山川、州里遠近、與嘗親歷者,言無少異,括隱僻字補,注篇韻遺漏辯爾,雅本草,名物訓,釋舛誤,尤工古文,記問橫臆,動輒數(shù)千言,邑之聞人登科者,多出于其門,王十朋,自少從游,每嘆不能竟其學。
潘修
按《尚友錄》:修字文叔,萍鄉(xiāng)人,年十七領鄉(xiāng)舉,入京獻書宰相張浚,浚奇之。隆興初,以累舉特奏名,時高宗方圖恢復,修謂中興,與創(chuàng)業(yè)同,宜法太祖,乃稽求《國史類錄》,為太祖圣謨纂要,及陳時務六事,后參廣西軍事,討平洞賊李楫,著《郁林紀事》一篇,又上言二廣通販,鹽法事宜與當國者,異竟格其賞,不行致仕,弟偃不仕,著《芻蕘古義》五十卷。
潘祺
按《萬姓統(tǒng)譜》:祺,溧陽人。性至孝,好學,尚氣節(jié)。父疾篤,焚香吁天,請以身代,后果愈,僉謂誠孝所感。游太學,與陳東為友,東欲陳時政,祺曰:奈親老,不能與子俱,子不可不勉。陳意遂決。后登第,調宣州司戶,朝野推重云。
潘匯征
按《萬姓統(tǒng)譜》:匯征,字泰初,溧陽人。舉進士。紹興初,官真州教授,劉宰稱其事,親孝律己,廉不僥倖,以干進匯征,記問該洽,歷知昆山縣,以廉平服人,治績著聞,調繁昌縣卒。
潘緯
按《萬姓統(tǒng)譜》:緯,華亭人。紹興中,舉進士甲科,恬于進取,工著述,嘗音注柳文。
潘慈明
按《萬姓統(tǒng)譜》:慈明,字伯龍,純孝鄉(xiāng)人。紹興間第進士,仕至秘書丞、荊、湖南路轉運使,其知江州日,嘗建濂溪周先生祠堂,晦庵朱子為之作記,其他政事雖不傳,此亦可見其一端矣,其歿也,遺教子孫以古禮,送終鄉(xiāng)人,傳以為法。
潘捐
按《福清縣志》:捐字普之,淳熙辛丑進士,知銅陵縣,折服豪強,邑稱循吏。
潘友文
按《尚友錄》:友文,字文叔,東陽人。朱熹、呂祖謙皆與友善。開禧初,知昆山縣,寬慈愛人,人呼為潘佛子。
潘柄
按《福州府志》:柄字謙之,懷安人。年十六,即有志于道,往武夷從朱文公游,潛修篤行,著有《易解》、《尚書解》,發(fā)明圣經(jīng)之秘學者,尊為瓜山先生。
潘牥
按《宋史·潘牥傳》:牥,字庭堅,福州閩人。端平二年策進士,時對者數(shù)百人,庭堅語最直。會殿中侍御史蔣峴劾方大琮、劉克莊、王邁前倡異論,并誣牥姓同逆賊,策語不順,請皆論以漢法。牥調鎮(zhèn)南軍節(jié)度推官、衢州推官,歷浙西提舉常平司。遷太學正,旬月,出通判潭州。日食,應詔上封事曰:熙寧初元日食,詔郡縣掩骼,著為令。故王一抔淺土,其為暴骸亦大矣。請以王禮改葬。又移書丞相游似申言之,似心善其言,方將收用之,而牥卒。
潘方
按《宋史·鐘季玉傳》:潘方,溫州平陽人。寶祐四年進士,調監(jiān)慶元府市舶。慶元降附,方不屈赴水死。
金
潘守恒
按《金史·宋圭傳》:潘守恒者內侍也,素稱知書,南遷后規(guī)益甚多。及哀宗自蒲城走歸德,道次民家,守恒進櫛,曰:愿陛下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業(yè)。上聞其言,悽惋咨嗟久之。
元
潘檉
按《萬姓統(tǒng)譜》:檉字德久,永嘉人。諸父文饒、文孝、文禮,俱登科,文饒字民則,學本濂洛,尤為多士所宗,子詡為江西提刑理問。
潘明之
按《萬姓統(tǒng)譜》:明之,至大間嘉興尉,與金華、許白、云謙友善,謙稱明之英資挺特,德性剛明。傳朱呂之學,能折節(jié)下民。在縣時,嘗聘謙教其縣人,謙未赴,明之亦遂解縣。
潘迪
按《萬姓統(tǒng)譜》:迪,元城人。博學能文,歷官國子司業(yè)、集賢學士,所著《易》、《春秋》、《學庸》、《述解》及《格物》、《類編》、《六經(jīng)》、《發(fā)明》諸書,傳于世。
潘從善
按《萬姓統(tǒng)譜》:從善,字擇可,蘭陵人。元至正九年,文允中榜進士,累官承直郎、同知制誥兼國史編修,終福建儒學提舉,擇可工古詩文,善小楷書,名重士林,所著有《松溪集》。
