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民進中央提交《關于新聞媒體要規(guī)范國家通用語言表述的提案》,稱新聞媒體的節(jié)目和報道中經常出現“普通話”和“漢語”混淆使用,其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提使用漢語容易造成一個民族要學習使用另一個民族語言的誤解,容易引起漢語凌駕于國內其他民族語言之上的誤解,進而對民族團結產生不利的影響。提案建議,明確雙語教學中“雙語”是指民族語言和普通話,在報道對外文教活動時,統(tǒng)一使用“中文推廣”。(3月2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報道)
眾所周知,根據我國憲法,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現實中,在民族自治地區(qū),不僅國家機構標牌等使用雙語,很多學校里也推廣雙語教學。同時,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然而,推廣普通話,并不需要像民進中央從2015年就提出的那樣,忌諱“漢語”這一詞匯的使用。
首先,什么是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這都說明,國家推廣的普通話就是漢語,只不過將“漢語普通話”給簡稱為“普通話”了。
而從語言學角度,即使“普通話”的表述避開了“漢語”,也不能否認,普通話對有自己語言的少數民族,是另一種語言。少數民族語言不是普通話的方言,也不存在一種建立在漢語、蒙古語、維吾爾語等各種語言基礎上的通用語。媒體“中央領導新疆小學問雙語教學,學好漢語找工作方便”之類標題,并不存在問題。
而所謂的“中文”,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也不能簡單替代“漢語”。民進中央提案中說,國內媒體用《美國總統(tǒng)夫人訪華前學說漢語愿品特色中國菜》為標題報道,但美國媒體的報道原文是Chinese,與“漢語”完全無關。其實,Chinese一般譯為“中文”,狹義的“中文”就是指漢語,比如筆者大學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又稱“中文專業(yè)”,美國總統(tǒng)夫人學的Chinese就是漢語,絕非“完全無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也用“對外漢語教學”的說法。廣義的“中文”概念,則包括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如新疆一些高校的中國語言學院、中語系,就包括漢語、維吾爾語等專業(yè),如果改為普通話、維吾爾語專業(yè),是十分荒唐的。
民進中央的提案認為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提使用漢語會有不利影響,其實是誤解了民族平等,以及沒必要的擔憂。憲法中說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主要是說各民族在尊嚴、權利上平等,并非說不同語言在實際地位上也完全平等。漢族人口占中國總人口超過90%,絕大多數媒體和公共場合都使用漢語,漢語在實際上處于壓倒性優(yōu)勢,這是沒必要改變也不可能改變的。各少數民族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甚至國家還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扶持,但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漢語對少數民族相當重要。需要說的是,學校教育當然應當教漢語普通話,但在民間,不少少數民族同胞學習使用的是漢語方言,如新疆北部就是蘭銀官話。把少數民族學漢語說成學普通話,原本就不嚴謹。
在國際上,一個國家主體民族的語言被作為官方語言,基本上也不會諱言它是某民族的語言。比如,俄羅斯是多民族國家,并沒有忌諱說官方語言是俄語。我們出現“中文”與“漢語”兩種說法,是因為國名沒用主體民族命名。當然,平時,各民族同胞可以不刻意強調自己的民族身份,但少數民族在學習普通話時,知道普通話是漢語并沒有問題,而且是有必要的。至于有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別有用心分子,把雙語教學歪曲為對少數民族“漢化”、“消滅”民族文化,我們用事實去辯駁就行了。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并不會影響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相反,刻意回避“漢語”這一詞匯,倒有可能被一些少數民族同胞誤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