潘榮
按《萬姓統(tǒng)譜》:榮字伯誠,婺源桃溪人。隱居博學,通諸經(jīng),尤長于史,嘗著《通鑒總論》,又嘗集蘇句一百篇,危承旨太仆為之贊,學者稱節(jié)齋先生,其歿也,桃溪人祀之于社。
潘惟粹
按《鄆城縣志》:惟粹,字元用,其先婺州人。祖為鄆城主簿,因家焉,有學行,仕至翰林學士。
潘昂霄
按《濟南府志》:昂霄,濟南人。號蒼崖,雄文博學,為時推重。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所著有《蒼崖類槁》、《金石例》。
潘懷
按《江西通志》:懷字景進,鄱陽人。元季兵亂,懷與弟侍父希古北走,遇寇郭璞山下,縛希古索金,露刃脅之,懷爭前請代父,寇試之即引頸,弟亦爭代,寇憐其孝,并釋之,子震善詩。
明
潘庭堅
按《明外史·潘庭堅傳》:庭堅,字叔聞,當涂人。元末為富陽縣教諭,浙東兵起,行省留置幕中,謝去。太祖駐太平,陶安入謁太祖,詢人才以庭堅對,設太平翼元帥府,遂以庭堅為教授,太祖渡江,從參機密,庭堅以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下集慶,擢中書省博士。取婺州,改為金華府,以庭堅同知府事。時上游諸郡次第平定,擇庭堅守浙東,及太祖為吳王,設翰林院,以庭堅為侍讀學士,告歸。洪武四年復召,主會試,卒。
潘黼
按《明外史·潘庭堅傳》:庭堅子黼,字章甫。幼師陶安,授太平府學教授,改金壇簿,未幾擢《起居注》,徙中書省左司郎中。吳元年,除江西湖東道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書成,卒。黼謹飭類父,而文采清雅過之。
潘和道
按《浙江通志》:和道,號竹坡,隱者知兵事,劉誠意嘗薦之,以疾辭,遁居華頂山,有《竹坡稿》。
潘毅
按《萬姓統(tǒng)譜》:毅,臨濠人。國初從征十有五年,破荊楚將諸山寇,轉戰(zhàn)吳越,從徐達北伐,皆與有功,拜虎賁衛(wèi)指揮使,再從西征,道卒。追封滎陽伯,謚曰武。
潘原明
按《萬姓統(tǒng)譜》:原明,泰州人。初與張士誠俱起鹽徒,為浙江行省平章守,杭州李文忠?guī)熤铃X塘,原明全城歸降,民不受鋒鏑,士誠由是勢孤。
潘長壽
按《萬姓統(tǒng)譜》:長壽,字煥文,長興人。恬靜好學,洪武中,由人才任右僉都御史。
潘至善
按《浦城縣志》:至善,南隅人。洪武中,以薦辟戶部郎中,知撫州府,剔蠹愛民,禮賢興學,士民感之。
潘忠
按《萬姓統(tǒng)譜》:忠,歷官至都督將,兵屯雄縣。建文元年八月,靖難兵至雄,破其東門,忠至月漾橋遇伏,被執(zhí),不屈死。
潘榮
按《竹山縣志》:榮,竹山人,永樂初,為刑部主事,讞決無私,嘗曰:一點墨一人命,可不慎乎。人服其言。
潘賜
按《浦城縣志》:賜字文錫,號容庵。永樂二年進士,授行人,出使日本,深得其體。太宗命入史館,擢鴻臚少卿,再使日本,克稱厥職,升江西右參政。讎家摘其詩句,誣為妖言,坐落職。洪熙元年,起為南京刑部主事。宣德癸丑,除鴻臚左少卿,仍使日本,全節(jié)而歸,卒于官。所著有《竹梅篇》、《皇華勝覽》、《容庵文集》。
潘中
按《浙江通志》:中,字大本,錢塘人。永樂甲申進士,授楚府伴讀,持身以禮,貌莊而詞確,與士大夫言計天下事,正論侃侃,同列皆敬憚之。一官三十年,雖以直道齟齬,終無變屈。
潘瑛
按《萬姓統(tǒng)譜》:瑛,儀真人,性簡厚。永樂三年,由監(jiān)生任善化縣簿,下車即詢民瘼,周爰若弗,及其御吏胥,自判斷外不妄交,一語堂廡,上下寂然無嘩,田里間亦無叫囂隳突,民愛而畏之,閱二年,升工部主事。
潘時正
按《萬姓統(tǒng)譜》:時正,永樂中,為濟寧同知,存心公恕,長于撫字,建言開通,河道自濟寧直抵臨清,朝廷嘉之,至今漕運賴其利。
潘文奎
按《萬姓統(tǒng)譜》:文奎,字景昭,浙江永嘉人。宣德初,由左春坊司直郎升府同知,清慎寬厚,有豈弟之德,其文章詞翰為當時所重。修《國史》,七秉文衡,升福建布政司參議。
潘諒
按《武進縣志》:諒,字友貞。宣德丙午中式,歷官禮部郎中,以資久,會推禮部侍郎。繼祖母訃至,諒承重服闋,改南吏部郎中,升臨江守,以平易寬大,為政不務,赫赫致仕歸。
潘禋
按《明外史·李慶傳》:宣德二年,安遠侯柳升討黎利,慶參贊其軍事,奉詔擇部曹賢能自隨。師入交阯連破賊,柵至鎮(zhèn)夷關,升意殊輕賊,不為備。中伏敗沒,潘禋死之,禋鄞人,以后軍都事從,禋嘗勸升,宜持重,廣偵探,引芹站寧橋事為戒,升不聽,升敗禋格斗死。
潘榮
按《明外史·潘榮傳》:榮,字尊用,龍溪人。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犒師廣東,還,除吏科給事中。景泰初,疏論停起復、抑奔競數(shù)事。帝納之。尋進右給事中。天順中使琉球,還,遷都給事中。成化六年,遷南京太常少卿。又七年,就擢戶部右侍郎。尋改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十七年召為戶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黃鎬罷,以榮代之。孝宗嗣位,謝政歸。久之卒,贈太子少保。
潘本愚
按《廣東通志》:愚,字克明,博羅人。景泰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改刑科,封駁有聲,出知福建興化府,政肅而明,公而惠興學厚民,以憂去,起知漳州,卒于官。
潘禮
按《河南通志》:禮,歸德人。天順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剛直敢言,累遷工部左侍郎,奉敕理易州廠,累疏乞休。
潘稹
按《萬姓統(tǒng)譜》:稹字景微,合肥人。天順進士,任御史,亮節(jié)直聲,為流輩所推,歷官左布政使。
潘時雍
按《萬姓統(tǒng)譜》:時雍,錢塘人。性簡淡力學,隱居郡城之東,號灌園生。詩多奇語,字亦遒勁,為徐大章賦,獨樹軒詩,膾炙人口。
潘廷桂
按《江夏縣志》:廷桂,號貞庵,為郡諸生。幼而孝,母病,親侍湯藥,吁天請代。成化二年,以明經(jīng)授江西南昌府經(jīng)歷,父隨任,卒于署,廷桂奉柩歸,猝遇颶風于鄱陽,舟盡覆,廷桂度不免,以繩系棺于身,誓死相隨,忽風送至一洲得免,歸葬。提學薛綱旌其閭曰純孝格天。
潘蕃
按《明外史·潘蕃傳》:蕃,字廷芳,崇德人。初冒鐘姓,既顯始復。成化二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郎中。云南鎮(zhèn)守中官錢能為巡撫王恕所劾,詔蕃按,盡得其實。出為安慶知府,改鄖陽。累遷山東、湖廣左右布政使。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兼提督松潘軍務。宣布威信,蠻人畏服,遷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改刑部。十四年進右都御史,總督兩廣。黎寇符南蛇亂海南,聚眾數(shù)萬。蕃調狼土兵斬之,平賊巢千二百馀所。論功,進左都御史。思恩知府岑浚與田州知府岑猛相讎殺,攻陷田州,猛窮乞援。蕃與鎮(zhèn)守太監(jiān)韋經(jīng)、總兵官伏羌伯毛銳集兵,討之??K溃瑐魇总婇T,盡平其地。蕃奏,思恩宜設流官,猛構兵失地,宜降同知,俾還守舊土。兵部尚書劉大夏議,猛世濟兇惡,不宜歸舊治,請降為千戶,徙之福建。帝從之。正德改元入為南京刑部尚書。踰年,致仕。初,蕃去兩廣,岑猛據(jù)田州不肯徙,知府謝湖畏猛悍,亦逗遛。事聞,逮湖。湖委罪蕃經(jīng)、銳,及大夏。劉瑾方惡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從蕃言為罪,而蕃亦坐不能撫猛,俱謫戍肅州,瑾誅,蕃以原官致仕。六年,卒。
潘府
按《明外史·潘府傳》: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舉進士。值憲宗崩,孝宗踐阼甫二十日,禮官請釋衰易素,帝不許,府見帝可與有為,因上疏請行三年喪,詔輔臣會禮官詳議,并持成制,寢不行。謁選,得長樂知縣,遷南京兵部主事,陳軍民利病七事。父喪除,補刑部。以便養(yǎng)乞南,改南京兵部,遷武選員外郎。尚書馬交升知其賢,超拜廣東提學副使。以母老乞休,不待命輒歸。已而吏部尚書楊一清及巡按御史吳華屢薦其學行,終不起。嘉靖改元,言官交薦,起太仆少卿,改太常,致仕。既歸,布衣蔬食,惟以發(fā)明經(jīng)傳為事。年七十三卒。
潘選
按《名山藏·本行記》:選婺源人,第進士為江山知縣,屢請歸養(yǎng),既升戶部主事,而父卒,哀毀不勝,服闋升山西按察僉事,念母老懇求致仕,不允憂熱得疾,遂棄官歸至家,值母病忽思食,鯽羹急不可得,家人請以他魚代之,選曰欺母欺天也,解衣入捕池中,立得二鯽作羹進母,母遂安好,母以壽終,選哭仆喪次,后七日而沒,選正己率物,風裁嚴肅,其為僉事時,吏多望風解印綬。
潘寬
按《名山藏·本行記》:寬晉江人,兄實為諸生,寬入學舍省兄,兄方與客對奕,寬推下枰子怫然去,友人大驚曰:君有諍弟,兄老晚子。一日病篤,寬刲股療之,股尚未進,已有鬼物,語兄曰:君有賢弟,刲股食君,我是不敢侮,君我則行矣。頃之寬以股肉進兄曰:汝豈刲股食我耶,子事父母則然,我兄也何至是。既瘥語曰:我老乃子老,人子寧知我出耶,吾且去之,弟之事我何嘗減。子寬曰:兄何為出此言,視兄子如子,復加厚焉。
潘連
按《名山藏·本行記》:連吳縣人,農于胥口。弘治壬子,吳大水,方春腐麥,及菜谷苗始萌,溺湖漲中,眾惕號不知所以救,連率諸農負土筑防,桔槔雷運出其敗者于水中,絡竹為大櫛,疏而立之,苗以復長。正德庚午,吳又水,連趣眾急從水底掇苗,壅之它泊壤將俟潦,怒泄而種之,俄而水益洚加,壬子者二尺,連教多汎、水艇取坻京之土,循岸址覆之日,勞百人然不能,尋丈風浪又去之,連益令眾編葦卷土復投址上,其址漸隆,稍出水外,即復以白茅苫,其兩傍以拒風浪,遂以成堤,因集少壯布桔槔十百,具并力排水,大出堤外,外水浮于內三尺,連日夕乘艇巡視,補缺塞漏,增土培堤,堤益固則全稔。嘉靖辛壬癸甲,歲并兇乙酉乃和,其秋則蝗生,若蠅若蚊,叢于禾端,連俯視之曰:蝗也,吳田故病溢,不省所謂蝗者。連為小網(wǎng)網(wǎng)之括之,輕綃奔告縣,請轉言之上官,縣曰:我當言審諦之。連奔歸持苗入縣,破根視之,食者如蠐螬,裂節(jié)莖視之,食者如蠖。告縣曰:向者所見螟爾爾,今也破其根,食如蠐螬,則蟊也,裂其節(jié)莖,食者如蠖,則賊也。蓋四蟲具焉,縣以轉白巡按御史,御史繪蟲形,并櫝之奏乞減租,天子戚然,下詔吳縣,得免什之四。
潘子秀
按《荊州府志》:子秀,江陵人。幼穎異,性彊記,讀書一目輒成誦。弘治癸丑進士,累官江西提學副使,清介著于一時。
潘辰
按《明外史·陳濟傳》:潘辰,字用景,少孤,以文學名。弘治六年詔天下舉懷才抱德隱于山林者。府尹唐恂奏辰清修,而給事中王綸、夏昂亦交章薦,乃以為翰林待詔。久之,掌典籍事。預修《會典》成,進五經(jīng)博士。正德中,劉瑾摘《會典》小疵,復貶為典籍,俄還故官。擢翰林編修。居九年,擢太常少卿,致仕歸,卒。士大夫重其學行,稱為南屏先生。
潘時
按《貴州通志》:時,普定人。弘治戊午舉人,歷官廣西太平郡守,行檢端方,居恒嘗以不愧屋漏四字書于座右。
潘希曾
按《明外史·潘希曾傳》:希曾,字仲魯,金華人。祖洪,廣西僉事,父璋陜西副使,希曾登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正德二年,與劉子厲,覈湖廣、貴州軍儲奉使,還者例重賄劉瑾,有司為具厚貲,希曾卻之,比還無所饋,瑾大怒責以察,奏未明下,詔獄拷訊廷杖斥為民,瑾誅起吏科右給事中,使安南。歷工科都給事中,擢南京太仆少卿。世宗踐阼,進本寺卿,遷太常。嘉靖四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討平惠州,賊賴貴斬浰頭,賊曾蛇仔。遷工部右侍郎。七年秋,總河侍郎盛應期,以治新河無功,召還。命希曾兼右副都御史,往代筑長堤百四十馀里,以障黃河之沖,期年工成,帝嘉之,增秩二級,召入京,歷兵部左右侍郎,卒官。
潘珍
按《明外史·唐胄傳》:嘉靖十五年,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胄上疏諫。明年,潘珍繼諫,皆不納。珍,字玉卿,婺源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正德中,歷官山東僉事,分巡兗州。劉七等猝至,有備不敢攻,引去,遷福建副使,湖廣左布政使。嘉靖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累遷兵部左侍郎。諫討安南,帝責珍撓成命,褫職。尋以恩詔復官,致仕。珍廉直有行誼,中外十馀薦,皆報寢。卒,贈右都御史。
潘旦
按《明外史·唐胄傳》:潘旦,字希周。珍族子,弘治末進士。知漳州邵武。三遷浙江左布政使。斥羨金不取。嘉靖八年擢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數(shù)平巨寇。累遷刑部右侍郎。十五年,以兵部左侍郎提督兩廣軍務。詔起復毛伯溫討安南。旦馳疏言之,會伯溫入都,見旦疏不悅。言總督任重,宜擇知兵者。遂改旦南京兵部,未行,引疾乞休,且言伯溫一入朝,輒敢移督撫大臣,他日得志,何所不為,帝怒勒致仕卒,贈工部尚書。
潘塤
按《明外史·潘塤傳》:塤,字伯和,山陽人。正德三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性剛決,彈劾無所避。十一年,上欲毀西安門外民居,有所興作。塤切諫,不報。三遷至兵科都給事中。右都督毛倫以附劉瑾論死,削世蔭。倫嘗有德于錢寧,倫子求復襲。塤力爭,寧從中主之,寢其奏。忽中旨命塤進一階,外調,遂添注塤開州同知。嘉靖七年,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潞州巨盜陳卿據(jù)青羊山為亂,敕塤剿之,捷聞,遣給事中夏言往覈,未報。河南大饑,塤不以時賑,怨聲大起,流聞禁中。帝切責,塤惶恐引罪,遂為給事中蔡經(jīng)等所劾。詔罷塤,永不敘用。言覈上平賊功,塤為首。桂萼惡之,但賚銀幣。年八十七卒。
潘鑒
按《萬姓統(tǒng)譜》:鑒字希古,婺源人。正德戊辰進士,歷尚書,謚襄敏。
潘棠
按《辰州府志》:棠字希召,號云巢,辰州衛(wèi)人,少聰敏不凡,學識出類,登進士,授河南懷慶府推官。庚午盜起河朔,棠料量軍餉,懷賴以安,升南京吏科給事中,疏寧藩有異志,尋果反舉,朝服棠先見,后為忌者所排,降武義丞,遷內江知縣、許州知州,升云南按察司僉事,振肅憲度,尋丁父憂,歸事母,遂不復仕。
潘中矩
按《萬姓統(tǒng)譜》:中矩,澠池人,舉人。正德十年,知內黃,恬淡樂易,與民道疾苦,藹然如家人,一切儉約。時有公出常囊金以自給,纖芥無取于里胥,每歲首疏其錢谷之可緩,及工役之可已者,停止之。河道修筑歲費新萬計,毅然為請于上,竟得蠲豁,百姓至今思之。
潘瑞
按《貴州通志》:瑞,普定人。正德丙子舉人,由云陽令擢工部主政,督工忤權貴,系獄尋釋。遷郎中,歷官云南參議,嘗遜產于諸昆季,人謂其克讓。
潘仿
按《萬姓統(tǒng)譜》:仿字景哲,洛陽人,正德丁丑進士,歷都御史。
潘洪
按《安慶府志》:洪,桐城人。正德間,以保舉召見,授山西按察司僉事,居官明敏,不避權豪,尋以忤要津,罷歸。
潘璜
按《萬姓統(tǒng)譜》:璜,字薦叔,婺源人。正德辛巳進士,歷官工部尚書,謚簡肅。
潘恩
按《明外史·周延傳》:潘恩,字子仁,上海人。六歲能辨四聲,登嘉靖二年進士。授祁州知州,調繁鈞州。轉南京刑部員外郎。遷廣西提學僉事,署按察使事。累遷山東副使。御史葉經(jīng)以試錄忤旨,并恩下詔獄,謫廣東河源典史。久之,累遷至浙江左參政。按部海鹽,倭猝至圍城,恩力禦之,賊乃退。俄遷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劾徽王載埨貪虐,王遂奪國。伊王典柍騎橫,恩一切裁之。河南民素苦藩府,恩制兩悍王,名大著。久之,由刑部尚書改左都御史。子允端,為刑部主事。吏部尚書郭樸,恩門生也,調之禮部。給事中張益劾允端奔競,恩溺愛,樸徇私。帝置樸不問,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萬歷初,卒年八十七。贈太子少保,謚恭定。
潘穎
按《浙江通志》:穎字叔愚,寧海人。正德丙子領鄉(xiāng)薦,嘉靖癸未進士,出宰豐城修學,浚河剔奸釐弊,頌聲載道,升南京稽勛司主事,兼攝四司,黜陟惟允,辛卯,特旨宣見,奇其奏對,超擢郎中,未幾卒。
潘大武
按《貴州通志》:大武,普定人。嘉靖戊子舉人,知江油縣,清白無染,城中多火災,大武拜而息免去。戍卒及金井夫銀,民至今便之,歷曲靖郡丞告歸。
潘高
按《山西通志》:高,寧化人。弱冠,登嘉靖壬辰進士,偕時名賢講道修德,視文與政不屑也。屢遷大理寺正獄,無遁情,朝多美譽。以忤時宰,外轉陜西參議,釋冤均賦,懲貪戢強,未幾竟罷歸。凡持節(jié)蒞晉者,交章以薦,竟不果,用惟以博學雄才,多所著述云。
潘仲春
按《浙江通志》:仲春,字正和,分水人。性至孝,嘉靖癸巳歲,父訪卒,治喪悉遵古禮,及葬,廬于墓左。后以明經(jīng)選撫州府教授,署臨川、金溪二縣,事循良有聲。
潘維岳
按《貴州通志》:維岳,字伯瞻,嘉靖丁酉舉人,永平知縣,遷昆陽知州,介節(jié)自持,所至皆有惠政。卒之日,家無馀貲,至鬻產以葬。
潘??
按《貴州通志》:??,普定人。嘉靖庚子舉人,任保山令,保民歌思之。遷臺州,以疾告,臺人遠送千里。
潘季馴
按《明外史·潘季馴傳》:季馴,字時良,烏程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廣東。進大理丞。四十四年,由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加右副都御史。尋以憂去。隆慶四年,河決邳州、睢寧。起故官,再理河道,塞決口。明年,工竣,坐驅運船入新溜漂沒多,為勘河給事中雒遵劾罷。萬歷四年夏,再起官,巡撫江西。明年冬,召為刑部左侍郎。河漕尚書吳桂芳卒,六年春,命季馴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加太子太保,進工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遷南京兵部尚書。十一年,召改刑部。季馴之再起也,以張居正援。居正歿,家屬盡幽系,季馴言:居正母逾八旬,乞降特恩宥釋。又以治居正獄太急,宣言居正家屬斃獄者已數(shù)十人。言者遂劾季馴黨庇居正,落職為民。已論薦者不已。十六年,起季馴右都御史,總督河道。十九年,加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季馴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增筑設防,置官建閘,下及木石椿埽,綜理纖悉,積勞成病。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議者欲開河以泄,季馴謂祖陵王氣不宜輕泄,而巡撫周寀、陳于陛、巡按高舉謂周家橋在祖陵后百里,可疏浚,議不合。都給事中楊其休請允季馴去。歸三年卒,年七十五。
潘允哲
按《萬姓統(tǒng)譜》:允哲,恩子,嘉靖乙丑進士,歷按察副使。
潘允端
按《萬姓統(tǒng)譜》:允端,恩子,嘉靖壬戌進士,歷四川右布政使。
潘廷偉
按《松溪縣志》:廷偉,邑人,嘉靖壬戌十二月,倭寇圍縣,廷偉奮力禦寇,歿于陣。
潘奴
按《松溪縣志》:奴,邑人,嘉靖壬戌十二月,倭寇圍縣,奴力敵倭寇,陣亡。
潘仲驂
按《浙江通志》:仲驂,號天泉,烏程人。進士,擢編修,分宜柄國,直言觸忌,謫理瑞州。會分宜建第,多役民夫,復盡裁之,再忤而歸,后補守安慶。
潘士藻
按《明外史·李沂傳》:潘士藻,字去華,婺源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授溫州推官。擢御史,巡視北城。慈寧宮近侍侯進忠、牛承忠私出禁城,狎婦女。邏者執(zhí)之,為所毆,訴于士藻。私牒司禮監(jiān)治之。帝恚曰:東廠何事。乃自外庭發(fā)。杖兩閹,斃其一。張鯨方掌東廠,怒。會火災修省,士藻言事,鯨乃激帝怒,謫廣東布政司照磨??频澜徽抡摼?,不聽。尋擢南京吏部主事。再遷尚寶卿,卒官。
潘榛
按《鄒縣志》:榛號茂昆,萬歷壬辰進士,初任汝陽令。偶值歲饑,捐俸賑粥,全活億萬眾。再令清縣,升刑曹,奉敕欽恤山右,每按一疑獄,必為之哀矜,不置囚多出活,民無冤獄,遂外升廬州刺史,再晉冀寧監(jiān)司,母病告養(yǎng)。
潘潤民
按《貴州通志》:潤民,字用霖,貴陽人。舉萬歷癸卯第一,丁未成進士,讀中秘書,歷藩臬,以清節(jié)著。天啟壬戌,安邦彥圍貴陽,時在告家居,與當事誓死堅守,復捐千金以餉士,城賴以全,圍解。疏薦起用,官至云南左布政。
潘應龍
按《莆田縣志》:應龍,字元辰,萬歷丁未進士,初知揭陽,再任麗水,皆有惠政。尋以卓異,擢南刑部主事,轉郎中,多所平反,出知池州,德著于民,擢廣東右江道兵備。賓州龍山賊胡扶記叛,破潯州,巡撫以賓密邇龍山為賊歸,竄路檄應龍,督兵往截,時報遷川東參政,巡撫稔,其素有弘略,得土舍土,兵心必欲留之,應龍遂以討賊,自任冒犯霜,露不敢言勞,未幾得瘴死于王事,特贈太仆寺卿,予祭葬蔭,一子入監(jiān)。
潘玉華
按《武昌縣志》:玉華,字元素,性至孝,讀論語,至父母之年,輒嗚咽流涕,母抱沉痾,法在難治,玉華寢食俱廢,日夜吁天,愿以身代。萬歷戊午六月九日,玉華睡夢間,覺異香滿室,似有神明告語者,心異之起,而調藥以進,沉痾頓起。
潘宗顏
按《明外史·潘宗顏傳》:宗顏,字士瓚,保安衛(wèi)人。善詩賦,曉天文、兵法。舉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數(shù)上書言遼事,命督餉遼東。旋擢開原兵備僉事。四十六年,馬林出師,命宗顏監(jiān)林軍,出三坌口,營稗子峪,夜聞杜松敗,林軍遂嘩。及旦,兵至,林恐甚,一戰(zhàn)而敗,策馬先奔。宗顏殿后,奮呼沖擊,膽氣彌厲。自辰至午,力不支,與游擊竇永澄、守備江萬春、贊理通判董爾礪等皆死焉。事聞,贈光祿卿,再贈大理卿,蔭錦衣世百戶,謚節(jié)憫,立祠奉祀。永澄等亦賜恤如制。
潘遜
按《沔陽州志》:遜字禮鄉(xiāng),號蘇泉,萬歷己酉武會試第二,授常鎮(zhèn)守備。會歲旱多盜,遜每獲其渠魁,語邑令曰:仆無縱而公無密,各司其職也。令心折其言,有《蘇泉詩集》行于世。
潘汝楨
按《安慶府志》:汝楨,字鎮(zhèn)璞,桐城人。萬歷間進士,授縉云知縣,調繁慈溪,所至有能聲,拜監(jiān)察御史,視屯田,復按山西,釐奸剔弊,墨吏股慄,丁母憂歸,廬墓三年,鄉(xiāng)里以孝稱之,起復巡關選將領覈軍,儲飭守禦,邊烽無警,丁父憂,哀毀盡禮服闋,累遷掌河南道,以病歸。天啟初,升僉都御史,巡撫浙江,慈嚴并用,再升南兵部左侍郎,以浙事罷歸,歷官廉謹,居鄉(xiāng)長厚。
潘九齡
按《陜西通志》:九齡,寧夏人。萬歷間舉人,任云南令,平麻陽寇,卻沐國公金,歷官四川左布政。
潘夢科
按《明外史·徐尚卿傳》:崇禎十年十月,李自成等以眾入四川,陷金堂,典史潘夢科死之。贈將仕郎。
潘永圖
按《明外史·顏繼祖?zhèn)鳌罚撼绲澥?,巡撫被戮者,順天潘永圖。永圖,金壇人,官通州督糧副使,鐫秩歸,既起昌平兵備僉事,未浹歲,至巡撫視事,甫兩月以失機逮,死西市。
潘可大
按《江寧縣志》:可大,起將才,嘗建功齊魯,北援京師,南援閩粵皆有功,崇禎庚午授安慶府游戎,遇流寇入桐灊,可大訓練為備,約同兵備史可法四面堵截,屢有斬獲,丁丑復邀擊賊于酆家店,賊騎數(shù)萬,可大領三千馀人,久戰(zhàn)月馀,糧矢俱盡,度不能得,生乃取關防印,襟袂十數(shù),處以身殉焉。
潘弘
按《明外史·潘弘傳》:弘,字若稚,淮安山陽人。起家貢生。崇禎十三年為舞陽知縣。時流賊披猖,土寇間發(fā),弘數(shù)討敗之。明年十一月,李自成、羅汝才將攻舞陽,弘諭士民共拒。賊薄城,發(fā)炮擊之,多斃。有小校善射,屢卻賊。諸生潛遣人約降,賊復至。弘作告先圣文,自誓必死。諸生乃開門,縛弘以獻。賊索印,脅降,弘怒罵不屈,乃斷其手支解之。子澄瀾痛憤大哭,投井死。鄧州陷,千戶余承蔭抗節(jié)死。鎮(zhèn)平知縣鐘其碩城陷被縶,罵賊死。內鄉(xiāng)知縣龔新,不屈死。張獻忠破信陽,典史雷晉暹率步卒戰(zhàn)死。
潘大倫
按《城武縣志》:大倫,貢生,壬午之難,與兄大俊統(tǒng)子侄一登、九錫、九元、九韶等分守南門,城陷,父子叔侄各持兵拒敵而死。
潘世標
按《荊州府志》:世標,字翰鹿,號耐安,監(jiān)利人。博學洽聞,戊午中副榜,選四川資縣,潔己愛民,壬午歸里,家已破,子榖彝抗賊殉難,性至孝,主陽春書院,時與友同寢一夕,心動謂曰:吾母其念我乎。促舟歸,而母適病癰,視藥親吮,疾尋愈,晚年益嗜學,著有《初照亭》諸集。
潘體坤
按《昌邑縣志》:體坤,生員,壬午兵變,殉難。
潘琯
按《城武縣志》:琯庠生,桂弟桂曾呈罵李賊,時在河南,賊恨之,城破圍其祖母唐氏于樓,琯與桂子喜,臨方數(shù)歲,號泣懇賊,賊攻益急,唐知不免,墜樓死,琯大罵不止,賊喝扶出殺之,琯率喜臨北,拜辭母,東呼兄遙拜,同時遇害。
潘炎
按《河南通志》:炎字光大,扶溝人。舉進士,襄城縣尹,免官歸。賊將劉大保陷扶溝,素重炎名,遣人辟之為學士,炎罵賊,以首觸庭柱而死。
潘君諧
按《安鄉(xiāng)縣志》:君諧,字名弼,東高人。工詩,尤喜作草書,授宜都縣訓,復授江夏學諭,后遷河南歸,德州別駕,著《雁子詩》九十首,《落花詩》一集,卒于任。
潘集
按《浙江通志》:集字子翔,會稽人。王毓蓍死,為文祭之,與友人痛飲,約同死,于是書幾上曰:昔年東渡,今復渡東水,與月白,吾骨不黑。袖石自沈渡東橋下。
潘斗輔
按《廣東通志》:斗輔,茂名人。有奇節(jié),父惟賢被猺執(zhí)至寨,斗輔備厚金求贖,賊不受,必欲殺之,斗輔請以身代死,賊不從,竟殺其父,斗輔持劍馳寨殺賊,或止之。斗輔哭曰:為子死孝,萬一藉此劍刃賊,庶幾可以報父,不然愿隨父于地下。竟赴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